【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致密非均质储层模型饱和原油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对石油与天然气室内模拟储层进行评价的实验装置
,主要是适用于石油与天然气开发及提高采收率过程的多层渗透率存在差异的纵向非均质储层模型进行饱和原油处理的装置,尤其是一种致密非均质储层模型饱和原油装置。
技术介绍
在石油与天然气开发领域内,需要对石油与天然气的开发过程以及提高采收率技术进行研究和技术的可行性评价。目前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为室内物理实验模拟方法。在油气开采相关研究中,常用的饱和原油方法为从岩心的一端注入原油。这种方法用于低渗透或致密非均质储层模型的原油饱和时,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注入的原油大部分进入相对高渗渗透率层形成原油沿高渗层的突进,而低渗透致密层无原油进入,导致实验结果的错误;二是对于渗透率过低的储层模型,饱和原油过程中,因油驱水压差过高而无法饱和。由此,本专利技术人凭借多年从事相关行业的经验与实践,提出一种致密非均质储层模型饱和原油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致密非均质储层模型饱和原油装置,克服现有技术中饱和原油过程中存在的高渗层的原油突进、低渗透致密层无原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致密非均质储层模型饱和原油装置,包括能密封的水平设置的压力舱体,所述压力舱体内设置有多个储层呈上下依次设置的低渗透或致密非均质储层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舱体内水平设置有能密封包覆所述低渗透或致密非均质储层模型的复合胶筒结构;所述压力舱体内设置有能沿轴向压紧固定所述低渗透或致密非均质储层模型的轴向压紧结构,所述压力舱体的侧壁顶部密封穿设有能与所述复合胶筒结构的内侧顶部连通的饱和液入口接头,所述压力舱体的侧壁底部密封穿设有与所述复合胶筒结构的内侧底部连通的饱和后液体出口接头,所述压力舱体上还连通设置有能密封的围压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致密非均质储层模型饱和原油装置,包括能密封的水平设置的压力舱体,所述压力舱体内设置有多个储层呈上下依次设置的低渗透或致密非均质储层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舱体内水平设置有能密封包覆所述低渗透或致密非均质储层模型的复合胶筒结构;所述压力舱体内设置有能沿轴向压紧固定所述低渗透或致密非均质储层模型的轴向压紧结构,所述压力舱体的侧壁顶部密封穿设有能与所述复合胶筒结构的内侧顶部连通的饱和液入口接头,所述压力舱体的侧壁底部密封穿设有与所述复合胶筒结构的内侧底部连通的饱和后液体出口接头,所述压力舱体上还连通设置有能密封的围压结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致密非均质储层模型饱和原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胶筒结构的内壁上部设置有能与所述饱和液入口接头连通的上导流槽结构,所述上导流槽结构与所述低渗透或致密非均质储层模型的顶部储层抵靠设置;所述复合胶筒结构的内壁下部设置有能与所述饱和后液体出口接头连通的下导流槽结构,所述下导流槽结构与所述低渗透或致密非均质储层模型的底部储层抵靠设置,所述下导流槽结构与所述上导流槽结构呈上下间隔设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致密非均质储层模型饱和原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胶筒结构包括能密封包覆所述低渗透或致密非均质储层模型的侧壁的复合胶筒,所述复合胶筒的内壁顶部嵌设有与所述低渗透或致密非均质储层模型的顶部相匹配的上导流部,所述上导流部靠近所述低渗透或致密非均质储层模型的一侧设置有所述上导流槽结构,所述复合胶筒的内壁底部嵌设有与所述低渗透或致密非均质储层模型的底部相匹配的下导流部,所述下导流部靠近所述低渗透或致密非均质储层模型的一侧设置有所述下导流槽结构;所述复合胶筒的两端开口处分别能密封地设置有胶垫,所述轴向压紧结构能将两个所述胶垫分别密封顶抵于所述低渗透或致密非均质储层模型的两个端面上。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致密非均质储层模型饱和原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压紧结构包括能沿轴向往复移动的第一岩心塞和第二岩心塞,所述第一岩心塞和所述第二岩心塞能分别顶抵于所述复合胶筒结构的两端面上,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立娟,孔彬,董杰,岳湘安,张俊彬,田文浩,邹积瑞,江建林,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石大融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