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房中房隔声减震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6097220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9 20: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一种房中房隔声减震系统包括隔声减震地板,隔声墙体结构,隔声吊顶结构,吸声墙体结构和吸声吊顶结构。隔声减震地板构成隔声减震房的地面。隔声墙体结构和吸声墙体结构构成隔声减震房的双层墙体;或隔声墙体结构和吸声墙体结构及位于隔声墙体结构与吸声墙体结构之间的软体吸声减震层构成隔声减震房的双层墙体,墙体基层与隔声墙体结构之间的距离空间为外空气隔声层,隔声墙体结构与吸声墙体结构之间的距离空间为内空气隔声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以合理的结构达到理想的隔声效果,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隔声效果好和牢固耐用的优点。

Sound insulation shock proof system for house room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sound insulation and shock absorption system for a house room, comprising a sound insulation and shock absorbing floor, a soundproof wall structure, a sound insulating ceiling structure, a sound absorption wall structure and a sound absorbing ceiling structure. The sound insulation and shock absorbing floor forms the floor of the sound proof and shock proof room. Double wall insulation wall structure and absorption wall structure damping sound insulation housing; double wall or wall insulation structure and absorption wall structure and sound insulation wall is located between the structure and the structure of the sound absorption wall software layer damping sound insulation and shock absorption room, wall base and wall structure between sound distance space for the air outside the sound insulation layer between. The sound insulation wall structure and absorption wall structure for air insulation layer distance space. The utility model can achieve the ideal sound insulation effect with a reasonable structure, and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low cost, good sound insulation effect, firmness and durabi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房中房隔声减震系统
本技术属于一种房中房隔声减震系统。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我国数字广播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数字广播大厦工艺用房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要求其不仅要满足视觉艺术效果,还要根据声学的专业计算,通过特设的装修构造达到控制空间音质及满足隔声降噪等要求的目的。因此,声学装修不仅装饰外表面要符合设计要求,装饰面后部的构造及用材也要符合设计要求,否则会导致施工后的声学指标测试不合格,从而导致返工浪费。为了避免房间之间的介质被声能激发时产生大气噪声及直接的机械激发的撞击噪声传播影响房间的声学效果,房间通常采取相应的隔声结构。但噪声控制难度大,目前的隔声结构,难于达到理想的隔声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设计一种房中房隔声减震系统,能够以合理的结构达到理想的隔声效果,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隔声效果好和牢固耐用的优点。为此,本技术包括隔声减震地板,隔声墙体结构,隔声吊顶结构,吸声墙体结构和吸声吊顶结构。其中:隔声减震地板构成隔声减震房的地面。隔声墙体结构和吸声墙体结构构成隔声减震房的双层墙体;或隔声墙体结构和吸声墙体结构及位于隔声墙体结构与吸声墙体结构之间的软体吸声减震层构成隔声减震房的双层墙体,墙体基层与隔声墙体结构之间的距离空间为外空气隔声层,隔声墙体结构与吸声墙体结构之间的距离空间为内空气隔声层。隔声吊顶结构和吸声吊顶结构构成隔声减震房的双层顶棚;或隔声吊顶结构和吸声吊顶结构及位于隔声吊顶结构与吸声吊顶结构之间的软体吸声减震层构成隔声减震房的双层顶棚;屋顶基层与隔声吊顶结构之间的距离空间为外空气隔声层,隔声吊顶结构与吸声吊顶结构之间的距离空间为内空气隔声层。隔声墙体结构和吸声墙体结构的下端通过密封垫块连接在对应处的隔声减震地板的混凝土层上,隔声墙体结构和吸声墙体结构的上端分别与对应处的隔声吊顶结构,吸声吊顶结构连接。所述的隔声减震地板位于混凝土楼板上。隔声减震地板由下端至上端依次为底部隔声减震层、底混凝土板层、隔声减震层、木纤维板层、防水层、混凝土层、木龙骨架层、木衬板层、塑料泡沫衬层和复合木地板层。或隔声减震地板由下端至上端依次为隔声减震层、木纤维板层、防水层、混凝土层、木龙骨架层、木衬板层、塑料泡沫衬层和复合木地板层。所述的底部隔声减震层为并排设置的隔声材料管;或为呈间隔距离设置的隔声材料管;或为呈间隔距离设置的隔声材料管及在呈间隔距离设置的隔声材料管之间填设的泡沫隔声材料。所述的隔声减震层由呈间隔离设置的减震垫块和在减震垫块之间填设的玻璃棉所构成,隔声减震层的厚度为40~55mm。所述的软体吸声减震层为至少一面为波纹面的软体吸声减震材料。所述的软体吸声减震层能位于外空气隔声层内。所述的混凝土层内设有钢筋网片。所述的隔声墙体结构是在墙体基层外设有水泥砂浆层,与水泥砂浆层间隔25~55mm外的空间处设有由槽钢立柱作支撑轻型龙骨架固定其上的隔声框架,隔声框架内填有岩棉隔声层,隔声框架的下端通过密封垫块连接在对应处的隔声减震地板的混凝土层上,隔声框架的上端与对应部的隔声吊顶钢骨架连接,隔声框架外侧设有埃特板层。所述的隔声吊顶结构,隔声吊顶钢骨架通过吊杆和弹性吊钩吊设在屋顶基层的下端空间处,隔声吊顶钢骨架内填有岩棉隔声层,隔声吊顶钢骨架的下端设有埃特板层。所述的吸声墙体结构,呈间隔距离位于隔声墙体结构的外侧,吸声钢龙骨架通过连接板与对应处的隔声框架固定,吸声钢龙骨架内填有岩棉隔声层,吸声钢龙骨架的下端通过密封垫块连接在对应处的隔声减震地板的混凝土层上,吸声钢龙骨架的外侧面设有装饰层。所述的吸声吊顶结构,吸声吊顶钢龙骨架通过吊杆吊设在隔声吊顶钢骨架的下端空间处,吸声吊顶钢龙骨架内填有岩棉隔声层,吸声吊顶钢龙骨架的下端设有装饰层。所述的岩棉隔声层为岩棉的两层面包设玻璃丝布的被式岩棉隔声层,被式岩棉隔声层通过铅丝固定在隔声框架、隔声吊顶钢骨架、吸声钢龙骨架和吸声吊顶钢龙骨架内;吸声钢龙骨架和吸声吊顶钢龙骨架内的岩棉能用玻璃棉替代。上述结构达到了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能够以合理的结构制成大型混合承重饰线吊顶,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操作简便,安装快速和牢固耐用的优点。据测试本技术空气隔声量能达到大于60db,有较好的隔声使用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总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隔声减震地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隔声墙体结构和隔声吊顶结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吸声墙体结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吸声吊顶结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房中房隔声减震系统包括隔声减震地板1,隔声墙体结构2,隔声吊顶结构4,吸声墙体结构3和吸声吊顶结构5。隔声减震地板、隔声墙体结构、隔声吊顶结构、吸声墙体结构和吸声吊顶结构构成隔声减震房中房10。可在隔声墙体结构和吸声墙体结构上设置密封隔声减震窗9,以方便观察。隔声墙体结构和吸声墙体结构的下端通过密封垫块23连接在对应处的隔声减震地板的混凝土层17上。隔声墙体结构的隔声框架和吸声墙体结构的吸声钢龙骨架的下端则焊接到隔声减震地板的混凝土层的预埋件上。隔声墙体结构和吸声墙体结构的上端分别与对应处的隔声吊顶结构,吸声吊顶结构连接。密封垫块用硬塑或硬合成橡胶制成。隔声墙体结构和吸声墙体结构及位于隔声墙体结构与吸声墙体结构之间的软体吸声减震层7构成隔声减震房的双层墙体。墙体基层与隔声墙体结构之间的距离空间为外空气隔声层22。隔声墙体结构与吸声墙体结构之间的距离空间为内空气隔声层24。隔声吊顶结构和吸声吊顶结构及位于隔声吊顶结构与吸声吊顶结构之间的软体吸声减震层构成隔声减震房的双层顶棚。屋顶基层与隔声吊顶结构之间的距离空间为外空气隔声层。隔声吊顶结构与吸声吊顶结构之间的距离空间为内空气隔声层。内、外空气隔声层以空气作为隔声减震介质,可使隔声减震房中房内有效隔声和防震。所述的软体吸声减震层为至少一面为波纹面的软体吸声减震材料。软体吸声减震层可位于内、外空气隔声层中,也可一面与隔声墙体结构或吸声墙体结构、隔声吊顶结构或吸声吊顶结构贴合。软体吸声减震材料可为发泡塑料、隔声吸音纸、毡、混合软体材料等。软体吸声减震层厚度为5~10mm。所述的软体吸声减震层能位于外空气隔声层内。如图1和图2所示,隔声减震地板构成隔声减震房的地面。所述的隔声减震地板位于混凝土楼板11上。隔声减震地板由下端至上端依次为底部隔声减震层12、底混凝土板层13、隔声减震层14、木纤维板层16、防水层、混凝土层17、木龙骨架层20、木衬板层18、塑料泡沫衬层和复合木地板层19。所述的底部隔声减震层为并排设置的隔声材料管;如PPR管、合成塑料管、合成尼龙管等。底部隔声减震层的厚度为30~60mm,隔声材料管的管壁厚度5~10mm。排设置的隔声材料管适用于管壁厚度5~6mm的隔声材料管。若管壁厚度大于6mm、且有足够强度的隔声材料管,则隔声材料管可呈间隔距离设置,以足以长久支撑隔声减震地板的其它结构及负载。或为呈间隔距离设置的隔声材料管及在呈间隔距离设置的隔声材料管之间填设的泡沫隔声材料。底混凝土板层13固设在底部隔声减震层上,底混凝土板层厚度为20~30mm。隔声减震层14位于底混凝土板层的上端面。所述的隔声减震层由呈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房中房隔声减震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房中房隔声减震系统,包括隔声减震地板,隔声墙体结构,隔声吊顶结构,吸声墙体结构和吸声吊顶结构,其特征在于:隔声减震地板构成隔声减震房的地面;隔声墙体结构和吸声墙体结构构成隔声减震房的双层墙体;或隔声墙体结构和吸声墙体结构及位于隔声墙体结构与吸声墙体结构之间的软体吸声减震层构成隔声减震房的双层墙体,墙体基层与隔声墙体结构之间的距离空间为外空气隔声层,隔声墙体结构与吸声墙体结构之间的距离空间为内空气隔声层;隔声吊顶结构和吸声吊顶结构构成隔声减震房的双层顶棚;或隔声吊顶结构和吸声吊顶结构及位于隔声吊顶结构与吸声吊顶结构之间的软体吸声减震层构成隔声减震房的双层顶棚;屋顶基层与隔声吊顶结构之间的距离空间为外空气隔声层,隔声吊顶结构与吸声吊顶结构之间的距离空间为内空气隔声层;隔声墙体结构和吸声墙体结构的下端通过密封垫块连接在对应处的隔声减震地板的混凝土层上,隔声墙体结构和吸声墙体结构的上端分别与对应处的隔声吊顶结构,吸声吊顶结构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房中房隔声减震系统,包括隔声减震地板,隔声墙体结构,隔声吊顶结构,吸声墙体结构和吸声吊顶结构,其特征在于:隔声减震地板构成隔声减震房的地面;隔声墙体结构和吸声墙体结构构成隔声减震房的双层墙体;或隔声墙体结构和吸声墙体结构及位于隔声墙体结构与吸声墙体结构之间的软体吸声减震层构成隔声减震房的双层墙体,墙体基层与隔声墙体结构之间的距离空间为外空气隔声层,隔声墙体结构与吸声墙体结构之间的距离空间为内空气隔声层;隔声吊顶结构和吸声吊顶结构构成隔声减震房的双层顶棚;或隔声吊顶结构和吸声吊顶结构及位于隔声吊顶结构与吸声吊顶结构之间的软体吸声减震层构成隔声减震房的双层顶棚;屋顶基层与隔声吊顶结构之间的距离空间为外空气隔声层,隔声吊顶结构与吸声吊顶结构之间的距离空间为内空气隔声层;隔声墙体结构和吸声墙体结构的下端通过密封垫块连接在对应处的隔声减震地板的混凝土层上,隔声墙体结构和吸声墙体结构的上端分别与对应处的隔声吊顶结构,吸声吊顶结构连接。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房中房隔声减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声减震地板位于混凝土楼板上;隔声减震地板由下端至上端依次为底部隔声减震层、底混凝土板层、隔声减震层、木纤维板层、防水层、混凝土层、木龙骨架层、木衬板层、塑料泡沫衬层和复合木地板层;或隔声减震地板由下端至上端依次为隔声减震层、木纤维板层、防水层、混凝土层、木龙骨架层、木衬板层、塑料泡沫衬层和复合木地板层。3.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房中房隔声减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部隔声减震层为并排设置的隔声材料管;或为呈间隔距离设置的隔声材料管;或为呈间隔距离设置的隔声材料管及在呈间隔距离设置的隔声材料管之间填设的泡沫隔声材料。4.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房中房隔声减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声减震层由呈间隔离设置的减震垫块和在减震垫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宽醒陈兆夫孙浩魏磊张佳玉季伟光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港源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