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室内顶面吊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75624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4 10: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室内顶面吊顶系统,其包括:支架和定位装置,所述支架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支架杆和第二支架杆,所述第一支架杆和第二支架杆相互垂直连接;所述第一支架杆和所述第二支架杆中至少之一的两端均靠近侧墙;所述定位装置成对地安装在在与侧墙靠近的所述第一支架杆和/或所述第二支架杆的两端;所述定位装置包括架体、定位机构和调节机构,所述定位机构的位置与侧墙所开设的侧墙定位槽位置相对应,所述调节机构带动所述定位机构插入所述侧墙定位槽或脱离所述侧墙定位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室内顶面吊顶系统具有施工操作简单,后期拆卸维护容易的优势。后期拆卸维护容易的优势。后期拆卸维护容易的优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室内顶面吊顶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屋顶装饰
,特别是涉及一种室内顶面吊顶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房屋装修中,为了增加美化效果,需要对屋面顶部进行吊顶以遮挡顶面并增加设计的图案和颜色,增加美感。为了方便对吊顶的安装,一种现有的方式多采用轻钢龙骨进行吊顶板的安装,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在施工现场进行吊顶施工需要工人面朝上部进行多步操作,并且操作施工高度较高,施工难度大。并且在对吊顶进行固定安装时,需要现场组装连接多个支架,难度较大,施工效率低,使工期进度拖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室内顶面吊顶系统。
[0004]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室内顶面吊顶系统,其包括:支架和定位装置,所述支架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支架杆和第二支架杆,所述第一支架杆和第二支架杆相互垂直连接;所述第一支架杆和所述第二支架杆中至少之一的两端均靠近侧墙;所述定位装置成对地安装在在与侧墙靠近的所述第一支架杆和/或所述第二支架杆的两端;所述定位装置包括架体、定位机构和调节机构,所述定位机构的位置与侧墙所开设的侧墙定位槽位置相对应,所述调节机构带动所述定位机构插入所述侧墙定位槽或脱离所述侧墙定位槽。
[0005]本技术如上所述的室内顶面吊顶系统,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机构包括:拨杆、横杆和传动杆,所述拨杆通过铰接轴与所述架体连接,所述拨杆的一端为操作端,另一端为下压端;所述横杆通过导向装置安装在所述架体上,所述拨杆的下压端用于压动所述横杆并使所述横杆沿竖直方向直线移动;所述传动杆的一端与所述横杆的一端铰接连接,所述传动杆用于带动所述定位机构的定位销插入所述侧墙定位槽或脱离所述侧墙定位槽。
[0006]本技术如上所述的室内顶面吊顶系统,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机构包括:定位销、转接件和复位弹簧,所述转接件与所述传动杆的一端铰接连接,所述定位销与所述转接件的一侧连接,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连接在所述转接件的另一侧,与架体固定连接的挡块止挡所述复位弹簧的另一端。
[0007]本技术如上所述的室内顶面吊顶系统,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机构还包括:定位销导向杆,在所述架体上对应所述定位销导向杆的位置设有定位销导向槽,所述定位销导向杆的一端连接所述定位销,另一端插入所述定位销导向槽。
[0008]本技术如上所述的室内顶面吊顶系统,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机构的拨杆、横杆和传动杆均以所述定位销为对称轴对称设置两套。
[0009]本技术如上所述的室内顶面吊顶系统,进一步地,所述定位装置的架体包括壳体,由壳体围成内腔;所述定位机构和所述调节机构至少部分安装在所述内腔。
[0010]由于在进行吊顶施工时,由于定位装置的定位销处于收缩状态,因此定位装置与
支架构成的整体零部件的宽度小于两面第一侧墙之间的距离,整体零部件能够由下至上移动至室内的顶部;移动到预定高度后通过调节装置使定位机构插入侧墙定位槽,此时定位装置的定位销处于伸出状态,定位装置与支架构成的整体零部件的宽度大于两面第一侧墙之间的距离,实现定位装置和支架的整体固定。进行吊顶的拆卸按照与上述步骤相反的操作进行即可。本技术的室内顶面吊顶系统具有施工操作简单,后期拆卸维护容易的优势。
附图说明
[0011]通过结合以下附图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上述和/或其他方面的优点将变得更清楚和更容易理解,这些附图只是示意性的,并不限制本技术,其中:
[0012]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室内顶面吊顶系统立体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室内顶面吊顶系统正面示意图;
[0014]图3为图1中A部位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15]图4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定位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0016]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17]1、侧墙,2、支架,3、定位装置,4、内腔,5、调节机构,501、拨杆,502、横杆,503、传动杆,6、定位机构,601、转接件,602、定位销,603、复位弹簧,604、挡块,7、侧墙定位槽,8、定位销导向杆,9、定位销导向槽,10、横杆限位槽,11、拨杆限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室内顶面吊顶系统的实施例。
[0019]在此记载的实施例为本技术的特定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于说明本技术的构思,均是解释性和示例性的,不应解释为对本技术实施方式及本技术范围的限制。除在此记载的实施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能够基于本申请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采用显而易见的其它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包括采用对在此记载的实施例的做出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和修改的技术方案。
[0020]本说明书的附图为示意图,辅助说明本技术的构思,示意性地表示各部分的形状及其相互关系。请注意,为了便于清楚地表现出本技术实施例的各部件的结构,各附图之间并未按照相同的比例绘制。相同的参考标记用于表示相同的部分。
[0021]图1

4示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室内顶面吊顶系统,其包括:
[0022]支架2,支架2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支架杆和第二支架杆,第一支架杆和第二支架杆相互垂直连接;第一支架杆和第二支架杆中至少之一的两端均靠近侧墙1;结合图1所示,墙体包括三面侧墙(通常多为四面,仅特殊位置存在三面侧墙的情况。),其中两面侧墙位置相对为第一侧墙,另一侧墙位于上述两面侧墙之间为第二侧墙。第一支架杆位于相对的两面第一侧墙之间,第二支架杆与第一支架杆垂直,并可与第一之间杆预先固定连接。通过第一支架杆和第二支架杆的预先连接,使得在支架安装时能够进行整体安装,从而相对地减少吊顶现场的支架组装步骤,提高现场施工效率。
[0023]定位装置3,定位装置3成对地安装在在与侧墙1靠近的第一支架杆和/或第二支架杆的两端;定位装置3包括架体、定位机构6和调节机构5,定位机构6的位置与侧墙1所开设
的侧墙定位槽7位置相对应,调节机构5带动定位机构6插入侧墙定位槽7或脱离侧墙定位槽7。由于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仅有三面侧墙,因此只有与第一侧墙相对的第一支架杆的两端连接定位装置,通过调节机构带动定位机构插入侧墙定位槽或脱离侧墙定位槽(即第一侧墙与定位装置相对应位置设置的槽)。在进行吊顶施工时,首先将定位装置安装到第一支架杆的两端,并通过调节机构使定位机构位于脱离侧墙定位槽的状态,此时定位装置的定位销处于收缩状态,因此定位装置与支架构成的整体零部件的宽度小于两面第一侧墙之间的距离,整体零部件能够由下至上移动至室内的顶部;移动到预定高度后通过调节装置使定位机构插入侧墙定位槽,此时定位装置的定位销处于伸出状态,因此定位装置与支架构成的整体零部件的宽度大于两面第一侧墙之间的距离,实现定位装置和支架的整体固定。
[0024]利用本技术上述室内顶面吊顶系统进行吊顶施工存在以下优点:由于在进行吊顶施工时,由于定位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室内顶面吊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2),所述支架(2)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支架杆和第二支架杆,所述第一支架杆和第二支架杆相互垂直连接;所述第一支架杆和所述第二支架杆中至少之一的两端均靠近侧墙(1);定位装置(3),所述定位装置(3)成对地安装在与侧墙(1)靠近的所述第一支架杆和/或所述第二支架杆的两端;所述定位装置(3)包括架体、定位机构(6)和调节机构(5),所述定位机构(6)的位置与侧墙(1)所开设的侧墙定位槽(7)位置相对应,所述调节机构(5)带动所述定位机构(6)插入所述侧墙定位槽(7)或脱离所述侧墙定位槽(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顶面吊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5)包括:拨杆(501)、横杆(502)和传动杆(503),所述拨杆(501)通过铰接轴与所述架体连接,所述拨杆(501)的一端为操作端,另一端为下压端;所述横杆(502)通过导向装置安装在所述架体上,所述拨杆(501)的下压端用于压动所述横杆(502)并使所述横杆(502)沿竖直方向直线移动;所述传动杆(503)的一端与所述横杆(502)的一端铰接连接,所述传动杆(503)用于带动所述定位机构(6)的定位销(602)插入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符剑平尚云峰王喜印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港源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