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093807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9 19: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步骤包括:S1、垃圾渗滤液进入通有臭氧的混合调节池(1)内进行氧化分解;S2、向氧化分解后的渗滤液中依次投加PAC、磁粉、PAM,投加完毕后渗滤液进入斜管沉淀池(3)中沉淀,沉淀泥污回流至混合调节池(1)内进行氧化分解,上清液进入膜蒸馏分离池(4);S3、上清液在膜蒸馏分离池(4)内进行膜蒸馏反应,通过蒸馏膜的液体为净化后的出水,未通过蒸馏膜的浓缩渗滤液回流至混合调节池(1)内进行氧化分解;S4、出水的一部分冷却后回流至膜蒸馏分离池(4)内,其余部分的出水为最终出水。通过“臭氧氧化+磁混凝+膜蒸馏”的方案,工艺简单,方便管理,且可以有效的保证出水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垃圾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
技术介绍
垃圾渗滤液中成分复杂,污染物浓度高,毒性大,可在环境中长时间存留。未经处理的垃圾渗滤液排放后,不仅会污染地表水和土壤,甚至会污染饮用水源、地下水、农作物、水生动物等,具有生物累积性,致畸、致癌、致基因突变,对处于食物链顶端人类的身体健康会造成严重威胁。目前国内对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方法主要有生物处理、物化处理和土地处理方法,其中,“MBR+NF/RO”膜组合工艺和厌氧+好氧的生化组合工艺是普遍采用主流工艺,但也存在一些问题。“MBR+NF/RO”处理工艺可以达到稳定的出水效果,但是工艺流程过长,构筑物多,管理复杂,能耗大,膜浓缩液难处理、运行费用较高。“厌氧+好氧的生化组合工艺”能够有效地降低水中的BOD、COD和氨氮,但是垃圾渗滤液中氨氮浓度高,会导致碳源不足,营养比例失调,抑制生化处理中微生物的活性,造成垃圾渗滤液处理中COD、总氮的去除率不高,且占地面积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效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相比于“MBR+NF/RO”膜组合工艺,该工艺改善了“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高效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效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包括:S1、垃圾渗滤液进入通有臭氧的混合调节池(1)内进行氧化分解;S2、向氧化分解后的渗滤液中依次投加PAC、磁粉、PAM,投加完毕后渗滤液进入斜管沉淀池(3)中沉淀,沉淀泥污回流至混合调节池(1)内进行氧化分解,上清液进入膜蒸馏分离池(4);S3、步骤S2所述上清液在膜蒸馏分离池(4)内进行膜蒸馏反应,通过蒸馏膜的液体为净化后的出水,未通过蒸馏膜的浓缩渗滤液回流至混合调节池(1)内进行氧化分解;S4、步骤S3所述出水的一部分冷却后回流至膜蒸馏分离池(4)内,其余部分的出水为最终出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包括:S1、垃圾渗滤液进入通有臭氧的混合调节池(1)内进行氧化分解;S2、向氧化分解后的渗滤液中依次投加PAC、磁粉、PAM,投加完毕后渗滤液进入斜管沉淀池(3)中沉淀,沉淀泥污回流至混合调节池(1)内进行氧化分解,上清液进入膜蒸馏分离池(4);S3、步骤S2所述上清液在膜蒸馏分离池(4)内进行膜蒸馏反应,通过蒸馏膜的液体为净化后的出水,未通过蒸馏膜的浓缩渗滤液回流至混合调节池(1)内进行氧化分解;S4、步骤S3所述出水的一部分冷却后回流至膜蒸馏分离池(4)内,其余部分的出水为最终出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调节池(1)内的O3浓度为0.4mg/L~0.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靳斌斌刘友荣陈燕波郑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