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板式膜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088932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9 16: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板式膜池,包括对接组合在一起的膜池上盖和膜池下盖,以及位于所述膜池上盖和膜池下盖之间的平板膜片,其中,所述膜池上盖和膜池下盖均为内部中空的板体结构,所述膜池上盖的下表面横向均匀开设有若干条平行设置的长条形流道,相应的,所述膜池下盖的上表面与所述膜池上盖对应的开设有若干条平行设置的长条形流道,所述长条形流道均与位于膜池上盖侧面的进液孔或出液孔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平板膜形式,利用压紧密封的方式制作膜组件,易于放大,便于更换,同时独特的内部流道能够使内部流体流动更加均匀、分离更加高效,也可满足汽、液流体流动的稳定性和高效性分离。

A new type of membrane tank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new type of membrane pool, including in combination with membrane docking pool cover and membrane pool cover, diaphragm plate, cover and located in the membrane pool and the pool cover film, the film and film cover pool pool cover are the hollow plate structure the lateral surface of the membrane, under the cover of the pool is evenly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parallel elongated channel, accordingly, on the surface of the film Ikegami corresponding to the film under the cover of the tank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parallel arranged strip shaped channel, the elongated flow passage are communicated with the liquid inlet hole or the liquid outlet hole located in the membrane pool cover side. The utility model adopts the form of flat membrane, the sealing pressure make the membrane component, easy amplification, easy replacement, and unique internal flow can make the internal fluid flow is more uniform and more efficient separation, but also to meet the stability of the gas and liquid flow and high efficiency sepa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板式膜池
本技术涉及一种膜过滤组件,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板式膜池。
技术介绍
在药物或某些化学物质的膜蒸馏、膜吸收、膜萃取过程中,通常选用疏水性膜材料作为分离媒介,如PP,PTFE,PVDF,这种膜接触器通常为中空纤维膜组件的形式。然而,这些材料与环氧树脂或者胶黏剂的粘接强度较小,在使用过程中易出现渗漏,放在工业放大时,这种效应更加明显。不仅如此,现有技术的膜组件流道较单一,液体与膜的接触面积有限,分液均液效果较差,且缺少既能分离收集液体又能分离收集气体的膜组件,因此,需要对膜组件的结构作相应的改进,以改善现有技术中膜组件存在的缺点,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新型板式膜池,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新型板式膜池,包括对接组合在一起的膜池上盖和膜池下盖,以及位于所述膜池上盖和膜池下盖之间的平板膜片,其中,所述膜池上盖和膜池下盖均为内部中空的板体结构,所述膜池上盖的下表面横向均匀开设有若干条平行设置的向膜池上盖内部加深的长条形流道,所述长条形流道沿纵向自上而下被平均分成至少两组,每组长条形流道的左右两侧分别连通有一纵向分液槽,各个纵向分液槽互不连通,但同为一侧的多个纵向分液槽的槽体均与位于膜池上盖侧面的进液孔或出液孔相连通;相应的,所述膜池下盖的上表面与所述膜池上盖对应的开设有若干条平行设置的向膜池上盖内部加深的长条形流道,所述长条形流道沿纵向自上而下被平均分成至少两组,每组长条形流道的左右两侧分别连通有一纵向分液槽,各个纵向分液槽互不连通,但同为一侧的多个纵向分液槽均与位于膜池上盖侧面的进液孔或出液孔相连通。进一步的,所述的纵向分液槽由多个呈阶梯型分布的分液导流板分隔形成,每个分液导流板对应一组长条形流道,每组长条形流道包括若干条横向开设的长条形流道,所述分液导流板的一端延伸至进液孔或出液孔处,另一端与所对应的一组长条形流道的最后一条长条形流道密封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进液孔或出液孔分别位于所述膜池上盖或膜池下盖相对的两个侧面上,且呈对角线设置。进一步的,所述膜池上盖的上表面还设有一出气孔,所述出气孔向所述膜池上盖内部延伸并与所对应的所述长条形流道相连通。进一步的,所述膜池上盖的一侧向盖体内部开设有一圆形沉孔,所述圆形沉孔与所述长条形流道均连通,且出气孔也与所述圆形沉孔相连通。进一步的,所述膜池上盖的为周边低的凸台结构,所述长条形流道和所述纵向分液槽均设置于凸台上相应的,所述膜池下盖为周边低的凹槽结构,所述长条形流道和所述纵向分液槽均设置于凹槽内上,所述膜池上盖和所述膜池下盖对接拼合。进一步的,所述膜池上盖和所述膜池下盖的四周均匀开设有相对应的固定孔。进一步的,所述板式膜池用于真空膜蒸馏、气扫式膜蒸馏、直接接触式膜蒸馏领域,以及膜吸收、膜萃取的膜分离操作中。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新型板式膜池具有以下优势:该膜池使用平板膜作为分离媒介,可用于真空膜蒸馏、气扫式膜蒸馏、直接接触式膜蒸馏,以及膜吸收、膜萃取等膜分离操作,除此以外,本技术采用平板膜形式,利用压紧密封的方式制作膜组件,易于放大,便于更换,同时独特的内部流道能够使内部流体流动更加均匀、分离更加高效,也可满足汽、液流体流动的稳定性和高效性分离。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所述的板式膜池的膜池上盖和膜池下盖分解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所述的膜池上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所述的膜池上盖的仰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1所述的膜池上盖的俯视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1所述的膜池上盖的侧视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1所述的膜池下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1所述的膜池下盖的俯视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1所述的膜池下盖的仰视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1所述的膜池下盖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实施例1一种新型板式膜池,如图1所示,包括对接组合在一起的膜池上盖1和膜池下盖2,以及位于所述膜池上盖和膜池下盖之间的平板膜片,其中,所述膜池上盖1和膜池下盖2均为内部中空的板体结构,如图2~5所示,所述膜池上盖1的下表面横向均匀开设有若干条平行设置的向膜池上盖内部加深的长条形流道4,所述长条形流道4沿纵向被平均分成上中下三组,每组长条形流道的左右两侧分别连通有一纵向分液槽,三个纵向分液槽互不连通,但同为一侧的三个纵向分液槽的槽体均与位于膜池上盖侧面的进液孔或出液孔6相连通;相应的,如图6~9所示,所述膜池下盖2的上表面与所述膜池上盖1对应的开设有若干条平行设置的向膜池上盖内部加深的长条形流道,所述长条形流道4沿纵向被平均分成上中下三组,每组长条形流道4的左右两侧分别连通有一纵向分液槽,各个纵向分液槽互不连通,但同为一侧的多个纵向分液槽均与位于膜池上盖侧面的进液孔或出液孔6相连通;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纵向分液槽由三个呈阶梯型分布的分液导流板5分隔形成,每个分液导流板5对应一组长条形流道4,每组长条形流道4包括若干条横向开设的长条形流道,所述分液导流板5的一端延伸至进液孔或出液孔6处,另一端与所对应的一组长条形流道4的最后一条长条形流道密封连接。为了使得板式膜池内部的液体混合均匀且保证相对较长的接触时间、提高处理效率,所述进液孔或出液孔6分别位于所述膜池上盖1或膜池下盖2相对的两个侧面上,且呈对角线设置。除此以外,本实施例中的所述膜池上盖1的上表面还设有一出气孔12,所述出气孔12向所述膜池上盖内部延伸并与所对应的所述长条形流道4相连通;具体的连通方式优选为首先在所述膜池上盖的一侧向盖体内部开设有一圆形沉孔11,所述圆形沉孔11与所述长条形流道4均连通,然后让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新型板式膜池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板式膜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对接组合在一起的膜池上盖和膜池下盖,以及位于所述膜池上盖和膜池下盖之间的平板膜片,其中,所述膜池上盖和膜池下盖均为内部中空的板体结构,所述膜池上盖的下表面横向均匀开设有若干条平行设置的长条形流道,所述长条形流道沿纵向自上而下被平均分成至少两组,每组长条形流道的左右两侧分别连通有一纵向分液槽,各个纵向分液槽互不连通,但同为一侧的多个纵向分液槽的槽体均与位于膜池上盖侧面的进液孔或出液孔相连通;相应的,所述膜池下盖的上表面与所述膜池上盖对应的开设有若干条平行设置的长条形流道,所述长条形流道沿纵向自上而下被平均分成至少两组,每组长条形流道的左右两侧分别连通有一纵向分液槽,各个纵向分液槽互不连通,但同为一侧的多个纵向分液槽均与位于膜池上盖侧面的进液孔或出液孔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板式膜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对接组合在一起的膜池上盖和膜池下盖,以及位于所述膜池上盖和膜池下盖之间的平板膜片,其中,所述膜池上盖和膜池下盖均为内部中空的板体结构,所述膜池上盖的下表面横向均匀开设有若干条平行设置的长条形流道,所述长条形流道沿纵向自上而下被平均分成至少两组,每组长条形流道的左右两侧分别连通有一纵向分液槽,各个纵向分液槽互不连通,但同为一侧的多个纵向分液槽的槽体均与位于膜池上盖侧面的进液孔或出液孔相连通;相应的,所述膜池下盖的上表面与所述膜池上盖对应的开设有若干条平行设置的长条形流道,所述长条形流道沿纵向自上而下被平均分成至少两组,每组长条形流道的左右两侧分别连通有一纵向分液槽,各个纵向分液槽互不连通,但同为一侧的多个纵向分液槽均与位于膜池上盖侧面的进液孔或出液孔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板式膜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纵向分液槽由多个呈阶梯型分布的分液导流板分隔形成,每个分液导流板对应一组长条形流道,每组长条形流道包括若干条横向开设的长条形流道,所述分液导流板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浩赟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沃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