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猴桃种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085959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9 15: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农业种植领域,提供了一种猕猴桃种植技术,包括品种选择、种植地选择、种植前准备、移栽种植、植株处理、防冻措施等几个步骤,其中在大棚内还设置有呈长方体的机架、档位开关、高倍凸透镜和活塞 ,所述机架架设覆盖在种植区上,机架顶端还设有若干层外形轮廓与机架相同的覆膜层,覆膜层上设有第一、第二转动轴,第二转动轴上卷有遮光膜,高倍凸透镜设置在活塞的活塞缸上,活塞杆与档位开关对应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意在使植株合理接受光照,并随着太阳的光照强度时刻改变透光性,已解决现有技术中,光照对植株造成的影响。

Actinidia chinensis cultivation method

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agricultural planting, provides a kiwi planting technology, including variety selection, planting, planting preparation, transplanting, plant processing, freezing measures of several steps, which in the greenhouse is also provided with a rectangular frame, gear switch, high double convex lens and piston the frame, covering the erection of planting area on the top of a frame is also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layers of outline and frame the same film layer, a coating layer is arranged on the first and the second rotating shaft, second rotating shaft is wound with a light shielding film, high double convex lens is arranged in the piston cylinder, piston, piston rod and a gear switch arranged corresponding. The invention aims to make the plant receive light reasonably and change the transmittance of the light as the sunlight intensity of the sunlight is changed, and the effect of illumination on the plant is solved in the prior ar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猕猴桃种植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业种植领域。
技术介绍
猕猴桃,也称奇异果,果形一般为椭圆状,早期外观呈绿褐色,成熟后呈红褐色,表皮覆盖浓密绒毛,可食用,其内是呈亮绿色的果肉和一排黑色或者红色的种子。因猕猴喜食,故名猕猴桃;亦有说法是因为果皮覆毛,貌似猕猴而得名,是一种品质鲜嫩,营养丰富,风味鲜美的水果。猕猴桃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对光照的要求不同。幼苗期喜阴凉,忌阳光直射,成年树则喜充足光照,属于喜光不耐阴植物。在荫蔽的条件下,猕猴桃生长不良,也不能正常结果,而在生成果实阶段,若光照过强,也会引起日灼病的发生。目前,大多数传统的猕猴种植对于植株的光照控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导致猕猴桃植株光合作用不充足或者造成植株大面积枯萎。使得产出的猕猴桃质量及口感不佳,另外产出量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猕猴桃种植方法,使植株合理接受光照,并随着太阳的光照强度时刻改变透光性,已解决现有技术中,光照对植株造成的影响。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品种选择:选择长势好,移植成活率较高,生存能力较强的猕猴桃品种育苗;步骤二:种植地选择:选择温润超潮湿的气候,且年平均温度应在11-16℃之间的地势作为猕猴桃种植首先地,选择土质肥沃、疏松的半阴半阳坡或者地势较高的山地中下腹搭建透光性好的种植大棚;步骤三:种植前准备:对种植大棚进行种植区域性划分,以田字型结构将土地划分为种植区、过道和排洪沟,种植区和过道间歇划分,排洪沟紧挨种植区,对种植区土壤进行种前疏松、施肥,并提前挖设种植坑,在种植区上架设光照控制装置;步骤四:移栽种植:每块种植区内下种5-7株植株,每株以土壤完全覆盖根茎部分为准,施加具有氮、磷、钾、镁、钙的肥料,为植物浇注水分;步骤五:植株处理:授粉:开花后对植株进行授粉;修枝:每隔2-4个月对植株的生长进行观察记录,将已经结果的老枝或者枯死枝叶以及病虫枝叶疏除,多保留主蔓、结果母枝或者新枝;施肥:每年2月底至3月初施1-2次催芽肥;翻土:在植株周围松土,在深入翻入土中或者采取条拖,施入肥料后盖土;步骤六:防冻防害:冬季在大棚内设置空调,以保证大棚内温度适宜猕猴桃植株生长,采果后进行清园,将果园中的病虫枝、残枝、死枝和挂在树上的残果、僵果以及散落在地上的落果、病虫果带出园外集中销毁,减少病虫侵染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的光照控制装置包括呈长方体的机架、档位开关和高倍凸透镜,所述机架架设覆盖在种植区上,机架顶端还设有三层外形轮廓与机架相同的覆膜层,每层覆膜层的两侧均转动连接有与电机同轴连接的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每一层的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之间连接有两条皮带,第二转动轴上卷有遮光膜,遮光膜连接有拉绳一端,拉绳另一端卷与第一转动轴上,还设有活塞缸内装有水的活塞,高倍凸透镜设置在活塞缸上,活塞连杆一端呈勾状,且延伸至覆膜层内,与档位开关对应设置,档位开关上设有控制电机转动方向的第一开关、第二开关和第三开关,第一开关与设置在第一层覆膜层上的电机电连接,第二开关与设置在第二层覆膜层上的电机电连接,第三开关与设置在第三层上的电机电连接。本方案的工作原理:上午到中午这段时间内,太阳持续上升,高倍凸透镜将接收太阳光照射,将散射的阳光折射聚集到一块区域内。该区域位于活塞缸内,活塞缸内装有水,水受到阳光的持续高温加热,使其部分蒸发,此时活塞缸内水位的上方充满了蒸汽,形成了内强外弱的压强差,并持续推动活塞运动。运动过程中,活塞杆将触碰档位开关内的开关,进而使得与其连接的电机启动,电机启动将带动第一转动轴持续转动。由于第一转动轴与第二转动轴之间连接有两条皮带,故将带动第二转动轴同向转动,第一转动轴转动卷动拉绳一端,拉绳另一端连接遮光膜并顺着拉动方向一起运动,且将第二转动轴上成卷的遮光膜解卷,最终被拖动、覆盖到覆膜层顶端,形成机架的防晒层。到了中午,太阳升至最高点,高倍凸透镜正对太阳,从而吸收、聚集更多的阳光。相应的气缸内部水分将大部分蒸发,产生更多热气体。此时活塞产生更大的推动力,活塞杆将直接被推动到最远端,并逐一触碰档位开关内的第二开关和第三开关,每一次开关的触碰,都将使得电机控制档位相对应的转动轴转动,从而在该层机架上覆盖上遮光膜。相反,由中午到下午这段时间内,太阳将逐渐降低,高倍凸透镜接收的阳关相应减少。此时,活塞缸内温度降低,使得热气体被重新凝结为水,水面上气体的减少,形成了内若外强的压强差,外部气体将逐渐压缩内部气体,并带动活塞杆向相反方向逐渐收回。由于活塞杆位于档位开关内一端呈现钩状,收回过程中将逐渐反向触碰第三开关、第二开关和第一开关转向。开关转向将控制相应的电机反转,睡得其控制第一转动轴反向转动。此时,由于皮带作用,第二转动将同时反向转动,并卷动位于第二转动轴上的遮光膜卷入到轴上。活塞杆持续收回过程中,将逐一触碰各个档位,每触碰一档位,都将完成该档位对应的第二转动轴回卷遮光膜,从而让植株接收到阳光光照。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利用每日太阳的逐渐升起,到逐渐下落的过程,通过在活塞上设置的高倍凸透镜,使其在白天每一时刻均能接收到不同强度的太阳光。也就是说,本方案能随着光照的增强,在机架上逐渐形成多层遮光膜;相反,能随着光照强度的减弱而逐渐收起遮光膜。一方面防止植株长时间受到强光光照,影响植株生长,另一方面,遮光膜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将部分光照反射出去,而不能将光照全部反射,故位于下面的植株也能接收到部分光照,以保证植株进行光合作用。另外,高倍凸透镜为活塞缸内的气体进行加热,光照越强,高倍凸透镜聚集的阳光越多,活塞缸内温度越高,相应的产生更多热气体;而光照的减弱又将使得活塞缸内温度降低,式气体凝结为水。充分利用水能蒸发、凝结的可逆性来控制档位开关,这样设置的优点在于通过感应光照的强弱来对开关进行控制,省去了人为对开关的控制。进一步,所述步骤六中,在植物的根茎或者枝芽部分喷洒防冻剂。防冻剂一方面能在植株表面形成防冻保护层,抵御冷空气;另一方面可显著提高植株的抗低温、抗病,以及倒春寒的抗冻能力,有效地防止早晚霜袭击。另外,对于已被冻伤的植株喷洒防冻剂可使减短植株的恢复期。进一步,所述步骤五中对植株授粉的方式是:选择花期略早、花粉较多,并与雌性品种亲和力强的雄株,采集其刚开放或者花药为开放的花,人工将采集的雄花轻轻在雌花的花头上涂抹。野生猕猴桃大多通过昆虫传播或者风力传播花粉来完成授粉,对于大棚内人工种植,若使用昆虫传播授粉,那么昆虫对植株的生长会造成影响;若使用风力传播授粉,难以控制风力强弱,风力过大,也会影响植株的枝叶脱落,折断;风力过小,不能使花粉充分与花接触。采用人工授粉,能有效避免上述问题。进一步,所述步骤四中的浇注方式具体为:在大棚内设有错综交横的水管系统,每两棵植株之间设有一个水龙头,水龙头呈滴流方式开启。猕猴桃植株属于需水怕涝植物,利用滴灌方式,既为植株提供了水分,也有效避免了水量过大或者过多,造成植株烂根的情况。进一步,所述步骤六中的防冻措施具体还包括:在冬季来临前2-3个月,保持植株周围土壤湿润,且在土壤表层不积水。冬季随着温度降低,只需保证植株周围土壤湿润状态即可,避免土壤表层形成积水,也可以有效防止积水的冻结,从而冻伤植株。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猕猴桃种植方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猕猴桃种植方法

【技术保护点】
猕猴桃的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品种选择:选择长势好,移植成活率较高,生存能力较强的猕猴桃品种育苗;步骤二:种植地选择:选择温润超潮湿的气候,且年平均温度应在11‑16℃之间的地势作为猕猴桃种植首先地,选择土质肥沃、疏松的半阴半阳坡或者地势较高的山地中下腹搭建透光性好的种植大棚 ;步骤三:种植前准备:对种植大棚进行种植区域性划分,以田字型结构将土地划分为种植区、过道和排洪沟,种植区和过道间歇划分,排洪沟紧挨种植区,对种植区土壤进行种前疏松、施肥,并提前挖设种植坑,在种植区上架设光照控制装置;步骤四:移栽种植:每块种植区内下种5‑7株植株,每株以土壤完全覆盖根茎部分为准,施加具有氮、磷、钾、镁、钙的肥料,为植物浇注水分;步骤五:植株处理:授粉:开花后对植株进行授粉;修枝:并每隔2‑4个月对植株的生长进行观察记录,将已经结果的老枝或者枯死枝叶以及病虫枝叶疏除,多保留主蔓、结果母枝或者新枝;施肥:每年2月底至3月初施1‑2次催芽肥;翻土:现在植株周围松土,在深入翻入土中或者采取条拖,施入肥料后盖土;步骤六:防冻防害:冬季在大棚内设置空调,以保证大棚内温度适宜猕猴桃植株生长,采果后进行清园,将果园中的病虫枝、残枝、死枝和挂在树上的残果、僵果以及散落在地上的落果、病虫果带出园外集中销毁,减少病虫侵染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的光照控制装置包括呈长方体的机架、档位开关和高倍凸透镜 ,所述机架架设覆盖在种植区上,机架顶端还设有三层外形轮廓与机架相同的覆膜层,每层覆膜层的两侧均转动连接有与电机同轴连接的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每一层的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之间连接有两条皮带,第二转动轴上卷有遮光膜,遮光膜连接有拉绳一端,拉绳另一端卷与第一转动轴上,还设有活塞缸内装有水的活塞,高倍凸透镜设置在活塞缸上,活塞连杆一端呈勾状,且延伸至覆膜层内,与档位开关对应设置,档位开关上设有控制电机转动方向的第一开关、第二开关和第三开关,第一开关与设置在第一层覆膜层上的电机电连接,第二开关与设置在第二层覆膜层上的电机电连接,第三开关与设置在第三层上的电机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猕猴桃的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品种选择:选择长势好,移植成活率较高,生存能力较强的猕猴桃品种育苗;步骤二:种植地选择:选择温润超潮湿的气候,且年平均温度应在11-16℃之间的地势作为猕猴桃种植首先地,选择土质肥沃、疏松的半阴半阳坡或者地势较高的山地中下腹搭建透光性好的种植大棚;步骤三:种植前准备:对种植大棚进行种植区域性划分,以田字型结构将土地划分为种植区、过道和排洪沟,种植区和过道间歇划分,排洪沟紧挨种植区,对种植区土壤进行种前疏松、施肥,并提前挖设种植坑,在种植区上架设光照控制装置;步骤四:移栽种植:每块种植区内下种5-7株植株,每株以土壤完全覆盖根茎部分为准,施加具有氮、磷、钾、镁、钙的肥料,为植物浇注水分;步骤五:植株处理:授粉:开花后对植株进行授粉;修枝:并每隔2-4个月对植株的生长进行观察记录,将已经结果的老枝或者枯死枝叶以及病虫枝叶疏除,多保留主蔓、结果母枝或者新枝;施肥:每年2月底至3月初施1-2次催芽肥;翻土:现在植株周围松土,在深入翻入土中或者采取条拖,施入肥料后盖土;步骤六:防冻防害:冬季在大棚内设置空调,以保证大棚内温度适宜猕猴桃植株生长,采果后进行清园,将果园中的病虫枝、残枝、死枝和挂在树上的残果、僵果以及散落在地上的落果、病虫果带出园外集中销毁,减少病虫侵染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的光照控制装置包括呈长方体的机架、档位开关和高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申金容覃仁举
申请(专利权)人:务川县金锋猕猴桃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