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信号传输线及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08433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5 18: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能够保证阻抗控制且便于弯折的柔性电路板及其制造方法;该柔性电路板具备信号布线图案、与该信号布线图案同层布置的第一接地图案和隔着介质层而与所述信号布线图案或第一接地图案相对置的至少一层第二接地图案;该第二接地图案由以预定间隔排列且与所述信号布线图案相交的一组接地分段组成,所述每个接地分段相互断开并且分别通过过孔与所述第一接地图案相连接,通过调整第二接地分段的优化配置可以使阻抗更容易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信号传输线及电子设备
本技术涉及电子信息和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传输信号和能量的信号传输线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等消费类电子设备向轻薄化方向发展,传统的利用同轴电缆来传输高频信号的方式已变得捉襟见肘,一种使用新的信号传输线来取代同轴传输线实现信号传输成为未来可能的新的应用趋势之一。通常,为了使信号传输线能与天线、功放等电路模块实现阻抗匹配,信号传输线常常采用多层材料压合的方式,具有一定的厚度,而且涉及到的多个连接层一般而言是由金属等导电材料制成,硬度大,因而导致传输线的动态弯折性能差,长期折弯很容易使传输线的信号走线断裂而使功能失效,因此,如何保证信号传输线的动态弯折性能同时又兼顾良好的阻抗匹配特性是面临的主要挑战。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上述情况,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弯折的具有良好电气特性的信号传输线及电子设备。为此,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信号传输线,由多层材料相互层叠压合而成,至少包括:沿预定方向延伸的至少一个介质层;设置于其中之一的所述介质层且沿预定方向延伸的信号线路;相对于所述信号线路设置于层叠方向一侧的第一接地导电层;相对于所述信号线路设置于层叠方向另一侧的第二接地导电层;所述的第一接地导电层在所述预定方向的两端至少设有第一信号连接部和与所述第一信号连接部间隙地布设的第一连接地,所述的信号线路在所述预定方向的两端至少设有信号连接区和与所述的信号连接区间隙地布设的信号连接地,所述的第一信号连接部与所述的信号连接区通过至少一个信号线过孔电性连接,所述的第一连接地与所述的信号连接地通过至少一个接地过孔电性连接;所述的第一接地导电层与所述的第二接地导电层通过导通过孔相互地电性连接,所述导通过孔位于和所述预定方向和层叠方向相正交的宽度方向的两侧。优选地,所述的第一接地导电层包括第一中间接地段和与该第一中间接地段间隔地配置并位于其两端的第一端部连接段。所述的第一信号连接部和与第一信号连接部间隙地布设的第一连接地设置于所述第一端部连接段上。优选地,所述的导通过孔为周期性重复的位于宽度方向两侧的等间距过孔,所述的第一接地导电层在位于任意一侧的两相邻导通过孔之间的区域设有第一开口。优选地,所述的第二接地导电层包括第二中间接地段和与该第二中间接地段间隔地配置并位于其两端的第二过渡区、第二端部连接段,所述的第二过渡区与所述的第二端部连接段一体地形成,所述的第二端部连接段至少包括与所述第一连接地通过接地过孔电性连接的第二连接地。优选地,所述第二端部连接段设有第二信号连接部和与所述第二信号连接部间隙地布设的第二连接地,所述第二连接地通过至少一个接地过孔与所述信号连接区电性连接,所述第二信号连接部通过至少一个信号线过孔与所述信号连接地电性连接。优选地,所述的第二中间接地段和其中的至少一个第二过渡区分别通过过孔与所述的第一接地导电层电性连接。优选地,所述的第二接地导电层包括第二中间接地段和与该第二中间接地段间隔地配置并位于其两端的第二过渡区、第二端部连接段,所述的第二过渡区与所述的第二端部连接段一体地形成,所述的第二端部连接段至少包括与所述第一连接地通过接地过孔电性连接的第二连接地;其中,所述的第一中间接地段与所述的第二中间接地段通过导通过孔电性连接,所述的第二过渡区的其中的至少一个通过导通过孔与所述的第一中间接地段电性连接。优选地,所述的第二中间接地段的中间位置开设有矩形、栅格或网格状的第二开口,优选地,该第二开口还可以布设多个连接桥。优选地,所述的第二过渡区在远离所述第二端部连接段的那一端设置有连接到所述第一接地导电层或所述第一中间接地段的导通过孔,并在沿所述预定位置的中间位置开设有等间距布设的第三开口。优选地,所述的第二中间接地段具备多个相互断开的沿所述预定方向按预定间隔排列的多个接地图案,所述的多个接地图案分别通过导通过孔与所述第一接地导电层或所述第一中间接地段电性连接。优选地,所述的每个接地图案为“工”字形,其电性连接的过孔位于宽度方向两侧的中间位置。优选地,所述的信号线路在所述预定方向的至少其中一侧设有边缘连接地,该边缘连接地与信号连接地一体地连接。优选地,所述的信号线路具有宽度较窄的信号中间段和与所述信号中间段一体连接并位于其两侧的宽度较宽的信号端部段,所述的信号端部段与所述的信号连接区一体地连接。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信号传输线;以及将所述信号传输线收纳于内的壳体,所述信号传输线由多层材料相互层叠压合而成,至少包括:沿预定方向延伸的至少一个介质层;设置于其中之一的所述介质层且沿预定方向延伸的信号线路;相对于所述信号线路设置于层叠方向一侧的第一接地导电层;相对于所述信号线路设置于层叠方向另一侧的第二接地导电层;所述的第一接地导电层在所述预定方向的两端至少设有第一信号连接部和与所述第一信号连接部间隙地布设的第一连接地,所述的信号线路在所述预定方向的两端至少设有信号连接区和与所述的信号连接区间隙地布设的信号连接地,所述的第一信号连接部与所述的信号连接区通过至少一个信号线过孔电性连接,所述的第一连接地与所述的信号连接地通过至少一个接地过孔电性连接;所述的第一接地导电层与所述的第二接地导电层通过导通过孔相互地电性连接,所述导通过孔位于和所述预定方向和层叠方向相正交的宽度方向的两侧。(技术效果)根据本技术,其中的信号传输线具有良好的动态弯折性能同时又兼顾良好的阻抗匹配特性,而且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具有简单、生产高效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了本技术信号传输线的一实施例的组装图。图2是示出了本技术信号传输线的顶层的实施示例图。图3是示出了根据技术的第一接地导电层的示例图。图4是示出了根据技术的信号线路所在层的示例图。图5是示出了根据技术的第二接地导电层的示例图。图6是示出了根据技术的底层的实施示例图。图7是示出了根据技术的另一第二接地导电层的示例图。图8是示出了根据技术的又一第二接地导电层的示例图。图9是示出了根据技术的另一信号线路所在层的示例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由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所获得的目标,示出了部分实施例的结构,然而,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实现,并且不应解释为受在此提出之实施例的限制。相反,提出这些实施例只是为了达成充分及完整分开,并且使本
的技术人员完全了解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在这些图中,为了清楚起见,可能放大了层及区域的尺寸和相对尺寸。另外,本文中所指的长度方向与延伸方向是同一方向,下面将参考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内容。请参阅图1至图6所示,公开了本技术的较佳的实施例的沿预定方向延伸的一种信号传输线10,沿其预定延伸方向的两端连接处是经常需要折弯的动态折弯区域,它是由多层材料相互层叠压合而成,由防止氧化及屏蔽信号传输结构的若干保护层、用于物理上下粘连作用的若干粘接层、用于信号传递的若干介质层和若干接地层和信号线路层组成。若干保护层包括顶层11和底层19,顶层11和底层19具有阻焊和绝缘作用,防止内部金属氧化,并屏蔽传输线结构与外部导体接触发生短路等异常。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粘接层包括位于顶层11下方的中间层12和位于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信号传输线及电子设备

【技术保护点】
一种信号传输线,由多层材料相互层叠压合而成,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沿预定方向延伸的至少一个介质层;设置于其中之一的所述介质层且沿预定方向延伸的信号线路;相对于所述信号线路设置于层叠方向一侧的第一接地导电层;相对于所述信号线路设置于层叠方向另一侧的第二接地导电层;所述的第一接地导电层在所述预定方向的两端至少设有第一信号连接部和与所述第一信号连接部间隙地布设的第一连接地,所述的信号线路在所述预定方向的两端至少设有信号连接区和与所述的信号连接区间隙地布设的信号连接地,所述的第一信号连接部与所述的信号连接区通过至少一个信号线过孔电性连接,所述的第一连接地与所述的信号连接地通过至少一个接地过孔电性连接;所述的第一接地导电层与所述的第二接地导电层通过导通过孔相互地电性连接,所述导通过孔位于和所述预定方向和层叠方向相正交的宽度方向的两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信号传输线,由多层材料相互层叠压合而成,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沿预定方向延伸的至少一个介质层;设置于其中之一的所述介质层且沿预定方向延伸的信号线路;相对于所述信号线路设置于层叠方向一侧的第一接地导电层;相对于所述信号线路设置于层叠方向另一侧的第二接地导电层;所述的第一接地导电层在所述预定方向的两端至少设有第一信号连接部和与所述第一信号连接部间隙地布设的第一连接地,所述的信号线路在所述预定方向的两端至少设有信号连接区和与所述的信号连接区间隙地布设的信号连接地,所述的第一信号连接部与所述的信号连接区通过至少一个信号线过孔电性连接,所述的第一连接地与所述的信号连接地通过至少一个接地过孔电性连接;所述的第一接地导电层与所述的第二接地导电层通过导通过孔相互地电性连接,所述导通过孔位于和所述预定方向和层叠方向相正交的宽度方向的两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信号传输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接地导电层包括第一中间接地段和与该第一中间接地段间隔地配置并位于其两端的第一端部连接段,所述的第一信号连接部和与第一信号连接部间隙地布设的第一连接地设置于所述第一端部连接段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信号传输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通过孔为周期性重复的位于宽度方向两侧的等间距过孔,所述的第一接地导电层在位于任意一侧的两相邻导通过孔之间的区域设有第一开口。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信号传输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接地导电层包括第二中间接地段和与该第二中间接地段间隔地配置并位于其两端的第二过渡区、第二端部连接段,所述的第二过渡区与所述的第二端部连接段一体地形成,所述的第二端部连接段至少包括与所述第一连接地通过接地过孔电性连接的第二连接地。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信号传输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部连接段设有第二信号连接部和与所述第二信号连接部间隙地布设的第二连接地,所述第二连接地通过至少一个接地过孔与所述信号连接区电性连接,所述第二信号连接部通过至少一个信号线过孔与所述信号连接地电性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信号传输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中间接地段和其中的至少一个第二过渡区分别通过过孔与所述的第一接地导电层电性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信号传输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接地导电层包括第二中间接地段和与该第二中间接地段间隔地配置并位于其两端的第二过渡区、第二端部连接段,所述的第二过渡区与所述的第二端部连接段一体地形成,所述的第二端部连接段至少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忠诚
申请(专利权)人:电连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