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移动脚手架支撑滚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079846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5 15: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移动脚手架支撑滚轮,包括第一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正表面的底部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第一连接架,所述第一连接架的一端通过转轴与第二支撑架的顶部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架正表面的顶部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第二连接架,所述第二连接架的一端通过转轴与第二支撑架的底部活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底板、滑轮、第一弹簧、滑槽、连接板、第二弹簧、减震柱和第三弹簧的配合使用,可对滚轮起到减震的作用,这样滚轮的使用效果更好,解决了脚手架在使用的过程中,因滚轮不具备减震的功能,从而造成使用者在工作板顶部工作时,出现脚手架晃动较大的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移动脚手架支撑滚轮
本技术涉及脚手架滚轮
,具体为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移动脚手架支撑滚轮。
技术介绍
脚手架指施工现场为工人操作并解决垂直和水平运输而搭设的各种支架,建筑界的通用术语,指建筑工地上用在外墙、内部装修或层高较高无法直接施工的地方,主要为了施工人员上下干活或外围安全网围护及高空安装构件等,说白了就是搭架子,脚手架制作材料通常有:竹、木、钢管或合成材料等,有些工程也用脚手架当模板使用,此外在广告业、市政、交通路桥、矿山等部门也广泛被使用。在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可锁死的移动脚手架支撑滚轮”(专利号:201620107739.7)该专利采用的是一种可锁死的移动脚手架支承滚轮,改变了原来传统的锁死方式,通过添加一对挡板,在不允许脚手架移动时,可以锁死万向轮,简单有效的提高了脚手架的安全性能,该专利虽然能对滚轮进行锁死,但该专利不能对滚轮起到减震的作用,从而造成使用者在工作板顶部工作用时,出现脚手架晃动较大的现象,从而导致使用者的人生安全受到威胁的问题,从而大大提高了使用者工作过程中的危险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移动脚手架支撑滚轮,具备对滚轮进行减震的优点,解决了使用者的人生安全受到威胁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移动脚手架支撑滚轮,包括第一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正表面的底部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第一连接架,所述第一连接架的一端通过转轴与第二支撑架的顶部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架正表面的顶部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第二连接架,所述第二连接架的一端通过转轴与第二支撑架的底部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架的内侧与第二支撑架的内侧设置有工作板,所述第一支撑架底部内腔的两侧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侧滑动连接滑轮,所述滑轮的内侧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减震柱,所述减震柱的顶部设置有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弹簧的顶部与第一支撑架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底部与第一支撑架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减震柱的底部贯穿第一支撑架,所述减震柱的表面且位于第一支撑架的底部套设有第三弹簧,所述减震柱的底部设置有滑板,所述滑板的底部通过滚珠滑动连接有滚轮架,所述滚轮架的内侧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滚轮,所述滚轮架的右侧设置有卡扣,所述滚轮的表面套设有弹性圈。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架与第二支撑架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架顶部的内侧与第二支撑架顶部的内侧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架与第二支撑架的顶部均开设有卡槽,两个所述连接杆表面的两端均设置有卡板,所述卡板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工作板。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架的中轴处与第二连接架的中轴处通过活动轴活动连接,所述活动轴的左侧设置有定位条,所述定位条的一端贯穿活动轴。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的表面均套设有防滑套,所述防滑套的表面设置有耐磨颗粒。优选的,所述滑板的底部与滚轮架的顶部均开设有与滚珠相匹配的滑轨。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架的两端与第二连接架的两端均通过转轴与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活动连接,且转轴的表面贯穿设置有定位销。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通过设置底板、滑轮、第一弹簧、滑槽、连接板、第二弹簧、减震柱和第三弹簧的配合使用,可对滚轮起到减震的作用,这样滚轮的使用效果更好,解决了脚手架在使用的过程中,因滚轮不具备减震的功能,从而造成使用者在工作板顶部工作用时,出现脚手架晃动较大的现象,从而导致使用者的人生安全受到威胁的问题,从而大大降低了使用者工作过程中的危险性,适合推广使用。2、本技术通过定位销,可对第一连接架与和第二连接架进行定位,这样第一连接架和第二连接架的使用效果更好,避免了脚手架在使用的过程中,因第一连接架和第二连接架缺乏限位装置,从而导致第一连接架和第二连接架从转轴表面脱落的问题出现,通过工作板,可方便使用者对脚手架进行使用,这样脚手架的使用效果更好,避免了使用者在对脚手架使用的过程中,因脚手架缺乏工作平台,从而导致脚手架得不到有效使用的问题,通过卡槽,可对脚手架进行加高,这样脚手架的使用效果更好,避免使用者在工作的过程中,因在工作面的高度较高,脚手架的高度无法调整,从而导致使用者不能有效进行工作的问题,通过卡扣,可对滚轮进行卡死,这样滚轮的使用效果更好,避免了使用者在工作过程中,因滚轮无法卡死,从而导致使用者在工作过程中滚轮出现移动的问题,通过滑板、滚珠和滚轮架的配合,可对滚轮进行万向调节,这样滚轮的移动效果更好,避免使用者在对脚手架移动的过程中,因滚轮不能进行三百六十度旋转,从而导致脚手架出现移动不便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A-A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B-B放大图。图中:1第一支撑架、2防滑套、3定位销、4第一连接架、5第二连接架、6第二支撑架、7工作板、8卡槽、9底板、10滑轮、11卡板、12连接杆、13活动轴、14定位条、15第一弹簧、16滑槽、17连接板、18第二弹簧、19减震柱、20滑板、21滚轮、22弹性圈、23卡扣、24滚轮架、25滚珠、26第三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移动脚手架支撑滚轮,包括第一支撑架1,第一支撑架1正表面的底部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第一连接架4,第一连接架4的一端通过转轴与第二支撑架6的顶部活动连接,第一支撑架1和第二支撑架6的表面均套设有防滑套2,防滑套2的表面设置有耐磨颗粒,第一支撑架1正表面的顶部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第二连接架5,第二连接架5的一端通过转轴与第二支撑架6的底部活动连接,第一连接架4的中轴处与第二连接架5的中轴处通过活动轴13活动连接,活动轴13的左侧设置有定位条14,定位条14的一端贯穿活动轴13,第一连接架4的两端与第二连接架5的两端均通过转轴与第一支撑架1和第二支撑架6活动连接,且转轴的表面贯穿设置有定位销3,通过定位销3,可对第一连接架4与和第二连接架5进行定位,这样第一连接架4和第二连接架5的使用效果更好,避免了脚手架在使用的过程中,因第一连接架4和第二连接架5缺乏限位装置,从而导致第一连接架4和第二连接架5从转轴表面脱落的问题出现,第一支撑架1的内侧与第二支撑架6的内侧设置有工作板7,第一支撑架1与第二支撑架6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第一支撑架1顶部的内侧与第二支撑架6顶部的内侧通过连接杆12固定连接,两个第一支撑架1与第二支撑架6的顶部均开设有卡槽8,通过卡槽8,可对脚手架进行加高,这样脚手架的使用效果更好,避免使用者在工作的过程中,因在工作面的高度较高,脚手架的高度无法调整,从而导致使用者不能有效进行工作的问题,两个连接杆12表面的两端均设置有卡板11,卡板11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工作板7,通过工作板7,可方便使用者对脚手架进行使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移动脚手架支撑滚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移动脚手架支撑滚轮,包括第一支撑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架(1)正表面的底部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第一连接架(4),所述第一连接架(4)的一端通过转轴与第二支撑架(6)的顶部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架(1)正表面的顶部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第二连接架(5),所述第二连接架(5)的一端通过转轴与第二支撑架(6)的底部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架(1)的内侧与第二支撑架(6)的内侧设置有工作板(7),所述第一支撑架(1)底部内腔的两侧均开设有滑槽(16),所述滑槽(16)的内侧滑动连接滑轮(10),所述滑轮(10)的内侧设置有连接板(17),所述连接板(17)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减震柱(19),所述减震柱(19)的顶部设置有底板(9),所述底板(9)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弹簧(15),所述第一弹簧(15)的顶部与第一支撑架(1)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17)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弹簧(18),所述第二弹簧(18)的底部与第一支撑架(1)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减震柱(19)的底部贯穿第一支撑架(1),所述减震柱(19)的表面且位于第一支撑架(1)的底部套设有第三弹簧(26),所述减震柱(19)的底部设置有滑板(20),所述滑板(20)的底部通过滚珠(25)滑动连接有滚轮架(24),所述滚轮架(24)的内侧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滚轮(21),所述滚轮架(24)的右侧设置有卡扣(23),所述滚轮(21)的表面套设有弹性圈(2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移动脚手架支撑滚轮,包括第一支撑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架(1)正表面的底部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第一连接架(4),所述第一连接架(4)的一端通过转轴与第二支撑架(6)的顶部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架(1)正表面的顶部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第二连接架(5),所述第二连接架(5)的一端通过转轴与第二支撑架(6)的底部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架(1)的内侧与第二支撑架(6)的内侧设置有工作板(7),所述第一支撑架(1)底部内腔的两侧均开设有滑槽(16),所述滑槽(16)的内侧滑动连接滑轮(10),所述滑轮(10)的内侧设置有连接板(17),所述连接板(17)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减震柱(19),所述减震柱(19)的顶部设置有底板(9),所述底板(9)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弹簧(15),所述第一弹簧(15)的顶部与第一支撑架(1)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17)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弹簧(18),所述第二弹簧(18)的底部与第一支撑架(1)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减震柱(19)的底部贯穿第一支撑架(1),所述减震柱(19)的表面且位于第一支撑架(1)的底部套设有第三弹簧(26),所述减震柱(19)的底部设置有滑板(20),所述滑板(20)的底部通过滚珠(25)滑动连接有滚轮架(24),所述滚轮架(24)的内侧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滚轮(21),所述滚轮架(24)的右侧设置有卡扣(23),所述滚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永斌胡惠民许玉明曾庆松崔俊吴永波黄智勇顾礼靖王新强蔡凯利杨婕高文斌王建勇张家友杨小玉李新龙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长兴汇丰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