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防震脚手支撑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212505 阅读:1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24 00: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防震脚手支撑架,其包括防震底座以及设置在防震底座上的支撑杆;防震底座包括下爪,以及设置在下爪上的第一底座;下爪设置至少2个且成弧形;支撑杆包括第一立柱以及设置在第一立柱内的第二立柱,第一立柱的内壁和第二立柱的外壁设置有相匹配的螺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良好的防震效果,且本建筑防震脚手支撑架安装方便,支撑稳固,不需要将多个支撑架固定起来使用,大幅度的降低了支撑架的安装工作量。

Building shockproof foot support fram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building shockproof foot hand supporting frame, comprising a shockproof base and supporting rod is arranged on the base of the earthquake; earthquake base including claw, claw and set in the first base; the lower jaw is provided with at least 2 and a supporting rod arc; including the first column and the second column in the set the first column in the inner wall of the outer wall of the first column and the second column is provided with threads matching. The utility model has good shockproof effect, and the building shockproof foot hand supporting bracket has the advantages of convenient installation, stable support, need not be a fixed support frame to use, greatly reducing the workload of installation suppor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建筑支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防震脚手支撑架。
技术介绍
由于现在的房屋建筑都要求达到一定的防震等级,所以普遍的楼房都采用现浇楼层及剪力墙结构,所以建筑模板支撑结构得到普遍应用,国家木材日益溃乏,国内南北方都在限制森林砍伐,钢制的建筑模板支撑将成为现浇混凝土支撑架的一个趋势,故市场上出现了大量普通钢管脚手架。虽然普通钢管脚手架维修简单,投入成本低,但是其安装量大,浪费时间与人力,且其不具备防震效果,一旦引起晃动,很可能造成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建筑防震脚手支撑架解决了现有钢管脚手架安装量大、不防震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建筑防震脚手支撑架,其包括防震底座以及设置在防震底座上的支撑杆;防震底座包括下爪,以及设置在下爪上的第一底座;下爪设置至少2个且成弧形;第一底座上设置有内凹台阶,内凹台阶内设置有通孔;支撑杆包括第一立柱以及设置在第一立柱内可升降的第二立柱,第一立柱设置在内凹台阶内。进一步地,第一立柱的内壁和第二立柱的外壁设置有相匹配的螺纹。进一步地,第一底座与第一立柱之间设置有下垫片。进一步地,第二立柱的内部设置有驱动槽,驱动槽内设置有驱动块,驱动块的底部连接有穿出通孔的驱动杆。进一步地,驱动杆的底部设置有三叉扳手。进一步地,第二立柱上设置有第二底座,第二底座的下表面设置有与第二立柱表面螺纹相匹配的螺纹孔,第二底座上设置有上爪。进一步地,第二底座与第二立柱之间设置有上垫片。进一步地,下爪的底面设置有若干凸起。进一步地,下爪的材质为减振钢板。进一步地,上爪的材质为减振钢板。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通过设置防震底座使得本支撑架具有良好的防震效果,且本支撑架安装方便,支撑稳固,不需要将多个支撑架固定起来使用,大幅度的降低了支撑架的安装工作量。2、本技术通过转动设置在第一底座下的三叉扳手,使得第二立柱的螺旋上升更容易实现,解决了因第一立柱过高造成第二立柱难升高的问题。3、第一底座上设置的内凹台阶,使得第一立柱的固定更加稳定,第一底座配合发散型的下爪,使得第一立柱不会轻易倾倒。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防震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下爪的立体结构图;图4为三叉扳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下爪;10、凸起;11、内凹台阶;111、通孔;2、第一底座;21、下垫片;3、第一立柱;4、第二立柱;5、上爪;6、第二底座;61、上垫片;、7驱动块;8、驱动杆;9、三叉扳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以便于本
的技术人员理解本技术,但应该清楚,本技术不限于具体实施方式的范围,对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只要各种变化在所附的权利要求限定和确定的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这些变化是显而易见的,一切利用本技术构思的专利技术创造均在保护之列。如图1所示,该建筑防震脚手支撑架包括防震底座以及设置在防震底座上的支撑杆;防震底座包括下爪1,以及设置在下爪1上的第一底座2;下爪1设置至少2个且成弧形,并优先等距地设置4个;支撑杆包括第一立柱3以及设置在第一立柱3内的第二立柱4,第一立柱3的内壁和第二立柱4的外壁设置有相匹配的螺纹。为了使第一立柱3稳定的设置在第一底座2上,第一底座2上设置有用于安装第一立柱3的内凹台阶11,内凹台阶11内设置有通孔111。为了减小第一底座2与第一立柱3之间的磨损,第一底座2与第一立柱3之间设置有下垫片21。为了使第二立柱4能在较低的位置进行旋转驱动,使其上升到支撑高度,第二立柱4的内部设置有驱动槽,驱动槽内设置有驱动块7,驱动块7的底部连接有穿出通孔111的驱动杆8,驱动杆8的底部设置有三叉扳手9。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为了使第二立4柱能更好的支撑建筑材料,第二立柱4上设置有第二底座6,第二底座6的下表面设置有与第二立柱4表面螺纹相匹配的螺纹孔,第二立柱4安装于第二底座6的螺纹孔内,第二底座6上设置有用于防震支撑的上爪5,上爪5的结构与下爪1的结构相同。为了减小第二底座6与第二立柱4的磨损,第二底座6与第二立柱4之间设置有上垫片61。为了使下爪1能与地面更牢固的贴合,防止下爪1打滑,下爪1的底面设置有若干用于增加摩擦力的凸起10。为了使下爪1和上爪5的强度能达到建筑支撑要求的同时具有良好的防震效果,下爪1和上爪5的材质均为减振钢板。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第一底座2与下爪1一体成型或者焊接;上爪5与第二底座6一体成型或者焊接。本技术在使用时,先将防震底座置于建筑需要支撑的位置,接着将第二底座6与第二立柱4通过螺纹固定;然后在第一底座2的内凹台阶11内放一下垫片21,再将第一立柱3固定在第一底座2的内凹台阶11中,并使驱动杆8穿出内凹台阶11中的通孔111,接着将三叉扳手9的中心与驱动杆8连接;当本支撑架放置无误时,转动下爪1之间的三叉扳手9,三叉扳手9带动驱动杆8转动进而带动驱动块7转动,而驱动块7带动第二立柱4进行转动,第二立柱4从第一立柱3中螺旋升高,从而实现了在较低位置升高支撑架的功能。本技术的上爪1除了可以支持建筑材料,由于其宽度大,其还可以放置木板等供人站立,稳定性好。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优良的防震效果,便于安装与拆卸,使用寿命长,稳定性高不易倾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建筑防震脚手支撑架,其特征在于:包括防震底座以及设置在所述防震底座上的支撑杆;所述防震底座包括下爪(1),以及设置在下爪(1)上的第一底座(2);所述下爪(1)设置至少2个且成弧形;所述第一底座(2)上设置有内凹台阶(11),所述内凹台阶(11)内设置有通孔(111);所述支撑杆包括第一立柱(3)以及设置在第一立柱(3)内可升降的第二立柱(4),所述第一立柱(3)设置在所述内凹台阶(11)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防震脚手支撑架,其特征在于:包括防震底座以及设置在所述防震底座上的支撑杆;所述防震底座包括下爪(1),以及设置在下爪(1)上的第一底座(2);所述下爪(1)设置至少2个且成弧形;所述第一底座(2)上设置有内凹台阶(11),所述内凹台阶(11)内设置有通孔(111);所述支撑杆包括第一立柱(3)以及设置在第一立柱(3)内可升降的第二立柱(4),所述第一立柱(3)设置在所述内凹台阶(11)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防震脚手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立柱(3)的内壁和所述第二立柱(4)的外壁设置有相匹配的螺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防震脚手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座(2)与第一立柱(3)之间设置有下垫片(2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防震脚手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立柱(4)的内部设置有驱动槽,所述驱动槽内设置有驱动块(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玲侬宋鸣吴林家周振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农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