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078874 阅读: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5 14: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背光模组,该背光模组包括光源、导光板和光色转换层,所述导光板包括第一侧端面和第二侧端面,所述光源设置在所述第一侧端面的一侧,所述第一侧端面形成入光面,所述第二侧端面上设有微结构,所述光色转换层设置于所述微结构的表面。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一种应用上述背光模组的显示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第二侧端面的微结构表面设置一层光色转换层,消除了导光板内的光斑,提高用户的视觉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子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消费者要求的不断提高,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被专利技术出来并应用于液晶显示领域,旨在提高液晶显示效果。目前为了适应液晶显示装置的内部产品结构,需要将导光板的出光面设计出不同的结构,但正因为出光面不平,出光面反射的光线在导光板中汇聚,从而在导光板中形成光斑,降低了用户的视觉体验。因此,提出一种能消除光斑的结构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旨在消除光斑,提高用户的视觉体验。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的背光模组,包括光源、导光板和光色转换层,所述导光板包括第一侧端面和第二侧端面;所述光源设置在所述第一侧端面的一侧,所述第一侧端面形成入光面;所述第二侧端面上设有微结构,所述光色转换层设置于所述微结构的表面。优选地,所述微结构包括凸台结构、圆弧拱结构、圆锥结构中的至少一种。优选地,所述微结构为凸台结构,所述光色转换层设置于所述凸台结构的凸台面上。优选地,所述光色转换层与所述微结构的表面之间通过粘接的方式贴合。优选地,所述光色转换层包括光色转换材料层和两个白色树脂材料层,所述光色转换材料层设置于两个所述白色树脂材料层之间。优选地,所述光源为蓝光光源,所述光色转换材料层为黄色转换材料层。优选地,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反射层,所述反射层设置于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相对的一面上。优选地,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量子膜,所述量子膜设置于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上。优选地,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光学膜,所述光学膜设置于所述量子膜上远离所述导光板的一侧。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背光模组。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中,在导光板第二侧端面不平整的微结构表面设置一层光色转换层,使得之前在第二侧端面上微结构处发射回导光板汇聚形成光斑的有色光线经过光色转换层的转化后变成了白光,从而使得导光板中反射光汇聚处的有色光线强度减弱至不足以使肉眼能够观察到,从而消除了导光板中的光斑,提高了用户的视觉体验。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导光板中形成光斑的原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在导光板中消除光斑的原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背光模组的光色转换层的剖视图。附图标号说明:本专利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另外,本专利技术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专利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背光模组。请参阅图1-3,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背光模组100包括光源10、导光板20和光色转换层30。本实施例中,导光板20大致呈板状的长方体结构,具体的,导光板20包括第一侧端面20A、第二侧端面20B、以及与第一侧端面20A和第二侧端面20B连接的出光面20C,光源10设置在第一侧端面20A的一侧,第一侧端面20A形成入光面。第二侧端面20B上设有微结构21,光色转换层30设置于微结构21的表面。需要注意的是,第二侧端面20B可以是除了入光面之外的任何侧端面,图1中仅在导光板20的一侧设有光源10,但是本专利技术并不仅限于只有一个入光面。为防止光能的损失,导光板20除出光面20C外其他的面都需要将光线反射回导光板后从出光面20C发出。导光板20受到产品外观、内部结构设计等限制,例如需要配合产品的其他配件进行组装、外露制作成花纹展示等情况,需要将导光板20的第二侧端面20B做成不同样式的微结构21,因为微结构21的内壁不平整,反射的光线汇聚从而在导光板20中X区域形成光斑,具体请参阅图2。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微结构21的表面设置光色转换层30,光色转换层30将反射的有色光线利用互补色光的原理转化为白光,使得反射光线汇聚处X区域减少了之前微结构21表面反射回的有色光线,降低了X区域的有色光线强度至不足以使肉眼辨别出来,从而达到消除光斑的效果,具体请参阅图3。本实施例中,光色转换层30为光色转换膜,并贴附于微结构21的表面。本专利技术利用互补色光的原理,即两个颜色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可以得到白光。因此,光色转换层30与有色光线应当互为互补色,在有色光线的浓度和色度确定后对应调整光色转换层30的浓度和色度。本实施例中,光源10为蓝光光源,导光板20中的反射光线为蓝色光线,而蓝色的互补色光为黄色,因此光色转换层为黄色转换层。蓝色光线在黄色转换层上反射后转化为白光回到导光板20。请再次一并结合图2和图3,本实施例中,上述调整光色转换层30的浓度和/或色度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确定出导光板20的亮度均匀性和人眼能够在导光板20中分辨出光斑的有色光线强度阈值;确定的方法可以是根据从业者的经验得出,也可以是不断地实验来确定出有色光线强度阈值。步骤S2,通过分光辐射亮度计测量出X区域和X区域周围的光强度和色坐标参数;若此时X区域的光强度大于有色光线强度阈值,则进行步骤S3。步骤S3,在微结构21的表面设置光色转换层30后,再通过分光辐射亮度计测量出X区域和X区域周围的亮度和色坐标参数;具体的,步骤S2和步骤S3中的分光辐射亮度计为CS2000。步骤S4,在步骤S3测得的X区域的亮度大于有色光线强度阈值时,调整光色转换层30的浓度和/或色度,并返回步骤S3;在步骤S3测得的X区域的亮度小于有色光线强度阈值时,将X区域的亮度小于有色光线强度阈值对应的光色转换层30的浓度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光源、导光板和光色转换层,所述导光板包括第一侧端面和第二侧端面;所述光源设置在所述第一侧端面的一侧,所述第一侧端面形成入光面;所述第二侧端面上设有微结构,所述光色转换层设置于所述微结构的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光源、导光板和光色转换层,所述导光板包括第一侧端面和第二侧端面;所述光源设置在所述第一侧端面的一侧,所述第一侧端面形成入光面;所述第二侧端面上设有微结构,所述光色转换层设置于所述微结构的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结构包括凸台结构、圆弧拱结构、圆锥结构中的至少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结构为凸台结构,所述光色转换层设置于所述凸台结构的凸台面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色转换层与所述微结构的表面之间通过粘接的方式贴合。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色转换层包括光色转换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型岁陈文东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TCL新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