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地下水一井多测井及该井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观测井
,尤其涉及一种地下水一井多测井及该井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由于地壳的地质结构不同,在地下含有多层地下水含水砂层和黏土层,为了观测各个分层地下水的水位变化或污染状况,需要观测每个含水砂层上水位的变化,这样在一个观测区域打多眼观测井。由于各区域地质结构的不同,需要打井的数目也不相同,一般情况下需要观测20层左右,那么就需要打20眼左右的井。上述方法存在以下缺陷:其一,每一眼井需要占地2亩,20眼井需要占地40余亩,占地补偿款多,观测井的成本大大增加;其二,打多眼井,打井工期长,效率低,合计钻井深度深,浪费能源多;其三,观测难度大,由于各个观测井之间间隔一定距离,观测人员需要到每个观测井中观测各观测井中水位的变化,观测人员劳动强度大、观测效率低;其四,主井管使用管材多,大大增加了打井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占地少、成本低、节约能源、便于观测、节约管材的地下水一井多测井。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地下水一井多测井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包括井壁、位于井壁内的主井管和位于该主井管 ...
【技术保护点】
地下水一井多测井,包括井壁、位于井壁内的主井管和位于该主井管外部的观测管,所述主井管包括位于最下端的沉淀管、与该处地质构造中含水砂层对应的滤水花管和与黏土层对应的盲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观测管为分布在主井管径向外侧的多根,每根观测管下端与一层含水砂层的滤水花管相通,在与所述主井管径向外侧的含水砂层对应位置设置有外滤水颗粒层,在与所述主井管径向外侧的黏土层对应位置设置有外黏土球层,在所述主井管内部与主井管外侧的外滤水颗粒层对应高度设置有内滤水颗粒层,在所述主井管内部与主井管外侧的外黏土球层对应高度设置有内黏土球层,在所述观测管顶端设置有上盖。
【技术特征摘要】
1.地下水一井多测井,包括井壁、位于井壁内的主井管和位于该主井管外部的观测管,所述主井管包括位于最下端的沉淀管、与该处地质构造中含水砂层对应的滤水花管和与黏土层对应的盲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观测管为分布在主井管径向外侧的多根,每根观测管下端与一层含水砂层的滤水花管相通,在与所述主井管径向外侧的含水砂层对应位置设置有外滤水颗粒层,在与所述主井管径向外侧的黏土层对应位置设置有外黏土球层,在所述主井管内部与主井管外侧的外滤水颗粒层对应高度设置有内滤水颗粒层,在所述主井管内部与主井管外侧的外黏土球层对应高度设置有内黏土球层,在所述观测管顶端设置有上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水一井多测井,其特征在于:所述观测管下端设置有连接头,所述连接头与主井管之间的夹角为30-60度,所述主井管与所述连接头之间的连接孔为椭圆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水一井多测井,其特征在于:所述观测管等圆周角分布在主井管周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水一井多测井,其特征在于:不同地层的所述外滤水颗粒层或内滤水颗粒层采用相同或不同规格的滤水颗粒;不同地层的所述外黏土球层或内黏土球层采用相同或不同规格的黏土球。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水一井多测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观测管上端设置标记牌,在所述上盖上设置有水位探测仪,所述的水位探测仪与观测室中带有显示机构的控制机构控制连接。6.权利要求1、2、3、4或5所述的地下水一井多测井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第一步,钻井孔根据设计要求,确定钻井位置,待钻孔完成后,按物探测井结果确定成井深度及含水层分成要求;第二步,吊装主井管和观测管按物探井结果设计主井管中滤水花管和盲管的排列方式,首先将沉淀管吊装到井内,然后依次按设计好的排列方式将沉淀管、滤水花管及盲管对接,在与每一层含水砂层对应的滤水花管上连接有与该含水砂层对应的观测管,随着滤水花管和盲管的吊装,将各对应的观测管也相应延长并对延长的各观测管做上相应标记,直至主井管和各观测管同时吊装完成;第三步,按物探井结果在主井管及观测管与井壁之间的空隙内填入与井壁外侧地质结构相应的填料按物探井结果,当对应位置为含水砂层的情况下,在主井管及观测管与井壁之间的空隙内填入滤水颗粒,组成外滤水颗粒层,当对应位置为黏土层的情况下,在主井管及观测管与井壁之间的空隙内填入黏土球,该黏土球组成外黏土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云青,张朝辉,郑喜珍,刘娇娜,宋少辉,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省地矿局第三水文工程地质大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