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设有中空腔体的容器本体;所述容器本体上设有紧密覆盖于中空腔体开口的密封膜;所述密封膜上设有输液穿刺位。此输液容器通过设置处于容器本体最低位的输液排出口,可将容器本体完全排空,避免药液浪费。通过设置密封膜,输液穿刺过程不易产生微粒,可更好的保障药液的纯净程度,从而对患者提供更高的输液安全保障。容器本体底体延伸设有凸出容器本体表面的排液管,排液管凸出容器本体的距离不少于外配输液连接器上穿刺装置作输液穿刺时所需的最小输液穿刺距离,输液操作时,不需使用暴露在外的穿刺针即可完成,只需使用外配输液连接器,连接在固定块上,即可完成输液连接,安全快捷。此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医用包装材料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输液容器
本技术涉及医用包装材料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输液容器。
技术介绍
传统输液容器需设有输液穿刺位以供容器内液体排进输液管路,护理人员在更换输液时需手持穿刺针操作,容易误伤。作输液穿刺时会产生一定量的胶塞微粒进入输液容器且穿刺针插入输液容器时因输液器和输液器上附件过多、过重,容易滑脱,形成医疗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排液完全、减少微粒及避免操作时刺伤的输液容器。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输液容器,包括设有中空腔体的容器本体;所述容器本体上设有紧密覆盖于中空腔体开口的密封膜;所述密封膜上设有输液穿刺位。进一步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容器本体设有至少一个中空腔体。进一步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中空腔体的内腔为中空圆柱形。进一步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输液容器包括输液瓶、输液袋。进一步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容器本体的腔体底部为倒圆锥形结构。进一步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容器本体底部延伸设有凸出容器本体表面的排液管。进一步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中空腔体开口通过排液管与中空腔体连通。进一步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容器本体底部延伸设有凸出容器本体表面的排液管,排液管凸出容器本体的距离不少于外配输液连接器上穿刺装置作输液穿刺时所需的最小输液穿刺距离。进一步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中空腔体开口设置于容器本体上中空腔体的水平最低位。进一步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密封膜由高分子材料制成。进一步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密封膜环绕设置在输液排出口外。进一步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容器本体向外延伸设有凸出于容器本体且环绕中空腔体开口的管件护缘。进一步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容器本体上设有围绕覆盖管件护缘外端的启用保护膜。进一步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容器本体向外延伸设有凸出于容器本体1且环绕中空腔体开口的管件护缘,所述管件护缘上设有围绕覆盖管件护缘外端的启用保护膜。进一步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排液管上设有至少一道封闭环,封闭环突出于排液管外表面与外配输液连接器间实现密封。进一步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封闭环的横截面为半圆形或者梯形。进一步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容器本体上设有用于固定外配输液连接器的固定块。进一步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固定块上设有环绕固定块外端的启用保护膜。进一步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固定块采用卡扣结构或螺纹结构。进一步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容器本体向外延伸设有环绕中空腔体开口的固定块。进一步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容器本体上设有环绕中空腔体开口外侧的输液密封垫。进一步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输液密封垫设置在管件护缘内侧。进一步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输液密封垫设置在排液管外侧壁。进一步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容器本体上设有与外配输液连接器固定连接时配合外配输液连接器用于阻隔内部部件与外界相通的阻隔装置。进一步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阻隔装置包括设置于容器本体外侧的阻隔垫槽和固定在阻隔垫槽上的阻隔垫。进一步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容器本体向外延伸设有凸出于容器本体且环绕中空腔体开口的管件护缘,管件护缘内侧设有与外配输液连接器固定连接时配合外配输液连接器用于阻隔内部部件与外界相通的阻隔装置,阻隔装置包括设置于管件护缘内侧的阻隔垫槽和固定在阻隔垫槽上的阻隔垫。进一步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容器本体的顶部设有用于悬挂的吊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此输液容器通过在倒圆锥形的底部设置处于容器本体最低位的输液排出口,可将容器本体内药液完全排空,避免药液浪费。排液管的设置可提供外配输液连接器的连接固定空间,同时将排液管在容器本体上的凸起距离设置为不少于外配输液连接器上穿刺装置作输液穿刺时所需的最小输液穿刺距离,可以使外配输液连接器上穿刺装置的最前端设计成不凸出于外配输液连接器的最前端,达到避免穿刺装置突出输液连接器的最前端,避免护理人员发生穿刺伤。通过设置密封膜,输液穿刺过程不易产生微粒,可更好的保障药液的纯净程度,从而对患者提供更高的输液安全保障。输液操作时,不需使用暴露在外的穿刺针即可完成,只需使用配套的外配输液连接器,卡接或旋接在容器本体上,即可完成输液连接,安全快捷。此输液容器结构简单、组件少,生产成本低,可有效降低医疗成本。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密封状态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与外配输液连接器配套应用开启状态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未安装密封膜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图3,一种输液容器,包括设有中空腔体11的容器本体1;所述容器本体1上设有紧密覆盖于中空腔体开口3的密封膜2;所述密封膜2上设有输液穿刺位。作为本技术优选的实施方式,容器本体1设有至少一个中空腔体11。作为本技术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空腔体1的内腔为中空圆柱形。作为本技术优选的实施方式,输液容器包括输液瓶、输液袋,当然输液容器也包括其它现场配制后加注药液用于输液的容器。作为本技术优选的实施方式,容器本体1的腔体底部为倒圆锥形结构。作为本技术优选的实施方式,容器本体1底部延伸设有凸出容器本体表面的排液管15。作为本技术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空腔体开口3通过排液管15与中空腔体11连通。作为本技术优选的实施方式,容器本体1底部延伸设有凸出容器本体表面的排液管15,排液管15凸出容器本体1的距离不少于外配输液连接器上穿刺装置作输液穿刺时所需的最小输液穿刺距离。排液管的设置可提供外配输液连接器的连接固定空间,同时将排液管在容器本体上的凸起距离设置为不少于外配输液连接器上穿刺装置作输液穿刺时所需的最小输液穿刺距离,可以使外配输液连接器上穿刺装置的最前端设计成不凸出于输液连接器的最前端,达到避免穿刺装置突出输液连接器的最前端,避免护理人员发生穿刺伤。作为本技术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空腔体开口3设置于容器本体1上中空腔体11的水平最低位。作为本技术优选的实施方式,密封膜2由高分子材料制成。作为本技术优选的实施方式,密封膜2环绕设置在中空腔体开口3外。作为本技术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容器本体1向外延伸设有凸出于容器本体1且环绕中空腔体开口3的管件护缘12。作为本技术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容器本体1上设有围绕覆盖管件护缘12外端的启用保护膜13。作为本技术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容器本体1向外延伸设有凸出于容器本体1且环绕中空腔体开口3的管件护缘12,所述管件护缘上设有围绕覆盖管件护缘12外端的启用保护膜13。作为本技术优选的实施方式,排液管15上设有至少一道封闭环16,封闭环突出于排液管15外表面与外配输液连接器间实现密封。作为本技术优选的实施方式,封闭环16的横截面为半圆形或者梯形。作为本技术优选的实施方式,容器本体1上设有用于固定外配输液连接器的固定块14。管件护缘12和启用保护膜13的设置可保持输液排出口外用于连接外配输液连接器的部份在启用前处于已灭菌状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输液容器,包括设有中空腔体的容器本体;所述容器本体上设有紧密覆盖于中空腔体开口的密封膜;所述密封膜上设有输液穿刺位;所述容器本体底体延伸设有凸出容器本体表面的排液管;所述排液管凸出容器本体的距离不少于外配输液连接器上穿刺装置作输液穿刺时所需的最小输液穿刺距离;所述容器本体上设有与外配输液连接器固定连接时配合外配输液连接器用于阻隔内部部件与外界相通的阻隔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2015.12.29 CN 20151100671821.一种输液容器,包括设有中空腔体的容器本体;所述容器本体上设有紧密覆盖于中空腔体开口的密封膜;所述密封膜上设有输液穿刺位;所述容器本体底体延伸设有凸出容器本体表面的排液管;所述排液管凸出容器本体的距离不少于外配输液连接器上穿刺装置作输液穿刺时所需的最小输液穿刺距离;所述容器本体上设有与外配输液连接器固定连接时配合外配输液连接器用于阻隔内部部件与外界相通的阻隔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液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膜由高分子材料制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液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腔体开口通过排液管与中空腔体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液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本体上设有环绕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绍勤,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健之堂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