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海成专利>正文

一种腰椎康复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071761 阅读:1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5 11: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腰椎康复器,包括:块状的支撑体,包括上端面、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相对设置,且分别与所述上端面相连接;其中,在所述上端面上,穿透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尺寸和腰椎的棘突部位对应。该康复器能够模仿临床的中医推拿按摩治疗方式,对腰椎间盘突(脱)出患者进行适时及时有效的治疗,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腰椎康复器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是指一种腰椎康复器。
技术介绍
临床统计表明,腰椎间盘突(脱)出症是骨科门诊最为常见的疾患之一,也是腰腿痛最为多见的原因。腰椎间盘突(脱)出症的临床症状根据髓核突(脱)出的部位、大小、病理特点、机体状态等有多种不同,但主要是由于变性髓核进入椎体内或后纵韧带处,对邻近组织造成机械性刺激与压迫而引起的各种症状。目前,对于腰椎间盘突(脱)出症患者,临床治疗多为物理疗法、封闭疗法或用脱水剂来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配合患者卧木板床静养数日,达到一定的恢复作用,然而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腰椎间盘突(脱)出的根本问题。甚至连手术疗法也由于适应症选择与术中、预后的不确定性不能适用于每一个病患。另外也有配合传统中医推拿按摩治疗方式,于局部利用滚、按、拨、外力挤压、复位等手法,对腰椎间盘突(脱)出的治疗具有积极的效果,但由于中医推拿按摩治疗需要医疗人员配合辅助,该方式又不适用于随时随地进行治疗的适时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技术方案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腰椎康复器,能够模仿临床的中医推拿按摩治疗方式,对腰椎间盘突(脱)出患者进行适时的积极有效的治疗,使用方便。本技术提供一种腰椎康复器,包括:块状的支撑体,包括上端面、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相对设置,且分别与所述上端面相连接;其中,在所述上端面上,穿透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尺寸和腰椎棘突部位对应。优选地,上述所述的腰椎康复器,其中,在所述上端面上,所述凹槽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活动件和第二活动件,包括承受压力下移至与所述上端面位于同一平面的第一状态以及压力撤消上移至突出所述上端面的第二状态。优选地,上述所述的腰椎康复器,其中,所述第一活动件设置于所述上端面的第一端面部分上,所述第二活动件设置于所述上端面的第二端面部分上;在所述支撑体的内部,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一端面部分和所述第二端面部分的容纳空间,其中所述第一活动件与所述第二活动件分别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中,且通过弹性件连接。优选地,上述所述的腰椎康复器,其中,在垂直于所述上端面且穿过所述第一端面部分和所述第二端面部分的截面上,所述容纳空间形成为U型,且所述第一活动件与所述第二活动件的形状依据所述容纳空间的形状对应设置。优选地,上述所述的腰椎康复器,其中,所述第一活动件和所述第二活动件的内部分别设置有振动源,所述腰椎康复器还包括与所述振动源连接的电源。优选地,上述所述的腰椎康复器,其中,所述第一活动件和所述第二活动件的顶面分别设置有多个突出的强磁体。优选地,上述所述的腰椎康复器,其中,在所述上端面上,所述凹槽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多个突出的强磁体。优选地,上述所述的腰椎康复器,其中,所述凹槽的内壁面的底部设置有多个LED红外线光源。优选地,上述所述的腰椎康复器,其中,所述凹槽的内壁面为圆弧曲面。优选地,上述所述的腰椎康复器,其中,所述支撑体还包括下端面,其中所述下端面的尺寸大于所述上端面的尺寸。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上述技术方案中的至少一个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所述腰椎康复器依据人体腰椎脊柱生理曲线结构设计,模拟按、拨手法功能设置,有效地抵压腰椎间盘突出的部位使其复位,该腰椎康复器结构简单、方便携带、易于操作,能够满足患者适时治疗的使用需求,为及早恢复腰椎正常功能提供必要的帮助。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所述腰椎康复器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所述腰椎康复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所述腰椎康复器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所述腰椎康复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的A-A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3中的B-B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技术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技术,并且能够将本技术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第一实施例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所述腰椎康复器,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块状的支撑体10,包括上端面11、第一侧面12和第二侧面13,第一侧面12与第二侧面13相对设置,且分别与上端面11相连接;其中,在上端面11上,穿透第一侧面12和第二侧面13设置有凹槽14,凹槽14的尺寸和腰椎的突出部分对应。采用上述结构的腰椎康复器,当患者平躺时,可以将腰椎康复器放置于腰部下方,使支撑体10的凹槽14对准腰椎棘突的部位,也即置于凹槽14中,当全身放松时利用自体重力使卡设于凹槽14内的腰椎棘突部位,腰椎康复器的第一端面部分111和第二端面部分112对腰椎棘突部位两侧施以朝向远离腰椎棘突部位向外两侧的推拔力,从而模拟中医推拿按摩治疗的手段,辅助腰椎复位。该腰椎康复器结构小巧、简单,腰椎间盘突(脱)出患者可以适时、随时随地拿来进行治疗,从而满足患者适时治疗的使用需求。较佳地,如图1和图2所示,支撑体10的上端面11包括第一端面部分111和第二端面部分112,分别位于凹槽14的两侧,其中第一端面部分111和第二端面部分112上分别设置有多个突出的强磁体20。当腰椎康复器进行治疗,使支撑体10的凹槽14对准腰椎棘突部位时,上端面11的第一端面部分111和第二端面部分112上的强磁体20分别置于腰椎棘突部位两侧的横突或关节突位置与人体抵压,利用强磁体20的磁力,达到扩张血管,加快血流速度,从而改善腰椎部分的血液循环,起到对腰椎部位更好的复位恢复功能。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凹槽14的内壁面形成为圆弧曲面,但具体并不以此为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质需求进行改进,在此不对每一种形式进行一一列举。较佳地,在凹槽14的内壁面的底部设置有多个LED红外线光源30,朝凹槽14在上端面11的开口发光,用于利用红外线的温热效果,使皮肤表面的温度上升,改善皮下血液循环,减缓肌肉紧张和疼痛的感觉,从而有效地调节腰椎复位后的关节、松解粘连,促使气血循环使萎缩受损的肌肉及麻痹的神经逐渐恢复正常功能。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LED红外线光源30的控制开关31可以设置于支撑体10的下端面15处,通过控制开关31控制红外线光源30的打开以及关闭。当然,所述腰椎康复器还进一步包括用于为LED红外线光源30提供电能的电源,LED红外线光源30通过控制开关31与电源连接,当控制开关31接通时,电源为LED红外线光源30提供电能,红外线光源30发光。具体,电源可以设置于支撑体10的内部。进一步地,参阅图1,第一实施例中,支撑体10的下端面15的尺寸大于上端面11的尺寸,使支撑体10形成为U字梯形结构,下宽上窄,以起到稳定支撑身体的作用。较佳地,支撑体10的下端面15的尺寸为:长70至100mm、宽40至60mm;上端面11的尺寸为:长40至70mm、宽25至40mm;凹槽14的长度为30至40mm、深度为20至40mm,具体可以依据人体结构的不同设计多种尺寸。进一步,支撑体10可以采用木质、有机塑料或轻量合金铝材料制成。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所述腰椎康复器,依据人体腰椎脊柱生理曲线结构设计,模拟按、拨手法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腰椎康复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腰椎康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块状的支撑体,包括上端面、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相对设置,且分别与所述上端面相连接;其中,在所述上端面上,穿透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尺寸和腰椎棘突部位对应;其中,在所述上端面上,所述凹槽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活动件和第二活动件,包括承受压力下移至与所述上端面位于同一平面的第一状态以及压力撤消上移至突出所述上端面的第二状态;其中,所述第一活动件设置于所述上端面的第一端面部分上,所述第二活动件设置于所述上端面的第二端面部分上;在所述支撑体的内部,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一端面部分和所述第二端面部分的容纳空间,其中所述第一活动件与所述第二活动件分别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中,且通过弹性件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腰椎康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块状的支撑体,包括上端面、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相对设置,且分别与所述上端面相连接;其中,在所述上端面上,穿透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尺寸和腰椎棘突部位对应;其中,在所述上端面上,所述凹槽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活动件和第二活动件,包括承受压力下移至与所述上端面位于同一平面的第一状态以及压力撤消上移至突出所述上端面的第二状态;其中,所述第一活动件设置于所述上端面的第一端面部分上,所述第二活动件设置于所述上端面的第二端面部分上;在所述支撑体的内部,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一端面部分和所述第二端面部分的容纳空间,其中所述第一活动件与所述第二活动件分别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中,且通过弹性件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腰椎康复器,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所述上端面且穿过所述第一端面部分和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海成
申请(专利权)人:张海成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