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网链路切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068725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2 19: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以太网链路切换装置,包括:一个主链路和至少一个冗余链路;主链路包括第一以太网控制器、与第一以太网控制器连接的第一以太网物理层芯片、与第一以太网物理层芯片连接的第二以太网物理层芯片;每一冗余链路包括第二以太网控制器、与第二以太网控制器连接的第三以太网物理层芯片、与第三以太网物理层芯片连接的第四以太网物理层芯片;链路切换装置,用于在主链路发生数据传输故障时,切换为由一冗余链路进行数据传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减少了网络连接故障,降低了维修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以太网链路切换装置
本技术涉及网络
,具体地,涉及一种以太网链路切换装置。
技术介绍
工业以太网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制造业厂商,因为其有低成本、高智能、高扩展性和高实效的能力。在许多工业通信控制领域的实际应用中,设备所处在的环境很复杂,用户对以太网的可靠性、稳定性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保证在通信控制系统,网络掉线或交换机故障的情况下,整个通信系统不会瘫痪,现在大多采用以太网链路切换装置来提高网络容错能力。图1是现有的以太网冗余链路切换装置的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现有的以太网冗余链路切换装置采用了CPU(Central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器)、CPLD(ComplexProgrammableLogicDevice,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模块和以太网物理层芯片PHY。中央处理器通过MAC(multipleaccesschannel,多址接入信道)端口和GPIO(GeneralPurposeInputOutput,通用输入/输出)端口连接CPLD模块,CPLD模块再通过数据线与控制线分别连接两个以太网物理层芯片。该方案的缺点在于:如果CPLD模块出现问题,那么CPLD模块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以太网链路切换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以太网链路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主链路和至少一个冗余链路;主链路包括第一以太网控制器(11)、与第一以太网控制器(11)连接的第一以太网物理层芯片(13)、与第一以太网物理层芯片(13)连接的第二以太网物理层芯片(15);每一冗余链路包括第二以太网控制器(12)、与第二以太网控制器(12)连接的第三以太网物理层芯片(14)、与第三以太网物理层芯片(14)连接的第四以太网物理层芯片(16);链路切换装置(10),用于在主链路发生数据传输故障时,切换为由一冗余链路进行数据传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以太网链路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主链路和至少一个冗余链路;主链路包括第一以太网控制器(11)、与第一以太网控制器(11)连接的第一以太网物理层芯片(13)、与第一以太网物理层芯片(13)连接的第二以太网物理层芯片(15);每一冗余链路包括第二以太网控制器(12)、与第二以太网控制器(12)连接的第三以太网物理层芯片(14)、与第三以太网物理层芯片(14)连接的第四以太网物理层芯片(16);链路切换装置(10),用于在主链路发生数据传输故障时,切换为由一冗余链路进行数据传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太网链路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于第一以太网物理层芯片(13)与第二以太网物理层芯片(15)之间的第一以太网网络变压器(30),用于匹配第一以太网物理层芯片(13)发送的请求信号与第二以太网物理层芯片(15)发送的应答信号的电平。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以太网链路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于第一以太网网络变压器(30)与第二以太网物理层芯片(15)之间的第一RJ45连接器(40),用于传输第一以太网物理层芯片(13)发送的请求信号、第二以太网物理层芯片(15)发送的应答信号。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以太网链路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冗余链路上设有第二以太网网络变压器(31),连接在该冗余链路上第三以太网物理层芯片(14)与第四以太网物理层芯片(16)之间,用于匹配该冗余链路上第三以太网物理层芯片(14)发送的请求信号与第四以太网物理层芯片(16)发送的应答信号的电平。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以太网链路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冗余链路上还设有第二RJ45连接器(41),连接在该冗余链路上第二以太网网络变压器(31)与第四以太网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惠琳刘军李亿博吴勇马恩彪何代钦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国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