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E1链路的以太网数据传输方法和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9436276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12-12 01: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E1链路的以太网数据传输方法,包括:从以太网接口接收端接收以太网数据,识别出以太网数据属于需时延控制的以太网数据或属于非时延控制的以太网数据;将需时延控制的以太网数据进行缓存及时延计数或非时延控制的以太网数据进行缓存,再对缓存数据及其时延数据进行分类封装后,将封装数据通过E1链路传输;将从E1链路接收到的封装数据进行解封;若解封得到的是需时延控制的以太网数据,则对其进行缓存并做时延计数,进行延时后通过以太网接口输出端输出;若解封得到的非时延控制的以太网数据,则对其进行缓存,当所述以太网接口输出端空闲时将其输出。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对应的系统,能够降低以太网业务在转换传输过程中的时延抖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E1链路的以太网数据传输方法和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以太网传输、控制
,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E1链路的以太网数据传输方法,以及一种基于E1链路的以太网数据传输系统。
技术介绍
PTP(IEEE1588)是精密时间同步协议标准,可在主、从设备间提供基于网络连接的时间同步功能。PTP协议采用软硬件相结合的方式,在物理层由硬件打时间戳,主、从之间的同步精度可达微秒级。PTP同步精度会受网络流量变化以及时延抖动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进行多跳数、长距离传输时,同步精度往往不能得到保证。目前情况下,PTP协议还不能在传统路由器或交换机上进行高精度远程传输。目前的传输网络以SDH传输网为主体。SDH技术,以其可靠性、可控性、扩展性以及完善的网络体制,在传输网中占着主导地位。以SDH技术为基础发展的MSTP(多业务传送平台)技术,在原有的SDH技术上增加了相关的数据接入、处理功能而形成,目前已经形成了多个版本:基于二层交换、内嵌RPR(弹性分组环)功能、内嵌MPLS功能、ATM处理等。在承载3G移动业务方面的性能也优于光纤直连、ATM等方案。运营商目前拥有丰富的E1资源,一般情况下,直接将PTP数据包通过ETHERNET/E1协议转换器封装到E1链路,通过E1链路接入SDH中实现长距离时间数据传输。通常以太网口传输速率为1000/100/10Mbit/s,而E1线路传输速率为2.048Mbit/s,并且以太网接口的数据特征为间歇性和突发性强,而E1接口的数据特征则是固定速率传输。由于速率不匹配,ETHERNET/E1协议转换器都应具有缓存机制,因此,以太数据包通过协议转换器的时延是不确定的。这不确定的传输时延对一般的以太数据业务影响不大,但对传输线路时延抖动敏感的以太业务影响大,如会造成PTP数据包授时精度的下降。传统的ETHERNET/E1协议转换器时延抖动可达几十微秒,即使采用优先转发PTP数据包的方式,时延抖动也会有几个微秒。已有的一种为解决PTP远程传输时延抖动的ETHERNET/E1协议转换方法如图1所示,将从网口进入的ETHERNET数据进行PTP数据识别,如果是PTP事件包则立即传输,否则将数据缓存传输。当识别到PTP事件报文时,立即中断非PTP事件报文传输,优先传输PTP事件报文。该实现方法根据PTP事件包类型的长度固定的特点,采用即收即发的方式进行传输处理,保证了PTP事件包通过该协议转换传输系统的时延一致,从而到达控制线路时延的目的。但是要保证通过该传输系统的PTP事件包的时延精度,必须控制相邻两个PTP事件包的间隔,即要等前一个PTP事件包发送完成后,下一个PTP事件包再进入系统传输。因为以太和E1的速率是不对等的,PTP事件包会积压在发送端,这样在发送端被诸塞的PTP事件包的时延精度会受影响。另外该系统对非PTP事件包做中断传输处理的机制,会造成线路带宽的效率下降;并且只能对PTP事件包做时延控制,不能对其他类型ETHERNET业务做时延控制,因此系统的通用性不强。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针对时延控制精度较低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E1链路的以太网数据传输方法和系统,能够降低以太网数据在转换传输过程中的时延抖动。一种基于E1链路的以太网数据传输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从以太网接口接收端接收以太网数据,根据预设的业务类型识别出当前接收的以太网数据属于需时延控制的以太网数据或属于非时延控制的以太网数据;将当前接收的所述需时延控制的以太网数据及计算的时延数据或非时延控制的以太网数据进行封装后,将得到的封装数据通过E1链路进行传输;将从E1链路接收到的封装数据进行解封;若解封得到的是需时延控制的以太网数据,则对其进行缓存,根据预设的时延控制值进行延时后通过以太网接口输出端输出;若解封得到的是非时延控制的以太网数据,则对其进行缓存并进行时延计数,当所述以太网接口输出端空闲时将其输出;其中,所述将当前接收的所述需时延控制的以太网数据及计算的时延数据或非时延控制的以太网数据进行封装的步骤为:将所述需时延控制的以太网数据或非时延控制的以太网数据封装在GFP数据帧的净荷区域中;所述基于E1链路的以太网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步骤:当识别出当前接收的以太网数据属于需时延控制的以太网数据时开始进行时间记录,直到将得到的封装数据通过E1链路开始传输时结束,得到所述计算的时延数据;在将所述需时延控制的以太网数据映射至GFP数据帧中的净荷区域的同时,将所述时延数据与所述需时延控制的以太网数据封装在同一个GFP数据帧中;所述若解封得到的是需时延控制的以太网数据,则对其进行缓存,根据预设的时延控制值进行延时后通过以太网接口输出端输出的步骤为:在解封出所述需时延控制的以太网数据的同时开始进行时延计数,当所述时延数据与所述时延计数的和达到所述时延控制值时,将缓存的所述需时延控制的以太网数据通过以太网接口输出端输出。一种基于E1链路的以太网数据传输系统,包括:识别模块,用于从以太网接口接收端接收以太网数据,根据预设的业务类型识别出当前接收的以太网数据属于需时延控制的以太网数据或属于非时延控制的以太网数据;封装模块,用于将当前接收的所述需时延控制的以太网数据或非时延控制的以太网数据进行封装后,将得到的封装数据通过E1链路传输;解封模块,用于将从E1链路接收到的封装数据进行解封;第一输出模块,用于若解封得到的是需时延控制的以太网数据,则对其进行缓存,根据预设的时延控制值进行延时后通过以太网接口输出端输出;第二输出模块,用于若解封得到的非时延控制的以太网数据,则对其进行缓存,当所述以太网接口输出端空闲时将其输出;其中,所述封装模块还用于:将所述需时延控制的以太网数据或非时延控制的以太网数据封装在GFP数据帧的净荷区域中;还包括时间记录模块,用于当识别出当前接收的以太网数据属于需时延控制的以太网数据时开始进行时间记录,直到将得到的封装数据通过E1链路开始传输时结束,得到所述计算的时延数据;所述封装模块还用于在将所述需时延控制的以太网数据映射至GFP数据帧中的净荷区域的同时,将所述时延数据与所述需时延控制的以太网数据封装在同一个GFP数据帧中;所述第一输出模块还用于在解封出所述需时延控制的以太网数据的同时开始进行时延计数,当所述时延数据与时延计数的和达到所述时延控制值时,将缓存的所述需时延控制的以太网数据通过以太网接口输出端输出。上述基于E1链路的以太网数据传输方法和系统,根据不同业务类型的以太网数据,识别出需时延控制的以太网数据或非时延控制的以太网数据,封装后通过E1链路传输;在接收到封装数据时,对解封到的数据先进行缓存,需时延控制的以太网数据根据预设的时延控制值进行时延控制后输出,对非时延控制的以太网数据则等待以太网接口输出端空闲后再输出;能够在满足指定数据包的时延抖动的情况下,尽可能发挥了设备的传输功能,并提高线路带宽利用率,本专利技术还通过缓存、时延控制机制保证了连续两帧时间间隔小的数据的传输时延精度。附图说明图1为已知技术中ETHERNET/E1协议转换方法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E1链路的以太网数据传输方法在一实施例中的流程示意图。图3为图2中GFP帧格式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E1链路的以太网数据传输方法在另一实施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基于E1链路的以太网数据传输方法和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E1链路的以太网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从以太网接口接收端接收以太网数据,根据预设的业务类型识别出当前接收的以太网数据属于需时延控制的以太网数据或属于非时延控制的以太网数据;将当前接收的所述需时延控制的以太网数据及计算的时延数据或非时延控制的以太网数据进行封装后,将得到的封装数据通过E1链路传输;将从E1链路接收到的封装数据进行解封;若解封得到的是需时延控制的以太网数据,则对其进行缓存并进行时延计数,根据预设的时延控制值进行延时后通过以太网接口输出端输出;若解封得到的是非时延控制的以太网数据,则对其进行缓存,当所述以太网接口输出端空闲时将其输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E1链路的以太网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从以太网接口接收端接收以太网数据,根据预设的业务类型识别出当前接收的以太网数据属于需时延控制的以太网数据或属于非时延控制的以太网数据;将当前接收的所述需时延控制的以太网数据及计算的时延数据或非时延控制的以太网数据进行封装后,将得到的封装数据通过E1链路传输;将从E1链路接收到的封装数据进行解封;若解封得到的是需时延控制的以太网数据,则对其进行缓存并进行时延计数,根据预设的时延控制值进行延时后通过以太网接口输出端输出;若解封得到的是非时延控制的以太网数据,则对其进行缓存,当所述以太网接口输出端空闲时将其输出;其中,所述将当前接收的所述需时延控制的以太网数据及计算的时延数据或非时延控制的以太网数据进行封装的步骤为:将所述需时延控制的以太网数据或非时延控制的以太网数据封装在GFP数据帧的净荷区域中;所述基于E1链路的以太网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步骤:当识别出当前接收的以太网数据属于需时延控制的以太网数据时开始进行时间记录,直到将得到的封装数据通过E1链路开始传输时结束,得到所述计算的时延数据;在将所述需时延控制的以太网数据映射至GFP数据帧中的净荷区域的同时,将所述时延数据与所述需时延控制的以太网数据封装在同一个GFP数据帧中;所述若解封得到的是需时延控制的以太网数据,则对其进行缓存,根据预设的时延控制值进行延时后通过以太网接口输出端输出的步骤为:在解封出所述需时延控制的以太网数据的同时开始进行时延计数,当所述时延数据与所述时延计数的和达到所述时延控制值时,将缓存的所述需时延控制的以太网数据通过以太网接口输出端输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E1链路的以太网数据传输方法,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斌何定高陈宝仁邓皓卓越傅俊鹏楚鹰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电信科学技术第五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