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防翘边的智能3D打印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056053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2 12: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防翘边的智能3D打印机,包括外壳、导向机构、送料机构、打印机构、托盘、加热机构和底座,导向机构包括第二支撑架、移动框、第一电机、第一齿轮、第二滑动块和导管,加热机构包括驱动单元、油箱、加热器、第三滑动块、止回块和油管,驱动单元包括第三支撑架、第二电机、第二齿轮、第三齿轮和驱动轴,打印机构包括喷嘴、第一滑动块、动力轮、导轨、第一动力轴和第二动力轴,该基于物联网的防翘边的智能3D打印机中,通过导向机构实现了对料丝的导向作用,降低了料丝输送过程中因磨损而断裂的几率,提高了3D打印的效率,通过加热机构对料盘加热,提高了材料在料盘上的附着性,减少了翘边的发生,提高了成品的质量。

An intelligent 3D printer based on Internet of things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n intelligent 3D printer based on IOT anti Alice, which comprises a shell, a guiding mechanism, a feeding mechanism, a printing mechanism, a tray, a heating mechanism and a guide mechanism comprises second supporting frame, a movable frame, a first motor, a first gear, second sliding blocks and a catheter, the heating mechanism comprises a drive unit third, oil tank, a heater, a sliding block, check block and tubing, the driving unit comprises third supporting frame, second motor and second gear, third gear and the drive shaft, the printing mechanism comprises a nozzle, a first sliding block, the power wheel and the guide rail, the first power shaft and second power shaft, the IOT based anti Alice the intelligent 3D printer, the guide mechanism realizes the guiding effect of feeding wire, reduce the probability of fracture due to wear silk in the conveying process, improve the 3D printing The heating mechanism is used for heating the material tray, thereby improving the adhesion of the material on the material tray, reducing the occurrence of the edge raising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he finished produ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防翘边的智能3D打印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3D打印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防翘边的智能3D打印机。
技术介绍
3D打印机又称三维打印机,是一种累积制造技术,即快速成形技术的一种机器,它是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特殊蜡材、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一层层的粘合材料来制造三维的物体。现阶段三维打印机被用来制造产品,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将数据和原料放进3D打印机中,机器会按照程序,把产品一层层制造出来。一般3D打印机在打印过程中,直接将料丝从料盘输送到喷嘴,输送的过程中料丝容易磨损,从而导致料丝断裂,影响3D打印机的打印效率,不仅如此,一般3D打印机的打印材料在料盘上的附着度较差,在打印过程中容易出现翘边,影响3D打印成品的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防翘边的智能3D打印机。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防翘边的智能3D打印机,包括外壳、导向机构、送料机构、打印机构、托盘、加热机构和底座,所述外壳设置在底座的上方,所述托盘设置外壳的内部,所述加热机构设置在托盘的下方,所述打印机构设置在外壳的顶部,所述送料机构设置在外壳的上方,所述导向机构设置在送料机构的上方;所述导向机构包括第二支撑架、移动框、第一电机、第一齿轮、第二滑动块和导管,所述第二支撑架设置在第一支撑架的上方,所述第一电机设置在第二支撑架上,所述第一电机与第一齿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一齿轮外周的齿沿着第一齿轮的半圆周面均匀分布,所述第二滑动块套设在第一支撑架的顶部,所述移动框设置在第二滑动块的上方,所述移动框的上下内壁均设有驱动齿,所述第一齿轮设置在移动框内,所述第一齿轮与移动框上下内壁的驱动齿啮合,所述导管设置在第二滑动块的底端;其中,通过第一电机驱动第一齿轮转动,由于第一齿轮外周的齿沿着第一齿轮的半圆周面均匀分布,在第一齿轮有齿的外周顺时针转到上方时,齿与移动框内壁上方的驱动齿啮合,从而驱动驱动框向右移动,当第一齿轮有齿的外周顺时针转动下方时,齿与移动框内壁下方的驱动齿啮合,从而驱动驱动框向左移动,通过第一齿轮连续的转动,从而驱动移动框左右往复移动,从而驱动第二滑动块左右往复移动,从而对料丝的输送起到了导向的作用,降低了料丝因磨损导致断裂的几率,提高了3D打印机的工作效率;所述加热机构包括驱动单元、油箱、加热器、第三滑动块、两个止回块和油管,所述油管的两端分别与油箱的上下两端连接,所述加热器设置在油管的一端,所述驱动机构设置在油箱的上方,所述第三滑动块与驱动单元传动连接,两个所述止回块的一端分别与第三滑动块的两端铰接,所述止回块的另一端与位于油箱的内壁且与油箱的内壁密封连接;所述驱动单元包括第三支撑架、第二电机、第二齿轮、第三齿轮和驱动轴,所述第三支撑架设置在油箱的上方,所述第二电机设置在第三支撑架的一端,所述第二电机与第二齿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三齿轮设置在驱动轴的上方,所述第三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所述驱动轴的一端穿过第三支撑架且位于油箱的内部,所述第三滑动块套设在驱动轴上,所述第三滑动块的内部设有内螺纹,所述驱动轴上设有与内螺纹匹配的外螺纹;其中,通过第二电机驱动第二齿轮,使第二齿轮转动,从而驱动第三齿轮转动,由第三齿轮驱动驱动轴转动,从而使套设在驱动轴上的第三滑动块上下移动,当第三滑动块下移的时候,由于油压的作用,两个止回块会向靠近驱动轴方向转动,从而使止回块的另一端与油箱的内壁不处于密封连接状态,从而使第三滑动块下方的油可以流到第三滑动块的上方,当第三滑动块向上移动的时候,止回块同样会在油压得作用下,向远离驱动轴的方向转动,直至止回块的另一端与油箱的内壁密封连接,从而带动油箱内的油进入油管内,通过加热器将油管内循环流动的油加热,从而起到了对托盘加热的作用,减少了成品翘边现象,提高了打印成品的质量;所述打印机构包括喷嘴、第一滑动块、动力轮、导轨、第一动力轴和第二动力轴,所述导轨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导轨分别设置在外壳的内壁且位于同一水平高度上,所述第一滑动块套设在第一动力轴上,所述第一滑动块还套设在第二动力轴上,所述喷嘴设置在第一滑动块的下方,所述第一动力轴和第二动力轴的两端均设有动力轮,所述动力轮与导轨连接。其中,通过动力轮内部设置的电机驱动动力轮转动,四个动力轮分别设置在第一动力轴和第二动力轴的两端,通过动力轮的驱动使第一动力轴沿导轨前后运动,第二动力轴沿导轨左右运动,从而驱动套设在第一动力轴和第二动力轴上的第一滑动块实现同一平面内的前后左右的运动,从而带动喷嘴实现同一平面内的前后左右的运动,从而实现了3D打印机的打印功能;作为优选,所述送料机构包括第一支撑架、料丝和料盘,所述第一支撑架设置在外壳的上方,所述料盘套设在第一支撑架上,所述料丝的一端卷绕在料盘上,所述料丝的另一端设置在喷嘴上。作为优选,所述中控机构包括面板、设置在面板上的触摸屏、控制按键和设置在底座内部的中控组件,所述中控组件包括中央控制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连接的无线通讯模块、工作电源模块、按键接收模块、温度检测模块、显示控制模块和电机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按键与按键接收模块电连接,所述触摸屏与显示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均与电机控制模块电连接;其中,中央控制模块是用来控制的模块,中央控制模块不仅可以是PLC,还可以是单片机,通过中央控制模块对3D打印机各部件的控制,提高了3D打印机的智能化程度,工作电源模块是用来控制电源的模块,在这里,用来控制蓄电池给各部件供电,按键接收模块是用来控制按键的模块,在这里,用来接收控制按键的控制信号,显示控制模块是用来控制显示的模块,在这里,用来控制触摸屏显示3D打印机的工作状态,电机控制模块是用来控制电机的模块,在这里,用来控制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的启停。作为优选,为了控制对托盘的加热温度,减少成品翘边现象,提高成品质量,所述油管的内部还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温度检测模块电连接。作为优选,为了使3D打印机在没有电源的情况下也可以正常工作,所述底座内还设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与工作电源模块电连接。作为优选,为了使第一滑动块能够实现在同一平面内前后左右无障碍运动,使3D打印机实现打印功能,所述第一动力轴和第二动力轴处于不同水平面上且相互垂直。作为优选,为了使油能在油管内循环流动,起到对托盘加热的效果,所述第二电机为伺服电机。作为优选,为了提高显示的清晰度,所述触摸屏为液晶显示屏。作为优选,为了提高按键的灵敏度,所述控制按键为轻触按键。作为优选,为了实现3D打印机的远程控制,提高3D打印机的智能化程度,所述面板的内部还设有天线,所述天线与无线通讯模块电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基于物联网的防翘边的智能3D打印机中,通过导向机构实现了对料丝的导向作用,降低了料丝输送过程中因磨损而断裂的几率,提高了3D打印的效率,不仅如此,通过加热机构对料盘进行加热,提高了打印材料在料盘上的附着性,减少了翘边现象的发生,提高了成品的质量。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基于物联网的防翘边的智能3D打印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基于物联网的防翘边的智能3D打印机的导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防翘边的智能3D打印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防翘边的智能3D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导向机构(3)、送料机构、打印机构(9)、托盘(10)、加热机构(11)和底座(14),所述外壳(1)设置在底座(14)的上方,所述托盘(10)设置外壳(1)的内部,所述加热机构(11)设置在托盘(10)的下方,所述打印机构(9)设置在外壳(1)的顶部,所述送料机构设置在外壳(1)的上方,所述导向机构(3)设置在送料机构的上方;所述导向机构(3)包括第二支撑架(15)、移动框(16)、第一电机(18)、第一齿轮(19)、第二滑动块(20)和导管(2),所述第二支撑架(15)设置在第一支撑架(6)的上方,所述第一电机(18)设置在第二支撑架(15)上,所述第一电机(18)与第一齿轮(19)传动连接,所述第一齿轮(19)外周的齿沿着第一齿轮(19)的半圆周面均匀分布,所述第二滑动块(20)套设在第一支撑架(6)的顶部,所述移动框(16)设置在第二滑动块(20)的上方,所述移动框(16)的上下内壁均设有驱动齿(17),所述第一齿轮(19)设置在移动框(16)内,所述第一齿轮(19)与移动框(16)上下内壁的驱动齿(17)啮合,所述导管(2)设置在第二滑动块(20)的底端;所述加热机构(11)包括驱动单元、油箱(30)、加热器(31)、第三滑动块(28)、两个止回块(29)和油管(21),所述油管(21)的两端分别与油箱(30)的上下两端连接,所述加热器(31)设置在油管(21)的一端,所述驱动机构设置在油箱(30)的上方,所述第三滑动块(28)与驱动单元传动连接,两个所述止回块(29)的一端分别与第三滑动块(28)的两端铰接,所述止回块(29)的另一端与位于油箱(30)的内壁且与油箱(30)的内壁密封连接;所述驱动单元包括第三支撑架(27)、第二电机(24)、第二齿轮(23)、第三齿轮(25)和驱动轴(26),所述第三支撑架(27)设置在油箱(30)的上方,所述第二电机(24)设置在第三支撑架(27)的一端,所述第二电机(24)与第二齿轮(23)传动连接,所述第三齿轮(25)设置在驱动轴(26)的上方,所述第三齿轮(25)与第二齿轮(23)啮合,所述驱动轴(26)的一端穿过第三支撑架(27)且位于油箱(30)的内部,所述第三滑动块(28)套设在驱动轴(26)上,所述第三滑动块(28)的内部设有内螺纹,所述驱动轴(26)上设有与内螺纹匹配的外螺纹;所述打印机构(9)包括喷嘴(8)、第一滑动块(7)、动力轮(33)、导轨(32)、第一动力轴(34)和第二动力轴(35),所述导轨(32)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导轨(32)分别设置在外壳(1)的内壁且位于同一水平高度上,所述第一滑动块(7)套设在第一动力轴(34)上,所述第一滑动块(7)还套设在第二动力轴(35)上,所述喷嘴(8)设置在第一滑动块(7)的下方,所述第一动力轴(34)和第二动力轴(35)的两端均设有动力轮(33),所述动力轮(33)与导轨(32)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防翘边的智能3D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导向机构(3)、送料机构、打印机构(9)、托盘(10)、加热机构(11)和底座(14),所述外壳(1)设置在底座(14)的上方,所述托盘(10)设置外壳(1)的内部,所述加热机构(11)设置在托盘(10)的下方,所述打印机构(9)设置在外壳(1)的顶部,所述送料机构设置在外壳(1)的上方,所述导向机构(3)设置在送料机构的上方;所述导向机构(3)包括第二支撑架(15)、移动框(16)、第一电机(18)、第一齿轮(19)、第二滑动块(20)和导管(2),所述第二支撑架(15)设置在第一支撑架(6)的上方,所述第一电机(18)设置在第二支撑架(15)上,所述第一电机(18)与第一齿轮(19)传动连接,所述第一齿轮(19)外周的齿沿着第一齿轮(19)的半圆周面均匀分布,所述第二滑动块(20)套设在第一支撑架(6)的顶部,所述移动框(16)设置在第二滑动块(20)的上方,所述移动框(16)的上下内壁均设有驱动齿(17),所述第一齿轮(19)设置在移动框(16)内,所述第一齿轮(19)与移动框(16)上下内壁的驱动齿(17)啮合,所述导管(2)设置在第二滑动块(20)的底端;所述加热机构(11)包括驱动单元、油箱(30)、加热器(31)、第三滑动块(28)、两个止回块(29)和油管(21),所述油管(21)的两端分别与油箱(30)的上下两端连接,所述加热器(31)设置在油管(21)的一端,所述驱动机构设置在油箱(30)的上方,所述第三滑动块(28)与驱动单元传动连接,两个所述止回块(29)的一端分别与第三滑动块(28)的两端铰接,所述止回块(29)的另一端与位于油箱(30)的内壁且与油箱(30)的内壁密封连接;所述驱动单元包括第三支撑架(27)、第二电机(24)、第二齿轮(23)、第三齿轮(25)和驱动轴(26),所述第三支撑架(27)设置在油箱(30)的上方,所述第二电机(24)设置在第三支撑架(27)的一端,所述第二电机(24)与第二齿轮(23)传动连接,所述第三齿轮(25)设置在驱动轴(26)的上方,所述第三齿轮(25)与第二齿轮(23)啮合,所述驱动轴(26)的一端穿过第三支撑架(27)且位于油箱(30)的内部,所述第三滑动块(28)套设在驱动轴(26)上,所述第三滑动块(28)的内部设有内螺纹,所述驱动轴(26)上设有与内螺纹匹配的外螺纹;所述打印机构(9)包括喷嘴(8)、第一滑动块(7)、动力轮(33)、导轨(32)、第一动力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宇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中科智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