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传感器电极弹力式植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052907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2 10:53
一种生物传感器电极弹力式植入装置,包括:外壳(10),轴向设置于外壳(10)内、固定于定位座(1)的中空导向针,固定于穿刺针座(4)、同轴套设于中空导向针(2)内作平滑移动的中空穿刺针(3),生物传感器装在中空穿刺针内前端,跟随穿刺针一起运动,设置于穿刺针座(4)后方、固定在推针管(6)上、插入中空穿刺针且与中空穿刺针同轴的推针(5),设置于推针管(6)后端的推针管盖(7),位于中空穿刺针内的生物传感器的末端形成一个10‑15度折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穿刺组合套管、弹力式机构以及特定的受力结构实现自动穿刺,方便回收的新型传感器植入装置。使产品的使用性和安全性得到了大幅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生物传感器电极弹力式植入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生物传感器,具体地,本技术涉及一种把生物传感器电极植入皮下的弹力式植入装置,所述生物传感器电极为用可弃的一次性毛细针状生物传感针或丝。
技术介绍
一些生理性的疾病,病程长且病情迁延不愈,需要进行长期的时时的生理参数监测,以能更好的跟踪管理。比如糖尿病,需要对血糖进行时时的监测,目前糖尿病患者使用最普遍的是指血血糖仪,患者需要自行采集手指末梢血来测量当时时点的血糖水平。但这种时点数据的缺陷在于无法获知两次测量之间的血糖水平变化,更加无法获得患者睡眠期间的血糖水平(低血糖和血糖巨量波动往往发生在睡眠期间),这给糖尿病患者造成了很大的困扰。为解决这些困扰问题,需要一个能够提供连续血糖监测的方法,使患者随时知道自己血糖状况,并发现血糖变化的规律时,及时采取措施,才能够最有效地控制病情,防止并发症,得到较高的生活质量。连续血糖仪则通过一个刺入皮下组织的传感器电极,在患者的组织间液与体内葡萄糖发生氧化反应时形成电信号,电信号随之被转换为血糖读数,每隔1-5分钟血糖读数通过发射器发射到无线接收器上,并形成图普及相关的血糖数据,供患者及医生参考。目前,皮下植入式的葡萄糖电流型传感器,通常采用非常细的金属丝或者聚合物薄片为载体。金属丝可以式涂敷铂的不锈钢丝,比如已有文献公开了采用直径为0.16~0.25mm的不锈钢丝上面电镀铂作为传感器电极的载体。由于不锈钢丝的硬度足够,传感器电极能不借助辅助工具穿刺皮肤进入组织中。但该植入方法由于传感器电极较大,硬度较大,所以造成创口较大,痛疼感较强,植入皮下后的存在感或者异样感较强,被测试者接受意愿性不强。同时人工手动植入存在每次植入动作的不一致,不确认因素增大倒致传感器偏差值增大。另外,当金属丝载体采用比较柔软的铂金丝或者涂敷铂的镍丝等,或者采用的是聚合物薄片为载体的时候,由于载体的刚性不足,不能直接穿刺皮肤。所涉及到需要借助辅助工具植入皮下组织的传感器电极是以细小的铂金丝为载体,以降低植入皮下后存在感或异样感。为此,本领域需要将细小、柔软的生物传感器电极植入皮下,穿刺管以极快的速度穿入皮下,让痛疼感降到极低,并将传感器电极留在皮下,植入动作都在设定的管道里进行,减少了人工操作带来的偏差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物传感器植入人体皮下的弹力式植入装置,所述生物传感器植入人体皮下的弹力式植入装置及其使用方法解决了将细小、柔软的生物传感器不易植入皮下的问题的同时,降低了创伤的面积,减轻了穿刺皮下组织的痛疼感,减少了人工操作带来的偏差风险问题。另外,本技术辅助传感器电极穿刺的弹力式植入装置的另一个目的是:解决要植入的传感器电极与外部电子连接电路的连接方法。由于其细小、柔软的特性,不能采用常规的方法如焊接的方式将传感器电极与电信号转换器或发射器进行有效的连接,因为焊接将会产生高温造成传感器电极上的生物失去活性,使传感器电极性能失真或者失效。为了达到与电信号转换器或发射器进行有效的连接而不影响其性能,本技术要植入的传感器电极的电信号传送采用了导电橡胶作为电信号的传送媒介,传感器电极需要穿过导电橡胶与导电橡胶紧密结合,不需要对传感器电极施加破坏性的动作或措施,从而有效的保护传感器电极的有效性。根据本技术,需要植入的传感器电极通过一根金柔软的铂金丝载体以绝缘层将多个电极进行隔开来,实现至少包含一个工作电极和一个参比电极,所述的铂金丝载体直径为0.12mm,极其细小、柔软,不具有穿透皮肤的性能,上述的传感器电极的设计有一个皮下组织液中的葡萄糖的感测区域,用于检测被分析物为皮下组织液中的葡萄糖的传感器电极,其感测区域被要求植入到皮下组织中,因而要求感测区域即不能停留在真皮中,也不能植入到肌肉里。在上述的传感器电极的感测区域覆有一层高分子材料与被分析的皮下组织液中的葡萄糖进进化学反应,并将产生一个能够被电子元器件检测到的原始电信号,经导电媒介传递给电信号转换器或发射器进行信号识别转换,再发送到接收器或对应的APP供医护专业人士或患者读取。上述的传感器电极是采用导电橡胶作为传送媒介,需要将传感器电极的工作电极和参比电极分别与导电橡胶紧密结合形成一个良好的接触,并且相互绝缘不导通,而需要植入的传感器电极通常是穿戴在手臂、肚皮、大腿等部位,在连续穿戴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与水接触,在与水接触时必须防止工作电极和参比电极通过水导通形成一个回路,致使传感器电极失效。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生物传感器电极弹力式植入装置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生物传感器电极弹力式植入装置,包括:外壳10,使用时,与传感器底座101结合的定位座1,轴向设置于外壳10内、固定于定位座1的中空导向针2,设置有用于推动中空穿刺针在中空导向针内移动的拉手,及固定于穿刺针座4、套设于中空导向针2内间隙配合、作平滑移动的中空穿刺针3,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底座101设置可上下倾斜转动的转动座102,所述转动座上设置用于穿经中空导向针2、内置有导电橡胶104的硅胶座103,生物传感器电极105装在中空穿刺针内前端,跟随中空穿刺针一起运动,位于穿刺针座4后方、设置在推针管6后端的推针管盖7上的推针5,推针5插入中空穿刺针、用于推动中空穿刺针内生物传感器电极105前移,推针管盖7与穿刺针座4之间的连接杆8外套设有弹簧9,中空导向针与定位座底面成35-45度的夹角。根据本技术,所述的硅胶座用于安装导电橡胶并对导电橡胶进行防水保护。当导向针穿过硅胶座及装配在硅胶座上的导电橡胶时,造成硅胶座及导电橡胶膨胀挤压变形,当完成传感器电极植入后,装入电信号转换器或发射器时,同时会对硅胶座施加压力,以获得一个对于导电橡胶一个封闭的空间,实现对导电橡胶的防水。根据本技术所述一种生物传感器电极弹力式植入装置,其特征在于,传感器电极在中空穿刺针内的末端2~3mm,即中空穿刺针内后端形成一个相对中空穿刺针轴向10-15度的弯折,使得生物传感器放置中空穿刺针内时此弯折部分与中空穿刺针内壁产生一个摩擦力,从而使生物传感器在不受力推动时保持在中空穿刺针内不滑脱。根据本技术所述一种生物传感器电极弹力式植入装置,其特征在于,硅胶座103上侧面设置有用于安装导电橡胶104的装配盲孔1031,硅胶座103下侧面设置有用于释放导电橡胶104变形能量的释能盲孔1032。根据本技术,导电橡胶以柱状或块状弹性可变形地嵌设于装配盲孔内。由于导电橡胶的导电性能是由导电橡胶的单位尺寸的导电粒子的数据确定的,当导电橡胶变形后其导电性能随改变,导致传感器电极植入的原始电信号产生偏差而失真。为了获得真实可靠电信号,导电橡胶设置有释放变形能量的孔让导电橡胶的变形变得可控。根据本技术所述一种生物传感器电极弹力式植入装置,优选的是,在穿刺针退出硅胶座之后,硅胶座跟随转动座转动与传感器底座底面平行贴合,使得传感器及/或发射器内置其中。根据本技术所述一种生物传感器电极弹力式植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座102底部设置有轴销1021,传感器底座内部设置有一对对应的转轴卡口1014,所述转动座底部的轴销1021卡入传感器底座一对对应的转轴卡口1014内,使得转动座可上下倾斜转动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生物传感器电极弹力式植入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生物传感器电极弹力式植入装置,包括:外壳(10),与传感器底座(101)结合的定位座(1),轴向设置于外壳(10)内、固定于定位座(1)的中空导向针(2),设置有用于推动中空穿刺针在中空导向针内移动的拉手,及固定于穿刺针座(4)、套设于中空导向针(2)内间隙配合、作平滑移动的中空穿刺针(3),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底座(101)设置可上下倾斜转动的转动座(102),所述转动座上设置用于穿经中空导向针(2)、内置有导电橡胶(104)的硅胶座(103),生物传感器电极(105)装在中空穿刺针内前端,跟随中空穿刺针一起运动,位于穿刺针座(4)后方、设置在推针管(6)后端的推针管盖(7)上的推针(5),推针(5)插入中空穿刺针、用于推动中空穿刺针内生物传感器电极(105)前移,推针管盖(7)与穿刺针座(4)之间的连接杆(8)外套设有弹簧(9),所述中空导向针与定位座底面成35‑45度的夹角。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物传感器电极弹力式植入装置,包括:外壳(10),与传感器底座(101)结合的定位座(1),轴向设置于外壳(10)内、固定于定位座(1)的中空导向针(2),设置有用于推动中空穿刺针在中空导向针内移动的拉手,及固定于穿刺针座(4)、套设于中空导向针(2)内间隙配合、作平滑移动的中空穿刺针(3),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底座(101)设置可上下倾斜转动的转动座(102),所述转动座上设置用于穿经中空导向针(2)、内置有导电橡胶(104)的硅胶座(103),生物传感器电极(105)装在中空穿刺针内前端,跟随中空穿刺针一起运动,位于穿刺针座(4)后方、设置在推针管(6)后端的推针管盖(7)上的推针(5),推针(5)插入中空穿刺针、用于推动中空穿刺针内生物传感器电极(105)前移,推针管盖(7)与穿刺针座(4)之间的连接杆(8)外套设有弹簧(9),所述中空导向针与定位座底面成35-45度的夹角。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生物传感器电极弹力式植入装置,其特征在于,传感器电极(105)在中空穿刺针(3)内的末端2~3mm,即中空穿刺针内后端形成一个相对中空穿刺针轴向10-15度的弯折,使得生物传感器电极(105)放置于中空穿刺针内时此弯折部分与中空穿刺针内壁产生一个摩擦力,从而使生物传感器电极(105)在不受力推动时保持在中空穿刺针内不滑脱。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生物传感器电极弹力式植入装置,其特征在于,硅胶座(103)上侧面设置有用于安装导电橡胶(104)的装配盲孔(1031),硅胶座(103)下侧面设置有用于释放导电橡胶(104)变形能量的释能盲孔(1032)。4.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生物传感器电极弹力式植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座(102)底部设置有轴销(1021),传感器底座内部设置有一对对应的转轴卡口(1014),所述转动座底部的轴销(10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林春吴伟华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九诺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