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公开的一种植耕设备改良,其主要是植耕架体的上半部以一定间隔架设有一个以上的复数个水耕座,下半部则以迭置方式由上而下设有一土耕座及一个以上的过滤座与一个蓄水座,蓄水座设有沉水马达,并外接一进水管导接至最上方的水耕座,各水耕座之间通过导流管相互连通,最下方的水耕座设出水管导流至土耕座上,每一层水耕座及土耕座上方皆设有照明灯管,土耕座内设有一虹吸钟,虹吸钟将土耕座内过多的水排放至过滤座经过滤后流入蓄水座内,使得灌溉的水流产生循环水流以供水耕植栽物与土耕植栽物吸收水份并带动养剂的均匀混合和流动,得让栽植的蔬果达到最佳的质量,并且此架构同时得以进行水耕及土耕,提高了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植耕设备改良
本技术涉及一种植耕的改良技术,特别是针对于室内植耕的设备所为的改良。
技术介绍
近年来,由于国人生活质量日益提升,因此对于周遭事物的质量要求也就相对提高,尤其在吃的方面更是注重,就以每日必须食用的蔬果而言,其最为注重的便是,外型一定要完整青翠且无虫蚀,质量必须是新鲜、无农药、无污染;要符合如此严苛的要求,以传统的蔬果种植方式有其困难度,因此一种称为植物工厂的种植方式则营运而生,此所谓的植物工厂是采用室内水耕种植蔬果的方式,一般所采用的方式主要是于室内空间内架设置一特定大小尺寸的多层型态的框架,于每一层框架上的底部放置复数个水耕盘,于每一层框架上的顶部则设有一定数量的LED灯管(灯泡)或荧光灯管(灯泡),将一定数量欲栽种的蔬果幼苗放入水耕盘上预设的植耕孔上,利用LED灯管(灯泡)或荧光灯管(灯泡)的光照取代或补助不足的阳光来使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以培育蔬果幼苗成熟,此种栽种方式虽可阻绝室外恶劣环境的干扰,让植物在较洁净的环境条件下成长,使成熟后的蔬果质量更能符合新鲜、无农药、无污染的要求,然而此种植栽设备仍有其缺失之处。水耕植栽所需的水的质量对栽植的蔬果影响很大,前述之植栽方式虽然能种植出来质量较佳的蔬果,但是,其所使用的水耕盘内的水一般都为静止的蓄水,而为避免静止的蓄水变质,因此水耕盘内的水必须经常更换,否则会影响种植蔬果的质量,但如此一来也造成植栽工作的不方便,是以,仍有改进的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植耕设备改良的主要目的是设计一种可以循环水流且具有过滤水质的功能,并且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对植栽用的水进行排放做更换,同时可以进行水耕及土耕栽植蔬果的植栽设备,以洁净的活水供栽植的蔬果吸收,得让栽植的蔬果达到最佳的质量,同时得以进行水耕及土耕,这也提升了整体的实用性。足以达到前述目的的本技术植耕设备改良,其主要是于一植耕架体的上半部以一定间隔架设有一个以上的中空且设有复数个栽植孔的水耕座(可以是水管型也可以是层架式水槽型的水耕座),而于下半部则以迭置方式由上而下设有一土耕座及一个以上的过滤座与一个蓄水座,于蓄水座设有沉水马达,并外接一进水管导接至最上方的第一层水耕座的左端(或右端),而于第一层水耕座的右端(或左端)设导流管导接至下一层的第二层水耕座右端(或左端),而于第二层水耕座的左端(或右端)设导流管导接至下一层的第三层水耕座左端(或右端),而于第三层水耕座的右端(或左端)设出水管导流至土耕座上,另外于每一层水耕座及土耕座上方皆设有一或复数个照明灯管,于每一层水耕座的栽植孔上皆置入植栽物,而于土耕座内填置有培养土(或植栽土或介质土或组合的多层石砾层)并置入植栽物,且于土耕座内设有一虹吸钟,藉此设置,利用沉水马达将水由蓄水座抽送至第一层水耕座内,经导流管再流过第二层、第三层后,由出水管排至土耕座内,而由虹吸钟将土耕座内过多的水排放至过滤座经过滤后流入蓄水座内,藉由此循环水流以供水耕植栽物与土耕植栽物吸收水份,并带动养剂的均匀混合和流动而经过几次的植栽循环后,针对可能变质的水,也于蓄水座设计了带开关控制阀的排水口可以进行排水更换。上述之水耕座不设限于三层设置,视植栽需要而可以再加几层,且各层水耕座间亦设置有微调管路的节流与分流阀开关,可以调整各层的流水速度与水流量和水面高度,以达到不溢流与迅速各层水量均衡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技术的结构配设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说明结构图(一);图3是本技术的实施说明结构图(二);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图;图5是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图(一);图6是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图(二);图7是本技术又一实施例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植耕设备改良,主要是由一植耕架体10、复数个水耕座20、一土耕座30、复数个过滤座40、一蓄水座50、复数个照明灯管60、一进水管70及虹吸钟80等构件所组成。该植耕架体10下半部为一框架11,而上半部则是于框架11顶面的左、右边各设有一(垂直或略为倾斜的)前架杆12与直立的后架杆13,左、右边的后架杆13顶部以一连接杆14固接,而左、右边前架杆12顶部各与左、右边的后架杆13固接,于左、右边前架杆12由上而下以等距方式设有复数个承置架座121(本案设四个承置架座及三个水耕座做实施说明),于第二个承置架座121顶部架设一中空而左右封盖且顶面设有复数个栽植孔201的第一层水耕座20,于第三个承置架座121顶部架设一中空而左右封盖且顶面设有复数个栽植孔211的第二层水耕座21,于第四个承置架座121顶部架设一中空而左右封盖且顶面设有复数个栽植孔221的第三层水耕座22,而于每一个承置架座121底部皆架设有一或复数个照明灯管60(该灯管可为CCFL灯管、LED灯管或其他高照能的灯管),植耕架体10下半部的框架11底部设有脚轮101,于框架11则以迭置方式由上而下设有一土耕座30及一层以上的过滤座40与一个蓄水座50,于土耕座30内设一具有排水管81的虹吸钟80,且使排水管81导通至第一层过滤座40内上方,于蓄水座50内设有一沉水马达100,并外接一进水管70导接至最上方的第一层水耕座20的左端,而于第一层水耕座20的右端设导流管23导接至下一层的第二层水耕座21右端,而于第二层水耕座21的左端设导流管24导接至下一层的第三层水耕座22左端,而于第三层水耕座22的右端设出水管25导流至土耕座30上;且各层水耕座20间亦设置有微调管路的节流与分流阀开关26,可以微调整各层水耕座20的流水速度与水流量和水面高度,以达到不溢流与迅速各层水量均衡的效果;另外于蓄水座50内设一紫外线灯管(或抗菌灯管)110,于进水管70近顶端处设有一控制阀71并接设一溢流管72导流至土耕座上30,另外,于蓄水座50一侧设有设计了具有开关控制阀的排水口51。图2及图3所示为本技术实施运作说明图,如图所示,于第一层水耕座20每一栽植孔201、第二层水耕座21每一栽植孔211及第三层水耕座22每一栽植孔221内皆置入植栽物80,而让每一层植栽物90皆位于各上层照明灯管60下方,而于土耕座30内填置有培养土并置入植栽物90,而最下层照明灯管60则位于土耕座30内植栽物80的上方,另外于第一层过滤座40内可置入除臭球,而于第二层过滤座40内可置入生化球,并于蓄水座50内注入足量的水,启动沉水马达100将水由蓄水座50抽送至第一层水耕座20内,经导流管23流至第二层水耕座21内,再经导流管24流至第三层水耕座22内,再经由第三层水耕座22的出水管25排至土耕座30内,而由虹吸钟80将土耕座30内过多的水利用虹吸作用经排水管81排放至过滤座40经过滤后流入蓄水座50内,同时经紫外线灯管110进行杀菌,另外,由于进水管70刚要进入第一层过滤座40时的水量较大,因此可能产生溢流情形,但利用溢流管72可将溢流的水亦排放的土耕座30内,藉由此循环水流以供水耕植栽物与土耕植栽物吸收水份,而利用各层照明灯管60提供照明让水耕植栽物与土耕植栽物进行光合作用,而经过几次的植栽循环后,针对可能变质的水,得利用具有开关控制阀的排水口51进行排水更换。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说明图,其特点是于每一层水耕座底面设有微调管路的节流与分流开关2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植耕设备改良,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植耕架体、复数个水耕座、一土耕座、复数个过滤座、一蓄水座及一和复数个照明灯管等构件所组成,该植耕架体下半部为一框架,而上半部则是于框架顶面的左、右边均固设一呈垂直或倾斜的前架杆与直立的后架杆,左、右边的后架杆顶部以一连接杆固接,而左、右边前架杆顶部分别与左、右边的后架杆固接,左、右边前架杆由上而下以等距方式设有复数个承置架座,第二个承置架座顶部架设一中空而左右封盖且顶面设有复数个栽植孔的第一层水耕座,第三个承置架座顶部架设一中空而左右封盖且顶面设有复数个栽植孔的第二层水耕座,于第四个承置架座顶部架设一中空而左右封盖且顶面设有复数个栽植孔的第三层水耕座,而于每一个承置架座底部皆架设有一个以上的照明灯管,植耕架体下半部框架内则以迭置方式由上而下设有一土耕座及一个以上的过滤座与一个蓄水座,土耕座内设有具排水管的虹吸钟,且排水管导通至第一层过滤座内上方,蓄水座设有一沉水马达,并外接一进水管导接至最上方的第一层水耕座的左端,而于第一层水耕座的右端设导流管导接至下一层的第二层水耕座右端,而于第二层水耕座的左端设导流管导接至下一层的第三层水耕座左端,而于第三层水耕座的右端设出水管导流至土耕座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植耕设备改良,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植耕架体、复数个水耕座、一土耕座、复数个过滤座、一蓄水座及一和复数个照明灯管等构件所组成,该植耕架体下半部为一框架,而上半部则是于框架顶面的左、右边均固设一呈垂直或倾斜的前架杆与直立的后架杆,左、右边的后架杆顶部以一连接杆固接,而左、右边前架杆顶部分别与左、右边的后架杆固接,左、右边前架杆由上而下以等距方式设有复数个承置架座,第二个承置架座顶部架设一中空而左右封盖且顶面设有复数个栽植孔的第一层水耕座,第三个承置架座顶部架设一中空而左右封盖且顶面设有复数个栽植孔的第二层水耕座,于第四个承置架座顶部架设一中空而左右封盖且顶面设有复数个栽植孔的第三层水耕座,而于每一个承置架座底部皆架设有一个以上的照明灯管,植耕架体下半部框架内则以迭置方式由上而下设有一土耕座及一个以上的过滤座与一个蓄水座,土耕座内设有具排水管的虹吸钟,且排水管导通至第一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书斌,王子彥,
申请(专利权)人:王书斌,王子彥,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