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采集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050059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0 10:07
本文公开了能量采集器。所公开的能量采集器包括第一充电构件和第二充电构件,其中,第一充电构件包括多个第一突出部,第二充电构件包括布置在第一突出部之间的多个第二突出部,第二突出部包括与第一突出部的材料不同的材料。当第一充电构件和第二充电构件中的至少一个移动时,第一突出部的侧表面与第二突出部的侧表面彼此接触,或者第一突出部的侧表面和第二突出部的侧表面之间的间隙改变。能量采集器根据接触或间隙改变产生电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能量采集器
实施方式涉及能量采集器和通过充电构件相互接触或充电构件之间的间隙改变来产生电能的能量采集器。
技术介绍
随着近来智能手机使用的快速增加,进行了多种尝试来开发智能手机与外围设备之间的相互控制方法。具体地,已积极地研究将智能手机和手表结合在一起的智能手表,并且一些原型已经商业化。智能手表用于控制或监测智能手机的功能,诸如呼叫、发送消息和使用应用程序。智能手表比一般的腕表消耗更多的电力,因此存在这样的问题,智能手表需频繁充电或需具有大容量电池以持续为其供电。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提供用于产生电能的能量采集器。解决方案根据实施方式的一方面,能量采集器包括第一充电构件和第二充电构件,第一充电构件包括多个第一突出部,第二充电构件包括布置在第一突出部之间并且包括与第一突出部的材料不同的材料的多个第二突出部,其中,当第一充电构件和第二充电构件中的至少一个移动时,第一突出部与第二突出部的侧表面彼此接触,或者第一突出部的侧表面和第二突出部的侧表面之间的间隙改变,从而产生电能。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根据实施方式,当向能量采集器施加外力时,充电构件可以彼此接触,或者充电构件之间的间隙可以改变,从而产生电能。因此,动能可以有效地转化为电能。此外,通过将能量采集器装配在便携式设备中,可以通过充电将能量连续地提供给便携式设备。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能量采集器的截面图。图2示出了第一突出部的表面和第二突出部中的电介质的表面,这些表面经过表面处理以便增加其表面积。图3至图14是根据其它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能量采集器的截面图。图15示出了当弹性支撑件施加恢复力时和当弹性支撑件不施加恢复力时从能量采集器输出的电能信号之间的差异。图16示出了安装了图14所示的弹性支撑件的示例。图17是图14所示的能量采集器的壳体的立体图。图18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能量采集器的截面图。图19和图20是根据其它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能量采集器的立体图。图21至图27是根据其它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能量采集器的截面图。图28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能量采集器的立体图。图29是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弹性体的立体图。图30是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包括能量采集器的智能手表的立体图。图31是可包括在智能手表中的传输电路的框图。最佳实施方式根据实施方式的一方面,能量采集器包括第一充电构件和第二充电构件,第一充电构件包括多个第一突出部,第二充电构件包括多个第二突出部,该多个第二突出部布置在第一突出部之间并且包括与第一突出部的材料不同的材料,其中,当第一充电构件和第二充电构件中的至少一个移动时,第一突出部的侧表面与第二突出部的侧表面彼此接触,或者第一突出部的侧表面与第二突出部的侧表面之间的间隙改变,从而产生电能。第一突出部和第二突出部可以形成在第一方向上,以及第一充电构件和第二充电构件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在与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上移动。第一充电构件可以包括第一电极,第一电极包括第一突出部。第一充电构件可以包括第一塑料结构和第一电极,其中,第一塑料结构包括具有与第一突出部对应的形状的多个第一柱,第一电极设置在第一塑料结构的表面上。第二充电构件可以包括第二电极和电介质层,其中,第二电极包括具有与第二突出部对应的形状的多个第二柱,电介质层设置在第二柱的表面上。电介质层可以包括压电材料、铁电材料、电活性聚合物(EAP)和热电材料中的至少一种。第二充电构件可以包括第二电极和设置在第二电极上并包括第二突出部的电介质层。第二电极可以包括多个第一子电极和多个第二子电极,其中,该多个第一子电极与第一突出部和第二突出部的布置方向平行布置并彼此电连接,该多个第二子电极布置在第一子电极之间并彼此电连接。第二充电构件可以包括第二塑料结构、第二电极和电介质层,其中,第二塑料结构包括具有与第二突出部对应的形状的多个第二柱,第二电极设置在第二塑料结构上,电介质层设置在第二电极上。第一充电构件和第二充电构件可以包括彼此不同的充电材料。第一充电构件可以包括第一电极以及设置在第一电极上的第一电介质层。第二充电构件可以包括第二电极以及设置在第二电极上的第二电介质层。第二电极可以包括与第一突出部和第二突出部的布置方向平行布置并彼此电连接的多个第一子电极,以及布置在第一子电极之间并彼此电连接的多个第二子电极。第一突出部和第二突出部可以具有条纹形式,其中多条线形成为彼此平行。可以对第一突出部和第二突出部中的至少一个进行表面处理,以增加其表面积。能量采集器还可以包括第一壳体,第一壳体配置成在其中容纳第一和第二充电构件。能量采集器还可以包括设置在第一壳体内的第一弹性支撑件,以在第一充电构件和第二充电构件中的至少一个移动时恢复第一充电构件和第二充电构件中的至少一个的位置。能量采集器还可以包括设置在第一壳体的内壁上的第三充电构件,以通过与第一充电构件和第二充电构件中的至少一个相互接触或者第三充电构件与第一充电构件和第二充电构件中的至少一个之间的间隙的改变而产生电能。能量采集器还可以包括第二壳体和第二弹性体,其中,第二壳体配置成在其中容纳第一壳体,第二弹性体设置在第二壳体内以在第一壳体在第二壳体内移动时恢复第一壳体的位置。能量采集器还可以包括第一引导构件,其配置成引导第一充电构件和第二充电构件中的至少一个在第一方向上移动。能量采集器还可以包括第二引导构件,其配置成引导第一充电构件和第二充电构件中的至少一个在与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上移动。能量采集器还可以包括壳体和第三充电构件,其中,壳体配置成在其中容纳第一充电构件和第二充电构件以及第一引导构件和第二引导构件,第三充电构件设置在壳体的内壁上,以通过与第一充电构件和第二充电构件中的至少一个相互接触或者第三充电构件与第一充电构件和第二充电构件中的至少一个之间的间隙的改变而产生电能。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一方面,能量采集器包括第一充电构件、第二充电构件、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其中,第二充电构件包括第一充电材料层和第二充电材料层,第一充电材料层在其表面上具有多个突出部并包括与第一充电构件的材料不同的材料,第二充电材料层包括与第一充电材料层的材料不同的材料,第一电极设置在第一充电材料层的另一表面上,第二电极设置在第一充电材料层的该另一表面上,当第一充电构件和第二充电构件中的至少一个移动时,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产生电能。第一电极可以包括设置在布置有突出部的方向上的多个第一子电极,多个第一子电极彼此电连接,以及第二电极可以包括设置在第一子电极之间并彼此电连接的多个第二子电极。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一方面,能量采集器包括第一充电构件和第二充电构件,第二充电构件与第一充电构件间隔开并围绕第一充电构件以及包括与第一充电构件的材料不同的材料,其中,当第一充电构件和第二充电构件中的至少一个移动时,第一充电构件的外表面与第二充电构件的内表面彼此接触或者第一充电构件的外表面与第二充电构件的内表面之间的间隙改变,从而产生电能。第一充电构件可以具有圆盘形状,以及第二充电构件可以具有环形形状。第一充电构件可以具有球形形状,以及第二充电构件可以具有围绕第一充电构件的球形形状。第一充电构件可以包括第一电极,以及第二充电构件可以包括第二电极和设置在第二电极内的电介质层。第一充电构件可以包括第一电极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能量采集器

【技术保护点】
能量采集器,包括:第一充电构件,包括多个第一突出部;以及第二充电构件,包括布置在所述第一突出部之间的多个第二突出部,所述第二突出部包括与所述第一突出部的材料不同的材料,其中,当所述第一充电构件和所述第二充电构件中的至少之一移动时,所述第一突出部的侧表面与所述第二突出部的侧表面彼此接触,或者所述第一突出部的侧表面与所述第二突出部的侧表面之间的间隙改变,从而产生电能。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11.04 KR 10-2014-01520821.能量采集器,包括:第一充电构件,包括多个第一突出部;以及第二充电构件,包括布置在所述第一突出部之间的多个第二突出部,所述第二突出部包括与所述第一突出部的材料不同的材料,其中,当所述第一充电构件和所述第二充电构件中的至少之一移动时,所述第一突出部的侧表面与所述第二突出部的侧表面彼此接触,或者所述第一突出部的侧表面与所述第二突出部的侧表面之间的间隙改变,从而产生电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量采集器,其中,所述第一突出部和所述第二突出部形成在第一方向上,以及所述第一充电构件和所述第二充电构件中的至少之一在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上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量采集器,其中,所述第一充电构件包括第一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包括所述第一突出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量采集器,其中,所述第一充电构件包括:第一塑料结构,包括具有与所述第一突出部对应的形状的多个第一柱;以及第一电极,在所述第一塑料结构的表面上。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能量采集器,其中,所述第二充电构件包括:第二电极,包括具有与所述第二突出部对应的形状的多个第二柱;以及电介质层,在所述第二柱的表面上。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能量采集器,其中,所述电介质层包括压电材料、铁电材料、电活性聚合物(EAP)和热电材料中的至少一种。7.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能量采集器,其中,所述第二充电构件包括:第二电极;以及电介质层,在所述第二电极上以及包括所述第二突出部。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能量采集器,其中,所述第二电极包括:多个第一子电极,布置成与所述第一突出部和所述第二突出部的布置方向平行并彼此电连接;以及多个第二子电极,布置在所述第一子电极之间并彼此电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量采集器,其中,所述第一充电构件包括:第一电极;以及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朴永俊朴镇亨朴允权徐昊成权相旭
申请(专利权)人: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