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继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049442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0 09:18
提供小型化且设计自由度大的电磁继电器。因此,从在可动触点(86a)与固定触点(21a)之间、或可动触点(86b)与固定触点(22a)之间的至少任一方的触点之间产生电弧开始经过规定时间后,通过磁场产生单元(35)将在所述可动触点(86a)与所述固定触点(21a)之间产生的电弧(111)拉伸得比在所述可动触点(86b)与所述固定触点(22a)之间产生的电弧(112)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电磁继电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磁继电器,特别是,涉及可高效地消除所产生的电弧的电磁继电器。
技术介绍
以往,作为电磁继电器,例如公开了如下的构成,即,具备:因电磁铁块的励磁、非励磁而摆动的衔铁、具有可动触点且安装于所述衔铁而随着该衔铁的摆动而摆动的可动触点部、具有所述可动触点所接触、分离的固定触点的固定触点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磁继电器形成有使在所述可动触点与所述固定触点接触、分离时产生的电弧伸长的电弧伸长空间,设有将在所述可动触点与所述固定触点接触、分离时产生的电弧向所述电弧伸长空间引导的磁场产生单元(参照专利文献1)。在所述电磁继电器中,如其图7所示,在基体30的上面缘部配置固定触点22a,并且在所述固定触点22a的内侧配置可动触点21a。而且,所述电磁继电器中构成为,利用永磁体50的磁力将在所述可动触点21a与所述固定触点22a之间产生的电弧向上方引导,将所述电弧进一步拉长,从而消除电弧。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80692号公报但是,在上述的电磁继电器中,为了将所述电弧向上方拉伸而在相邻的固定触点间分别配置有永磁体。而且,在上述的电磁继电器中,需要在每一对所述可动触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电磁继电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磁继电器,具有:第一可动触点及第二可动触点,其配置在可动接触片上;第一固定触点及第二固定触点,其可接触、分离地分别与所述第一可动触点及所述第二可动触点相对地配置;磁场产生单元,其配置为将在所述第一可动触点与所述第一固定触点之间、以及所述第二可动触点与所述第二固定触点之间产生的电弧向规定的方向引导,所述电磁继电器的特征在于,从在所述第一可动触点与所述第一固定触点之间、或所述第二可动触点与所述第二固定触点之间的至少任一方的触点之间产生电弧开始经过规定时间后,通过所述磁场产生单元,将在所述第一可动触点与所述第一固定触点之间产生的电弧拉伸得比在所述第二可动触点与所述第二固定触点之间产生的电弧长。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12.05 JP 2014-2473451.一种电磁继电器,具有:第一可动触点及第二可动触点,其配置在可动接触片上;第一固定触点及第二固定触点,其可接触、分离地分别与所述第一可动触点及所述第二可动触点相对地配置;磁场产生单元,其配置为将在所述第一可动触点与所述第一固定触点之间、以及所述第二可动触点与所述第二固定触点之间产生的电弧向规定的方向引导,所述电磁继电器的特征在于,从在所述第一可动触点与所述第一固定触点之间、或所述第二可动触点与所述第二固定触点之间的至少任一方的触点之间产生电弧开始经过规定时间后,通过所述磁场产生单元,将在所述第一可动触点与所述第一固定触点之间产生的电弧拉伸得比在所述第二可动触点与所述第二固定触点之间产生的电弧长。2.一种电磁继电器,具有:第一可动触点及第二可动触点,其配置在可动接触片上;第一固定触点及第二固定触点,其可接触、分离地分别与所述第一可动触点及所述第二可动触点相对地配置;磁场产生单元,其配置为将在所述第一可动触点与所述第一固定触点之间、以及所述第二可动触点与所述第二固定触点之间产生的电弧向规定的方向引导,所述电磁继电器的特征在于,以所述第一可动触点与所述第一固定触点之间的磁通密度大于所述第二可动触点与所述第二固定触点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井户田修一野田将之高见幸二西田刚林田靖雄矢野启介三宅彩加
申请(专利权)人:欧姆龙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