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气体发生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可以用于搭载于车辆的气囊装置的、使用加压气体的气体发生器。
技术介绍
在US-ANo.5242194的图1中,示出了使用加压气体的充气机的专利技术,在图2~图5中,示出了工作前(图2)、工作中(图3、图4)、工作后(图5)的状态。通过点火器177的工作开始,如图3所示,利用活塞132的前端部155破坏了破裂板52的中心部。随后,如图4所示,保持活塞132的前端部155插入破裂板52的中心部的状态,利用活塞132的环状前端部194将破裂板52保持为切取成面包圈状的状态。随后,如图5所示,活塞132的环状前端部194,以保持切取成面包圈状的破裂板52的状态与座(holder)86碰撞。此时,由于活塞132的前端部155嵌入于座86的孔102,因此,切取成面包圈状的破裂板52被保持在活塞132的环状前端部194和座86之间。加压气体通过开口部92,并在通过圆形开口部66与活塞132(活塞杆154)之间的环状空间后,从排出口62排出。与此同时进行,点火器177的火焰等通过活塞132内部的圆柱状通路156,壳体(body)46内的传火药44和气体发 ...
【技术保护点】
气体发生器,其中,筒状壳体在第1端部侧的开口部固定有点火机构、且沿轴向的相反侧的第2端部侧被封闭,在所述筒状壳体内,从第1端部侧依次配置有:具备点火机构的点火机构室、具有气体排出口的气体流入室、及加压气体室,在加压气体室和气体流入室之间,利用固定在从筒状壳体的内周壁面向半径方向内侧延伸的环状固定部的破裂板进行封闭,在点火机构室与气体流入室之间,配置有破裂板的破坏机构,所述破坏机构包括基底部和杆部,所述基底部的外周面与所述筒状壳体的内周壁面抵接,且工作时可以沿轴向仅移动给定长度(长度L),所述杆部从基底部向破裂板侧延伸而成,所述杆部具有杆主体部和扩径部,所述杆主体部从所述基底 ...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09.29 JP 2014-1978961.气体发生器,其中,筒状壳体在第1端部侧的开口部固定有点火机构、且沿轴向的相反侧的第2端部侧被封闭,在所述筒状壳体内,从第1端部侧依次配置有:具备点火机构的点火机构室、具有气体排出口的气体流入室、及加压气体室,在加压气体室和气体流入室之间,利用固定在从筒状壳体的内周壁面向半径方向内侧延伸的环状固定部的破裂板进行封闭,在点火机构室与气体流入室之间,配置有破裂板的破坏机构,所述破坏机构包括基底部和杆部,所述基底部的外周面与所述筒状壳体的内周壁面抵接,且工作时可以沿轴向仅移动给定长度(长度L),所述杆部从基底部向破裂板侧延伸而成,所述杆部具有杆主体部和扩径部,所述杆主体部从所述基底部延伸而成,所述扩径部为杆主体部的前端部沿半径方向扩径而成,所述破裂板相对于所述环状固定部固定,并且,所述扩径部的前端面与所述破裂板对置,在工作时,在所述破坏机构的基底部沿轴向仅移动了长度L时,所述破坏机构的扩径部从所述环状固定部冲裁所述破裂板,之后位于加压气体室内,所述杆主体部在与所述环状固定部沿半径方向对置的位置,加压气体在从所述加压气体室到所述气体排出口进行流动时,通过气体通路之后,从所述气体排出口排出,所述气体通路包含所述扩径部与所述环状固定部之间的宽度变化的第1环状通路、和所述杆主体部与所述环状固定部之间的第2环状通路,所述第2环状通路的截面面积,是第1环状通路的最小宽度部分的面积与所述气体排出口的总开口面积中最小的,当所述第2环状通路的截面面积为Q,冲裁出的破裂板的面积为A1,所述第1环状通路的最小宽度部分的面积为A2时,满足Q<(A2-A1)。2.气体发生器,其中,筒状壳体在第1端部侧的开口部固定有点火机构、且沿轴向的相反侧的第2端部侧被封闭,在该筒状壳体内,从第1端部侧依次配置有:具备点火机构的点火机构室、具有多个气体排出口的气体流入室、及加压气体室,在加压气体室和气体流入室之间,利用固定在从筒状壳体的内周壁面向半径方向内侧延伸的环状固定部的破裂板进行封闭,在点火机构室与气体流入室之间,配置有破裂板的破坏机构,所述破坏机构包括基底部和杆部,所述基底部的外周面与所述筒状壳体的内周壁面抵接,且工作时可以沿轴向仅移动给定长度(长度L),所述杆部从基底部向破裂板侧延伸而成,所述杆部具有杆主体部和扩径部,所述杆主体部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福本健二,小林睦治,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大赛璐,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