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窥镜用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044184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0 02:49
内窥镜用连接器具有:嵌合部,其具有圆筒形状,用于将内窥镜与外部设备之间电连接,该内窥镜用于观察被检体,该外部设备对所述观察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平面部,其设置于所述嵌合部的所述圆筒形状的至少一部分;以及导电部,其可电导通地设置于所述平面部,用于与所述外部设备进行通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内窥镜用连接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适合高速传送的内窥镜用连接器。
技术介绍
以往,在医疗用领域中,广泛应用能够通过将细长的插入部插入到体腔内来观察体腔内器官等的内窥镜。在将体腔内器官等的观察图像显示于监视器上的情况下,使用在内窥镜插入部前端或后端的摄像部配设有电荷耦合元件(CCD)等固体摄像元件的电子内窥镜、或在能够进行肉眼观察的光学内窥镜的目镜部安装有外接照相机的内窥镜等。从设置于电子内窥镜和外接照相机的摄像元件输出的信号被与电子内窥镜或外接照相机等分体的图像处理装置影像信号化,然后被输出给监视器。分体构成的电子内窥镜、外接照相机等与图像处理装置之间经由内窥镜用连接器而连接。并且,关于在医疗处置或手术中使用的各种处置器具,也是通过内窥镜用连接器与还作为能量的供给源的控制装置连接。作为这样的内窥镜用连接器,存在WO2011-52408号公报所公开的内窥镜用连接器。而且,作为内窥镜所采用的内窥镜用连接器,考虑便携性,大多形成为圆筒形状。并且,在考虑水密的情况下,内窥镜用连接器与外部设备的插孔的连接部(嵌合部)最好是与内窥镜用连接器的外部封装形状即圆筒形状一致的圆筒形状。其结果为,在内窥镜用连接器中,电接点设置于圆筒形状的嵌合部的前表面或侧面。在将电接点设置于嵌合部的前表面的情况下,该电接点仅通过与插孔的电接点接触就电导通。另一方面,当将电接点设置于嵌合部的侧面时,内窥镜用连接器的电接点与插孔的电接点在嵌合时彼此一边摩擦一边前进地接触,因此,即使在电接点被污染的情况等也在滑动时去除了污染,电连接良好。WO2011-52408号公报的装置在嵌合部的圆筒形状的周面上设置有电接点,具有易于把持、水密构造和电连接优异的特性。而且,近年来,利用内窥镜进行传送的图像的分辨率变高,内窥镜用连接器所要求的数据通信速度变高。为了配置这样的高速传送所需的电路元件,需要增大设置于内窥镜用连接器的电路基板的尺寸。由于内窥镜用连接器的外形尺寸的制限,无法将电路基板配置为基板面与内窥镜用连接器的径向平行,从而将电路基板配置于内窥镜用连接器的长度方向上。因此,无法使电路基板上的端子(以下,称为基板端子)与内窥镜用连接器的电接点(以下,称为连接器接点)直接接触,需要通过布线来连接基板端子与连接器接点。或者,采用如下方法:将连接器接点与中继基板的端子直接连接,通过布线来连接该中继基板和基板端子,其中,该中继基板的基板面与内窥镜用连接器的径向平行地配置。不论在哪种情况下,为了连接器接点与基板端子之间的电连接,都需要布线,从而存在由于该布线导致传送特性恶化这样的问题。另外,在通过布线分别连接各基板端子和各连接器接点的情况下,还存在以下缺点:组装作业变得繁杂,并且布线长根据每个布线而不同,从而每个布线的传送特性不同。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内窥镜用连接器:能够通过在与插孔的嵌合部设置平面部并且在该平面部上配置连接器接点来将连接器接点与基板端子直接连接,能够提高传送特性。
技术实现思路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的内窥镜用连接器具有:嵌合部,其具有圆筒形状,用于将内窥镜与外部设备之间电连接,该内窥镜用于观察被检体,该外部设备对所述观察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平面部,其设置于所述嵌合部的所述圆筒形状的至少一部分;以及导电部,其可电导通地设置于所述平面部,用于与所述外部设备进行通信。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连接器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从与图1不同的角度观察时的内窥镜用连接器的结构的立体图。图3是示出内窥镜装置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图4是示出处理器的外观的立体图。图5是示出内窥镜连接器的结构的立体图。图6是示出图4中的插孔部41的立体图。图7是示出内窥镜连接器的截面形状的立体图。图8是示出内窥镜连接器的结构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连接器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从与图1不同的角度观察时的内窥镜用连接器的结构的立体图。图3是示出内窥镜装置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图4是示出处理器的外观的立体图。图5是示出内窥镜连接器的结构的立体图。图6是示出图4中的插孔部41的立体图。图7是示出内窥镜连接器的截面形状的立体图,图8是示出内窥镜连接器的结构的剖视图。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基于各实施方式的附图是示意性的,需要注意各部分的厚度与宽度的关系、各个部分的厚度的比例等与现实不同,有时在附图彼此之间也包含有彼此的尺寸的关系或比例不同的部分。如图3所示,内窥镜装置1具有:作为细长的长条部件的插入部2,其被插入到观察对象部位例如大肠等管腔内;操作部3,其与该插入部2的基端部连接设置;作为复合缆线的通用缆线4,其从该操作部3的侧面延伸设置;以及内窥镜用连接器(以下,也简称为连接器)50,其设置于该通用缆线4的端部,装卸自如地与外部设备连接,该外部设备是光源装置和处理器40。但是,光源装置与处理器也可以是一体的(参照图4)。内窥镜装置1的插入部2在前端侧具有前端部6,该前端部6内设有使用了CCD或CMOS传感器等的摄像部,在该前端部6的后部连接设置有作为弯曲自如的可动部的弯曲部7。而且,在该弯曲部7的后部连接设置有长条且具有挠性的挠性管部8,该挠性管部8由柔性的管状的部件形成。该插入部2的挠性管部8的基端部与操作部3的止折部9连接。操作部3具有用户在使用时把持的把持部10,构成配设于插入部2内的处置器具通道(未图示)的基端开口的处置器具插入口11设置于止折部9与把持部10的连接设置部分。并且,在操作部3的把持部10配设有弯曲操作部17,该弯曲操作部17具有:进行插入部2的弯曲部7的弯曲操作的(这里是两个)弯曲操作旋钮15;以及固定杆16,其用于将这些弯曲操作旋钮15固定于期望的旋转位置。而且,在把持部10上设置有用于操作各种内窥镜功能的开关类13、14。内窥镜装置1的通用缆线4在与操作部3或连接器50连接的两端部分具有止折部件18、19,该止折部件18、19用于以包覆该通用缆线4的外周部的方式维持连接强度、防止由扭转等引起的损伤。在通用缆线4的终端的止折部件19处安装有连接器50。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器50与图4的处理器40的插孔部41连接,在以下的说明中,关于连接器50,以通用缆线4侧为基端侧(或前方侧)、以与处理器40连接的一侧为前端侧(或后方侧)进行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连接器50具有设置于前端侧的插头部52和设置于基端侧的连接器外壳51。连接器外壳51是如下的外壳体:形成为具有手术人员的手容易把持的直径和尺寸的大致圆筒形状,但基端侧朝向前方而直径略微变细以与止折部件19的外形相应。处理器40的插孔部41供连接器50的插头部52插入以进行电连接,如后所述,插头部52的外形状与插孔部41的内形状构成为大致一致。另外,连接器外壳51的圆筒形状的中心轴(连接器50的中心轴)方向是连接器50朝向插孔部41的插入方向。插头部52在前端侧具有嵌合部53,在基端侧具有连接部54,其中,该嵌合部53设置有构成导电部的电接点(连接器接点)58、59,该连接部54与连接器外壳51连接。嵌合部53与连接部54一体形成,在连接器外壳51的前端侧端部和连接部54的基端侧端部形成有凸缘部65。利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内窥镜用连接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窥镜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内窥镜用连接器具有:嵌合部,其具有圆筒形状,用于将内窥镜与外部设备之间电连接,该内窥镜用于观察被检体,该外部设备对所述观察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平面部,其设置于所述嵌合部的所述圆筒形状的至少一部分;以及导电部,其可电导通地设置于所述平面部,用于与所述外部设备进行通信。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6.03 JP 2015-1133441.一种内窥镜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内窥镜用连接器具有:嵌合部,其具有圆筒形状,用于将内窥镜与外部设备之间电连接,该内窥镜用于观察被检体,该外部设备对所述观察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平面部,其设置于所述嵌合部的所述圆筒形状的至少一部分;以及导电部,其可电导通地设置于所述平面部,用于与所述外部设备进行通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部具有能够与所述外部设备电导通的多个电接点,所述多个电接点与设置于基板的多个基板端子电连接,该基板设置于所述嵌合部附近,用于与所述外部设备进行通信,在所述导电部中,从所述多个电接点到所述多个基板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丹羽宽佐藤稔大森浩司
申请(专利权)人: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