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线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040054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9 22: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绕线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绕线机构。本绕线机构包括至少一根竖直设置在转盘上的下主轴和至少一根设置在固定架上且位于下主轴上方的上主轴,下主轴和上主轴一一对应,在下主轴的上端设有下治具,在上主轴的下端设有上治具,在每根上主轴上分别连接有能够驱动所述的上主轴向下移动从而使上治具靠近下治具的升降驱动器且升降驱动器同步动作,所述的下主轴上连接有下带传动结构,在上主轴上连接有上带传动结构,在下带传动结构和上带传动结构之间连接有能够使上主轴与下主轴同步转动的离合传动机构,所述的离合传动机构与驱动终端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提高绕线精度且成本更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绕线机构
本专利技术属于绕线机
,尤其涉及一种绕线机构。
技术介绍
立式空心线圈绕线机其可以提高加工效率和降低制造成本。绕线作业通过上下配合的治具实现,上治具连接在上主轴上,下治具连接在下主轴上,上主轴和下主轴分别采用不同的旋转动力实现转动,然后再进行绕线作业。这种方式其存在如下缺陷:首先,无法确保上主轴和下主轴的同步转动,无形中降低了空心线圈的绕线质量。其次,成本较高,即采用两个旋转的动力。另外,体积较大且重量较重。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自动绕线机用的绕线治具[申请号:201620446574.6],包括:治具主体、压线治具及骨架定位治具,所述治具主体前端形成用于固定线圈骨架的骨架定位治具,线圈骨架装设于所述骨架定位治具上,且所述治具主体内套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通过所述骨架定位治具带动所述线圈骨架进行绕线,所述压线治具包括压线治具壳体及压线凸台,所述压线凸台底端面开设有让线材通过的线槽。该方案是一种能够有效地防止线材从配线槽中滑出、提高良品率的自动绕线机用的绕线治具。虽然上述的方案具有以上诸多的优点,但是,上述的方案并未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因此,急需开发一种可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绕线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绕线质量和降低成本的绕线机构。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绕线机构包括至少一根竖直设置在转盘上的下主轴和至少一根设置在固定架上且位于下主轴上方的上主轴,下主轴和上主轴一一对应,在下主轴的上端设有下治具,在上主轴的下端设有上治具,在每根上主轴上分别连接有能够能够驱动所述的上主轴向下移动从而使上治具靠近下治具的升降驱动器且升降驱动器同步动作,所述的下主轴上连接有下带传动结构,在上主轴上连接有上带传动结构,在下带传动结构和上带传动结构之间连接有能够使上主轴与下主轴同步转动的离合传动机构,所述的离合传动机构与驱动终端连接。设置的离合传动机构结合驱动终端,其可以确保上下主轴的同步转动,提高了绕线精度和绕线质量,设置的一个驱动终端,其不仅降低了制造成本,而且还缩小了整体的体积和减轻的整体的重量,设计更加合理且实用性更强。当然,本申请中的上主轴也可以与一个升降动力连接。在上述的绕线机构中,所述的离合传动机构包括穿设在转盘上且与转盘转动连接的下离合轴,下离合轴竖直设置且与下带传动结构连接,在固定架上穿设有竖直设置且与固定架转动连接的上离合轴,上离合轴和上带传动结构连接,在上离合轴的下端套设有能够相对上离合轴轴向移动且与上离合轴周向固定的离合管,所述的离合管与能驱动离合管向下移动从而套在下离合轴上的升降驱动机构连接,在离合管的下端和下离合轴的上端之间设有周向定位结构。在上述的绕线机构中,所述的升降驱动机构包括能够在竖直方向升降的升降驱动件,在升降驱动件的下端连接有套在离合管上端的轴承且所述的轴承与离合管之间轴向固定,所述的升降驱动件与升降驱动气缸连接。在上述的绕线机构中,所述的上固定架上还设有伸出支架,所述的升降驱动器固定在伸出支架上且在伸出支架和升降驱动件之间设有竖直导向结构。竖直导向结构为滑块和滑槽相互配合的结构。在上述的绕线机构中,所述的离合管内壁设有轴向贯穿离合管的键槽,在上主轴的下端设有能够插于所述的键槽中的平键,且所述的键槽长度长于平键的长度;所述的周向定位结构包括设置在下离合轴上端的非圆形配合部,在离合管的下端内壁设有与所述的非圆形配合部相互配合的非圆形配合孔。在上述的绕线机构中,所述的上带传动结构包括一根分别与上主轴连接的上同步带,所述的上离合轴与上同步带连接;所述的下带传动结构包括一根分别与下主轴连接的下同步带,所述的下离合轴与下同步带连接;所述的驱动终端包括驱动电机,所述的驱动电机通过传动同步带与上离合轴连接。在上述的绕线机构中,所述的下主轴呈筒状,所述的下治具下端插于下主轴内的下治具芯轴,下治具芯轴能够沿着下主轴轴向升降且下治具芯轴与下主轴之间周向固定连接,在下治具芯轴的上端设有套在下治具芯轴上端外侧的下环形端盖,在下环形端盖上设有若干圆周分布在下治具芯轴上端外围且能够在竖直方向升降的下脱料顶针,下脱料顶针的上端端面与下环形端盖的上表面齐平,在下主轴与下治具芯轴之间设有能够驱动所述的下脱料顶针上端向上伸出至下环形端盖的上表面和驱动所述的下治具芯轴向下下降从而使下治具芯轴的上端端面不高于下环形端盖上表面的反向运动驱动机构。下脱料顶针的上端端面与下环形端盖的上表面齐平,其可以确保绕线表面质量,避免了磕伤或者表面不平整等问题。即,设置的反向运动驱动机构作为一个动力,可以驱动下脱料顶针和下主轴反向同时运动,其不仅缩小了治具的体积,而且还降低了制造成本,另外,脱料效率更高且更加符合当前社会技术的发展趋势。在上述的绕线机构中,所述的反向运动驱动机构包括设置在下治具芯轴下端的芯轴横向通孔,在下主轴上设有与所述的芯轴横向通孔两端一一连通的转轴横向通孔,且所述的转轴横向通孔孔径大于芯轴横向通孔的孔径,在下主轴上套设有位于下脱料顶针下端下方的升降驱动环,本反向运动驱动机构还包括两根一一插于所述转轴横向通孔中的驱动杠杆,驱动杠杆的中部与转轴横向通孔铰接且两根驱动杠杆的内端分别伸入至芯轴横向通孔内,两根驱动杠杆的外端分别延长至升降驱动环的下方,在下主轴上还套设有位于驱动杠杆的外端下方的升降驱动板,当升降驱动板向上移动时能够驱动驱动杠杆外端向上摆动从而使升降驱动环与下脱料顶针下端接触,以及能够驱动驱动杠杆内端向下摆动从而迫使下治具芯轴向下下降。升降驱动板与升降驱动器连接且该升降驱动器为气缸或者油缸。在上述的绕线机构中,在每根驱动杠杆的内端分别连接有内滚轮,内滚轮位于芯轴横向通孔中且能够在芯轴横向通孔内行走,在每根驱动杠杆的外端分别连接有外滚轮,外滚轮能与升降驱动环下表面接触,以及和升降驱动板的上表面接触。驱动杠杆的两端分别设有滚轮安装槽,内滚轮安装在驱动杠杆内端的安装槽中,外滚轮安装在驱动杠杆外端的安装槽中,内滚轮和外滚轮均可自由转动。在上述的绕线机构中,所述的下治具芯轴上端伸出至下主轴的上端面,在下治具芯轴上端和下主轴的上端面之间设有能够迫使所述的下治具芯轴向上复位的芯轴复位弹簧。在上述的绕线机构中,所述的下治具芯轴上端具有呈柱状的线圈内定位部且所述的线圈内定位部外径大于下治具芯轴的外径,芯轴复位弹簧的上端作用在线圈内定位部的下端,芯轴复位弹簧的下端作用在下主轴的上端面上。线圈内定位部和下治具芯轴连为一体式结构。线圈内定位部的轴心线和下治具芯轴的轴心线重合。在上述的绕线机构中,所述的线圈内定位部远离下治具芯轴的一端具有内线头定位槽,在下环形端盖内具有卡于所述的内线头定位槽中的线头支撑臂,在内线头定位槽的槽口一侧具有凸出于线圈内定位部上表面的顶部定位凸台且所述的顶部定位凸台靠近内线头定位槽的一侧具有和上述内线头定位槽的槽口一侧壁齐平的定位面。设置的顶部定位凸台结合定位面,其可以省略拉线机构,即,线头可直接沿着定位面向下走动从而被压在线头支撑臂上。在上述的绕线机构中,所述的下脱料顶针上套设有能够迫使该下脱料顶针向下复位的顶针弹簧,顶针弹簧的上端作用在下环形端盖下表面,下端作用在下脱料顶针下端的阻挡件上。下脱料顶针有四根且圆周均匀分布。在上述的绕线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绕线机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绕线机构,其特征在于,其特征在于,本机构包括至少一根竖直设置在转盘(A31)上的下主轴(A32)和至少一根设置在固定架(A33)上且位于下主轴(A32)上方的上主轴(A34),下主轴(A32)和上主轴(A34)一一对应,在下主轴(A32)的上端设有下治具(Aa),在上主轴(A34)的下端设有上治具(Ab),在每根上主轴(A34)上分别连接有能够能够驱动所述的上主轴(A34)向下移动从而使上治具(Ab)靠近下治具(Aa)的升降驱动器(A35)且升降驱动器(A35)同步动作,所述的下主轴(A32)上连接有下带传动结构(A36),在上主轴(A34)上连接有上带传动结构(A37),在下带传动结构和上带传动结构之间连接有能够使上主轴(A34)与下主轴(A32)同步转动的离合传动机构(A38),所述的离合传动机构(A38)与驱动终端(A39)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绕线机构,其特征在于,其特征在于,本机构包括至少一根竖直设置在转盘(A31)上的下主轴(A32)和至少一根设置在固定架(A33)上且位于下主轴(A32)上方的上主轴(A34),下主轴(A32)和上主轴(A34)一一对应,在下主轴(A32)的上端设有下治具(Aa),在上主轴(A34)的下端设有上治具(Ab),在每根上主轴(A34)上分别连接有能够能够驱动所述的上主轴(A34)向下移动从而使上治具(Ab)靠近下治具(Aa)的升降驱动器(A35)且升降驱动器(A35)同步动作,所述的下主轴(A32)上连接有下带传动结构(A36),在上主轴(A34)上连接有上带传动结构(A37),在下带传动结构和上带传动结构之间连接有能够使上主轴(A34)与下主轴(A32)同步转动的离合传动机构(A38),所述的离合传动机构(A38)与驱动终端(A39)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绕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离合传动机构(A38)包括穿设在转盘(A31)上且与转盘(A31)转动连接的下离合轴(A381),下离合轴(A381)竖直设置且与下带传动结构连接,在固定架(A33)上穿设有竖直设置且与固定架(A33)转动连接的上离合轴(A382),上离合轴(A382)和上带传动结构连接,在上离合轴(A382)的下端套设有能够相对上离合轴(A382)轴向移动且与上离合轴(A382)周向固定的离合管(A383),所述的离合管(A383)与能驱动离合管(A383)向下移动从而套在下离合轴(A381)上的升降驱动机构(A384)连接,在离合管(A383)的下端和下离合轴(A381)的上端之间设有周向定位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绕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离合管(A383)内壁设有轴向贯穿离合管(A383)的键槽(A385),在上主轴(A34)的下端设有能够插于所述的键槽(A385)中的平键(A386),且所述的键槽(A385)长度长于平键(A386)的长度;所述的周向定位结构包括设置在下离合轴(A381)上端的非圆形配合部(A387),在离合管(A383)的下端内壁设有与所述的非圆形配合部(A387)相互配合的非圆形配合孔(A388)。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绕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带传动结构(A37)包括一根分别与上主轴(A34)连接的上同步带,所述的上离合轴(A382)与上同步带连接;所述的下带传动结构(A36)包括一根分别与下主轴(A32)连接的下同步带,所述的下离合轴(A381)与下同步带连接;所述的驱动终端(A39)包括驱动电机(A391),所述的驱动电机(A391)通过传动同步带与上离合轴(A382)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绕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主轴(A32)呈筒状,所述的下治具(Aa)包括下端插于下主轴(A32)内的下治具芯轴(A5),下治具芯轴(A5)能够沿着下主轴(A32)轴向升降且下治具芯轴(A5)与下主轴(A32)之间周向固定连接,在下治具芯轴(A5)的上端设有套在下治具芯轴(A5)上端外侧的下环形端盖(A6),在下环形端盖(A6)上设有若干圆周分布在下治具芯轴(A5)上端外围且能够在竖直方向升降的下脱料顶针(A61),下脱料顶针(A61)的上端端面与下环形端盖(A6)的上表面齐平,在下主轴(A32)与下治具芯轴(A5)之间设有能够驱动所述的下脱料顶针(A61)上端向上伸出至下环形端盖(A6)的上表面和驱动所述的下治具芯轴(A5)向下下降从而使下治具芯轴(A5)的上端端面不高于下环形端盖(A6)上表面的反向运动驱动机构(A7)。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绕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向运动驱动机构(A...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艳杰唐志勇俞开明徐欢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田中精机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