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电感器之组合式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040041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9 22: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制作电感器之组合式模具,该组合式模具设置有位于冲压机台模座上之成型模,其设置有下冲头,以及位于冲压机台上模板之定型模,其设置有上冲头,且组合式模具进一步设置有具移动性之移动治具,其设置有贯穿其上下表面之成型空间,当电感器于制作时,移动治具之成型空间供置入料件之线圈与填入导磁粉末,让料件随移动治具一并移置于成型模与定型模之间做裁切与挤压成型,以及将移动治具移出成型模与定型模之间并加以烘烤,使成型空间内的导磁粉末固化而形成电感器,进而提高电感器之成品良率,并方便制造电感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制作电感器之组合式模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制作电感器之组合式模具领域技术,尤指于该组合式模具设置有具移动性之移动治具,利用移动治具之成型空间供置入料件之线圈与填入导磁粉末,并能烘烤移动治具固化导磁粉末而形成本体,提高电感器之成品良率,并方便制造电感器。
技术介绍
按,一般电感器于制作时,请参阅中国台湾专利第I441209号,是于冲压机台之成型模具的模穴中,以上模具冲压裁切之方式将线圈压入模穴中,使线圈形成二电极点靠近于模穴侧壁,续填入铁粉至模穴内,再使用冲压机台挤压铁粉,让铁粉与线圈形成半成品电感,再将此半成品电感由模穴内取出,并进行烘烤定型以及设置电极片等步骤,然而,由于上下模具定位于冲压机台时,必须先经过对位校正等程序,因此上下模具安装于冲压机台时,便无法轻易移动,一旦经过移动,就必须重新校正,造成使用上的不便,且由于其模具无法移动,因此必须将未经烘烤固定之半成品电感由模穴中取出以进行烘烤定型作业,然而铁粉内部之线圈会同时因受热产生膨胀,使铁粉于烘烤固化时,容易产生龟裂之情形,导致产品良率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制作电感器之组合式模具,其可提高电感器之成品良率,并方便制造电感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一种制作电感器之组合式模具,该组合式模具设置有成型模以及定型模,成型模定位于冲压机台之下模座上,且成型模设置有下冲头,定型模设置于冲压机台之上模板上,且定型模设置有上冲头,上述之组合式模具进一步设置有具移动性之移动治具,移动治具上下表面分别形成有第一抵靠面与第二抵靠面,且移动治具设置有贯穿第一抵靠面与第二抵靠面之成型空间,当电感器于制作时,先将料件之导线架置于移动治具之第一抵靠面,使导线架上所连接之线圈位于成型空间内,并由第二抵靠面处朝向成型空间内填入导磁粉末后,再将移动治具与料件同时移入成型模以及定型模之间,并使移动治具定位于成型模上,让料件之导线架夹固于移动治具与成型模之间,续使冲压机台之上模板带动定型模朝向成型模移动,让定型模之上冲头伸入成型空间内,对导磁粉末进行挤压,以及成型模之下冲头裁切导线架形成电极片后,连同电极片一并压入成型空间内,续让上模板带动定型模回复至原位,以及将移动治具移出成型模与定型模之间并加以烘烤,使成型空间内的导磁粉末固化即可。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成型模具有下模板与下滑块,下模板设置于冲压机台之模座上,而下冲头设置于下模板上,且下冲头为间隔并排复数设置,下模板与下滑块之间形成有间距,使下滑块受挤压移动时,下冲头凸露于下滑块面外。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下滑块表面分别设置有定位柱、复数支导柱与复数支固定梢,且下滑块表面间隔并排设置有复数个穿孔,各穿孔分别正对于各下冲头柱,且穿孔之长度小于下冲头之长度,供下冲头能由穿孔凸露于下滑块。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定型模具有基板与上滑块,基板设置于机台之上模板上,而上冲头设置于基板上,且上冲头为间隔并排复数设置,基板与上滑块之间形成有间距,当上滑块受挤压移动时,该上冲头由透孔凸露于上滑块面外。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滑块表面间隔并排设置有复数个透孔,各透孔分别正对于各上冲头,且透孔之长度小于上冲头之长度,供上冲头能由透孔凸露于上滑块。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移动治具表面分别设置有定位槽、复数个导引孔与复数个固定孔,而成型模之下滑块表面分别设置有定位柱、复数支导柱与复数支固定梢,当移动治具定位于成型模上时,移动治具之定位槽定位于成型模之定位柱,各导引孔分别定位于各导柱,而各固定孔分别定位于各固定梢。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通过利用组合式模具所设置具移动性之移动治具,其具有成型空间供置入料件之线圈与填入导磁粉末,让料件随移动治具一并移置于成型模与定型模之间做裁切与挤压成型,以及将移动治具移出成型模与定型模之间并加以烘烤,使成型空间内的导磁粉末在固化过程当中,因导磁粉末的四周皆有模具墙面包覆阻隔,完全没有可向外移动的膨胀空间,所以在固化过程当中,不会令导磁粉末因受热产生膨胀、龟裂之情形,进而提高电感器之成品良率,并方便制造电感器。为更清楚地阐述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之立体分解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移动治具与成型模分离时之立体分解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移动治具与成型模结合时之立体外观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移动治具与导线架进行填粉之动作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裁切及挤压成型之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裁切及挤压成型之动作示意图(一);图7是图6中A部分之放大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裁切及挤压成型之动作示意图(二);图9是图6中B部分之放大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移动治具于进行导磁粉末固化定型之示意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制造之电感器之剖面图。附图标识说明:1、组合式模具11、成型模111、下模板112、下滑块1121、定位柱1122、导柱1123、固定梢1124、穿孔113、下冲头12、定型模121、基板122、上滑块1221、透孔123、上冲头13、移动治具131、第一抵靠面132、第二抵靠面133、成型空间134、定位槽135、导引孔136、固定孔20、电感器2、料件21、导线架211、连接片212、镂空部213、电极片214、限位槽215、第一限位孔216、第二限位孔22、线圈3、导磁粉末3’、本体4、冲压机台41、下模座42、上模板5、弹性组件。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5所示,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专利技术之组合式模具1设置有成型模11、定型模12以及移动治具13,其中:上述之成型模11具有下模板111、下滑块112与复数个下冲头113,下模板111设置于机台4之模座41上,下模板111与下冲头112之间装置有弹性组件5且形成有间距,复数个下冲头113间隔并排设置于下模板111,该下滑块112表面分别设置有定位柱1121、复数支导柱1122与复数支固定梢1123,且下滑块112表面间隔并排设置有复数个穿孔1124,各穿孔1124分别正对于各下冲头113,且穿孔1124之长度小于下冲头113之长度,使下滑块112受挤压移动时,下冲头113可由穿孔1124凸露于下滑块112面外。上述之定型模12具有上模板42、上滑块122与复数个上冲头123,基板121设置于机台4之上模板42上,基板121与上滑块122之间安置有弹性组件5且形成有间距,复数个上冲头123间隔并排设置于基板121,该上滑块122表面间隔并排设置有复数个透孔1221,各透孔1221分别正对于各上冲头123,且透孔1221之长度小于上冲头123之长度,当上滑块122受挤压移动时,该上冲头123可由透孔1221凸露于上滑块122面外。上述之移动治具13具移动性,该移动治具13上下表面分别形成有第一抵靠面131与第二抵靠面132,且移动治具13设置有贯穿第一抵靠面131与第二抵靠面132之成型空间133,而移动治具13表面分别设置有定位槽134、复数个导引孔135与复数个固定孔136。请参阅图4及图5所示,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专利技术之移动治具13供能夹固料件2,该料件2具有导线架21,以及连接于导线架21之线圈22,导线架21呈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制作电感器之组合式模具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制作电感器之组合式模具,该组合式模具(1)设置有成型模(11)以及定型模(12),成型模(11)定位于冲压机台(4)之下模座(41)上,且成型模(11)设置有下冲头(113),定型模(12)设置于冲压机台(4)之上模板(42)上,且定型模(12)设置有上冲头(123),其特征在于:上述之组合式模具(1)进一步设置有具移动性之移动治具(13),移动治具(13)上下表面分别形成有第一抵靠面(131)与第二抵靠面(132),且移动治具(13)设置有贯穿第一抵靠面(131)与第二抵靠面(132)之成型空间(133),当电感器(20)于制作时,先将料件(2)之导线架(21)置于移动治具(13)之第一抵靠面(131),使导线架(21)上所连接之线圈(22)位于成型空间(133)内,并由第二抵靠面(132)处朝向成型空间(133)内填入导磁粉末(3)后,再将移动治具(13)与料件(2)同时移入成型模(11)以及定型模(12)之间,并使移动治具(13)定位于成型模(11)上,让料件(2)之导线架(21)夹固于移动治具(13)与成型模(11)之间,续使冲压机台(4)之上模板(42)带动定型模(12)朝向成型模(11)移动,让定型模(12)之上冲头(123)伸入成型空间(133)内,对导磁粉末(3)进行挤压,以及成型模(11)之下冲头(113)裁切导线架(21)形成电极片(213)后,连同电极片(213)一并压入成型空间(133)内,续让上模板(42)带动定型模(12)回复至原位,以及将移动治具(3)移出成型模(11)与定型模(12)之间并加以烘烤,使成型空间(133)内的导磁粉末(3)固化即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作电感器之组合式模具,该组合式模具(1)设置有成型模(11)以及定型模(12),成型模(11)定位于冲压机台(4)之下模座(41)上,且成型模(11)设置有下冲头(113),定型模(12)设置于冲压机台(4)之上模板(42)上,且定型模(12)设置有上冲头(123),其特征在于:上述之组合式模具(1)进一步设置有具移动性之移动治具(13),移动治具(13)上下表面分别形成有第一抵靠面(131)与第二抵靠面(132),且移动治具(13)设置有贯穿第一抵靠面(131)与第二抵靠面(132)之成型空间(133),当电感器(20)于制作时,先将料件(2)之导线架(21)置于移动治具(13)之第一抵靠面(131),使导线架(21)上所连接之线圈(22)位于成型空间(133)内,并由第二抵靠面(132)处朝向成型空间(133)内填入导磁粉末(3)后,再将移动治具(13)与料件(2)同时移入成型模(11)以及定型模(12)之间,并使移动治具(13)定位于成型模(11)上,让料件(2)之导线架(21)夹固于移动治具(13)与成型模(11)之间,续使冲压机台(4)之上模板(42)带动定型模(12)朝向成型模(11)移动,让定型模(12)之上冲头(123)伸入成型空间(133)内,对导磁粉末(3)进行挤压,以及成型模(11)之下冲头(113)裁切导线架(21)形成电极片(213)后,连同电极片(213)一并压入成型空间(133)内,续让上模板(42)带动定型模(12)回复至原位,以及将移动治具(3)移出成型模(11)与定型模(12)之间并加以烘烤,使成型空间(133)内的导磁粉末(3)固化即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作电感器之组合式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模(11)具有下模板(111)与下滑块(112),下模板(111)设置于冲压机台(4)之模座(41)上,而下冲头(113)设置于下模板(111)上,且下冲头(113)为间隔并排复数设置,下模板(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钰钦黄耀庆
申请(专利权)人:湧德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