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节薄板组合式弯张换能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039807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9 21: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调节薄板组合式弯张换能器,包括弯张壳体、驱动组件、左过渡块以及右过渡块,驱动组件位于弯张壳体内部,左过渡块以及右过渡块分别将驱动组件的两端与弯张壳体长轴两侧的内端面连接;其改进之处是:弯张壳体为分体结构,包括上薄板和下薄板;上薄板和下薄板均是由板材通过木模弯曲成型的弧形板;上薄板、下薄板分别通过紧定螺栓固定安装在左过渡块和右过渡块上并且形成了一个用于安装驱动组件的椭圆形空间。本发明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大尺寸弯张换能器制作壳体难以成型、加工工艺要求高、壳体成型后预应力不可调节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调节薄板组合式弯张换能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声学换能器,尤其涉及一种可调节薄板组合式弯张换能器。
技术介绍
弯张换能器尤其是IV型弯张换能器是十分普遍的换能器,尤其是在水声领域,应用更加广泛,还有很多基于该型换能器的改进结构,如鱼唇式弯张换能器。换能器辐射频率与换能器尺寸尤其是壳体尺寸关系很大,但换能器频率降低或者辐射性能增加时,换能器壳体尺度会大幅增加,壳体位移变形也会增加。目前,传统的弯张壳体成型多是采用优质合金材料进行锻打、去应力、线切割、去应力等复杂的工艺,工艺要求高,成本高。近些年开始应用的碳纤维壳体,需要定制模具成型,成本更高。总体来讲,目前的大尺寸弯张换能器制作存在成型困难、加工工艺要求高、成本高、壳体成型后预应力难以调节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大尺寸弯张换能器制作壳体难以成型、加工工艺要求高、壳体成型后预应力不可调节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调节薄板组合式弯张换能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调节薄板组合式弯张换能器,包括弯张壳体、驱动组件、左过渡块以及右过渡块,驱动组件位于弯张壳体内部,左过渡块以及右过渡块分别将驱动组件的两端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可调节薄板组合式弯张换能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调节薄板组合式弯张换能器,包括弯张壳体、驱动组件、左过渡块(6)以及右过渡块(4),弯张壳体呈椭圆形;驱动组件位于弯张壳体内部,左过渡块(6)以及右过渡块(4)分别将驱动组件的两端与弯张壳体长轴两侧的内端面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弯张壳体为分体结构,包括上薄板(17)和下薄板(14);上薄板(17)和下薄板(14)均是由板材通过木模弯曲成型的弧形板;上薄板(17)、下薄板(14)分别通过紧定螺栓(15)固定安装在左过渡块(6)和右过渡块(4)上并且形成了一个用于安装驱动组件的空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薄板组合式弯张换能器,包括弯张壳体、驱动组件、左过渡块(6)以及右过渡块(4),弯张壳体呈椭圆形;驱动组件位于弯张壳体内部,左过渡块(6)以及右过渡块(4)分别将驱动组件的两端与弯张壳体长轴两侧的内端面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弯张壳体为分体结构,包括上薄板(17)和下薄板(14);上薄板(17)和下薄板(14)均是由板材通过木模弯曲成型的弧形板;上薄板(17)、下薄板(14)分别通过紧定螺栓(15)固定安装在左过渡块(6)和右过渡块(4)上并且形成了一个用于安装驱动组件的空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薄板组合式弯张换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弯张换能器还包括弯张壳体调节装置;弯张壳体调节装置包括两根光轴(3)、左固定板(8)、弹簧(7)、螺母(13)、活动板(10)、右固定板(11)以及调节螺钉(12);两根光轴(3)平行设置并且分别穿过左过渡块(6)和右过渡块(4)并向外部延伸;两根光轴(3)延伸的部分的端部均设有螺纹;两根光轴(3)向左过渡块(6)外延伸的部分穿过左固定板(8)后与螺母(13)螺纹连接;左过渡块(6)和左固定板(8)之间的两根光轴(3)上均安装有弹簧(7);两根光轴(3)向右过渡块(4)外延伸的部分依次穿过活动板(10)、右固定板(11)后与螺母(13)螺纹连接;活动板(10)和右过渡块(4)之间的两根光轴(3)上均安装有弹簧(7);右固定板(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厚林张亮永刘阳张芳程章孙德玉杨俊梅
申请(专利权)人:西北核技术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