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学镜头及成像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036814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9 17: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学镜头,包括由物侧至像侧同光轴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光阑和第二透镜;所述第一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于近光轴区域为凸面,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区域为凹面;所述第二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于近光轴区域为凸面,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区域为凸面;所述光阑设置在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之间;并满足以下条件式:T12/T1>1;其中,T12表示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1表示所述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本发明专利技术光学镜头可应用于红外线摄影,拥有大视场角,可以扩张红外摄影动态捕捉的范围。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一种包括上述光学镜头的成像设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学镜头及成像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学镜头
,特别是涉及一种光学镜头。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成像设备。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具有摄影功能的可携式电子产品的兴起,市场上对于小型化摄影镜头的需求日渐提高。一般摄影镜头的感光元件不外乎是感光耦合元件(ChargeCoupledDevice,CCD)或者互补性氧化金属半导体元件(ComplementaryMetal-OxideSemiconductorSensor,CMOSSensor)两种。随着半导体制程技术的精进,感光元件的画素尺寸缩小,带动小型化摄影镜头逐渐往高画素领域发展,对于镜头成像品质的要求也日益增加。随着动态捕捉技术的问世,应用于智慧型电视或体感游戏机等,亦扩张了小型摄影镜头的应用,其最大特色是使用者直觉式操作,直接靠红外线摄影机捕捉使用者的动作,将体感操作提升到更高的层次,而所采用的摄影镜头具有大视场角,更可以扩张摄影机动态捕捉的范围。有鉴于此,设计一种小型化摄影镜头,一方面可对一般性摄影需求加以优化,同时兼具大视场角,可针对红外线动态捕捉的应用加以最佳化,就成为当前行业内的迫切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光学镜头,可应用于红外线摄影,拥有大视场角,可以扩张红外摄影动态捕捉的范围。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成像设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光学镜头,包括由物侧至像侧同光轴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光阑和第二透镜;所述第一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于近光轴区域为凸面,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区域为凹面;所述第二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于近光轴区域为凸面,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区域为凸面;所述光阑设置在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之间;并满足以下条件式:T12/T1>1;其中,T12表示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1表示所述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可选地,还满足以下条件式:T12/T2>0.8,其中,T2表示所述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可选地,还满足以下条件式:0≤R1/R2≤1,其中,R1表示所述第一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R2表示所述第一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可选地,还满足以下条件式:-10≤R3/R4≤0,其中,R3表示所述第二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R4表示所述第二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可选地,还满足以下条件式:1≤T12/F≤2,其中,F表示所述光学镜头的总焦距。可选地,还满足以下条件式:2≤D1/D2≤3,其中,D1表示所述第一透镜物侧表面最大有效直径,D2表示所述第一透镜像侧表面最大有效直径。可选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透镜和成像面之间的滤光片,所述滤光片为用于通过红外波段光的滤光片。一种成像设备,包括以上所述的光学镜头。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光学镜头及成像设备,所述光学镜头包括由物侧至像侧同光轴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光阑和第二透镜,物方光线依次经过各透镜,成像到位于第二透镜像侧的成像面上。本光学镜头通过对各透镜各镜面光学参数的设计,并满足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12与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T1满足条件式T12/T1>1,增大了光学镜头视场角。本光学镜头可应用于红外线摄影,拥有大视场角,可以扩张红外摄影动态捕捉的范围。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学镜头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光学镜头的畸变场曲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光学镜头的球差曲线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学镜头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中光学镜头的畸变场曲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中光学镜头的球差曲线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学镜头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中光学镜头的畸变场曲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中光学镜头的球差曲线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学镜头的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中光学镜头的畸变场曲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中光学镜头的球差曲线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光学镜头,包括由物侧至像侧同光轴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光阑和第二透镜;所述第一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于近光轴区域为凸面,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区域为凹面;所述第二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于近光轴区域为凸面,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区域为凸面;所述光阑设置在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之间;并满足以下条件式:T12/T1>1;其中,T12表示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1表示所述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本实施例光学镜头,包括由物侧至像侧同光轴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光阑和第二透镜,物方光线依次经过各透镜,成像到位于第二透镜像侧的成像面上。各透镜表面均为非球面。其中,第一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于近光轴区域为凸面,使物侧光线汇聚入第一透镜,其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区域为凹面,用以平衡光学系统屈折力的配置;第二透镜具有正屈折力,使由物侧进入的光线汇聚到像侧成像面,其物侧表面于近光轴区域为凸面,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区域为凸面,可以平衡光学系统屈折力的配置。本光学镜头通过对各透镜各镜面的光学参数设计,其中光阑位于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之间,并设置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12与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T1满足条件式T12/T1>1,增大了光学镜头视场角。本实施例光学镜头可应用于红外线摄影,拥有大视场角,可以扩张红外摄影动态捕捉的范围。另外,本光学镜头采用2片式结构,结构小型化,适用于轻薄、便携式电子产品。优选的,本光学镜头还满足以下条件式:T12/T2>0.8,其中,T2表示所述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可以进一步扩大视场角。进一步具体的,本光学镜头还满足以下条件式:0≤R1/R2≤1,其中,R1表示所述第一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R2表示所述第一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通过优化设置第一透镜物侧表面和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获得广视场角,同时能够提升本光学系统的成像质量。进一步的,本实施例光学镜头还满足以下条件式:-10≤R3/R4≤0,其中,R3表示所述第二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R4表示所述第二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通过优化设置第二透镜物侧表面和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有助于优化光学系统的球差,减小像散和场曲。优选的,本实施例光学镜头还满足以下条件式:1≤T12/F≤2,其中,F表示所述光学镜头的总焦距,这样,通过优化设置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与光学镜头总焦距的比例,有助于修正高阶像差,提升光学系统成像品质。进一步的,本实施例光学镜头还满足以下条件式:2≤D1/D2≤3,其中,D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光学镜头及成像设备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包括由物侧至像侧同光轴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光阑和第二透镜;所述第一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于近光轴区域为凸面,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区域为凹面;所述第二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于近光轴区域为凸面,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区域为凸面;所述光阑设置在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之间;并满足以下条件式:T12/T1>1;其中,T12表示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1表示所述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包括由物侧至像侧同光轴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光阑和第二透镜;所述第一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于近光轴区域为凸面,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区域为凹面;所述第二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于近光轴区域为凸面,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区域为凸面;所述光阑设置在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之间;并满足以下条件式:T12/T1>1;其中,T12表示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1表示所述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还满足以下条件式:T12/T2>0.8,其中,T2表示所述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还满足以下条件式:0≤R1/R2≤1,其中,R1表示所述第一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R2表示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肖怡袁正超马晶晶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旭业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