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地质灾害的远程全自动雨量监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036706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9 17: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预防地质灾害的远程全自动雨量监测装置,包括壳体、漏斗、盛水量筒、红外传感器、霍尔元件、数据采集器、电磁阀、继电器、集声罩、超声波驱鸟器、驱虫盒、太阳能蓄电池和三角架,所述集声罩内部安置超声波驱鸟器,壳体两侧安置驱虫盒,壳体外部安置太阳能电池板,装置整体通过三角架固定在地面;所述盛水量筒和漏斗通过排水管一连接,盛水量筒上部安置红外传感器,侧部安置霍尔元件,红外传感器、霍尔元件通过信号传输线与数据采集器连接,电磁阀通过信号传输线与继电器连接,数据采集器将监测的雨量数据实时传递给监测中心。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上述结构,提高监测的全面性,具有野外监测性能好、准确度高、坚固耐用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预防地质灾害的远程全自动雨量监测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地质灾害监测领域,具体而言,是一种预防地质灾害的远程全自动雨量监测装置。
技术介绍
我国在区域气候格局属于东亚季风区,山岳地区暴雨十分频繁,多次构造运动,造成地质条件十分复杂,再加上人类工程活动影响,地质灾害频繁发生,地质灾害不仅对山岳地区的基础设施造成毁灭性打击,更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而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往往是由降雨引发的。因此,准确的测量雨量并实时传递到监测中心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我国存在很多类型的雨量计,但是基本上每种雨量计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超声波雨量计和压力雨量计测量精度低,虹吸式雨量计容易受地势和监测环境的限制,不适合野外监测,翻斗式雨量计适合测量小规模的降雨量,对于强降雨以及大规模降雨测量的误差较大。此外,市场现存精细的雨量监测装置结构较复杂,而地质灾害区域的地质环境恶劣,大大缩减装置的使用寿命;简单的雨量监测装置又很难适应山区等恶劣环境的雨量监测,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受鸟类、虫类等影响,影响雨量监测数据的准确度,目前市面上缺少一种结构简单、监测准确、适应性强的远程全自动雨量监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预防地质灾害的远程全自动雨量监测装置

【技术保护点】
预防地质灾害的远程全自动雨量监测装置,包括壳体(11)、漏斗(2)、盛水量筒(18)、红外传感器(4)、霍尔元件(7)、数据采集器(5)、电磁阀(8)、继电器(6)、集声罩(13)、超声波驱鸟器(12)、驱虫盒(14)、太阳能蓄电池(10)和三角架(23),所述集声罩(13)内部安置超声波驱鸟器(12),壳体(11)两侧安置驱虫盒(14),壳体(11)外部安置太阳能电池板(9),太阳能蓄电池(10)通过电路线与太阳能电池板(9)连接,装置整体通过三角架(23)固定在地面;所述盛水量筒(18)和漏斗(2)通过排水管一(3)连接,盛水量筒(18)上部安置红外传感器(4),侧部安置霍尔元件(7),红...

【技术特征摘要】
1.预防地质灾害的远程全自动雨量监测装置,包括壳体(11)、漏斗(2)、盛水量筒(18)、红外传感器(4)、霍尔元件(7)、数据采集器(5)、电磁阀(8)、继电器(6)、集声罩(13)、超声波驱鸟器(12)、驱虫盒(14)、太阳能蓄电池(10)和三角架(23),所述集声罩(13)内部安置超声波驱鸟器(12),壳体(11)两侧安置驱虫盒(14),壳体(11)外部安置太阳能电池板(9),太阳能蓄电池(10)通过电路线与太阳能电池板(9)连接,装置整体通过三角架(23)固定在地面;所述盛水量筒(18)和漏斗(2)通过排水管一(3)连接,盛水量筒(18)上部安置红外传感器(4),侧部安置霍尔元件(7),红外传感器(4)、霍尔元件(7)通过信号传输线(22)与数据采集器(5)连接,电磁阀(8)通过信号传输线与继电器(6)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防地质灾害的远程全自动雨量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9)安置在壳体(11)外部,并通过电路线与太阳能蓄电池(10)连接,太阳能蓄电池(10)通过电路线给超声波驱鸟器(12)、红外传感器(4)、数据采集器(5)、继电器(6)和电磁阀(8)供电。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防地质灾害的远程全自动雨量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盛水量筒(18)内部液面漂浮着泡沫浮板(19),浮板(19)下部安置磁铁(20),红外传感器(4)监测液面浮板(19)的高度变化并将数据传递至数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利伟周航陈泰陈占营刘旺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