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间接法的微流控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036161 阅读: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9 17: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间接法的微流控检测装置,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第一部分上设有样本加样区;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相接处设有缓冲液加样区;第二部分与第三部分相接处设有标记二抗区;第四部分上设有反应区;第一部分与第四部分相互配合形成连通缓冲液加样区、样本加样区和反应区的第一路线,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相互配合形成连通缓冲液加样区、标记二抗区和反应区的第二路线,缓冲液经过第一路线从缓冲液加样区行进至反应区的时间短于经过第二路线从缓冲液加样区行进至反应区的时间。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减少多次加样的步骤,简化操作,可以实现定性或定量检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间接法的微流控检测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免疫检测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间接法的微流控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自身免疫性疾病、肺炎支原体,结核病,梅毒,呼吸道感染,TORCH等疾病大多通过检测IgG和IgM来进行。其中间接法是常用检测方法之一,将特异性抗原包被在固相载体上形成固相抗原,再加入含有待测抗体的样本,抗体与固相抗原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随后加入标记二抗与该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后,通过检测标记物即可得知待测抗体的量。但此种方法操作步骤繁琐,需要多次加样,误差大,且样本中往往含有大量非特异性的IgG,会与标记二抗结合,导致检测线不稳定,影响检测结果,定量准确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基于间接法的微流控检测装置,能够减少多次加样的步骤,简化操作,可以实现定性或定量检测。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间接法的微流控检测装置,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第一部分的一端与第二部分的一端相连接,第二部分的另一端与第三部分的一端相连接,第三部分的另一端与第四部分的一端相连接,第一部分的另一端与第四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基于间接法的微流控检测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间接法的微流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第一部分的一端与第二部分的一端相连接,第二部分的另一端与第三部分的一端相连接,第三部分的另一端与第四部分的一端相连接,第一部分的另一端与第四部分的一端相连接;该第一部分上设有样本加样区;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相接处设有缓冲液加样区;第二部分与第三部分相接处设有标记二抗区;第四部分上设有反应区,该反应区上设置有包被固相抗原的检测线和质控线;所述第一部分与第四部分相互配合形成连通缓冲液加样区、样本加样区和反应区的第一路线,所述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相互配合形成连通缓冲液加样区、标记二抗区和反应区的第二路线,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间接法的微流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第一部分的一端与第二部分的一端相连接,第二部分的另一端与第三部分的一端相连接,第三部分的另一端与第四部分的一端相连接,第一部分的另一端与第四部分的一端相连接;该第一部分上设有样本加样区;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相接处设有缓冲液加样区;第二部分与第三部分相接处设有标记二抗区;第四部分上设有反应区,该反应区上设置有包被固相抗原的检测线和质控线;所述第一部分与第四部分相互配合形成连通缓冲液加样区、样本加样区和反应区的第一路线,所述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相互配合形成连通缓冲液加样区、标记二抗区和反应区的第二路线,缓冲液经过第一路线从缓冲液加样区行进至反应区的时间短于经过第二路线从缓冲液加样区行进至反应区的时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间接法的微流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相互配合形成类三角形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间接法的微流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间的夹角为30~60°;所述第一部分与第三部分间的夹角为30~6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间接法的微流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样本中的待测抗体为IgG或IgM,所述标记二抗为标记抗IgG抗体或标记抗IgM抗体。5.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玲许元峰袁新吕怀谷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依柯利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