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深海无缆取样作业的柱状沉积物重力取样器及其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海洋探测设备,具体涉及一种海底沉积层取样器,尤其涉及一种无缆的海底沉积层取样器。
技术介绍
深海地球与生命科学是目前国际重大前沿科学领域,其发展紧密地依靠于深海技术手段的突破性创新。获取海底沉积物是深海研究过程中最普遍也是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对研究沉积物中的地质、古气候与微生物信息具有重要意义。纵观整个海底沉积物研究史,不难发现,到目前为止,对海斗深渊等超深(水深大于7000米)海域的海底沉积物研究非常薄弱。全球有二十五个海沟的深度大于7000米,其中在太平洋的就有十八个,包括马里亚纳海沟。为数不多的深潜探测,发现在海斗深渊底下,不仅有丰富的地质沉积现象,如各种大洋红层沉积、蛇纹岩丘沉积、海底热液矿物沉积等,还孕育有各种极端生命形态,包括与海底热液、冷泉相伴生的生物群和与蛇纹岩伴随的微生物菌群(Fryer,1995,2012;Oharaetal.,2012)。几十年来,海洋沉积物采样技术多以传统的船载带缆取样器为主,诸如重力箱式、抓斗及活塞柱状取样器等。但这些传统的船载带缆取样器(比如重力箱式、抓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深海无缆取样作业的柱状沉积物重力取样器,它包括回收单元和抛弃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回收单元至少包括与浮体连接的挂钩机构和挂钩机构下方连接的取样器内管;所述的抛弃单元包括取样器外管、配重块和触发解锁机构;所述的配重块在取样器外管外壁上部周向设置;所述的触发解锁机构套接在配重块下方的取样器外管外壁上;所述的取样器外管两端开放,所述的取样器内管套于取样器外管内并可在取样器外管内沿轴向滑动,所述的取样器外管壁中段沿周向均匀设置至少2个锁位通孔,取样器內管外壁沿周向设置锁位槽或扩径锁位孔,取样器内外管的锁位通孔和锁位槽对接形成的每个空间内都设有锁位珠,用于锁定内外管的相对位置,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深海无缆取样作业的柱状沉积物重力取样器,它包括回收单元和抛弃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回收单元至少包括与浮体连接的挂钩机构和挂钩机构下方连接的取样器内管;所述的抛弃单元包括取样器外管、配重块和触发解锁机构;所述的配重块在取样器外管外壁上部周向设置;所述的触发解锁机构套接在配重块下方的取样器外管外壁上;所述的取样器外管两端开放,所述的取样器内管套于取样器外管内并可在取样器外管内沿轴向滑动,所述的取样器外管壁中段沿周向均匀设置至少2个锁位通孔,取样器內管外壁沿周向设置锁位槽或扩径锁位孔,取样器内外管的锁位通孔和锁位槽对接形成的每个空间内都设有锁位珠,用于锁定内外管的相对位置,使内外管之间不能产生相对位移;所述的触发解锁机构上部为解锁套管,套于所述取样外管外壁中段,解锁套管内壁中部沿周向设有足以容纳整个锁位珠的退珠槽;所述的触发解锁机构下部为触底环且环面与所述解锁套管的轴向垂直;所述的触底环位于所述的取样器外管1/2高度以上,并与解锁套管底部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的锁位珠锁定取样器内外管的位置时,由所述的退珠槽上方的解锁套管内壁与取样器内外管的锁位通孔和锁位槽共同固定锁位珠;所述的退珠槽位于锁位珠下方,且所述的解锁套管上端与配重块下缘之间的距离大于退珠槽与锁位珠之间的距离。2.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样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取样器外管外壁、所述的配重块上方设置稳定尾翼。3.权利要求2所述的取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稳定尾翼上部为圆筒,圆筒下部带有尖端;所述的稳定尾翼与所述的配重块的间距与所述的稳定尾翼上部圆筒外径相同。4.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触发解锁机构中进一步设有辅助解锁装置;所述的辅助解锁装置包括强力压缩弹簧、临时阻止装置和定时释放装置;所述的解锁套管分上、下两部分,所述的退珠槽位于上部分,所述的触底环与下部分固定连接;所述的压缩弹簧位于所述解锁套管上、下两部分之间呈压缩状态,由所述的临时阻止装置克服所述的压缩弹簧的弹力将所述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兆华,林间,黄健龙,杨小秋,曾信,周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