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特殊用途的门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拉簧式内缩门,包括等长的第一拉板、第二拉板、第三拉板和第四拉板,第二拉板一端和第三拉板一端分别垂直固定在门轴上部和下部,门柱上下两端分别过渡配合有三氟化钪制成的第一接触件和第二接触件,第一拉板一端放置在第一接触件上,第一拉板另一端与门轴滑动配合,第一接触件放置在第四拉板一端上,第四拉板另一端与门轴滑动配合;第一拉板与第二拉板之间和第三拉板与第四拉板之间设有拉伸状态的第一拉簧,门柱与门轴之间设有拉伸状态的第二拉簧。本法案使门的框架随着温度的上升自动变小,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在着火后无法打开房门,影响门在灾害情况下的逃生功能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拉簧式内缩门
本专利技术属于特殊用途的门领域。
技术介绍
现有的防盗门由于受热或受力挤压产生变形,房门无法开启,特别在灾害情况下的无法逃生。因此,需要一种内缩型式的四杆结构为主体的房门结构,从而使得房门在受压时,两个对边可以同向收缩,避免了房门无法开启的问题。同时考虑受热的情况增加塑料连接件,使得房门保证在灾害情况下的逃生功能。授权公告为CN103899223B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内缩式防盗门,包括门栓支撑杆、内凹型四连杆机构、套筒、内门框支撑伸缩杆、横向连接条、纵向连接条,其特征在于:四个所述内门框支撑伸缩杆连接成一个可向内伸缩的内门框,内门框中连接至少一个内凹型四连杆机构,其中,内门框两侧的内门框支撑伸缩杆通过套筒和横向连接条分别与内凹型四连杆机构的内缩短杆中间连接轴和闭合长杆后端连接轴连接,内门框上、下两端的内门框支撑伸缩杆通过套筒和纵向连接条分别与闭合长杆与内缩短杆的连接销轴连接;所述内门框支撑伸缩杆由长径杆和短径杆组成,长径杆和短径杆交接处设有固定橡胶圈,短径杆上紧固有紧固钢丝绳,且紧固钢丝绳引伸至手动驱动自锁收缩装置。该方案利用连接于内门框四条边上的内凹四连杆机构,在着火时,通过拉动短径杆上的钢丝绳,来使内门框的四条边收缩,从而解决了着火时,房门无法开启的问题。但是该结构需要手动操作,当着火后高温度已经使内门框产生变形,该方案无法使内门框收缩,不能保证灾害情况下的逃生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拉簧式内缩门,来解决现有技术在着火后无法打开房门,影响灾害情况下逃生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基础方案提供一种拉簧式内缩门,包括门柱和门轴,还包括等长的第一拉板、第二拉板、第三拉板和第四拉板,第二拉板和第三拉板位于门柱和门轴之间,第二拉板一端和第三拉板一端分别垂直固定在门轴上部和下部,门柱的长度小于第二拉板和第三拉板的距离,门柱上下两端呈杯状,门柱上下两端分别过渡配合有三氟化钪制成的第一接触件和第二接触件,第一接触件和第二接触件的一端呈阶梯状;第一拉板一端放置在第一接触件上,第一拉板另一端与门轴滑动配合,第一接触件放置在第四拉板一端上,第四拉板另一端与门轴滑动配合;第一拉板与第二拉板之间和第三拉板与第四拉板之间设有拉伸状态的第一拉簧,门柱与门轴之间设有拉伸状态的第二拉簧。本基础方案的原理在于:着火时,温度逐渐升高,三氟化钪属于负热膨胀材料,在高温时体积缩小。温度升高时,三氟化钪制成的第一接触件和第二接触件开始收缩。由于第一拉板与第二拉板之间和第三拉板与第四拉板之间设有拉伸状态的第一拉簧,且第二拉板一端和第三拉板一端分别垂直固定在门轴上部和下部,第一拉板在第一拉簧的作用下下移,第四拉板在第一拉簧的作用下上移。因为门柱的长度小于第二拉板和第三拉板的距离,所以在温度不高时,第二拉板一端是与第一接触件接触的,第三拉板一端是与第二接触件接触的。温度升高后,随着第一接触件的收缩,第一接触件与门柱的过渡配合失效,第一接触件与门柱失去连接;随着第二接触件的收缩,第二接触件与门柱的过渡配合失效,第二接触件与门柱失去连接。此时,由于没有第一接触件和第二接触件的限制,门柱在第二拉簧的作用下向门轴侧移动。本基础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当着火时,随着温度的上升,三氟化钪体积缩小,实现了着火同时,第一拉板、第四拉板和门柱向内移动,第二拉板和第三拉板由于阶梯状的接触件的收缩也与门柱侧的墙体之间产生了间隙。即门的框架随着温度的上升自动变小,不受门周围的限制,从而保证了着火后房门能够打开,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在着火后无法打开房门,影响门在灾害情况下逃生的问题。进一步,还包括门皮,门皮粘贴在门柱、门轴、第一拉板、第二拉板、第三拉板和第四拉板上,所述门皮上设有通气孔,通气孔上设有三氟化钪制成的遮盖膜。门皮在高温时,会因为门内气体的体积变大而膨胀,通气孔的设置使门内外相通,防止了门皮因为门内气体体积变大而膨胀。遮盖膜的设置使门皮在加工通孔后也能保持美观,并且在着火后,三氟化钪制成的遮盖膜会因高温收缩露出通气孔,保证了通气孔在着火时也能发挥使门内外相通的作用。进一步,所述门轴上设有隔热套。因为门轴作为整个框架收缩的基础,所以不能让其变形,隔热套的设置防止了门轴因为温度的升高发生变形。进一步,所述门轴上设有螺旋槽,螺旋槽位于隔热套内,螺旋槽与隔热套构成的间隙中设有冷却液。因为门轴作为整个框架收缩的基础,所以不能让其变形,隔热套与螺旋槽构成的间隙能存储较多的冷却液,且不容易漏出。进一步,所述隔热套为聚苯乙烯制成。聚苯乙烯具有高热阻、低线性膨胀率的特性。进一步,所述冷却液为乙二醇型冷却液。乙二醇型冷却液具有沸点高、泡沫倾向低、粘温性能好、防腐和防垢等特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拉簧式内缩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方向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第一拉簧1、第一接触块2、门柱3、第二拉簧4、第二接触件5、第四拉板6、门轴7、第三拉板8、隔热套9、冷却液10、第二拉板11、第一拉板12。实施例:本方案中的拉簧式内缩门,包括门柱3、门轴7、第一拉板12、第二拉板11、第三拉板8和第四拉板6,第一拉板12和第四拉板6等长,第二拉板11和第三拉板8等长,第二拉板11和第三拉板8位于门柱3和门轴7之间,第二拉板11一端和第三拉板8一端分别垂直固定在门轴7上部和下部,门柱3的长度小于第二拉板11和第三拉板8的距离,门柱3上下两端呈杯状,门柱3上下两端分别过渡配合有三氟化钪制成的第一接触件和第二接触件5,第一接触件和第二接触件5的一端呈阶梯状。第一拉板12一端放置在第一接触件上,第一拉板12另一端与门轴7滑动配合,第一接触件放置在第四拉板6一端上,第四拉板6另一端与门轴7滑动配合。第一拉板12与第二拉板11之间和第三拉板8与第四拉板6之间设有拉伸状态的第一拉簧1,门柱3与门轴7之间设有拉伸状态的第二拉簧4。门轴7上加工有螺旋槽,门轴7上固定有聚苯乙烯制成的隔热套9,螺旋槽位于隔热套9内。螺旋槽与隔热套9构成的间隙中装有乙二醇型冷却液10。着火时,温度逐渐升高,三氟化钪属于负热膨胀材料,在高温时体积缩小。温度升高时,门皮上的遮盖膜、三氟化钪制成的第一接触件和第二接触件5开始收缩。由于遮盖膜的收缩,通气孔露出,使门皮内外气压相等,门皮不会膨胀。由于第一拉板12与第二拉板11之间和第三拉板8与第四拉板6之间设有拉伸状态的第一拉簧1,且第二拉板11一端和第三拉板8一端分别垂直固定在门轴7上部和下部,第一拉板12在第一拉簧1的作用下下移,第四拉板6在第一拉簧1的作用下上移。因为门柱3的长度小于第二拉板11与第三拉板8之间的距离,所以在温度不高时,第二拉板11一端是与第一接触件接触的,第三拉板8一端是与第二接触件5接触的。温度升高后,随着第一接触件的收缩,第一接触件与门柱3的过渡配合失效,第一接触件与门柱3失去连接;随着第二接触件5的收缩,第二接触件5与门柱3的过渡配合失效,第二接触件5与门柱3失去连接。此时,由于没有第一接触件和第二接触件5的限制,门柱3在第二拉簧4的作用下向门轴7侧移动。因为门轴7作为整个框架收缩的基础,所以不能让其变形,隔热套9和冷却液10的设置使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拉簧式内缩门,包括门柱和门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拉板、第二拉板、第三拉板和第四拉板,第二拉板和第三拉板位于门柱和门轴之间,第二拉板一端和第三拉板一端分别垂直固定在门轴上部和下部,门柱的长度小于第二拉板和第三拉板的距离,门柱上下两端呈杯状,门柱上下两端分别过渡配合有三氟化钪制成的第一接触件和第二接触件,第一接触件和第二接触件的一端呈阶梯状;第一拉板一端放置在第一接触件上,第一拉板另一端与门轴滑动配合,第一接触件放置在第四拉板一端上,第四拉板另一端与门轴滑动配合;第一拉板与第二拉板之间和第三拉板与第四拉板之间设有拉伸状态的第一拉簧,门柱与门轴之间设有拉伸状态的第二拉簧。
【技术特征摘要】
1.拉簧式内缩门,包括门柱和门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拉板、第二拉板、第三拉板和第四拉板,第二拉板和第三拉板位于门柱和门轴之间,第二拉板一端和第三拉板一端分别垂直固定在门轴上部和下部,门柱的长度小于第二拉板和第三拉板的距离,门柱上下两端呈杯状,门柱上下两端分别过渡配合有三氟化钪制成的第一接触件和第二接触件,第一接触件和第二接触件的一端呈阶梯状;第一拉板一端放置在第一接触件上,第一拉板另一端与门轴滑动配合,第一接触件放置在第四拉板一端上,第四拉板另一端与门轴滑动配合;第一拉板与第二拉板之间和第三拉板与第四拉板之间设有拉伸状态的第一拉簧,门柱与门轴之间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维,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金华兴门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