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预制可排水管桩及其制备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岩土工程领域,尤其涉及到预应力混凝土管桩领域,具体说来是一种新型预制可排水管桩及其制备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围海造地工程,码头堆场工程,高速公路修建工程规模数量都急剧增加,而这一类沿海、沿湖、沿江工程中遇到的软土问题成为了工程建设中不得不面对的难题。目前我国主要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有:排水固结法,强夯法,石灰桩法,振冲置换法,加筋土法,沉管碎石桩法等。然而对于一些较为深厚的软土层,以上处理方法均很难达到预期的处理效果。预应力管桩因其工业化生产程度高,自身强度大,穿透力强,单桩承载力高,施工周期短,对环境影响小,造价低等优点被广泛运用于深厚软土地基处理中,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然而预应力管桩作为一种预制桩打入土体来处理软土地基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预应力管桩沉桩过程中,桩身占据了其位置空间上土体的原有空间,尤其当桩周为饱和软土时,挤土效应明显,易造成其周围土体破坏,局部隆起等现象;(2),预应力管桩沉桩过程中,桩周土体被压密挤开,造成相邻被打入桩体发生较大竖向和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预制可排水管桩,包括:预制管桩桩身,桩表面纵向和横向的预留凹槽,透水混凝土层,相应的管桩端板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预制可排水管桩外壁预留有一定尺寸的横向与纵向的凹槽,凹槽内由透水混凝土填充塞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预制可排水管桩,包括:预制管桩桩身,桩表面纵向和横向的预留凹槽,透水混凝土层,相应的管桩端板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预制可排水管桩外壁预留有一定尺寸的横向与纵向的凹槽,凹槽内由透水混凝土填充塞满。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预制可排水管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预制可排水管桩外壁预留的横向和纵向凹槽的槽宽为50-150mm,槽深为10-20mm。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留的纵向凹槽为等间距对称设置,数量为偶数条,凹槽与桩身等长。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桩身外壁预留的横向凹槽为圆环形,横向环绕桩身外壁,其设计标高可根据土层实际情况定位设计。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凹槽内填充的透水混凝土由80%粒径为1.25-2.5mm的骨料,20%粒径为2.5-5mm的骨料拌制而成,水灰比为0.3并适量添加了早强剂和减水剂。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桩端板,其与桩身凹槽对应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加才,史文韬,王旭东,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