挡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031456 阅读:1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9 12: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挡墙,砌块设有两个成左右分布的锚固孔组,各锚固孔组至少包括上下贯通的通孔(2)和用于设置耐腐棒(4)的连接孔(3),基座(1)上设有连接通孔(2)的耐腐棒(4),相邻的各砌块层之间采用错位分布结构7,挡土墙面与回填体(5)之间设有沿该挡土墙面铺设的土工布(6),沿挡墙高度方向自下而上依序设有若干土工格栅(7),每个土工格栅(7)均夹设在两上下相邻的砌块层之间,且各土工格栅(7)均向回填体(5)内延伸,最下面的土工格栅(7)与基座(1)之间、各上下相邻土工格栅(7)之间均设置所述的土工布(6),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提高施工便利性的同时能够保障挡墙的稳定性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挡墙
本专利技术涉及挡土结构
,具体讲是一种挡墙。
技术介绍
申请公布号为CN102322040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生态型预制砌块护岸,其技术方案为“该护岸的上部是由植物式空腔砌块干砌而成的,该护岸的下部是由鱼巢式空腔砌块干砌而成的;所述植物式空腔砌块筑成阶梯式护岸,所述植物式空腔砌块设有上下贯通的空腔,所述植物式空腔砌块的空腔内填装有土料,所述土料内种植有植物;所述鱼巢式空腔砌块沿水流方向设有贯通空腔,且在临水侧设有孔洞;所述鱼巢式空腔砌块和所述植物式空腔砌块均采用透水混凝土制成或采用不透水的混凝土制成,当所述空腔砌块由不透水的混凝土制成时,在背水面上设置有透水孔”,虽然公开了下为鱼巢砌块、上为植载砌块的构思,从而使该护岸兼具养鱼和种养植物的优点,但是基本不具有抵抗土压的能力,抵抗水流冲击的能力也较弱,比如图3,一旦各砌块右侧面所贴的土层向左移动,则护岸根本无法阻止土的移动,护岸失稳极容易发生,虽然该申请特别强调植物式空腔砌块筑成阶梯式护岸,试图通过砌块的重力使土层保持稳定,但是显然在强大的土压下是无济于事的,因此该护岸以目前公开的程度来看较为理想化,护岸的稳定性和耐久性极差,不具有工程意义,此外,从另一个角度也可以印证这个判断,即据该申请说明书公开的内容可知,该护岸采用干砌,由说明书第0023段可知,所述的干砌为“不使用水泥浆座砌,将混凝土空腔预制砌块砌筑成一排”,也就是说简单堆砌,还不使用作为粘合剂的水泥浆,因此该护岸的横向承受能力可想而知的脆弱。申请公布号CN103993580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河道挡墙,其技术方案为“一种河道挡墙,包括基板、砌块单体和盖板,砌块单体的中间开设有通腔,通腔的挡土面和外观面及盖板的内侧分别纵向设有垂直向下的锚固孔或锚固凹槽,盖板和砌块单体从上至下依次叠砌在基板上,砌块单体和盖板的内侧面齐平并与基板垂直,砌块单体挡土面上和盖板上对应的锚固孔或锚固凹槽上下贯通并与基板垂直,各层砌块单体的外观面上对应的锚固孔或锚固凹槽分别上下贯通并与基板垂直,贯通后的锚固孔或锚固凹槽内分别插入钢筋后浇灌混凝土”,该申请的核心目的在于“结构更加安全稳定,成倍提高了挡墙抗土压力和抗拔能力,使用寿命长,尤其适用于水利防洪工程、大江、大河的挡墙结构处理”,虽然该申请的稳定性和耐久性较好,但是在生态化方面以及施工的可操作性方面有极大不足,具体来说,在生态化方面,该申请仅仅实现了植物的种植考虑,而且,由该申请公开砌块4(砌块单体C4)的具体结构可知,植物虽然可从开口44获得土层的水分和营养,但是植物要露出墙面,则只能从顶面的盖板5的开口或砌墙所留的缝中钻出,尤其是缝中钻出,如图1-2所示,极大制约植物的生长,而且无法使植物在墙面竖直方向上形成多层次的覆盖;在施工的可操作性方面,由该申请的结构可知,“盖板和砌块单体从上至下依次叠砌在基板上,砌块单体和盖板的内侧面齐平并与基板垂直,砌块单体挡土面上和盖板上对应的锚固孔或锚固凹槽上下贯通并与基板垂直,各层砌块单体的外观面上对应的锚固孔或锚固凹槽分别上下贯通并与基板垂直,贯通后的锚固孔或锚固凹槽内分别插入钢筋后浇灌混凝土”,首先,需要满足各种垂直,目的在于调整各层的上下锚固孔或锚固凹槽均对准,然后从上往下插入一整根连接用的钢筋后浇灌混凝土,由于挡墙由多层砌块层堆叠而成,如该申请说明书附图1、2所示,砌块单体2、3、4均为三层,钢筋12需要穿过九层来实现对这九层的连接固定,这就导致实际施工的问题,首先,要求各组件尺寸要精准,然后要求施工人员需要十分精准的进行堆叠,费时费力,而且由于累积的误差和实际施工环境的影响,导致锚固孔或锚固凹槽的对准情况并不理想,因此钢筋不容易插入,即使插入钢筋后,混凝土也不容易灌入,施工非常不便,费时费力,施工质量也难以得到较好保障,从而导致整个挡墙的稳定性存在隐患。授权公告号为CN204676489U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的一种生态植生鱼巢挡土砌块及挡土墙,其挡土墙“包括多层砌块层和多个锚固棒,每层砌块层由若干块砌块横向拼合组成,其中,相邻两个块体的两个相对U形缺口(51)组成鱼巢空腔(8),相邻两个块体邻近的两个开槽(24)组成鱼巢入口(9);任意底面(1)和顶面(2)相邻的两个砌块层之间,上层块体的中央通孔(6)、鱼巢空腔(8)分别与下层对应的鱼巢空腔(8)连通;任意底面(1)和顶面(2)相邻的两个砌块层之间的锚固棒插孔组(23)交错对齐并通过锚固棒固定”,该申请锚固方式采用锚固棒插孔组(23),由于该申请并未具体公开挡墙的具体的锚固的结构,所以基于上述的一种河道挡墙的公开内容对行业内一般技术人员的启示,我们认为两者锚固结构相同,此外,由于所述的一种生态植生鱼巢挡土砌块及挡土墙并未公开水上部分应当如何设置,假设水上水下一样的结构,那么根据该申请公开的内容,中央通孔(6)、鱼巢空腔(8)均是通的,而不允许出现填埋其它物体,否则,若水上部分对中央通孔(6)、鱼巢空腔(8)进行填埋,由于水上水下均为联通,势必导致水下部分也会受到填埋而受影响,因此,具有水上水下部分时,该申请整个挡墙结构并不清楚是如何设置的,同时,由上述可知,该申请稳定性主要依赖于锚固棒插孔组(23)以及并未公开的锚固棒,通过借鉴,该锚固棒我们可以参考所述的一种河道挡墙进行理解,这样就导致锚固结构施工的复杂性以及施工质量如何保障的问题。综合上述可知,目前的挡墙虽然有一定的研究,但是如何提高施工便利性的同时保障挡墙的稳定性仍然值得深思,本申请旨在于在这个技术问题上做较为深入的研究,以期获得较为满意的可实际工程操作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挡墙,提高施工便利性的同时能够保障挡墙的稳定性。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挡墙,它包括基座和各砌块层,基座、各砌块层自下而上依序堆叠,从俯视来看,各砌块层的砌块均包括前侧、后侧以及位于前侧和后侧之间的左右两侧,前侧作为临水侧,后侧作为挡土侧,所述砌块设有两个成左右分布的锚固孔组,各锚固孔组至少包括上下贯通的通孔和用于设置锚固棒的连接孔;基座上设有沿挡墙长度方向依序设置的多个锚固棒,各锚固棒的轴向为上下方向,锚固棒插入最下层的砌块层的通孔中,每个该通孔至少设置一个该锚固棒;下层的砌块层的锚固棒插入上层砌块层的通孔中,对于各砌块层,至少在插入锚固棒的通孔中灌入填充物,各锚固棒均与对应的通孔的壁面相贴;各砌块层的挡土侧上下堆叠后形成一挡土墙面,在该挡土墙面一侧设有回填体,该挡土墙面与回填体之间设有沿该挡土墙面铺设的土工布,土工布的上下端部弯折后向回填体内延伸出一段;沿挡墙高度方向自下而上依序设有若干土工格栅,每个土工格栅均夹设在两上下相邻的砌块层之间,且各土工格栅均向回填体内延伸;最下面的土工格栅与基座之间、各上下相邻土工格栅之间均设置所述的土工布。采用上述结构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锚固棒无需上下连续插入,而是分成多段,每层设置,因此极大方便了锚固棒的设置;且设置完锚固棒后,即可灌入填充物,插棒工作和灌入工作可快速衔接,而灌入的深度主要由一层砌块的通孔的长度决定,因此极大方便了填充物的灌入施工;由于各锚固棒均与对应的通孔的壁面相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挡墙

【技术保护点】
一种挡墙,它包括基座(1)和各砌块层,基座(1)、各砌块层自下而上依序堆叠,从俯视来看,各砌块层的砌块均包括前侧、后侧以及位于前侧和后侧之间的左右两侧,前侧作为临水侧,后侧作为挡土侧,其特征在于,所述砌块设有两个成左右分布的锚固孔组,各锚固孔组至少包括上下贯通的通孔(2)和用于设置锚固棒(4)的连接孔(3);基座(1)上设有沿挡墙长度方向依序设置的多个锚固棒(4),各锚固棒(4)的轴向为上下方向,锚固棒(4)插入最下层的砌块层的通孔(2)中,每个该通孔(2)至少设置一个该锚固棒(4);下层的砌块层的锚固棒(4)插入上层砌块层的通孔(2)中,对于各砌块层,至少在插入锚固棒(4)的通孔(2)中灌入填充物,各锚固棒(4)均与对应的通孔(2)的壁面相贴;各砌块层的挡土侧上下堆叠后形成一挡土墙面,在该挡土墙面一侧设有回填体(5),该挡土墙面与回填体(5)之间设有沿该挡土墙面铺设的土工布(6),土工布(6)的上下端部弯折后向回填体(5)内延伸出一段;沿挡墙高度方向自下而上依序设有若干土工格栅(7),每个土工格栅(7)均夹设在两上下相邻的砌块层之间,且各土工格栅(7)均向回填体(5)内延伸;最下面的土工格栅(7)与基座(1)之间、各上下相邻土工格栅(7)之间均设置所述的土工布(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挡墙,它包括基座(1)和各砌块层,基座(1)、各砌块层自下而上依序堆叠,从俯视来看,各砌块层的砌块均包括前侧、后侧以及位于前侧和后侧之间的左右两侧,前侧作为临水侧,后侧作为挡土侧,其特征在于,所述砌块设有两个成左右分布的锚固孔组,各锚固孔组至少包括上下贯通的通孔(2)和用于设置锚固棒(4)的连接孔(3);基座(1)上设有沿挡墙长度方向依序设置的多个锚固棒(4),各锚固棒(4)的轴向为上下方向,锚固棒(4)插入最下层的砌块层的通孔(2)中,每个该通孔(2)至少设置一个该锚固棒(4);下层的砌块层的锚固棒(4)插入上层砌块层的通孔(2)中,对于各砌块层,至少在插入锚固棒(4)的通孔(2)中灌入填充物,各锚固棒(4)均与对应的通孔(2)的壁面相贴;各砌块层的挡土侧上下堆叠后形成一挡土墙面,在该挡土墙面一侧设有回填体(5),该挡土墙面与回填体(5)之间设有沿该挡土墙面铺设的土工布(6),土工布(6)的上下端部弯折后向回填体(5)内延伸出一段;沿挡墙高度方向自下而上依序设有若干土工格栅(7),每个土工格栅(7)均夹设在两上下相邻的砌块层之间,且各土工格栅(7)均向回填体(5)内延伸;最下面的土工格栅(7)与基座(1)之间、各上下相邻土工格栅(7)之间均设置所述的土工布(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挡墙,其特征在于,以竖直面作为参考基准面,基座(1)的底面包括偏向前侧的第一斜面(8)和偏向后侧的第二斜面(9),与第二斜面(9)相配的地面设为向上翘起的斜面(10),该斜面(10)基本与第二斜面(9)平行,且该斜面(10)与第二斜面(9)之间铺设有碎石垫层(11),基座(1)的后侧为所述的回填体(5);第一斜面(8)与基座(1)的前侧面之间形成一向下的锥部(12),该锥部(12)的底面低于第二斜面(9)与基座(1)的后侧面的相交部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挡墙,其特征在于,最下面的土工格栅(7)与基座(1)之间、各上下相邻土工格栅(7)之间的回填体(5)的部分均为宕渣(33),位于最上面的土工格栅(7)上面的回填体(5)的部分为泥土。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挡墙,其特征在于,各砌块层包括第一砌块层(13)和第二砌块层(14),基座(1)、第一砌块层(13)、第二砌块层(14)自下而上依序堆叠,第一砌块层(13)由第一砌块沿挡墙长度方向依序排列形成,第二砌块层(14)由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忠明汤亦平
申请(专利权)人:海宁市利益建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