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染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030955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9 12: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智能染缸,主要包括缸体、导布辊、挡板、溢流口、喷嘴、输布管道、循环泵、换热器、喷淋管以及堵布检测装置;所述缸体一侧上方开设有操作口;所述导布辊设置于操作口下方;缸体内沿织物运行方向依次设置有溢流口及喷嘴;所述缸体下部开设有染料收集槽、所述染料收集槽通过第一输液管道连接循环泵;所述喷淋管设置于缸体内部上方;所述堵布检测装置包括设置于导布辊与溢流口之间的检测头、设置于缸体外表面的报警器及设置于缸体外部的控制器。本发明专利技术在染缸内部架设堵布检测装置,能够在发生堵布的第一时间通知操作人员,并自动调整液压阀的压力从而实现导布速度与溢流口压力、喷嘴压力之间的实时平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染缸
本专利技术涉及高温高压染布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智能染缸。
技术介绍
高温高压染色机适用于化纤(尤其是涤纶)及其混纺(或交织)机织物和经、纬编针织物在松式绳状高温高压状态下进行染色及前后处理,也可用于棉、腈纶、毛等植物在常温常压或微压状态下进行染色及前后处理。高温高压染色机在生产中具有织物所受张力小、染色浴比小、染液与被染物的循环速度块、匀染性好的优点。但是在生产实践中发现,无论是进口机还是国产机,都会不时出现不同程度的堵布现象。如遇以下情况则容易堵布:喷嘴压力过大、进布速度就会过快,如果是薄布,有可能造成织物在机器内堆置不匀,后面的布压住前面的布易造成布匹打结。喷嘴压力太小、导布辊速度快。喷嘴压力小可能是喷压没调好,此种情况会造成喷嘴吸布速度小于导布辊送布速度,此时极可能造成织物大量堆置在喷嘴口,造成导布辊堵布。堵布不但影响产品质量(织物色花及难以消除的折痕),而且生产效率大为降低,采用人工手拉排堵时工人的劳动强度大大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及时检测到堵布并进行适当调整的智能饶刚,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染缸,包括缸体、导布辊、挡板、溢流口、喷嘴、输布管道、循环泵、换热器、喷淋管以及堵布检测装置;所述缸体一侧上方开设有操作口;所述导布辊设置于操作口下方;缸体内沿织物运行方向依次设置有溢流口及喷嘴;所述输布管道设置于缸体内部下方、与导布辊形成织物运送链条;所述缸体下部开设有染料收集槽、所述染料收集槽通过第一输液管道连接循环泵;所述循环泵连接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分别通过第二输液管道连通溢流口、喷嘴以及喷淋管;所述喷淋管设置于缸体内部上方,所述挡板为网格板、设置于喷淋管下方,一端与缸体固定连接、另一端悬空;所述堵布检测装置包括设置于导布辊与溢流口之间的检测头、设置于缸体外表面的报警器及设置于缸体外部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检测头及报警器连接;所述检测头呈“U”型、两端位于织物两侧且内部设置有位置传感器,所述位置传感器用于测量检测头两端到织物表面的距离。如果能在堵布发生的第一时间向操作人员发出警报、提示其尽快进行适当的操作以排除影响,将能有效得降低因堵布带来的损失。而溢流口、喷嘴的压力与导布辊速度不匹配是造成堵布、缠布的关键因素,在导布辊与溢流口之间架设堵布检测装置就能实现实时的堵布报警。正常运行状态下,检测头两端到织物表面的距离与织物厚度之和等于检测头两端的距离,且检测头两端到织物表面的距离基本一致、即使有所波动也在一定的范围内;当喷嘴压力与导布辊速度不匹配时,织物开始堆置在溢流口上方时,检测头两端到织物表面的距离之和以及一致性明显发生改变,此时即能初步判定发生堵布情况,通过控制器控制报警器进行报警。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输液管道上设置有进液阀、第二输液管道上设置有液压阀,所述进液阀与液压阀均与控制器连接,当堵布现象并不十分严重、不需要人工排堵时,可以通过调节第二输液管道的液压阀来调整喷嘴的压力,从而实现自动排堵。进一步的,所述检测头、溢流口、喷嘴位于同一轴线上、且检测头两端到轴线的距离可调,由于织物厚度差异较大,因此将检测头两端设置为可调节能够适应不同厚度的织物。进一步的,所述检测头两端到轴线的距离为织物厚度的4-10倍,若距离过大,则对位置传感器测量的精度有影响,若距离过小,则误报警的概率会变大。进一步的,所述喷嘴内部设置有缓冲导流结构,所述缓冲导流结构为一中部开设有供织物通过的通孔、外表面为曲面的锥形结构,所述喷嘴喷射的染液射向缓冲导流结构的外表面后再流向织物表面,能够减小喷射的冲击对织物产生的不良影响。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能够实时的监测堵布、缠布情况,并在第一时间发出警报提示进行排堵,有利于降低堵布对织物质量产生的不利影响;同时,对堵布不严重的情况还能通过调节液压阀进行自动排堵、减少了人工排堵的工作量。附图说明图1、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结构示意图。图2、本专利技术的检测头的主要结构示意图。图3、本专利技术的喷嘴结构示意图。图中:1、缸体,11、操作口,12、染料收集槽,13、第一输液管道,131、进液阀,14、第二输液管道,141、液压阀,2、导布辊,3、溢流口,4、喷嘴,41、缓冲导流结构,5、输布管道,6、循环泵,7、换热器,8、喷淋管,91、检测头,911、位置传感器,92、控制器,93、报警器,10、挡板。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所示的一种智能染缸,包括缸体1、导布辊2、挡板10、溢流口3、喷嘴4、输布管道5、循环泵6、换热器7、喷淋管8以及堵布检测装置;所述缸体1一侧上方开设有操作口11;所述导布辊2设置于操作口11下方;缸体1内沿织物运行方向依次设置有溢流口3及喷嘴4;所述输布管道5设置于缸体1内部下方、与导布辊2形成织物运送链条;所述缸体1下部开设有染料收集槽12、所述染料收集槽12通过第一输液管道13连接循环泵6;所述循环泵6连接换热器7,所述换热器7分别通过第二输液管道14连通溢流口3、喷嘴4以及喷淋管8;所述喷淋管8设置于缸体1内部上方,所述挡板10为网格板、设置于喷淋管8下方,一端与缸体1固定连接、另一端悬空;所述堵布检测装置包括设置于导布辊2与溢流口3之间的检测头91、设置于缸体1外表面的报警器93及设置于缸体1外部的控制器92,所述控制器92分别与检测头91及报警器93连接;所述检测头91呈“U”型、两端位于织物两侧且内部设置有位置传感器911,所述位置传感器911用于测量检测头91两端到织物表面的距离。所述第一输液管道13上设置有进液阀131、第二输液管道14上设置有液压阀141,所述进液阀131与液压阀141均与控制器92连接,当堵布现象并不十分严重、不需要人工排堵时,可以通过调节第二输液管道14的液压阀141来调整喷嘴4的压力,从而实现自动排堵。所述检测头91、溢流口3、喷嘴4位于同一轴线上、且检测头91两端到轴线的距离可调,由于织物厚度差异较大,因此将检测头91两端设置为可调节能够适应不同厚度的织物。所述检测头91两端到轴线的距离为织物厚度的5倍,若距离过大,则对位置传感器911测量的精度有影响,若距离过小,则误报警的概率会变大。所述喷嘴4内部设置有缓冲导流结构41,所述缓冲导流结构41为一中部开设有供织物通过的通孔、外表面为曲面的锥形结构,所述喷嘴4喷射的染液射向缓冲导流结构41的外表面后再流向织物表面,能够减小喷射的冲击对织物产生的不良影响。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检测头91两端通过螺栓固定。使用本实施例的染缸进行厚度为40丝的织物染色工艺,将检测头91两端的距离设置为2cm,正常状态下织物可以通畅的通过检测头91且不会碰触任意一侧,当导布辊2速度发生变化或喷嘴4压力异常时,织物开始堆积,则位置传感器911的测量结果发生异常,此时一方面通过调节液压阀141进行自动调节,另一方面报警器93启动,若可通过液压阀141的调节排除异常,则报警器935-10s后停止报警,若异常较为严重、无法通过液压阀141调节,则报警器93持续报警提示人工排堵。如果能在堵布发生的第一时间向操作人员发出警报、提示其尽快进行适当的操作以排除影响,将能有效得降低因堵布带来的损失。而溢流口3、喷嘴4的压力与导布辊2速度不匹配是造成堵布、缠布的关键因素,在导布辊2与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智能染缸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智能染缸,其特征在于:包括缸体、挡板、导布辊、溢流口、喷嘴、输布管道、循环泵、换热器、喷淋管以及堵布检测装置;所述缸体一侧上方开设有操作口;所述导布辊设置于操作口下方;缸体内沿织物运行方向依次设置有溢流口及喷嘴;所述输布管道设置于缸体内部下方、与导布辊形成织物运送链条;所述缸体下部开设有染料收集槽、所述染料收集槽通过第一输液管道连接循环泵;所述循环泵连接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分别通过第二输液管道连通溢流口、喷嘴以及喷淋管;所述喷淋管设置于缸体内部上方,所述挡板为网格板、设置于喷淋管下方,一端与缸体固定连接、另一端悬空;所述堵布检测装置包括设置于导布辊与溢流口之间的检测头、设置于缸体外表面的报警器及设置于缸体外部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检测头及报警器连接;所述检测头呈“U”型、两端位于织物两侧且内部设置有位置传感器,所述位置传感器用于测量检测头两端到织物表面的距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染缸,其特征在于:包括缸体、挡板、导布辊、溢流口、喷嘴、输布管道、循环泵、换热器、喷淋管以及堵布检测装置;所述缸体一侧上方开设有操作口;所述导布辊设置于操作口下方;缸体内沿织物运行方向依次设置有溢流口及喷嘴;所述输布管道设置于缸体内部下方、与导布辊形成织物运送链条;所述缸体下部开设有染料收集槽、所述染料收集槽通过第一输液管道连接循环泵;所述循环泵连接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分别通过第二输液管道连通溢流口、喷嘴以及喷淋管;所述喷淋管设置于缸体内部上方,所述挡板为网格板、设置于喷淋管下方,一端与缸体固定连接、另一端悬空;所述堵布检测装置包括设置于导布辊与溢流口之间的检测头、设置于缸体外表面的报警器及设置于缸体外部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检测头及报警器连接;所述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旭峰徐伟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弘晨印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