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铝合金材料的表面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030692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9 12:04
一种铝合金材料的表面处理方法,包括以下处理步骤:a、对铝合金表面进行预处理;b、用化学试剂进行对铝合金表面抛光处理;c、对铝合金表面进行极性氧化处理;d、对铝合金表面进行镀层处理。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处理方法可以使得铝合金材料具有良好的耐酸、碱、盐的优良镀层,避免了保护层厚度不均匀、在结构复杂部分发生漏喷涂的现象,显著提高铝合金的防腐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铝合金材料的表面处理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铝合金材料
,具体涉及一种铝合金材料的表面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铝是纯白色轻金属,有延展性,商品常制成棒状、片状、箔状、粉状、带状和丝状。在潮湿空气中能形成一层防止金属腐蚀的氧化膜。铝粉和铝箔在空气中加热猛烈燃烧,并发出炫目的白色火焰。易溶于稀硫酸、硝酸、盐酸、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溶液,难溶于水。铝在地壳中的含量仅次于氧和硅,居第三位,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金属元素。航空、建筑、汽车三大重要行业的发展,要求材料特性具有铝及其合金的独特性质,这就大大有利于这种新金属铝的生产和应用,铝的应用极为广泛。对于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以铝合金为基材的构件,对其进行的表面防腐处理通常是在构件外表面喷塑粉或施加防腐涂料。这样的处理方法存在的主要缺点是,喷塑粉或施加防腐涂料得到的保护层厚度不均匀,在构件的弯折、边角等结构复杂部分难以喷到,因此其在恶劣的环境中常常会出现裂纹、破裂、甚至大片脱落,使铝合金基体腐蚀;尤其是当铝合金基材用于电气器件的外壳时,在构件的防爆结合面是不允许采用涂料来保护的。铝合金的表面处理中还有一种常见的方式是在其表面采用化学镀的方式镀覆一层金属镍,来提高铝合金的表面硬度、耐腐蚀性、耐磨性以及可焊性等多重性能。传统的铝合金表面化学镀镍工艺一般采用二次浸锌打底工艺来保证镀镍层具有的附着力,但是浸锌工艺操作复杂难以维护,且严重降低化学镀镍液的使用寿命。综上所述,因此需要一种更好的铝合金表面的处理方法来改善现有技术的不足,从而推动金属行业的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铝合金材料的表面处理方法,本专利技术的处理方法可以使得铝合金材料具有良好的耐酸、碱、盐的优良镀层,避免了保护层厚度不均匀、在结构复杂部分发生漏喷涂的现象,显著提高铝合金的防腐性能。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铝合金材料的表面处理方法,包括以下处理步骤:a、对铝合金表面进行预处理;b、用化学试剂进行对铝合金表面抛光处理;c、对铝合金表面进行极性氧化处理;d、对铝合金表面进行镀层处理。优选的,所述步骤a的预处理为:采用碱性脱脂液去除铝合金表面的油污,碱性脱脂液的温度为45-50℃,持续去污5-10min。优选的,所述碱性脱脂液为NaOH、Na3PO4、Na2SiO3、Na2CO3和Na5P3O10溶液中的任一种。优选的,所述步骤a预处理后先用40-60℃热水清洗,再用冷水冲洗,直到铝合金表面不挂水珠。优选的,所述步骤b的抛光处理为:采用碱洗液在45-50℃的温度下净化铝合金表面,清除铝合金表面上的自然氧化膜,再采用酸洗液在室温下对铝合金表面处理5-10min,去除碱洗后残留在铝合金表面的残留物。优选的,所述碱洗液是浓度为3-5mol/L的NaOH溶液,酸洗液是硝酸、氢氟酸和硫酸的混合物。优选的,所述步骤c的极性氧化处理为:在45-50℃的磷酸、硫酸、聚乙二醇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通入电压在20-25V的直流电,电解20-30min。优选的,所述步骤d的镀层处理为:在pH值为5-6、温度60-80℃的条件下,在铝合金表面施加Ni-P镀层,施镀时间在2-3h。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处理方法可以使得铝合金材料具有良好的耐酸、碱、盐的优良镀层,避免了保护层厚度不均匀、弯折、边角等结构复杂部分发生漏喷涂的现象,显著提高铝合金的防腐性能。本专利技术减少了传统的碱蚀处理工序,化学试剂抛光处理减少了铝合金的腐蚀不均一性,同时降低了铜、锌氧化物对阳极氧化过程中生成氧化铝膜的影响,使表面处理后得到的铝合金表面光亮整平,且工艺流程较少、生产效率较高。本专利技术的制作工艺简单,成本低廉,适合工业化大规模生产制作。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一种铝合金材料的表面处理方法,包括以下处理步骤:a、对铝合金表面进行预处理;b、用化学试剂进行对铝合金表面抛光处理;c、对铝合金表面进行极性氧化处理;d、对铝合金表面进行镀层处理。步骤a的预处理为:采用碱性脱脂液去除铝合金表面的油污,碱性脱脂液的温度为50℃,持续去污5min。碱性脱脂液为Na3PO4溶液。步骤a预处理后先用60℃热水清洗,再用冷水冲洗,直到铝合金表面不挂水珠。步骤b的抛光处理为:采用碱洗液在45℃的温度下净化铝合金表面,清除铝合金表面上的自然氧化膜,再采用酸洗液在室温下对铝合金表面处理10min,去除碱洗后残留在铝合金表面的残留物。碱洗液是浓度为3mol/L的NaOH溶液,酸洗液是硝酸、氢氟酸和硫酸的混合物。步骤c的极性氧化处理为:在50℃的磷酸、硫酸、聚乙二醇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通入电压在25V的直流电,电解30min。步骤d的镀层处理为:在pH值为5、温度80℃的条件下,在铝合金表面施加Ni-P镀层,施镀时间在2h。实施例2一种铝合金材料的表面处理方法,包括以下处理步骤:a、对铝合金表面进行预处理;b、用化学试剂进行对铝合金表面抛光处理;c、对铝合金表面进行极性氧化处理;d、对铝合金表面进行镀层处理。步骤a的预处理为:采用碱性脱脂液去除铝合金表面的油污,碱性脱脂液的温度为45℃,持续去污5min。碱性脱脂液为Na2CO3溶液。步骤a预处理后先用40℃热水清洗,再用冷水冲洗,直到铝合金表面不挂水珠。步骤b的抛光处理为:采用碱洗液在45℃的温度下净化铝合金表面,清除铝合金表面上的自然氧化膜,再采用酸洗液在室温下对铝合金表面处理10min,去除碱洗后残留在铝合金表面的残留物。碱洗液是浓度为3mol/L的NaOH溶液,酸洗液是硝酸、氢氟酸和硫酸的混合物。步骤c的极性氧化处理为:在45℃的磷酸、硫酸、聚乙二醇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通入电压在20V的直流电,电解20min。步骤d的镀层处理为:在pH值为5、温度60℃的条件下,在铝合金表面施加Ni-P镀层,施镀时间在2h。实施例3一种铝合金材料的表面处理方法,包括以下处理步骤:a、对铝合金表面进行预处理;b、用化学试剂进行对铝合金表面抛光处理;c、对铝合金表面进行极性氧化处理;d、对铝合金表面进行镀层处理。步骤a的预处理为:采用碱性脱脂液去除铝合金表面的油污,碱性脱脂液的温度为50℃,持续去污10min。碱性脱脂液为Na5P3O10溶液。步骤a预处理后先用60℃热水清洗,再用冷水冲洗,直到铝合金表面不挂水珠。步骤b的抛光处理为:采用碱洗液在50℃的温度下净化铝合金表面,清除铝合金表面上的自然氧化膜,再采用酸洗液在室温下对铝合金表面处理10min,去除碱洗后残留在铝合金表面的残留物。碱洗液是浓度为5mol/L的NaOH溶液,酸洗液是硝酸、氢氟酸和硫酸的混合物。步骤c的极性氧化处理为:在50℃的磷酸、硫酸、聚乙二醇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通入电压在25V的直流电,电解30min。步骤d的镀层处理为:在pH值为6、温度80℃的条件下,在铝合金表面施加Ni-P镀层,施镀时间在3h。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铝合金材料的表面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处理步骤:a、对铝合金表面进行预处理;b、用化学试剂进行对铝合金表面抛光处理;c、对铝合金表面进行极性氧化处理;d、对铝合金表面进行镀层处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铝合金材料的表面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处理步骤:a、对铝合金表面进行预处理;b、用化学试剂进行对铝合金表面抛光处理;c、对铝合金表面进行极性氧化处理;d、对铝合金表面进行镀层处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铝合金材料的表面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的预处理为:采用碱性脱脂液去除铝合金表面的油污,碱性脱脂液的温度为45-50℃,持续去污5-10min。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铝合金材料的表面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碱性脱脂液为NaOH、Na3PO4、Na2SiO3、Na2CO3和Na5P3O10溶液中的任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铝合金材料的表面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预处理后先用40-60℃热水清洗,再用冷水冲洗,直到铝合金表面不挂水珠。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铝合金材料的表面处理方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娟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万之景门窗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