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cluding the airbag device, the invention of embodiment: the inflatable airbag, gas flows in, and has formed on the left side surface of the left hole and opening hole in the side surface of the right; and cylinder, which is arranged in the air bag is connected to the left and the right hole hole, and has an orifice gas flows into the air bag through the air vent dischar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安全气囊装置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本申请要求2015年11月26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10-2015-0166513的优先权,该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以引用方式纳入本文,用作所有用途。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安全气囊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能够调整气袋排气量的安全气囊装置。
技术介绍
通常,车辆上安装有气袋,以用于在事故发生时利用缓冲力保护乘员。当充气泵产生的气体流入所述气袋时,所述气袋充气并展开。所述充气泵产生的气体量大于所述气袋的内部体积,以充分充满所述气袋。因此,在流入所述气袋的气体不被排放的情形下,所述气袋会被过度充气,且正因如此,当乘员与所述气袋接触时,其可能会被所述气袋中过度的膨胀压力所严重伤害。为防止如上所述乘员被所述气袋中过度的膨胀压力伤害,所述气袋中形成有通气孔,流入所述气袋的气体通过所述通气孔进行排放。但是,在过量的气体通过通气孔进行排放的情形下,所述气袋变得过松,且正因如此,当乘员接触到所述气袋时,所述气袋会弹开并摇动乘员头部,使乘员颈部受伤。如上所述,所述气袋排放的气体量的调整对乘员的安全性具有很大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致力于提供一种能够通过调整气袋排放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气袋,其在气体流入时充气,且具有形成在左侧表面的左开孔和形成在右侧表面的右开孔;以及圆筒,其设置于所述气袋内并连接所述左开孔和所述右开孔,并具有通气孔,流入所述气袋中的气体通过所述通气孔排放;其中,所述通气孔设置于所述气袋与乘员接触的表面的相对侧。
【技术特征摘要】
2015.11.26 KR 10-2015-01665131.一种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气袋,其在气体流入时充气,且具有形成在左侧表面的左开孔和形成在右侧表面的右开孔;以及圆筒,其设置于所述气袋内并连接所述左开孔和所述右开孔,并具有通气孔,流入所述气袋中的气体通过所述通气孔排放;其中,所述通气孔设置于所述气袋与乘员接触的表面的相对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气袋被乘员压住时,所述圆筒折叠以遮挡所述通气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袋的内表面和所述圆筒的外表面之间的部分被流入所述气袋的所述气体填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筒的左端耦合于所述左侧表面且与所述左开孔相通;所述圆筒的右端耦合于所述右侧表面且与所述右开孔相通。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袋包括:前表面,其与乘员接触;上表面,其从所述前表面的上端向后延伸;下表面,其从所述前表面的下端向后延伸;以及后表面,其在所述上表面的后端和所述下表面的后端之间延伸。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表面耦合有产生气体的充气泵。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第一拉带,其具有耦合于所述前表面的一端以及耦合于所述圆筒的另一端;第二拉带,其具有耦合于所述上表面的一端以及耦合于所述圆筒的另一端;第三拉带,其具有耦合于所述下表面的一端以及耦合于所述圆筒的另一端;以及第四拉带,其具有耦合于所述后表面的一端以及耦合于所述圆筒的另一端。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拉带、所述第二拉带、所述第三拉带以及所述第四拉带设置于所述气袋内。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表面和所述右侧表面中进一步形成有主通气孔,气体通过所述主通气孔排放。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袋包括:主裁片,其与乘员接触;左侧裁片,其具有与所述主裁片的左侧耦合的周边,并形成所述左侧表面,以及右侧裁片,其具有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来益,金宰显,
申请(专利权)人:现代摩比斯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