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增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019110 阅读: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9 00:52
一种高效增氧方法,包括一种增氧罐,该增氧罐包括罐体,罐体内设有供氧装置、余氧回收装置,罐体内壁安装有折流挡板,罐体设有供水口、供氧口、出水口。供氧装置包括供氧管道、供氧曝气板,供氧口通过供氧管道连接供氧曝气板,供氧曝气板上设有第一微孔通道。余氧回收装置包括余氧回收管道、余氧曝气板,余氧回收管道的回收端置于罐体顶部,余氧回收管道的释放端向下延伸与余氧曝气板连接,余氧曝气板上设有第二微孔通道。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高效增氧方法,采用封闭罐体循环增氧提高氧气溶解率,利用折流挡板交错布置,最大限度的延长水流在溶氧层中的溶氧路径,采用微孔曝气将气体破碎成微小粒径,提高氧气溶解率。本发明专利技术增氧效率高,氧气浪费少,可用于高密度活鱼运输和养殖中。

High efficiency oxygen increasing method

A kind of high oxygen method, including an oxygen tank, the aeration tank comprises a tank body, an oxygen supply device, residual oxygen recovery device is arranged in the tank, the tank is arranged on the inner wall of the baffle, the tank is equipped with water inlet and outlet port, oxygen supply. The oxygen supply device comprises an oxygen supply pipeline, an oxygen supply aeration plate, an oxygen supply port and an oxygen supply aeration pipe connected with the oxygen supply aeration pipe, and the oxygen supply aeration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micro pore passage. The recovery device comprises a residual oxygen oxygen recovery pipeline, residual oxygen aeration plate, residual oxygen recovery pipeline recovery end on the top of the tank, the oxygen recovery pipeline release end extends downward is connected with the residual oxygen aeration plate, second micro channel is provided with excess oxygen aeration plate.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high-efficiency aeration method, using closed tank cycleoxygen improve oxygen dissolution rate, the use of baffles staggered, the maximum extension of dissolved oxygen in dissolved oxygen layer in the flow path, the aeration gas broken into tiny particle size, improve the oxygen dissolution rate. The present invention has high aeration efficiency, less waste of oxygen, can be used for high density cultivation and transportation of live fis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增氧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增氧方法。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水族类养殖、运输设备中的溶氧、增氧器件多数采用在水层界面喷淋或深、浅水层对流搅动,需要动力较大,且水流势能对水族鱼类形成较强冲击,既使水族鱼类受撞击而受伤,也消耗水族鱼类的体能,严重影响水族鱼类的成活率,因此,人们对此进行改进,如中国专利号为ZL:2009100085704的《一种高效溶氧增氧器》,其包括有回收氧气室,高效纯氧溶氧增氧器本体为回收氧气室,回收氧气室的进水管与溶氧混合器连接,溶氧混合器经气管与压缩机相连,经水管与水泵连接,水、氧气经溶氧混合器得到混合经进水管进入回收氧气室,未溶水的氧气在回收氧气室的上部空间逸出,外部纯氧经入气管与逸出的氧气在回收氧气室的顶部混合,混合后的氧气由抽气管抽入压缩机压缩,混合后的压缩氧气经气管加入溶氧混合器供溶氧增氧使用。该专利采用将氧气通入水中进行溶氧,并解决了余氧回收利用的问题,但使用的气源仍为粗放式单点注入,气源压力小则使溶氧水限于局部有限水域,气源压力大则使气源逸出水面,且溶氧效果有限。因此,如何提高氧气在养殖水体的溶氧效率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效增氧方法,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使氧气高效的溶解于养殖水体中。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效增氧方法,包括一种增氧罐,该增氧罐包括罐体,罐体内设有供氧装置、余氧回收装置,所述罐体内壁安装有折流挡板,所述罐体设有供水口、供氧口、出水口。所述供氧装置包括供氧管道、供氧曝气板,所述供氧口通过供氧管道连接供氧曝气板,所述供氧曝气板上设有第一微孔通道。所述余氧回收装置包括余氧回收管道、余氧曝气板,所述余氧回收管道的回收端置于罐体顶部,所述余氧回收管道的释放端向下延伸与所述余氧曝气板连接,所述余氧曝气板上设有第二微孔通道。所述罐体顶部设置有一个密闭腔室,密闭腔室构成余氧回收室,余氧回收管道的回收端置于余氧回收室内。所述折流挡板为多层,多个折流挡板与罐体内壁交错连接、上下分层布置,任意一折流挡板一侧与罐体内壁连接,任意一折流挡板另一侧与罐体形成一个折流上升通道。所述供氧装置包括多个供氧曝气板,所述多个供氧曝气板并联连接,多个供氧曝气板分别交错布置于相邻折流挡板之间,所述多个供氧曝气板为多层级、上下布置,每一层的供氧曝气板通过一个供氧分流通道连接所述供氧口。所述余氧回收装置包括多个余氧曝气板,所述多个余氧曝气板并联连接,多个余氧曝气板分别交错布置于相邻折流挡板之间,所述多个余氧曝气板多层级、上下布置,余氧回收管道通过一个余氧分流管道分别与每一层级余氧曝气板连接。所述含氧气体经供氧口通过供氧管道进入供氧曝气板,所述供氧曝气板上设有500-5000nm的第一微孔通道,且所述第一微孔通道分布的面积占所述供氧曝气板总体积的30%-80%,所述供氧管道上安装有单向调节阀。所述余氧曝气板上设有10-1000nm的第二微孔通道,且所述第二微孔通道分布的面积占所述余氧曝气板总体积的30%-80%,所述余氧回收管道上安装有单向调节阀。所述罐体为双层壳体结构,双层壳体结构设有进口、出口,双层壳体其内部有冷却介质流动,冷却介质的温度为1-15℃。多个供氧曝气板的层数、多个余氧曝气板的层数均小于折流挡板层数。本专利技术一种高效增氧方法的有益效果如下:1、利用全封闭的高压罐体对水体进行增氧,氧气可以在一个封闭的罐体中反复循环增氧,增氧效果好,氧的利用率高。2、当未溶解于水中的氧气上升至余氧回收室内,并在余氧回收室中进行累积,由于所述余氧回收室为密闭腔室,因此,当余氧回收室内压强过大时,回收的氧气在压强的作用下通过余氧回收管道进入余氧曝气板中,并经余氧曝气板破碎后重新溶解于水中,提高氧气的利用效率。3、每一级折流挡板与罐体内壁之间留有折流上升通道,所述折流上升通道交错设置,从而能够最大延长水流在溶氧层中的溶氧路径。多层折流挡板改变流体的流动方向,提高湍动程度,进一步延长水流在溶氧层中的溶氧路径,使水-氧充分混合,提高氧气的溶解率。4、供氧曝气板、余氧曝气板上均设有微孔通道,用于将气体破碎成微小粒径,提高氧-水接触面积,溶解度高。5、余氧回收管道上、供氧管道上均设有单向调节阀,能使罐体内的压力保持在较高的水平,特别是防止氧气返流。6、罐体为双层壳体结构,双层壳体其内部设有冷却介质,冷却介质的温度为1-15℃,保证在低温下溶氧(温度1-15℃),溶解度高。冷却介质能通过进口、出口循环流动。7、多个供氧曝气板的层数、多个余氧曝气板的层数均小于折流挡板层数。保证氧气经过供氧曝气板、余氧曝气板后,有足够的湍动通道,确保氧气能充分溶于水中,而不仅仅是在曝气板中循环。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高效增氧罐的结构示意图;其中:a表示水位线。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一种高效增氧方法,包括一种增氧罐,该增氧罐包括罐体1,罐体1内设有供氧装置、余氧回收装置,所述罐体1内壁安装有折流挡板2,所述罐体1设有供水口3、供氧口4、出水口5。供水口3带有进水阀门,出水口5带有出水阀门。所述折流挡板2为多层,多个折流挡板2与罐体1内壁交错连接、上下分层布置,任意一折流挡板2一侧与罐体1内壁连接,任意一折流挡板2另一侧与罐体1形成一个折流上升通道11。所述罐体1为双层壳体结构,双层壳体结构设有进口、出口,双层壳体其内部有冷却介质流动,冷却介质为温度为1-15℃的水。所述供氧装置包括供氧管道6、供氧曝气板7,所述供氧口4通过供氧管道6连接供氧曝气板7,所述供氧曝气板7上设有第一微孔通道。所述余氧回收装置包括余氧回收管道8、余氧曝气板9,所述余氧回收管道8的回收端置于罐体1顶部,所述余氧回收管道8的释放端向下延伸与所述余氧曝气板9连接,所述余氧曝气板9上设有第二微孔通道。所述罐体1顶部设置有一个密闭腔室,密闭腔室构成余氧回收室10,余氧回收管道的回收端置于余氧回收室10内。所述供氧装置包括多个供氧曝气板7,所述多个供氧曝气板7并联连接,多个供氧曝气板7分别交错布置于相邻折流挡板2之间,所述多个供氧曝气板7为多层级、上下布置,每一层的供氧曝气板7通过一个供氧分流通道连接所述供氧口4。所述余氧回收装置包括多个余氧曝气板9,所述多个余氧曝气板9并联连接,多个余氧曝气板9分别交错布置于相邻折流挡板2之间,所述多个余氧曝气板9多层级、上下布置,余氧回收管道8通过一个余氧分流管道分别与每一层级余氧曝气板9连接。所述含氧气体经供氧口4通过供氧管道6进入供氧曝气板7,所述供氧曝气板7上设有500-5000nm的第一微孔通道,且所述第一微孔通道分布的面积占所述供氧曝气板7总体积的30%-80%,所述供氧管道6上安装有单向调节阀。供氧曝气板7上设有500-5000nm的第一微孔通道,使得氧气尽可能通过供氧曝气板7进入水中,充分溶解,故第一微孔通道孔径较大。所述余氧曝气板9上设有10-1000nm的第二微孔通道,且所述第二微孔通道分布的面积占所述余氧曝气板9总体积的30%-80%,所述余氧回收管道8上安装有单向调节阀。余氧曝气板9是为了提高回收后的氧气利用率,对氧气进行二次溶解,故第二微孔通道孔径较小。当未溶解于水中的氧气在上升至余氧回收室10内,并在余氧回收室10中进行累积,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高效增氧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效增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种增氧罐,该增氧罐包括罐体(1),罐体(1)内设有供氧装置、余氧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内壁安装有折流挡板(2),所述罐体(1)设有供水口(3)、供氧口(4)、出水口(5);所述供氧装置包括供氧管道(6)、供氧曝气板(7),所述供氧口(4)通过供氧管道(6)连接供氧曝气板(7),所述供氧曝气板(7)上设有第一微孔通道;所述余氧回收装置包括余氧回收管道(8)、余氧曝气板(9),所述余氧回收管道(8)的回收端置于罐体(1)顶部,所述余氧回收管道(8)的释放端向下延伸与所述余氧曝气板(9)连接,所述余氧曝气板(9)上设有第二微孔通道;高压罐体(1)对水体在高压情况下进行溶氧反应,并通过分流通道使高压氧气同时进入多层级供氧曝气板(7),经供氧曝气板(7)破碎为微小单元氧气,增大了氧气与水体的接触面积,使氧气更加易于溶解于水中,从而增加水流中的含氧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增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种增氧罐,该增氧罐包括罐体(1),罐体(1)内设有供氧装置、余氧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内壁安装有折流挡板(2),所述罐体(1)设有供水口(3)、供氧口(4)、出水口(5);所述供氧装置包括供氧管道(6)、供氧曝气板(7),所述供氧口(4)通过供氧管道(6)连接供氧曝气板(7),所述供氧曝气板(7)上设有第一微孔通道;所述余氧回收装置包括余氧回收管道(8)、余氧曝气板(9),所述余氧回收管道(8)的回收端置于罐体(1)顶部,所述余氧回收管道(8)的释放端向下延伸与所述余氧曝气板(9)连接,所述余氧曝气板(9)上设有第二微孔通道;高压罐体(1)对水体在高压情况下进行溶氧反应,并通过分流通道使高压氧气同时进入多层级供氧曝气板(7),经供氧曝气板(7)破碎为微小单元氧气,增大了氧气与水体的接触面积,使氧气更加易于溶解于水中,从而增加水流中的含氧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高效增氧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每一层级供氧曝气板(7)的上方设置折流挡板(2),形成多层级折流挡板(2),所述折流挡板(2)的设置将水流直线上升的原始路径更改为层级曲折流动路径,在原有的空间内延长了水流的溶氧路径,使氧气能够充分溶解在水中。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高效增氧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未溶解于水中的氧气在上升至余氧回收室(10)内,并在余氧回收室(10)中进行累积,所述余氧回收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汉英熊善柏赵思明胡月来马章宇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