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阻值可控的电发热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018366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8 21: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图案化导电膜提升导电膜阻值的方法、控制电发热膜阻值的方法及阻值可控的电发热膜,所述电发热膜包括:1)导电膜,包括基底膜及设置于基底膜表面的导电层;2)设置于导电层上的电极,所述电极由导电层连接块和若干导电层细线构成,导电层细线由导电层连接块相向延伸形成叉指电极;所述导电层连接块用于连通外部电源;所述导电层由导电块构成,所述导电块并列排布构成导电层,相邻导电块之间形成长条形缝隙,所述缝隙与导电层细线垂直,所述缝隙的宽度相等且小于0.1m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阻值可控的电发热膜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提升、控制发热膜阻值的方法、及所得到的具有电发热功能的电发热膜。
技术介绍
讫今为止,新型电加热膜的概念于2015年开始兴起,叫法不一,如加热膜、加热片、电加热片,等等。由无锡格菲电子薄膜有限公司率先研发了这种通过透明导电发热膜通电后发热的加热膜,主要结构为防爆膜层+导线层+导电层+基底膜构成,具体参见附图1、图2、图3所示。其中,防爆膜层和基底膜主要作用是隔绝和保护导电层,导线层主要作用为通过导线层连接块和导线层细线连接导电发热层和外部电源。电源接通后,电子从与负极连接的导线层连接块和导线层细线向与正极连接的导线层连接块和导线层细线,导电发热层通过本身的电阻,将电能转化为热能。电加热膜发热区域的电子迁移距离为L,电子迁移宽度为W。由于电加热膜的超薄性、柔韧性、低电压快速加热等众多优点集于一身,使其在短短不到两年的时间,应用于各个领域。如,设置于衣服中,增加衣服的保暖性,设置于画框内,使本来只具有装饰功能的画同时具有了室内加热的效果。迄今为止,现有的电发热膜仍存在很多问题,主要限定其进一步发展的问题则是电发热膜的温度无法过高,一般40-7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阻值可控的电发热膜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阻值可控的电发热膜,所述电发热膜包括:1)导电膜,包括基底膜及设置于基底膜表面的导电层;2)设置于导电层上的电极,所述电极由导电层连接块和若干导电层细线构成,导电层细线由导电层连接块相向延伸形成叉指电极;所述导电层连接块用于连通外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层由导电块构成,所述导电块并列排布构成导电层,相邻导电块之间形成长条形缝隙,所述缝隙与导电层细线垂直,所述缝隙的宽度相等且小于0.1m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阻值可控的电发热膜,所述电发热膜包括:1)导电膜,包括基底膜及设置于基底膜表面的导电层;2)设置于导电层上的电极,所述电极由导电层连接块和若干导电层细线构成,导电层细线由导电层连接块相向延伸形成叉指电极;所述导电层连接块用于连通外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层由导电块构成,所述导电块并列排布构成导电层,相邻导电块之间形成长条形缝隙,所述缝隙与导电层细线垂直,所述缝隙的宽度相等且小于0.1m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值可控的电发热膜,其特征在于:根据电发热膜所需要卡控的阻值,确定设置所述导电层中的缝隙的数量及导电块的数量,所述缝隙的数量与宽度设置,符合如下公式:n=(R-r1L)/RW3L为电导电膜发热区域的电子迁移距离,单位为mm;R为电发热膜所需要卡控的阻值,单位为Ω;r1为导电膜的方阻平均值,单位为Ω/□;W3为缝隙的宽度,且W3≤0.1mm;n为缝隙的数量,单位为条;所述导电层的导电块的数量为n+1,每个导电块的长度均为L、宽度均为(W-nW3)/(n+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凯谭化兵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格菲电子薄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