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冻系统用分流器结构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6005438 阅读:1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5 20: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冷冻系统用分流器结构,其包括一入口管、一第一本体、一第二本体、一定位网板及多个出口管。第一本体的一端设有一入口管接合孔,入口管连接于第一本体的入口管接合孔。第二本体的一端设有多个出口管接合孔,多个所述出口管分别设置于第二本体的多个所述出口管接合孔中,多个所述出口管伸入该第二本体的内部,第二本体与第一本体相互连接。定位网板设置于第二本体的内部,定位网板设有多个网孔及多个定位孔,多个所述出口管的一端分别定位于多个所述定位孔中。借此,可以确保出口管插入深度一致,使分流均匀。

Diverter structure for refrigeration system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diverter structure for a refrigerating system, which comprises an inlet pipe, a first body, a second body, a fixed bit net board and a plurality of outlet pipes. One end of the first body is provided with an inlet pipe joint hole, and the inlet pipe is connected with an inlet pipe engagement hole of the first body. One end of the second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outlet pipe engaging holes, a plurality of the export of a plurality of the outlet pipe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in the second body tube engaging holes, a plurality of the outlet pipe extends into the second body, the second body and the first body are connected with each other. The positioning screen board is arranged in the interior of the second body, and the positioning screen board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meshes and a plurality of positioning holes, and one end of the plurality of the outlet pipes is respectively positioned in a plurality of positioning holes. By this means, the outlet pipe can be inserted into the same depth so that the diffluence is unifor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冷冻系统用分流器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冷冻系统用分流器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冷冻系统的蒸发器的热交换器,可使多回路冷媒分配平均的分流器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热交换器应用于冷冻系统的蒸发器时,多回路的管路设计大多采用分流器(分布头)作为冷媒量多回路分流的设计方式,但是结果是常常会发生多回路冷媒分配不平均的现象。具体而言,热交换器应用于蒸发器时,进入蒸发器的冷媒为液态和气态混合状态,一般皆采用市贩品黄铜材质或是红铜材质的分流器作为冷媒多回路分流的设计,该分流器为一体式设计。但是从膨胀装置出来的冷媒为液气混合的状态,经过分流器分配出来的每一个回路的冷媒量很难达到分配平均,这个现象从蒸发器的每一个回路出口温度就可以看出差异。多回路蒸发器每一个出口温度差异在2度以内的,属于轻微型分流不均,蒸发器能力发挥影响较小。若是多回路蒸发器每一个出口温度差异在3度以上的,属于较严重型分流不均,此时蒸发器的蒸发能力影响甚大。多回路中分配到较多冷媒的回路管,会产生冷媒蒸发不完全、过冷结霜结冰的现象;而分配到较少冷媒的回路管,则会产生蒸发管路过热的现象。这样的蒸发器能力效率无法完全发挥。多回路蒸发器的冷媒蒸发不良,会产生液态冷媒流回压缩机而造成液态压缩之异常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冷冻系统用分流器结构,可以确保出口管插入深度一致,使分流均匀。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冷冻系统用分流器结构,包括:一入口管;一第一本体,该第一本体呈中空体,该第一本体的一端设有一入口管接合孔,该入口管接合孔与该第一本体的内部相连通,该入口管连接于该第一本体的入口管接合孔,该第一本体的另一端形成一第一连接端;多个出口管,多个所述出口管的一端分别形成有一入口端;一第二本体,该第二本体呈中空体,该第二本体的一端设有多个出口管接合孔,多个所述出口管分别设置于该第二本体的多个所述出口管接合孔中,多个所述出口管伸入该第二本体的内部,该第二本体的另一端形成一第二连接端,该第二本体的第二连接端与该第一本体的第一连接端相互连接;以及一定位网板,该定位网板设置于该第二本体的内部,该定位网板设有多个网孔及多个定位孔,多个所述出口管的一端分别定位于多个所述定位孔中。优选地,该入口管插置于该第一本体的入口管接合孔中,且该入口管伸入该第一本体及该第二本体的内部。优选地,该定位网板上设有一与该入口管相对应的穿孔,该入口管通过该定位网板的穿孔伸入该第二本体的内部。优选地,该穿孔位于该定位网板的中心位置,多个所述定位孔位于该穿孔的外围,该入口管伸入多个所述出口管的中间位置,使多个所述出口管环绕于该入口管的外围,该入口管的一端超过该出口管的入口端。优选地,多个所述出口管伸入该第一本体的内部。优选地,该第一本体包含一锥状部及一圆筒部,该锥状部及该圆筒部位于该入口管接合孔及该第一连接端之间,该锥状部靠近该入口管接合孔,该锥状部由该入口管接合孔朝着该第一连接端的方向渐增直径,该圆筒部靠近该第一连接端,该锥状部远离该入口管接合孔的一端与该圆筒部远离该第一连接端的一端相连接。优选地,该定位网板设置于该第二本体的内部靠近该第二连接端的位置。优选地,多个所述出口管的一端分别形成有一缩管部,多个所述出口管的缩管部插置定位于多个所述定位孔中。优选地,多个所述出口管与该入口管皆为圆管,多个所述出口管的口径相等,该出口管的口径小于该入口管的口径。优选地,该第一本体的第一连接端向外扩张形成一套接部,该套接部套接于该第二本体的第二连接端外。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第二本体内部设置有定位网板,定位网板的具有多个网孔,使冷媒通过时可均匀的分散,且多个所述出口管可以配合定位网板予以定位,可利用定位网板的定位作用,使各出口管插入深度一致,确保多个所述出口管长度一致。故本技术可使分流均匀,可有效解决因分流不均造成的液压缩现象。进一步的,入口管可位于多个所述出口管的中间位置,且入口管的一端可超过出口管的入口端。因为入口管的一端超过出口管的入口端,当液气混合的冷媒通过入口管时,可造成扰流作用,液态冷媒沉积于底部再均匀进入各回路的出口管中,使冷媒在蒸发器的各流路中得以完全蒸发,以有效的提升性能。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特征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技术加以限制。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冷冻系统用分流器结构的立体分解图(一)。图2为本技术冷冻系统用分流器结构的立体分解图(二)。图3为本技术冷冻系统用分流器结构的立体图。图4为本技术冷冻系统用分流器结构的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冷冻系统用分流器结构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冷冻系统用分流器结构,其应用于冷冻系统的蒸发器的热交换器,可使多回路冷媒分配平均,该分流器结构包括一入口管1、一第一本体2、一第二本体3、一定位网板4及多个出口管5。该第一本体2及第二本体3为独立的两个部品。第一本体2呈中空体,第一本体2的一端设有一入口管接合孔21,入口管接合孔21与第一本体2的内部相连通,入口管接合孔21可呈圆孔,但入口管接合孔21的形状并不限制,入口管接合孔21可形成环状定位设计。该入口管1可呈圆形管体,以便与入口管接合孔21对应配合,但入口管1的形状并不限制。该入口管1连接于第一本体2的入口管接合孔21,该入口管1可插置于第一本体2的入口管接合孔21中,且该入口管1可伸入第一本体2的内部,该入口管1较佳是伸入第一本体2的内部中心处,但不予以限制。该入口管1与第一本体2的入口管接合孔21之间可利用焊接等方式接合,使该入口管1与第一本体2稳固的连接。该第一本体2的另一端形成一第一连接端22,可用以连接于第二本体3。伸入第一本体2内部的入口管1,可通过第一本体2的内部穿出第一本体2的第一连接端22,使得入口管1可以继续伸入第二本体3的内部。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本体2可包含一锥状部23及一圆筒部24,锥状部23及圆筒部24位于入口管接合孔21及第一连接端22之间。锥状部23靠近入口管接合孔21,锥状部23呈圆锥体,该锥状部23由入口管接合孔21朝着第一连接端22的方向渐增直径。圆筒部24呈圆柱体,圆筒部24靠近第一连接端22,锥状部23远离入口管接合孔21的一端与圆筒部24远离第一连接端22的一端相连接。第二本体3呈中空体,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本体3呈等径的圆柱状,但第二本体3的形状并不限制。第二本体3的一端设有多个出口管接合孔31,出口管接合孔31可呈圆孔,且多个所述出口管5可呈圆形管体,以便与出口管接合孔31对应配合,但出口管接合孔31及出口管5的形状并不限制。出口管5与入口管1较佳皆为圆管,但不予以限制,多个所述出口管5的口径相等,出口管5的口径小于入口管1的口径。多个所述出口管5的一端分别形成有一入口端51,多个所述出口管5分别设置于第二本体3的多个所述出口管接合孔31,使得多个所述出口管5得以连接于第二本体3的一端。多个所述出口管5伸入第二本体3的内部,亦即多个所述出口管5的入口端51伸入第二本体3的内部。多个所述出口管5与第二本体3的出口管接合孔31之间可利用焊接等方式接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冷冻系统用分流器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冷冻系统用分流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入口管;一第一本体,该第一本体呈中空体,该第一本体的一端设有一入口管接合孔,该入口管接合孔与该第一本体的内部相连通,该入口管连接于该第一本体的入口管接合孔,该第一本体的另一端形成一第一连接端;多个出口管,多个所述出口管的一端分别形成有一入口端;一第二本体,该第二本体呈中空体,该第二本体的一端设有多个出口管接合孔,多个所述出口管分别设置于该第二本体的多个所述出口管接合孔中,多个所述出口管伸入该第二本体的内部,该第二本体的另一端形成一第二连接端,该第二本体的第二连接端与该第一本体的第一连接端相互连接;以及一定位网板,该定位网板设置于该第二本体的内部,该定位网板设有多个网孔及多个定位孔,多个所述出口管的一端分别定位于多个所述定位孔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冻系统用分流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入口管;一第一本体,该第一本体呈中空体,该第一本体的一端设有一入口管接合孔,该入口管接合孔与该第一本体的内部相连通,该入口管连接于该第一本体的入口管接合孔,该第一本体的另一端形成一第一连接端;多个出口管,多个所述出口管的一端分别形成有一入口端;一第二本体,该第二本体呈中空体,该第二本体的一端设有多个出口管接合孔,多个所述出口管分别设置于该第二本体的多个所述出口管接合孔中,多个所述出口管伸入该第二本体的内部,该第二本体的另一端形成一第二连接端,该第二本体的第二连接端与该第一本体的第一连接端相互连接;以及一定位网板,该定位网板设置于该第二本体的内部,该定位网板设有多个网孔及多个定位孔,多个所述出口管的一端分别定位于多个所述定位孔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冻系统用分流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入口管插置于该第一本体的入口管接合孔中,且该入口管伸入该第一本体及该第二本体的内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冻系统用分流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定位网板上设有一与该入口管相对应的穿孔,该入口管通过该定位网板的穿孔伸入该第二本体的内部。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冻系统用分流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穿孔位于该定位网板的中心位置,多个所述定位孔位于该穿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锡崑陈志安陈秀香
申请(专利权)人:瑞智精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