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底座高度可调的数控车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99971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5 14: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底座高度可调的数控车床,涉及数控车床技术领域,包括床体,所述床体底部两侧均设有底座,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底座底部均连接有高度调节装置,所述高度调节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壳体内沿水平方向设有蜗杆,所述蜗杆的两侧分别设有两个与所述蜗杆匹配啮合的涡轮,每个所述涡轮的中心位置均固定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上方设有升降台,所述升降台的底部设有与所述螺杆的位置相对应的调节块,每个所述调节块内均设有调节孔,每个所述螺杆均置于与之相对应的所述调节孔内。这种底座高度可调的数控车床,通过旋转调节把手即可完成底座的升降,对数控车床的平行度进行调节,调节方便,稳定性高。

A numerically controlled lathe with adjustable base height

The CNC lathe of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base with adjustable height, which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CNC lathe, which comprises a bed body, the bed body is arranged on both sides of the bottom base, which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a height adjusting device is connected to each of the base bottom and the height adjusting device comprises a shell, wherein the shell body along the horizontal direction is provided with a worm, the worm on both sides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two of the worm, meshing the turbine, the center position of each of the turbines are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screw, the lifting platform is arranged above the bottom of the screw, the lifting platform is provided with a regulating block corresponding to the screw position. Each of the adjusting block are arranged in the adjusting holes, each of the screw rods are placed correspondingly to the adjusting hole.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that the height of the base is adjustable, and the lifting of the base can be completed by rotating the adjusting handle, and the parallelism of the numerical control lathe is adjusted, and the adjustment is convenient and the stability is hig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底座高度可调的数控车床
本技术属于数控车床
,具体涉及一种底座高度可调的数控车床。
技术介绍
在机械加工行业,数控车床是使用最为广泛的机械设备之一,而初始安装时数控车床原来一般都是直接通过平垫调整平行度后放置在地面上,在使用过程中一旦数控车床的平行度发生变化,需多人将数控车床抬起对平垫厚度进行更换,调节麻烦,浪费时间和人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底座高度可调的数控车床,通过旋转调节把手即可完成底座的升降,对数控车床的平行度进行调节,调节方便,稳定性高。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底座高度可调的数控车床,包括床体,所述床体内安装有车削装置和夹料装置,所述床体一侧安装有防护门,所述防护门上安装有观察窗,所述床体上还安装有数控装置和探照灯,所述床体底部两侧均设有底座,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底座底部均连接有高度调节装置,所述高度调节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壳体内沿水平方向设有蜗杆,所述蜗杆的一端通过轴承与所述壳体的内壁相连,所述蜗杆的另一端伸出所述壳体并连接有调节把手,所述蜗杆的两侧分别设有两个与所述蜗杆匹配啮合的涡轮,每个所述涡轮的中心位置均固定连接有螺杆,每个所述螺杆的底端均通过所述轴承与所述壳体的底部相连,所述螺杆上方设有升降台,所述升降台的顶部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升降台的底部设有与所述螺杆的位置相对应的调节块,每个所述调节块内均设有调节孔,每个所述螺杆均置于与之相对应的所述调节孔内。进一步的,所述蜗杆同侧的调节孔内设有同方向的螺纹,所述蜗杆不同侧的调节孔内设有不同方向的螺纹。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在底座的底部连接有高度调节装置,通过旋转调节把手即可完成底座的升降,对数控车床的平行度进行调节,调节方便,稳定性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高度调节装置俯视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高度调节装置正视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高度调节装置侧视剖视图。图中:1为床体;2为防护门;3为观察窗;4为探照灯;5为数控装置;6为夹料装置;7为车削装置;8为底座;9为高度调节装置;10为外壳;11为升降台;12为调节块;13为螺杆;14为轴承;15为蜗杆;16为调节把手;17为涡轮;18为调节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述:图1~4中,一种底座高度可调的数控车床,包括床体1,所述床体1内安装有车削装置7和夹料装置6,所述床体1一侧安装有防护门2,所述防护门2上安装有观察窗3,所述床体1上还安装有数控装置5和探照灯4,所述床体1底部两侧均设有底座8,每个所述底座8底部均连接有高度调节装置9,所述高度调节装置9包括外壳10,所述壳体10内沿水平方向设有蜗杆15,所述蜗杆15的一端通过轴承14与所述壳体1的内壁相连,所述蜗杆15的另一端伸出所述壳体1并连接有调节把手16,所述蜗杆15的两侧分别设有两个与所述蜗杆15匹配啮合的涡轮17,每个所述涡轮17的中心位置均固定连接有螺杆13,每个所述螺杆13的底端均通过所述轴承14与所述壳体1的底部相连,所述螺杆13上方设有升降台11,所述升降台11的顶部与所述底座8固定连接,所述升降台11的底部设有与所述螺杆13的位置相对应的调节块12,每个所述调节块12内均设有调节孔18,每个所述螺杆13均置于与之相对应的所述调节孔18内。在上述的底座高度可调的数控车床,需要指出的是,所述蜗杆15同侧的调节孔18内设有同方向的螺纹,所述蜗杆15不同侧的调节孔18内设有不同方向的螺纹。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本技术提供的底座高度可调的数控车床,在使用时,通过转动调节把手16使蜗杆15转动,蜗杆15转动带动蜗杆15两侧的涡轮17转动,同侧的涡轮17转动方向相同,而不同侧的涡轮17转动方向相反,涡轮17的转动带动螺杆13转动,螺杆13的转动带动调节块12向上或者向下运动,由于蜗杆同侧的调节孔内设有同方向的螺纹,蜗杆不同侧的调节孔内设有不同方向的螺纹,所述四个调节块12能同时向上运动或者同时向下运动,四个调节块12的运动带动升降台11的上下运动,稳定性高,升降台11的上下运动带动底座8的上下运动,从而实现底座8的升降。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一种底座高度可调的数控车床,通过旋转调节把手即可完成底座的升降,对数控车床的平行度进行调节,调节方便,稳定性高。以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技术的实施范围。凡依本技术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技术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底座高度可调的数控车床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底座高度可调的数控车床,包括床体,所述床体内安装有车削装置和夹料装置,所述床体一侧安装有防护门,所述防护门上安装有观察窗,所述床体上还安装有数控装置和探照灯,所述床体底部两侧均设有底座,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底座底部均连接有高度调节装置,所述高度调节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壳体内沿水平方向设有蜗杆,所述蜗杆的一端通过轴承与所述壳体的内壁相连,所述蜗杆的另一端伸出所述壳体并连接有调节把手,所述蜗杆的两侧分别设有两个与所述蜗杆匹配啮合的涡轮,每个所述涡轮的中心位置均固定连接有螺杆,每个所述螺杆的底端均通过所述轴承与所述壳体的底部相连,所述螺杆上方设有升降台,所述升降台的顶部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升降台的底部设有与所述螺杆的位置相对应的调节块,每个所述调节块内均设有调节孔,每个所述螺杆均置于与之相对应的所述调节孔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底座高度可调的数控车床,包括床体,所述床体内安装有车削装置和夹料装置,所述床体一侧安装有防护门,所述防护门上安装有观察窗,所述床体上还安装有数控装置和探照灯,所述床体底部两侧均设有底座,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底座底部均连接有高度调节装置,所述高度调节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壳体内沿水平方向设有蜗杆,所述蜗杆的一端通过轴承与所述壳体的内壁相连,所述蜗杆的另一端伸出所述壳体并连接有调节把手,所述蜗杆的两侧分别设有两个与所述蜗杆匹配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芳萍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盟胜数控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