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引连铸组合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999092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5 14: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上引连铸组合冷却装置,冷却水管的两端分别连接上引连铸机的进水口和蓄水箱的出水口;水压表和第一水泵安装在冷却水管上;上引连铸机的高温回水出口依次连接高温回水管和位于循环水箱上部的散水管,散水管上开设有出水孔;高温冷却回水管的两端分别连接循环水箱的出水口和冷却塔的进水口;冷却塔的出水口通过输送管连接蓄水箱的进水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冷却塔冷却+自然冷却”的组合冷却,实现高温回水温度的有效降低,避免由于环境或设备等原因使水温难以有效下降,影响后续铸造生产情况的发生,提高了冷却塔的冷却能力和铸造生产质量。

Upper casting continuous casting combined cool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guide on the cooling of continuous casting combined device, cooling water outlet ends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to the continuous casting machine water inlet and a water storage box; water table and the first water pump installed in the cooling pipe; continuous casting machine with a high temperature high temperature water outlet of each water return pipe and is located in the upper part of the water tank water circulation pipe the apron pipe, is arranged on the water outlet; both ends of high temperature cooling water pipe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circulating water tank outlet and inlet outlet of the cooling tower; cooling tower through the conveying pipe connected with the water inlet of the water storage tank. The utility model adopts the combined cooling cooling tower cooling + natural cooling \, effectively reduce the high temperature water temperature, to avoid the environment or equipment due to the water temperature to drop, affect subsequent casting production conditions, improve the cooling tower cooling can produce force and casting qua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上引连铸组合冷却装置
本技术属于铜材加工生产
,涉及上引连铸加工,尤其是应用于上引连铸的组合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上引连铸法是铜材加工生产的主要方法,铜材的铸型成型是在连铸机结晶器内的石墨模中完成的,其铸型原理是保温炉内的高温合金铜液从石墨模底部进入石墨模,高温铜液在石墨模内连续水冷冷却成铜杆后被牵引出石墨模,完成铜杆的铸型。在铜杆铸型的过程中,冷却水温是铜杆铸型质量的重要参数,冷却水温过高或不稳定等会造成铸型铜杆表面微裂、褶皱等缺陷,还会造成铸型铜杆内部缩孔与缩松、空心等严重缺陷,降低铸型铜杆的质量。因此,必须控制进入结晶器冷却水的温度。传统上应用于上引连铸法的主要高温回水冷却设备是冷却塔,冷却塔是利用水和空气接触,通过蒸发作用来散去工业上产生废热的一种设备。从冷却塔的冷却原理来看,在冷却塔水温控制系统中,当冷却塔外部空气温度较低、空气湿度较大或当进入冷却塔的冷却水温度波动较大时,高温回水的温度很难实现有效降低,进而对后续连铸生产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上引连铸组合冷却装置,目的在于增强上引连铸过程的冷却能力,提高铸型铜杆的质量。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一种上引连铸组合冷却装置,包括上引连铸机、冷却水管、水压表、第一水泵、高温回水管、散水管、出水孔、循环水箱、高温冷却回水管、第二水泵、冷却塔、输送管、蓄水箱以及排水开关;所述冷却水管的一端连接所述上引连铸机的进水口,另一端连接所述蓄水箱的出水口;所述水压表和第一水泵安装在所述冷却水管上;所述上引连铸机的高温回水出口依次连接高温回水管和散水管,所述散水管上开设有出水孔;所述散水管位于循环水箱上部;所述高温冷却回水管的一端连接所述循环水箱的出水口,另一端连接所述冷却塔的进水口;所述第二水泵安装在所述高温冷却回水管上;所述冷却塔的出水口通过输送管连接所述蓄水箱的进水口;所述循环水箱的排水口上安装有排水开关。依照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散水管在所述循环水箱中横向呈“之”字形弯曲。依照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出水孔在所述散水管的长度上呈非均匀排布。依照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出水孔在所述散水管上的排布方式为,越靠近散水管的末端,出水孔之间的间隔距离越大。依照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散水管悬空固定在所述循环水箱的上部。依照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散水管与所述循环水箱中的液面不接触,有一定的高度。由于采用上述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一种应用于上引连铸、可以增强冷却塔冷却能力的组合冷却装置。本技术采用“冷却塔冷却+自然冷却”的组合冷却方式,来实现高温回水温度的有效降低,即高温回水在通过冷却塔进行冷却之前先进行自然冷却,降低一部分高温回水的热量,避免由于环境或设备等原因使水温难以有效下降,影响后续铸造生产情况的发生,提高冷却塔的冷却能力和铸造生产质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上引连铸机;2-冷却水管;3-水压表;4-第一水泵;5-高温回水管;6-散水管;7-出水孔;8-循环水箱;9-高温冷却回水管;10-第二水泵;11-冷却塔;12-输送管;13-蓄水箱;14-排水开关;101-上引连铸机的进水口;102-上引连铸机的高温回水出口;801-循环水箱的出水口;802-循环水箱的排水口;1101-冷却塔的进水口;1102-冷却塔的出水口;1301-蓄水箱的进水口;1302-蓄水箱的出水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上引连铸组合冷却装置,其结构如下:包括上引连铸机1、冷却水管2、水压表3、第一水泵4、高温回水管5、散水管6、出水孔7、循环水箱8、高温冷却回水管9、第二水泵10、冷却塔11、输送管12、蓄水箱13以及排水开关14。上引连铸机1用于铜杆的铸型,其上具有进水口101和高温回水出口102。冷却水管2的一端连接上引连铸机1的进水口101,另一端连接蓄水箱13的出水口1302。水压表3安装在冷却水管2上,用于测量流进上引连铸机1的冷却水的水压。第一水泵4安装在冷却水管2上,用于将蓄水箱13内的水输送到上引连铸机1。上引连铸机1的高温回水出口102首先连接高温回水管5,然后再由高温回水管5的另一端连接散水管6,散水管6上开设有出水孔7。散水管6悬空固定在循环水箱8的上部。循环水箱8具有出水口801和排水口802。高温冷却回水管9的一端连接循环水箱8的出水口801,另一端连接冷却塔11的进水口1101;第二水泵10安装在高温冷却回水管9上;循环水箱8的排水口802上安装有排水开关14。循环水箱8用于平衡冷却塔11内部的水压和储水补水,第二水泵10的作用是将循环水箱8内的高温冷却回水流进冷却塔11。冷却塔10的出水口1102通过输送管12连接所述蓄水箱13的进水口1301。蓄水箱13用于收集冷却塔11内冷却的冷却水,并具有补水功能。参考图1,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散水管6悬空固定在循环水箱8的上部,与循环水箱8有一定的高度,其作用是增加高温回水的散热量。散水管6在循环水箱8上部横向呈“之”字形弯曲,其上有一定数量的出水孔7,出水孔7在散水管6长度上呈非均匀排布,越靠近散水管6的末端,相邻出水孔7之间的间隔距离越大,这种布置方式的作用是提高散热效率,且节省加工成本。由于从上引连铸机1流出的高温回水的水流量较大,只有部分高温回水从出水孔7流出,为增加散热,让大量的高温回水从出水孔7流出,需要在散水管初端开设密集度较高的出水孔7;随着散水管内水流量的逐渐减小,出水孔7的开设密度逐渐减小,可以满足流量和散热要求。高温回水从出水孔7流出后,流进循环水箱8。流出上引连铸机1的高温回水的冷却过程为:流出上引连铸机1的高温回水先通过固定在循环水箱8上部的散水管6,一部分的高温回水经散水管6的出水孔7流出,高温回水在流进循环水箱8的过程中,与外部的空气进行蒸发散热,由于散水管6有一定的长度,距离循环水箱8的液面有一定的高度且散水管6上的出水孔7数量较多,可散去部分高温回水热量。高温冷却回水从循环水箱8通过第二水泵10以一定的压力进入到冷却塔11内进行蒸发冷却。考虑到冷却水的输送量很大,进入冷却塔11内的高温冷却回水因蒸发等原因,散失很多,因此通过输送管12先将冷却塔11内冷却的冷却水收集至蓄水箱13中,冷却水经蓄水箱13的出水口再流入上引连铸机1内进行高温铜液的铸型成型。综上所述,本技术通过冷却塔冷却+自然冷却的组合冷却方式,可以有效降低高温回水的冷却温度,提高铸型铜杆的质量。上述的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上引连铸组合冷却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上引连铸组合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引连铸机、冷却水管、水压表、第一水泵、高温回水管、散水管、出水孔、循环水箱、高温冷却回水管、第二水泵、冷却塔、输送管、蓄水箱以及排水开关;所述冷却水管的一端连接所述上引连铸机的进水口,另一端连接所述蓄水箱的出水口;所述水压表和第一水泵安装在所述冷却水管上;所述上引连铸机的高温回水出口依次连接高温回水管和散水管,所述散水管上开设有出水孔;所述散水管位于循环水箱上部;所述高温冷却回水管的一端连接所述循环水箱的出水口,另一端连接所述冷却塔的进水口;所述第二水泵安装在所述高温冷却回水管上;所述冷却塔的出水口通过输送管连接所述蓄水箱的进水口;所述循环水箱的排水口上安装有排水开关。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上引连铸组合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引连铸机、冷却水管、水压表、第一水泵、高温回水管、散水管、出水孔、循环水箱、高温冷却回水管、第二水泵、冷却塔、输送管、蓄水箱以及排水开关;所述冷却水管的一端连接所述上引连铸机的进水口,另一端连接所述蓄水箱的出水口;所述水压表和第一水泵安装在所述冷却水管上;所述上引连铸机的高温回水出口依次连接高温回水管和散水管,所述散水管上开设有出水孔;所述散水管位于循环水箱上部;所述高温冷却回水管的一端连接所述循环水箱的出水口,另一端连接所述冷却塔的进水口;所述第二水泵安装在所述高温冷却回水管上;所述冷却塔的出水口通过输送管连接所述蓄水箱的进水口;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恒雷杨卫良梁鑫宇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康成铜业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