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994173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5 11: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削减成本并且提高生产性的输入装置。该输入装置具备:可对应于针对操作件的操作量而进退动作的输入杆;可对应于输入杆的进退动作而位移的活塞;相对于活塞可摆动地保持输入杆的端部的树脂制的中空筒状的筒状部件(60)。筒状部件(60)具备:杆座部(61),其设置在轴向的一端侧,并支承输入杆的端部;防脱部(62),其设置在轴向的另一端侧,通过与形成于活塞的卡止部卡止而防止输入杆从活塞脱落;狭缝(65),其遍及轴向的全长而形成。筒状部件(60)因狭缝(65)而可沿径向弹性变形。

Input device

The present invention provides an input device that can cut costs and increase productivity. The input device comprises input bar corresponds to the amount of operation for operation and can move forward and backward; corresponding to the input rod and move forward and backward displacement of the piston relative to the cylinder member; Piston Swing keeping resin hollow cylindrical end of the input rod (60). The cylindrical member (60) includes a rod seat (61), which is arranged in the axial end side, and the input end support rod; anti off Department (62), which is arranged at the other end of the axial side, and formed in the piston through the locking part is locked and prevent the input from the piston rod slit off; (65), the axial length formed throughout. The cylindrical member (60) is elastically deformed along the radial direction due to a slit (6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输入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输入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作为连结有制动操作件的主缸等的输入装置,例如已知有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装置。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的构成,即,相对于活塞可摆动地组装在输入杆的端部形成的球状的头部。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99058号公报在专利文献1的输入装置中,需要对活塞的端部进行铆接,以使输入杆的头部相对于活塞可摆动地被保持。因此,存在加工工序数增加并导致成本上升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点而设立的,其课题在于提供可削减成本且提高生产性的输入装置。为了解决这种课题而创造的本专利技术的输入装置具备:可对应于针对操作件的操作量而进退动作的输入杆、可对应于所述输入杆的进退动作而位移的活塞、安装在所述输入杆的端部的树脂制的筒状部件。所述筒状部件具备:杆座部,其设置在轴向的一端侧,支承所述输入杆的端部;防脱部,其设置在轴向的另一端侧,通过与形成于所述活塞的卡止部卡止而防止所述输入杆从所述活塞脱落;狭缝,其遍及轴向的全长而形成。所述筒状部件通过所述狭缝而可沿径向弹性变形。在该构成中,可通过在树脂制的筒状部件设置的防脱部实现输入杆的防止脱落。由此,可通过组装筒状部件进行防止脱落,因而能够削减对活塞进行铆接的工序,进而能够削减成本并提高生产性。另外,狭缝遍及轴向的全长而形成,故而能够使整个筒状部件沿径向弹性变形。由此,例如,能够使整个筒状部件缩径而将筒状部件组装到活塞内。因此组装性优良。另外,例如,在筒状部件受到输入杆相对于活塞脱落的脱落方向的力时,可使整个筒状部件扩径而使筒状部件的整个外面与活塞的内面抵接。在该情况下,筒状部件相对于活塞的抵接面积增加而使承载提高,因而可实现输入杆的适当的防脱。另外,可通过狭缝产生杆座部相对于输入杆的端部的弹性作用力,因而能够消除输入杆的轴向松动。另外,在所述输入装置中,所述狭缝可以沿轴向形成为一直线状。由此,能够简单地实现整个筒状部件沿径向弹性变形的构成。另外,在所述输入装置中,所述狭缝也可以构成为具备:第一狭缝,其至少形成在所述杆座部;第二狭缝,其至少形成在所述防脱部,并配置在周向上与所述第一狭缝不同的位置;第三狭缝,其连接所述第一狭缝和所述第二狭缝。于是,防止狭缝集中在筒状部件的周向的一部分,因而能够使筒状部件的保持平衡性提升。另外,在所述输入装置中,形成所述狭缝的侧面可沿所述筒状部件的径向形成。由此,能够简单地形成具备规定的间隔的狭缝。另外,可用所需最低限度的狭缝宽度进行组装筒状部件时的缩径,并且提升正常工作时的输入杆的保持性,进而能够适当地实现受到脱落方向的力时的筒状部件的扩径。另外,在所述输入装置中,所述筒状部件可以在受到所述输入杆相对于所述活塞脱落的脱落方向的力时向扩径方向变形,并且所述筒状部件的外面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活塞的内面抵接。由此,筒状部件相对于活塞的抵接面积增加,因而筒状部件的保持力提高,可实现输入杆的适当的防脱。另外,在所述输入装置中,所述筒状部件的整个外面可以与所述活塞的内面抵接。由此,筒状部件相对于活塞的保持力有效地提高,可实现输入杆的更优选的防脱。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削减成本并提高生产性。附图说明图1是对适用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的制动液压控制装置进行表示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的剖面图;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的分解图;图4是表示输入装置所具备的筒状部件的图,(a)是从斜前方观察时的立体图,(b)是正面图,(c)是(b)的A-A线剖面图;图5(a)、(b)是用于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的组装方法进行说明的图;图6(a)是表示间隙的放大剖面图,图6(b)是对筒状部件受到输入杆脱落方向的力时的情形进行表示的放大剖面图;图7是表示筒状部件的变形例的图,(a)是从斜前方观察时的立体图,(b)是从斜后方观察时的立体图,(c)是侧面图。标记说明1:制动液压控制装置2:基体11:副活塞(活塞)11e:内周面(内面)11g:倾斜内周面(内面)12:内周面(内面)60:筒状部件60A:筒状部件61:杆座部61b:外周面(外面)62:防脱部62b:后端外周面(外面)63a:倾斜外周面(外面)65:狭缝65A:狭缝70:输入装置651:第一狭缝652:第二狭缝653:第三狭缝P1:推杆(输入杆)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专利技术的方式进行详细地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适用于图1所示的制动液压控制装置1。如图1所示,制动液压控制装置1具备:主缸10、行程模拟器20、从动缸30、液压控制装置40。除了仅将发动机(内燃机)作为动力源的汽车以外,制动液压控制装置1也可搭载于并用电动机的混合动力汽车或仅将电动机作为动力源的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需要说明的是,制动液压控制装置1具备两种制动系统,即,在原动机(发动机或电动机等)起动时动作的线控(ByWire)式制动系统和在原动机停止时动作的油压式制动系统。在本实施方式的制动液压控制装置1中,将主缸10、行程模拟器20、从动缸30、对从动缸30进行驱动的电动机31及液压控制装置40配设在一个金属制的基体2上。另外,在基体2的上部附设有储液箱3。然后,主缸10、行程模拟器20、从动缸30、电动机31及液压控制装置40构成为一体的单元。需要说明的是,在基体2内具备两个制动系统。在一个制动系统设有自主缸10起与未图示的两个车轮制动器(左前轮、右后轮)连通的液压路,在另一个制动系统设有自主缸10起与剩下的车轮制动器(左后轮、右前轮)连通的液压路。另外,在基体2内设有其他的液压路、压力传感器、电磁阀及切换阀等。主缸10是在主缸孔10a(参照图2)内例如具有两个活塞11(在图2中仅图示了一个)的串联式主缸。主缸10根据对制动踏板(操作件)的操作(对应于操作量)而使制动液产生液压。在主缸10产生的液压作用于未图示的车轮制动器的各轮缸。在主缸10连接有行程模拟器20。行程模拟器20是产生用于对驾驶员模拟操作反作用力的制动液压的模拟机构。从动缸30是产生与驾驶员的操作力对应的制动液压的促动器。从动缸30根据制动踏板的操作量来驱动电动机31(电动促动器),从而使制动液产生液压。在从动缸30产生的液压作用于未图示的车轮制动器的各轮缸。电动机31是由液压控制装置40驱动控制的电动伺服电机。电动机31的驱动力通过使用了未图示的带等的传递机构被传递至从动缸30。液压控制装置40具备如下的构成,即,对作用于车轮制动器的各轮缸的制动液的液压进行控制,从而可执行防抱死制动控制或行为稳定控制等各种液压控制。液压控制装置40在内部收纳控制基板(未图示),并安装在基体2的一侧面1a(参照图1)。液压控制装置40基于从压力传感器或行程传感器等各种传感器得到的信息(检测值)或事先储存的程序等,对电动机31的动作、基体2所具备的电磁阀的开闭或切换阀的切换进行控制。如图2所示,在主缸10的一个活塞(副活塞)11的端部连结有推杆P1。在推杆P1的未图示的端部连结有制动踏板(操作件)。副活塞11及未图示的另一个活塞11(主活塞)受到制动踏板的踏力而在主缸孔10a内滑动,并对主缸孔10内设置的压力室内的制动液进行加压。被加压的制动液通过未图示的输出口被输出至液压路。推杆P1的端部被筒状部件60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输入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输入装置,具备:可对应于针对操作件的操作量而进退动作的输入杆、可对应于所述输入杆的进退动作而位移的活塞、安装在所述输入杆的端部的树脂制的筒状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状部件具备:杆座部,其设置在轴向的一端侧,支承所述输入杆的端部;防脱部,其设置在轴向的另一端侧,通过与形成于所述活塞的卡止部卡止而防止所述输入杆从所述活塞脱落;狭缝,其遍及轴向的全长而形成,所述筒状部件通过所述狭缝而可沿径向弹性变形。

【技术特征摘要】
2015.12.24 JP 2015-2526791.一种输入装置,具备:可对应于针对操作件的操作量而进退动作的输入杆、可对应于所述输入杆的进退动作而位移的活塞、安装在所述输入杆的端部的树脂制的筒状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状部件具备:杆座部,其设置在轴向的一端侧,支承所述输入杆的端部;防脱部,其设置在轴向的另一端侧,通过与形成于所述活塞的卡止部卡止而防止所述输入杆从所述活塞脱落;狭缝,其遍及轴向的全长而形成,所述筒状部件通过所述狭缝而可沿径向弹性变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狭缝沿轴向一直线状地形成。3.如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佐佐木哲夫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奥托立夫日信制动器系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