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990875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2 08: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其于座体的基座前方处设有具至少两个不同宽度插槽的对接部,并于对接部内定位有端子组,且基座顶部设有安装部,安装部上结合有固定弹片的基部,并于基部上设有向上延伸的变形部及由变形部朝前方延伸的扣合部,且扣合部与基部之间形成有扣持空间,再于扣合部后侧处向外延伸有按压部,于使用时,可下压于按压部以变形部作为支点向下旋动,并连动扣合部向上保持撑开的状态,且待座体插接于板端连接器的插座内后,便可通过固定弹片的变形部所具的弹性恢复力使扣合部扣持于板端连接器的定位部上,并具有稳定的阻挡定位及止退的作用,以确保电连接器形成稳固的对接状态,进而达到定位牢固、不易脱落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指座体的安装部上结合有固定弹片的基部,并由基部上的变形部朝前方延伸有扣合部,以及扣合部后侧处向外延伸有按压部,便可通过固定弹片的扣合部扣持于板端连接器的定位部上,以确保电连接器形成稳固的对接状态。
技术介绍
连接器一般用作电子信号与电源的连接元件及其附属配件,主要供各种电子产品之间进行连接,以及确保信号可准确的传输,根据连接器应用的产品、频率、功率与应用的环境等不同而有各种的型式与类型,并可应用于如计算机、计算机接口设备(如键盘、鼠标、喇叭、打印机等)、车上主机的接口设备(如车用计算机、音响、卫星导航等)、电信及通讯设备、家用电器、医疗器材等产品。另外,随着电子科技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型态由桌面计算机发展成体积较小与携带方便的笔记本电脑,并普遍存在社会上各个角落,且电子产品的设计都趋向于轻、薄、短、小,为了能够使各种电子产品的体积缩小,电子产品内部电路板上的电子零元件构造需更微小化且精密,整体的结构强度亦需要加强,以顺应目前电子产品的发展趋势。然而,由于目前电子产品的设计趋向于微型化,使其内部可供置放电子装置(如硬盘、固态硬盘、光驱等)的空间亦趋于窄小,并造成主板上的电子元件及连接器等皆需配合改变,才能够充分的应用计算机内部有限空间,所以为了这些接口设备的共通性、可支持设备的种类与数量等,并提升传输速率与增进整体系统效能,便发展出具有SATA传输规格接口的连接器,或者是可针对服务器储存技术的SATAⅡ、SAS传输接口的连接器,使其数据储存与读取的速度可匹配处理器所能处理的速度。但是,该SATA连接器的插头在插接于相同规格的插座内,并与端子组形成电性连接时,常会因计算机主机内部可供操作的空间有限,或者是插头插接后延伸出的缆线外露于车上主机、接口设备等,导致用户很容易拉扯到缆线而造成插头松动或脱落,且由于SATA连接器的插头外部没有设置可与插座配合支撑或固定的结构,也很容易造成插头插接不稳定的情况;此外,若是用户携带电子产品移动的过程中,或者是车辆在行进间受到震动的影响时,亦会因SATA连接器的插头无法有效的固定而容易使插头的插接更不稳定,甚至是造成电性连接中断或功能丧失,也不符合车用安全规范上的要求,此即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亟欲研究改善与重新设计的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座体的基座搭配端子组为符合SATA规格的插头,其中该基座顶部的安装部上结合有固定弹片的基部,并于基部上设有向上延伸的变形部及其朝前方延伸的悬空状扣合部,且扣合部后侧处向外延伸有按压部,于使用时,便可下压于按压部以变形部作为支点向下旋动,并连动扣合部向上保持撑开状态,且待座体的基座插接于板端连接器的插座内,便可通过固定弹片的变形部所具的弹性恢复力使扣合部向下扣持于板端连接器的定位部上,并具有稳定的阻挡定位及止退的作用,且可避免拉扯或外力的影响而造成插接不稳定或脱落,以确保电连接器与板端连接器插接后形成稳固的对接状态,进而达到定位牢固、不易脱落的目的。本技术的次要目的在于该固定弹片较佳实施为由塑料材质所一体成型制成,并利用塑料材质可易于成型出特定的形状,且固定弹片的基部后方处设有抵持块,使按压部下压时抵持于抵持块上,可防止因按压部过度下压造成变形部产生过度结构破坏或折断,并辅以变形部形成更可靠的支撑结构,固定弹片于实际的应用时,亦可由金属材质一体成型制成,并由基部后方中央处反向弯折出有变形部的弯折段,且按压部位于弯折段两侧处分别向外斜伸有弹臂,便可通过变形部的结构设计具有良好的强度与韧性,不易发生结构破坏或折断的情况。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外观图;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图4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于插接前的立体分解图;图5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于插接时的侧视剖面图;图6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于插接后的侧视剖面图;图7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于插接后的立体外观图;图8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于退出时的侧视剖面图;图9为本技术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图10为本技术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11为本技术再一较佳实施例于插接前的立体分解图;图12为本技术再一较佳实施例于插接后的侧视剖面图;图13为本技术再一较佳实施例于插接后的立体外观图;图14为本技术再一较佳实施例于退出时的侧视剖面图。附图标记说明:1-座体;11-基座;111-对接部;1111-插槽;112-导引柱;12-端子组;121-固定部;122-接触部;123-焊接部;13-安装部;131-嵌合块;1311-扣孔;132-限位槽;1321-逃孔;133-挡块;2-固定弹片;20-扣持空间;21-基部;210-开孔;211-卡制体;2111-凸齿;212-剖槽;213-抵持块;214-弹性扣片;22-变形部;221-支撑柱;222-弯折段;23-扣合部;230-孔洞;231-第一凸扣;2311-导引面;2312-阻挡面;232-定位扣点;24-按压部;240-操作空间;241-凹槽;242-弹臂;2421-斜伸段;2422-按压段;3-板端连接器;31-插座;310-共享空间;311-插接部;3111-舌板;312-滑移槽;313-定位槽;32-接点组;33-定位部;331-容置槽;332-第二凸扣。具体实施方式为达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构造,兹绘图就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详加说明其构造与功能如下。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分别为本技术的立体外观图、立体分解图、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及较佳实施例于插接前的立体分解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技术提供的电连接器包括有一座体1及固定弹片2,其中:该座体1具有基座11,并于基座11前方处所设的对接部111上具有至少两个不同宽度的插槽1111,且对接部111两侧朝前方同向延伸有导引柱112,基座11的对接部111内为定位有端子组12两组多个导电端子的固定部121,并于固定部121前方处设有伸入于插槽1111内的弯折状接触部122,且固定部121后方处设有与缆线相连接的焊接部123(如图5所示)。另外,基座11顶部前侧中央处设有安装部13所凸出于对接部111上表面的嵌合块131,并于安装部13后侧处朝前方剖设有延伸至嵌合块131内的限位槽132,且限位槽132左右两个侧壁面处横向剖设有贯穿嵌合块131而延伸至对接部111两外侧边的多个逃孔1321,再于嵌合块131后方处设有向上凸出于限位槽132左右两侧处的挡块133。该固定弹片2在本实施例中为由塑料材质所一体成型制成并结合于安装部13上,固定弹片2为包括有嵌入于限位槽132内的基部21,并于基部21两侧朝前方同向延伸有卡制体211,且两个卡制体211外侧边上分别形成有扣持于逃孔1321处的凸齿2111,再于两个卡制体211相对内侧处为由基部21前缘处向后剖设有可供卡制体211受到推顶的作用时增加其弹性恢复力的剖槽212,且基部21后方表面中央处设有抵持块213,基部21两侧靠近卡制体211后方处为分别设有变形部22所向上延伸的支撑柱221,并于两个支撑柱221顶部设有朝前方水平延伸的悬空状扣合部23,该扣合部23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电连接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包括一座体及固定弹片,其特征在于:该座体所具的基座前方处设有与预设板端连接器相同规格的插接部对接的对接部,对接部上具有至少两个不同宽度的插槽,并于插槽内定位有抵触于预设板端连接器的接点组上以形成电性连接的端子组,且基座顶部设有安装部;该固定弹片包括结合于安装部上的基部,基部上设有向上延伸的变形部,并由变形部朝前方延伸有扣持于预设板端连接器的定位部上并呈定位的悬空状扣合部,且扣合部与基部之间形成有扣持空间,再于扣合部后侧处向外延伸有下压时连动扣合部向上撑开而脱离于定位部处的悬空状按压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一座体及固定弹片,其特征在于:该座体所具的基座前方处设有与预设板端连接器相同规格的插接部对接的对接部,对接部上具有至少两个不同宽度的插槽,并于插槽内定位有抵触于预设板端连接器的接点组上以形成电性连接的端子组,且基座顶部设有安装部;该固定弹片包括结合于安装部上的基部,基部上设有向上延伸的变形部,并由变形部朝前方延伸有扣持于预设板端连接器的定位部上并呈定位的悬空状扣合部,且扣合部与基部之间形成有扣持空间,再于扣合部后侧处向外延伸有下压时连动扣合部向上撑开而脱离于定位部处的悬空状按压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座体位于基座的对接部两侧朝前方同向延伸有导引柱,并于对接部内定位有端子组的固定部,且固定部前方处设有伸入于插槽内的弯折状接触部,再于固定部后方处设有与预设缆线相连接的焊接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座体的安装部设有凸出于对接部上表面的嵌合块,并于安装部后侧处朝前方剖设有延伸至嵌合块内以供固定弹片的基部嵌入于其内的限位槽。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座体位于安装部的限位槽两侧壁面处横向剖设有贯穿嵌合块而延伸至对接部两外侧边的多个逃孔,并于固定弹片的基部两侧朝前方同向延伸有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劲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宏致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