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981528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2 05: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包括:显示基板,通过绝缘胶固定于显示基板背离显示面一侧的覆晶薄膜,以及固定于覆晶薄膜背离显示基板一侧的集成电路芯片;其中,在显示面的第一侧处和第二侧处分别具有至少贯穿显示基板和绝缘胶的多个连接孔,以及填充于各连接孔内的导电材料;位于第一侧处的信号线和位于第二侧处的信号线分别通过导电材料连接于设置在覆晶薄膜的连接端子。通过将高分辨率的显示面板所需的数量众多的信号线,分别设置于第一侧处和第二侧处,并使信号线分别通过第一侧处和第二侧处的连接孔内的导电材料连接于连接端子,从而减少了单侧处的连接孔的数量,实现了高分辨率的显示面板的窄边框设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进步,显示面板在显示产品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具有窄边框(NarrowBezel)的显示面板因其可以使用户获得较好的观看体验,吸引了大量的消费者。目前,连接端子弯折(PadBending)工艺是实现具有窄边框的显示面板的唯一方案。但是采用连接端子弯折工艺制作的显示面板的不良问题较多。例如,如图1a所示,连接端子弯折区域P的无机绝缘层产生裂纹,会导致显示失效。现有技术中通过增加一道掩膜(Mask)工艺,以去除连接端子弯折区域P的无机绝缘层;之后再通过增加另一道Mask工艺,在连接端子弯折区域P形成一有机绝缘层,以避免连接端子弯折区域P的无机绝缘层产生裂纹导致的显示失效现象。如此,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无机绝缘层产生裂纹导致的显示失效现象,但增加了两道Mask工艺,增加了工艺难度和制造成本,降低了生产效率。此外,连接端子弯折区域P的形成需要增加空间,并且相对于相同尺寸的不经过连接端子弯折工艺制作的显示面板,采用连接端子弯折工艺制作的显示面板对衬底基板的利用率较低。为了解决上述连接端子弯折工艺引起的显示面板的不良问题,如图1b所示,我们提出了一种技术方案:采用绝缘胶将覆晶薄膜固定在显示基板背离显示面的一侧,并在显示基板显示面一侧形成贯穿显示基板、绝缘胶和覆晶薄膜的多个连接孔A,通过各连接孔A内的导电材料B实现显示基板的边框处的信号线与覆晶薄膜的连接端子之间的相互连接,从而省去了连接端子弯折工艺,以致在显示面板的边框处不会存在连接端子弯折区域,进而解决上述连接端子弯折工艺引起的显示面板的不良问题,同时使得显示面板的边框较窄。高分辨率(PPI)的显示面板因其具有较好的视觉效果,已逐渐成为显示行业的发展趋势。然而,分辨率越高,显示面板中所需设置的信号线越多,相应地,连接信号线与连接端子的连接孔A的数量就会增加,从而连接孔A的行数增加,不利于窄边框的实现。即在分辨率较高的情况下,采用上述打孔的方式实现信号线与连接端子之间的相互连接的技术方案,不可以实现较窄的边框设计。因此,如何在保证高分辨率的同时,获得具有较窄边框的显示面板,是目前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如何在保证高分辨率的同时,获得具有较窄边框的显示面板的问题。因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基板,设置于背离所述显示基板的显示面一侧的覆晶薄膜,设置于所述显示基板与所述覆晶薄膜之间的绝缘胶,以及固定于所述覆晶薄膜背离所述显示基板一侧的集成电路芯片;其中,所述覆晶薄膜通过所述绝缘胶固定于所述显示基板背离所述显示面的一侧;在所述显示面的第一侧处和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处分别具有至少贯穿所述显示基板和所述绝缘胶的多个连接孔,以及填充于各所述连接孔内的导电材料;位于所述第一侧处的信号线和位于所述第二侧处的信号线分别通过所述导电材料连接于设置在所述覆晶薄膜的连接端子。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各所述连接孔贯穿所述显示基板和所述绝缘胶;所述连接端子设置于所述覆晶薄膜面向所述显示基板的一侧。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各所述连接孔贯穿所述显示基板、所述绝缘胶和所述覆晶薄膜;所述连接端子设置于所述覆晶薄膜背离所述显示基板的一侧。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部分所述连接孔贯穿所述显示基板和所述绝缘胶,所述第一侧处的信号线和所述第二侧处的信号线分别通过该部分所述连接孔内的所述导电材料,连接于设置在所述覆晶薄膜面向所述显示基板一侧的连接端子;其余部分所述连接孔贯穿所述显示基板、所述绝缘胶和所述覆晶薄膜,所述第一侧处的信号线和所述第二侧处的信号线分别通过该其余部分所述连接孔内的所述导电材料,连接于设置在所述覆晶薄膜背离所述显示基板一侧的连接端子。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一侧处的信号线在所述显示基板的显示区域的延伸线与所述第二侧处的信号线在所述显示基板的显示区域的延伸线间隔设置。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所述连接孔与所述连接端子一一对应;且所述连接端子的尺寸大于所述连接孔的孔径;各所述连接孔的孔径大于或等于25μm;所述连接端子在所述显示基板上的正投影覆盖对应的所述连接孔。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所述导电材料为金属材料。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一侧处的信号线与所述第二侧处的信号线分别为数据信号线、高电平信号线、低电平信号线其中之一或组合。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还包括:绑定于所述覆晶薄膜背离所述显示基板一侧的柔性电路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显示面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包括:在覆晶薄膜上安装集成电路芯片;在背离所述显示基板的显示面一侧通过绝缘胶贴合所述覆晶薄膜;所述集成电路芯片位于所述覆晶薄膜背离所述显示基板的一侧;在所述显示面的第一侧处和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处分别形成至少贯穿所述显示基板和所述绝缘胶的多个连接孔;在各所述连接孔内填充导电材料,以使位于所述第一侧处的信号线和位于所述第二侧处的信号线分别通过所述导电材料连接于设置在所述覆晶薄膜的连接端子。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制作方法中,所述在所述显示面的第一侧处和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处分别形成至少贯穿所述显示基板和所述绝缘胶的多个连接孔,具体包括:在所述显示面的第一侧处和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处分别形成贯穿所述显示基板和所述绝缘胶的多个所述连接孔,以使所述第一侧处的信号线和所述第二侧处的信号线分别通过所述导电材料连接于设置在所述覆晶薄膜面向所述显示基板的所述连接端子。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制作方法中,所述在所述显示面的第一侧处和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处分别形成至少贯穿所述显示基板和所述绝缘胶的多个连接孔,具体包括:在所述显示面的第一侧处和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处分别形成贯穿所述显示基板、所述绝缘胶和所述覆晶薄膜的多个所述连接孔,以使所述第一侧处的信号线和所述第二侧处的信号线分别通过所述导电材料连接于设置在所述覆晶薄膜背离所述显示基板的所述连接端子。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制作方法中,所述在所述显示面的第一侧处和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处分别形成至少贯穿所述显示基板和所述绝缘胶的多个连接孔,具体包括:在所述显示面的第一侧处和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处分别形成贯穿所述显示基板和所述绝缘胶的部分所述连接孔,以使所述第一侧处的信号线和所述第二侧处的信号线分别通过该部分所述连接孔内的所述导电材料,连接于设置在所述覆晶薄膜面向所述显示基板一侧的连接端子;在所述显示面的第一侧处和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处分别形成贯穿所述显示基板、所述绝缘胶和所述覆晶薄膜的其余部分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基板,设置于背离所述显示基板的显示面一侧的覆晶薄膜,设置于所述显示基板与所述覆晶薄膜之间的绝缘胶,以及固定于所述覆晶薄膜背离所述显示基板一侧的集成电路芯片;其中,所述覆晶薄膜通过所述绝缘胶固定于所述显示基板背离所述显示面的一侧;在所述显示面的第一侧处和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处分别具有至少贯穿所述显示基板和所述绝缘胶的多个连接孔,以及填充于各所述连接孔内的导电材料;位于所述第一侧处的信号线和位于所述第二侧处的信号线分别通过所述导电材料连接于设置在所述覆晶薄膜的连接端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基板,设置于背离所述显示基板的显示面一侧的覆晶薄膜,设置于所述显示基板与所述覆晶薄膜之间的绝缘胶,以及固定于所述覆晶薄膜背离所述显示基板一侧的集成电路芯片;其中,所述覆晶薄膜通过所述绝缘胶固定于所述显示基板背离所述显示面的一侧;在所述显示面的第一侧处和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处分别具有至少贯穿所述显示基板和所述绝缘胶的多个连接孔,以及填充于各所述连接孔内的导电材料;位于所述第一侧处的信号线和位于所述第二侧处的信号线分别通过所述导电材料连接于设置在所述覆晶薄膜的连接端子。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各所述连接孔贯穿所述显示基板和所述绝缘胶;所述连接端子设置于所述覆晶薄膜面向所述显示基板的一侧。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各所述连接孔贯穿所述显示基板、所述绝缘胶和所述覆晶薄膜;所述连接端子设置于所述覆晶薄膜背离所述显示基板的一侧。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部分所述连接孔贯穿所述显示基板和所述绝缘胶,所述第一侧处的信号线和所述第二侧处的信号线分别通过该部分所述连接孔内的所述导电材料,连接于设置在所述覆晶薄膜面向所述显示基板一侧的连接端子;其余部分所述连接孔贯穿所述显示基板、所述绝缘胶和所述覆晶薄膜,所述第一侧处的信号线和所述第二侧处的信号线分别通过该其余部分所述连接孔内的所述导电材料,连接于设置在所述覆晶薄膜背离所述显示基板一侧的连接端子。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处的信号线在所述显示基板的显示区域的延伸线与所述第二侧处的信号线在所述显示基板的显示区域的延伸线交替设置。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孔与所述连接端子一一对应;且所述连接端子的尺寸大于所述连接孔的孔径;各所述连接孔的孔径大于或等于25μm;所述连接端子在所述显示基板上的正投影覆盖对应的所述连接孔。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材料为金属材料。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处的信号线与所述第二侧处的信号线分别为数据信号线、高电平信号线、低电平信号线其中之一或组合。9.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绑定于所述覆晶薄膜背离所述显示基板一侧的柔性电路板。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11.一种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向丹高永益胡明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都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