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园林旅游观光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974542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2 00:00
一种园林旅游观光车,它涉及观光车技术领域;第一底板与第二底板之间形成第一容纳层,第二底板与第三底板之间形成第二容纳层,第三底板与顶板之间形成第三容纳层;所述的所述的第一底板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台阶,第一台阶的上端与第二底板、第二台阶连接,第二台阶的上端与第三底板连接;所述的第一底板、第二底板和第三底板的前端为阶梯式结构;所述的第二容纳层和第三容纳层的前端连接有前档玻璃;所述的顶板内设置有播放器;所述的第一容纳层、第二容纳层和第三容纳层内设置有若干座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园林旅游观光车,视线效果好,可欣赏稍远的景色,容纳量大,使用安全。

Garden sightseeing bus

A garden sightseeing car, which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sightseeing car; the first receiving layer formed between the first base plate and second base plate, second receiving layer is formed between the second floor and the third floor, third receiving layer is formed between the bottom plate and the top third; one end of the first end of the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step, the upper end of the first step seco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bottom plate, second steps, second steps and third connected to the upper end of the bottom plate; the front end of the first floor, second floor and third floor for ladder type structure; the second layer and third layer for accommodating is connected with the front windshield glass; the roof is arranged in the player; the first holding layer and the second layer and the third layer to accommodate accommodation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seats.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garden sightseeing sightseeing vehicle, which has good sight effect, can appreciate the scenery with a little distance, has large capacity and is safe to u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园林旅游观光车
本技术涉及观光车
,具体涉及一种园林旅游观光车。
技术介绍
观光车使用电池产生动力,环保无污染,有效利用资源。观光车图片拥有个性化的操控系统,转向灵活,手感舒适,轻便顺畅,驾驶简单,电动可循环使用,寿命长等优点。目前观光车广泛应用于酒店,景区,售楼看房车,工厂,机场,火车站,汽车站,码头,体育馆,公园等场所。多数观光车采用蓄电池供电驱动方式,本身不排放污染大气的有害气体,只需蓄电池充电即可使用,因为电厂大多建于阔别人口密集的城市,对人类伤害较少,而且电厂是固定不动的,集中的排放,清除各种有害排放物较轻易,也已有了相关技术。观光车蓄电池电力能源获去方式,如煤、核能、水力等。目前的观光车辆一般都是单层、敞开或半敞开式结构,其游客只是简单的观赏视线所及之风景,而稍微远些的景色没法欣赏,且风力会造成一定的阻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的园林旅游观光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观光车本体、第一底板、第二底板、第三底板、支撑架、座椅、第一台阶、第二台阶、前档玻璃、播放器;所述的观光车本体上设置有第一底板,第一底板的上方通过支撑架连接有第二底板,第二底板的上方的一侧也通过支撑架连接有第三底板,第一底板与第二底板之间形成第一容纳层,第二底板与第三底板之间形成第二容纳层,第三底板与顶板之间形成第三容纳层;所述的所述的第一底板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台阶,第一台阶的上端与第二底板、第二台阶连接,第二台阶的上端与第三底板连接;所述的第一底板、第二底板和第三底板的前端为阶梯式结构;所述的第二容纳层和第三容纳层的前端连接有前档玻璃;所述的顶板内设置有播放器;所述的第一容纳层、第二容纳层和第三容纳层内设置有若干座椅。作为优选,所述的顶板的上表面设置有太阳能电池板。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二容纳层和第三容纳层的两侧设置有护栏。作为优选,所述的前档玻璃为透明玻璃,且前档玻璃与第二底板之间形成45~60°夹角。本技术操作时,由第一台阶可通向第二底板和第二台阶,由第二台阶可通向第三底板,容纳更多游客的同时,第二容纳层和第三容纳层的视线更远,并且,前档玻璃为斜面式设计,大大减小风力阻碍,使得车体更节能。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产生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园林旅游观光车,视线效果好,可欣赏稍远的景色,容纳量大,使用安全,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设置合理、制作成本低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附图标记说明:观光车本体1、第一底板2、第二底板3、第三底板4、支撑架5、座椅6、第一台阶7、第二台阶8、前档玻璃9、播放器10、太阳能电池板11、护栏12。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参看如图1——图2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它包含观光车本体1、第一底板2、第二底板3、第三底板4、支撑架5、座椅6、第一台阶7、第二台阶8、前档玻璃9、播放器10;所述的观光车本体1上设置有第一底板2,第一底板2的上方通过支撑架5连接有第二底板3,第二底板3的上方的一侧也通过支撑架5连接有第三底板4,第一底板2与第二底板3之间形成第一容纳层,第二底板3与第三底板4之间形成第二容纳层,第三底板4与顶板之间形成第三容纳层;所述的所述的第一底板2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台阶7,第一台阶7的上端与第二底板3、第二台阶8连接,第二台阶8的上端与第三底板4连接;所述的第一底板2、第二底板3和第三底板4的前端为阶梯式结构;所述的第二容纳层和第三容纳层的前端连接有前档玻璃9;所述的顶板内设置有播放器10;所述的第一容纳层、第二容纳层和第三容纳层内设置有若干座椅6。作为优选,所述的顶板的上表面设置有太阳能电池板11。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二容纳层和第三容纳层的两侧设置有护栏12。作为优选,所述的前档玻璃9为透明玻璃,且前档玻璃9与第二底板3之间形成45~60°夹角。本具体实施方式操作时,由第一台阶7可通向第二底板3和第二台阶8,由第二台阶8可通向第三底板4,容纳更多游客的同时,第二容纳层和第三容纳层的视线更远,并且,前档玻璃9为斜面式设计,大大减小风力阻碍,使得车体更节能。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具体实施方式产生的有益效果为:本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一种园林旅游观光车,视线效果好,可欣赏稍远的景色,容纳量大,使用安全,本具体实施方式具有结构简单、设置合理、制作成本低等优点。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以及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园林旅游观光车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园林旅游观光车,其特征在于:它包含观光车本体、第一底板、第二底板、第三底板、支撑架、座椅、第一台阶、第二台阶、前档玻璃、播放器;所述的观光车本体上设置有第一底板,第一底板的上方通过支撑架连接有第二底板,第二底板的上方的一侧也通过支撑架连接有第三底板,第一底板与第二底板之间形成第一容纳层,第二底板与第三底板之间形成第二容纳层,第三底板与顶板之间形成第三容纳层;所述的所述的第一底板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台阶,第一台阶的上端与第二底板、第二台阶连接,第二台阶的上端与第三底板连接;所述的第一底板、第二底板和第三底板的前端为阶梯式结构;所述的第二容纳层和第三容纳层的前端连接有前档玻璃;所述的顶板内设置有播放器;所述的第一容纳层、第二容纳层和第三容纳层内设置有若干座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园林旅游观光车,其特征在于:它包含观光车本体、第一底板、第二底板、第三底板、支撑架、座椅、第一台阶、第二台阶、前档玻璃、播放器;所述的观光车本体上设置有第一底板,第一底板的上方通过支撑架连接有第二底板,第二底板的上方的一侧也通过支撑架连接有第三底板,第一底板与第二底板之间形成第一容纳层,第二底板与第三底板之间形成第二容纳层,第三底板与顶板之间形成第三容纳层;所述的所述的第一底板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台阶,第一台阶的上端与第二底板、第二台阶连接,第二台阶的上端与第三底板连接;所述的第一底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雪瑛
申请(专利权)人:咸阳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