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备及其功分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96149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1 07: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子设备及其功分器。一种功分器包括壳体、引脚、电容器、电阻器和电感器;壳体具有一闭合内腔;电容器、电感器和电阻器设于内腔内;引脚包括三个引脚。三个引脚分别用作输入端和两个输出端。电感器包括磁芯、第一电感和第二电感;第一电感和第二电感缠绕在磁芯上;第一电感分别与输入端引脚和一个输出端引脚连接;第二电感分别输入端引脚和另外个输出端引脚连接。电容器分别与输入端引脚和参考地端引脚连接;电阻器分别与两个输出端引脚连接;引脚通过点焊方式焊接在壳体上。上述功分器,引脚通过点焊方式焊接在壳体上,从而实现降低功分器的插入损耗。

Electronic equipment and power divider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n electronic device and a power divider thereof. A power divider includes a housing, a pin, a capacitor, a resistor, and an inductor; the housing has a closed inner cavity; a capacitor, an inductor, and a resistor are disposed in the inner cavity; the pin includes three pins. The three pins are used as inputs and outputs respectively. Two pins are used as inputs and outputs respectively. The inductor comprises a magnetic core, a first inductor and a second inductor; the first inductor and the second inductor winding on the magnetic core; the first inductor is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input end of the pin and an output pin connected with second input pins respectively; inductor and another output end of the pin connection. The capacitor is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input terminal pin and the reference ground end pin; the resistors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two output pins; and the pins are welded on the shell by the way of spot welding. The pin is welded on the housing by the spot welding method so as to reduce the insertion loss of the power divid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信息
,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子设备及其功分器
技术介绍
功分器全称功率分配器,是一种将一路输入信号能量分成两路或多路输出相等或不相等能量的器件。或者,将多路信号能量合成一路进行输出,此时可也称为合路器。传统的功分器采用绕线型的功分器。因此,传统的功分器的插入损耗高,不利于信号的传输。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降低插入损耗的功分器,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一种功分器,包括壳体、引脚、电容器、电阻器和电感器;所述壳体具有一闭合内腔;所述电容器、所述电感器和所述电阻器设于所述内腔内;所述引脚包括第一引脚、第二引脚和第三引脚;所述第一引脚作为所述功分器的输入端;所述第二引脚和所述第三引脚分别作为所述功分器的两个输出端;所述电感器包括磁芯、第一电感和第二电感;所述第一电感和所述第二电感缠绕在所述磁芯上;所述第一电感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引脚电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引脚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电感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引脚电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引脚电性连接;所述电容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引脚电性连接,另一端用于与参考地端连接;所述电阻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引脚电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引脚电性连接;其中,所述引脚通过点焊方式焊接在所述壳体上;所述引脚的一端伸出所述壳体外,用于与外部设备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固定管脚;所述固定管脚通过点焊方式焊接在所述壳体上;所述固定管脚的一端伸出所述壳体外,以用于固定所述功分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感的起始端与所述第一引脚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感的结束端与所述第二引脚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电感的起始端与所述第三引脚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电感的结束端与所述第一引脚电性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感的起始端与所述第一引脚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感的结束端与所述第二引脚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电感的起始端与所述第一引脚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电感的结束端与所述第三引脚电性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环氧树脂;所述环氧树脂填充在所述壳体内腔,以固定所述电容器、所述电感器和所述电阻。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磁芯为铁氧体磁芯。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容器为采用COG材质的电容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为电木材材质的壳体。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引脚还包括第四引脚;所述第四引脚用于与外部参考地端连接;所述电容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引脚电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四引脚电性连接。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第一电路模块和第二电路模块;还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功分器;所述功分器的输入端用于接收信号输入;所述功分器的两个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路模块和所述第二电路模块连接,以将输入的信号功率分配给所述第一电路模块和所述第二电路模块。上述功分器,壳体内腔设有电容器、电感器和电阻器。功分器通过电容器和电阻器以及电感器实现功率分配。并且,功分器通过引脚实现信号的输入与输出。引脚通过点焊方式焊接在壳体上,从而实现降低功分器的插入损耗。附图说明图1为一实施例中的功分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实施例中的功分器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如图1所示,一种功分器10包括壳体100、引脚、电容器300、电阻器500和电感器400。壳体100具有一闭合内腔101。电容器300、电感器400和电阻器500设于内腔101内。引脚包括第一引脚201、第二引脚203和第三引脚205。第一引脚201作为功分器10的输入端,用于接受信号的输入。第二引脚203和第三引脚205作为功分器10的两个输出端,用于输出信号。当输入信号从第一引脚201输入后,经过功分器10内部进行功率分配后,分别从第二引脚203和第三引脚205进行输出。在本实施例中,引脚还包括第四引脚207。第四引脚207用于与外部参考地端连接。电感器400包括磁芯、第一电感和第二电感(图未示)。第一电感和第二电感缠绕在磁芯上。第一电感的一端与第一引脚201电性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引脚电性203电性连接。第二电感的一端与第一引脚201电性连接,另一端与第三引脚205电性连接。电容器300的一端与第一引脚201电性连接,另一端与第四引脚207电性连接。其中,电容器300与第一引脚201连接的一端还与电感器400中第一电感以及第二电感连接。电阻器500的一端与第二引脚203电性连接,另一端与第三引脚205电性连接。其中,第一引脚201、第二引脚203、第三引脚205和第四引脚207通过点焊方式焊接在壳体200上。第一引脚201、第二引脚203、第三引脚205和第四引脚207分别有一端伸出壳体100外,用于与外部设备连接,以进行信号的输入和输出。上述功分器10,壳体100的内腔101中的电感器400、电容器300以及电阻器500组成了功分器10的结构电路,以实现功分器10的功率分配。功分器10中的第一引脚201、第二引脚203、第三引脚205和第四引脚207均采用点焊的方式组装在壳体100上。与传统的绕线型相比,降低了功分器10的插入损耗。在本实施例中,电感器400的磁芯采用铁氧体材质制作。铁氧体磁芯使得电感器400的损耗低,从而进一步降低功分器10的插入损耗。同时,可通过绞线确定电感器400的线间电容量,通过控制电感器400的线间电容量可进一步降低功分器10的插入损耗。电感器400中的电感为漆包铜线电感。漆包铜线电感采用耐高温达到180℃材质的线材,从而满足功分器10耐高温的要求。磁芯在保证低损耗的情况下,采用具有较好温度系数的材质,从而使得功分器10能在较高和较低的工作温度下工作。在本实施例中,电感器400中的第一电感的起始端与第一引脚201电性连接,第一电感的结束端与第二引脚203电性连接。电感器400中的第二电感的起始端与第三引脚205电性连接,第二电感的结束端与第一引脚201电性连接。因此,电感器400中的电感为差模电感。第二引脚203和第三引脚205中输出的信号相位相反。在其他实施例中,电感器400的第一电感的起始端与第一引脚201电性连接,第一电感的结束端与第二引脚203电性连接。电感器400中的第二电感的起始端与第一引脚201电性连接,第二电感的结束端与第三引脚205电性连接。因此,电感器400中的电感为共模电感。第二引脚203和第三引脚205中输出的信号相位相同。电感器400中的第一电感和第二电感的连接方式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所述的连接方式。在其他实施例中,电感器400中的第一电感和第二电感的连接方式还包括其他使得电感器400中的电感为共模电感或差模电感的连接方式,以使得第二引脚203和第三引脚205的输出信号相位相同或者相位相反。功分器10还包括固定管脚,以实现功分器10的定位固定作用。在本实施例中,固定管脚包括管脚601和管脚603。管脚601和管脚603分别设于壳体100的两个对称端,以实现功分器10的平衡固定。管脚601和管脚603通过点焊方式焊接在壳体100上,并且两个管脚的一端伸出壳体100外,以用于固定功分器10。因此,可进一步降低功分器10的插入损耗。在其他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电子设备及其功分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功分器,包括壳体、引脚、电容器、电阻器和电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具有一闭合内腔;所述电容器、所述电感器和所述电阻器设于所述内腔内;所述引脚包括第一引脚、第二引脚和第三引脚;所述第一引脚作为所述功分器的输入端;所述第二引脚和所述第三引脚分别作为所述功分器的两个输出端;所述电感器包括磁芯、第一电感和第二电感;所述第一电感和所述第二电感缠绕在所述磁芯上;所述第一电感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引脚电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引脚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电感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引脚电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引脚电性连接;所述电容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引脚电性连接,另一端用于与参考地端连接;所述电阻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引脚电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引脚电性连接;其中,所述引脚通过点焊方式焊接在所述壳体上;所述引脚的一端伸出所述壳体外,用于与外部设备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功分器,包括壳体、引脚、电容器、电阻器和电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具有一闭合内腔;所述电容器、所述电感器和所述电阻器设于所述内腔内;所述引脚包括第一引脚、第二引脚和第三引脚;所述第一引脚作为所述功分器的输入端;所述第二引脚和所述第三引脚分别作为所述功分器的两个输出端;所述电感器包括磁芯、第一电感和第二电感;所述第一电感和所述第二电感缠绕在所述磁芯上;所述第一电感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引脚电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引脚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电感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引脚电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引脚电性连接;所述电容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引脚电性连接,另一端用于与参考地端连接;所述电阻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引脚电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引脚电性连接;其中,所述引脚通过点焊方式焊接在所述壳体上;所述引脚的一端伸出所述壳体外,用于与外部设备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分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管脚;所述固定管脚通过点焊方式焊接在所述壳体上;所述固定管脚的一端伸出所述壳体外,以用于固定所述功分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感的起始端与所述第一引脚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感的结束端与所述第二引脚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电感的起始端与所述第三引脚电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利华王海朱建华陈益芳王智会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振华富电子有限公司中国振华集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