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极耳压弯结构及具有其的电芯整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96037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08 09: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极耳压弯结构及具有其的电芯整形装置,极耳压弯结构用于将电芯两端的极耳压弯,包括本体以及设置于所述本体上的挤压部件,所述挤压部件构造为:当所述极耳压弯结构进行压弯操作时,所述挤压部件的径向内侧或者径向外侧首先抵接在所述电芯的径向端部,所述挤压部件能够在所述电芯的端部将所述极耳沿电芯的径向由径向一侧压向径向的另一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极耳压弯结构,通过挤压部件在电芯的端部沿径向由一侧向另一侧依次将极耳压弯,有效防止电芯整形后极耳倒向不一致、平整度差的问题,并且使后续焊接工艺无虚焊、内阻减小、过流温度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极耳压弯结构及具有其的电芯整形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极耳压弯结构及具有其的电芯整形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电动客车、锂电行业的发展,电池的使用寿命与容量密度一直备受关注。目前动力电池行业软包电池的短寿命已经无法满足电动客车的使用标准,促使圆柱电池成为目前行业内的核心,而圆柱电池在卷绕后的焊接工艺虚焊问题一直难以彻底解决,目前主要利用电芯整形来保证焊接质量,整形的方式为,将电芯端部的极耳压弯,压弯后的极耳更容易与极板焊接。现有的电芯整形装置采用固定式米字型模具,在电芯的两端部沿轴向运动,从而将极耳压弯,采用固定式米字型模具对电芯整形会存在整形后极耳倒向不一致,平整度差的问题,影响后续的电芯焊接工艺,极易引起虚焊,导致内阻增大,发热严重。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极耳压弯结构及具有其的电芯整形装置,能够有效防止电芯整形后极耳倒向不一致、平整度差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极耳压弯结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极耳压弯结构,用于将电芯两端的极耳压弯,包括本体以及设置于所述本体上的挤压部件,所述挤压部件构造为:当所述极耳压弯结构进行压弯操作时,所述挤压部件的径向内侧或者径向外侧首先抵接在所述电芯的径向端部,所述挤压部件能够在所述电芯的端部将所述极耳沿电芯的径向由径向一侧压向径向的另一侧。优选地,所述挤压部件构造为:当所述极耳压弯结构进行压弯操作时,所述挤压部件的径向外侧首先抵接在所述电芯的径向外端部,所述挤压部件能够在所述电芯的端部将所述极耳沿电芯的径向由径向外侧压向径向内侧。优选地,所述挤压部件自径向内侧向径向外侧逐渐向所述电芯的端部方向倾斜,并在将所述极耳压弯的过程中,在外力作用下,所述挤压部件的径向内端逐渐向所述电芯端部的方向靠拢。优选地,所述本体内具有容纳空间,所述挤压部件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优选地,所述本体上靠近所述电芯的端面的一侧设置有通孔,所述电芯能够经所述通孔进入所述容纳空间内。优选地,所述容纳空间的中部设置有第一定位部件,所述挤压部件的径向内端与所述第一定位部件活动连接,所述挤压部件的径向外端连接弹性部件或者枢轴,其中,所述弹性部件对所述挤压部件的径向外端提供向所述电芯的端面方向的偏置力,以使得所述挤压部件的径向外端与所述容纳空间的内壁抵接;所述枢轴将所述挤压部件的径向外端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本体上。优选地,所述第一定位部件的外周壁上设置有沿轴向延伸的卡槽,所述挤压部件的径向内端卡入所述卡槽内并能够沿所述卡槽滑动。优选地,所述电芯的径向中部设置有中心孔,所述第一定位部件设置有能够插入所述中心孔的部分。优选地,所述挤压部件包括沿周向分布的多个挤压部。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电芯整形装置,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芯整形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极耳压弯结构以及用于驱动所述极耳压弯结构动作的第一驱动器。优选地,所述电芯整形装置包括两个所述极耳压弯结构,两个所述极耳压弯结构分别能够对所述电芯的两端面进行挤压,其中一极耳压弯结构固定设置,另一极耳压弯结构与所述第一驱动器连接。优选地,所述电芯整形装置还包括抓料部件,用于夹持所述电芯,所述抓料部件具有抓放料位置和夹持位置,并能够在两个位置之间切换。优选地,所述电芯整形装置还包括第二定位部件,在所述抓料部件处于抓放料位置时,所述第二定位部件用于对所述抓料部件进行轴向上的固定。优选地,所述抓料部件构造为,当所述第一驱动器驱动所述极耳压弯结构动作时,所述抓料部件能够沿所述电芯的轴向移动。优选地,所述电芯整形装置还包括支架和浮动部件,所述浮动部件包括滑动件和固定件,所述滑动件设置在所述支架上,并能够在所述支架上在所述电芯的轴向方向上滑动,所述固定件与所述抓料部件相连接。本技术提供的极耳压弯结构,通过挤压部件在电芯的端部沿径向由一侧向另一侧依次将极耳压弯,有效防止电芯整形后极耳倒向不一致、平整度差的问题,并且使后续焊接工艺无虚焊、内阻减小、过流温度低。附图说明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本技术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所提供的极耳压弯结构朝向电芯一侧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所提供的极耳压弯结构背向电芯一侧的示意图;图3是图2沿D-D方向的剖视图;图4是图3中A区域放大后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所提供的电芯整形装置优选实施例的爆炸图之一;图6是本技术所提供的电芯整形装置优选实施例的爆炸图之二;图7是本技术所提供的电芯整形装置优选实施例的组装图之一;图8是本技术所提供的电芯整形装置优选实施例的组装图之二。1-极耳压弯结构;1-1-挤压部;1-1-1-凸起;1-2-弹性部件;1-3-压板;1-3-1-第一凹槽;1-3-2-第二凹槽;1-3-3-容置槽;1-4-第一定位部件;1-4-1-卡槽;1-5-第一固定板;1-6-固定部件;2-电芯;2-2-中心孔;3-第二螺栓;4-抓料部件;5-第二驱动器;6-连接板;7-第二定位部件;8-浮动部件;8-1-直线轴承;8-2-第二固定板;9-支架;9-1-框形结构;9-2-连接板;9-3-滑杆;10-第一螺栓;11-通孔;12-第三固定板;α-夹角。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描述,但是本技术并不仅仅限于这些实施例。如图1-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电芯整形装置,包括两组极耳压弯结构1和第一驱动器(图中未示出,优选为气缸),需要进行整形的电芯2设置于两组所述极耳压弯结构1之间,极耳压弯结构1包括挤压部件,第一驱动器驱动两组极耳压弯结构1动作,从而使得挤压部件将电芯2两端的极耳压弯。现有的挤压部件的挤压面与电芯2的端面平行设置,在进行挤压时,挤压面同时与电芯2的端面挤压,电芯2端面上的极耳的倒向不确定,因此会出现极耳倒向不一致的现象,为保证极耳的倒向一致,在本申请中,挤压部件构造为当极耳压弯结构进行压弯操作时,挤压部件的径向内侧或径向外侧能够首先抵接到电芯2的径向端部,挤压部件能够在电芯2的端部将极耳沿电芯2的径向由径向一侧压向径向的另一侧,优选地,挤压部件能够首先抵接到电芯2的径向外端部,并且挤压部件能够在电芯2端部将极耳沿电芯2的径向由径向外侧压向径向内侧,从而能够在保证极耳的倒向一致的同时,保持电芯2外径的一致,方便电芯2的装配。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4所示,挤压部件在极耳压弯结构1中自径向内端向径向外端逐渐向电芯端部的方向倾斜,并在将极耳压弯的过程中,在第一驱动器的作用下,挤压部件的径向内端逐渐向电芯端部的方向靠拢,直至与电芯2的端面平行,完成整个压弯整形过程。在自由状态下,挤压部件与和极耳压弯结构1的轴线垂直的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α,夹角α的初始角度为7°-10°,此角度范围能够获得更好的挤压效果。进一步地,挤压部件包括挤压部1-1,挤压部1-1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优选设置有多个,设置多个挤压部1-1能够使得电芯2受力均匀并能够提高对电芯2的整形效果。进一步优选地,挤压部1-1的径向内端可活动地设置,径向外端连接有弹性部件1-2,弹性部件1-2对挤压部1-1的径向外端提供向电芯2方向运动的偏置力,优选地,所述弹性部件1-2为弹簧。如此,在所述第一驱动器推动所述极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极耳压弯结构,用于将电芯两端的极耳压弯,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以及设置于所述本体上的挤压部件,所述挤压部件构造为:当所述极耳压弯结构进行压弯操作时,所述挤压部件的径向内侧或者径向外侧首先抵接在所述电芯的径向端部,所述挤压部件能够在所述电芯的端部将所述极耳沿电芯的径向由径向一侧压向径向的另一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极耳压弯结构,用于将电芯两端的极耳压弯,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以及设置于所述本体上的挤压部件,所述挤压部件构造为:当所述极耳压弯结构进行压弯操作时,所述挤压部件的径向内侧或者径向外侧首先抵接在所述电芯的径向端部,所述挤压部件能够在所述电芯的端部将所述极耳沿电芯的径向由径向一侧压向径向的另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耳压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部件构造为:当所述极耳压弯结构进行压弯操作时,所述挤压部件的径向外侧首先抵接在所述电芯的径向外端部,所述挤压部件能够在所述电芯的端部将所述极耳沿电芯的径向由径向外侧压向径向内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极耳压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部件自径向内侧向径向外侧逐渐向所述电芯的端部方向倾斜,并在将所述极耳压弯的过程中,在外力作用下,所述挤压部件的径向内端逐渐向所述电芯端部的方向靠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耳压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内具有容纳空间,所述挤压部件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极耳压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上靠近所述电芯的端面的一侧设置有通孔,所述电芯能够经所述通孔进入所述容纳空间内。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极耳压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空间的中部设置有第一定位部件,所述挤压部件的径向内端与所述第一定位部件活动连接,所述挤压部件的径向外端连接弹性部件或者枢轴,其中,所述弹性部件对所述挤压部件的径向外端提供向所述电芯的端面方向的偏置力,以使得所述挤压部件的径向外端与所述容纳空间的内壁抵接;所述枢轴将所述挤压部件的径向外端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本体上。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极耳压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双超军何军弟卢强马勇军尹勋举杨胜提蔡龙彪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