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表谐振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95541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08 09: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钟表谐振器机构,其具有围绕虚拟轴线枢转的枢转摆陀,并且包括柔性枢转机构以及第一固定支承件和第二固定支承件,承载枢转摆陀的旋转支承件通过共同限定出虚拟轴线的第一弹性组件和第二弹性组件附接在第一和第二固定支承件上,该柔性枢转机构是平坦的,第一弹性组件在虚拟轴线的两侧包括第一外柔性带和第一内柔性带,第一外柔性带和第一内柔性带通过比它们硬的第一中间带彼此接合,共同限定出经过虚拟枢转轴线的第一方向,并且第二弹性组件包括第二柔性带,第二柔性带限定出经过虚拟枢转轴线的第二方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钟表谐振器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包括设置成围绕虚拟枢转轴线可旋转地枢转的枢转摆陀的钟表谐振器机构,所述谐振器机构包括柔性枢转机构附接在其上的第一固定支承件和第二固定支承件,所述柔性枢转机构包括通过第一弹性组件与所述第一固定支承件连接的旋转支承件和通过第二弹性组件与所述第二固定支承件连接的旋转支承件,所述第二弹性组件与所述第一弹性组件一起限定出所述虚拟枢转轴线,所述枢转摆陀附接在所述旋转支承件上或由所述旋转支承件形成。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包括至少一个这样的谐振器机构的钟表机芯。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包括至少一个这种机芯的表。本专利技术涉及钟表谐振器机构的领域。
技术介绍
具有虚拟枢轴的柔性枢转可大幅改善钟表谐振器。最简单的是由交叉的两个直的、大体垂直的带形成的交叉带枢轴。这两个带可在两个不同平面中是三维的,或在同一平面中是二维的,这种情况下它们在它们的交叉点被焊接。可以优化用于振荡器的三维交叉带枢轴,从而以特定方式(独立地,或组合)使其以独立于其在重力场中的取向的快慢率等时:-选择带关于它们的夹持点的交叉位置以实现独立于位置的快慢率;-将带之间的角度选择成等时的,并且实现独立于振幅的快慢率。从CSEM名下的欧洲专利2911012得知此类三维系统或至少处于若干层次的系统,该欧洲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钟表的旋转振荡器,该旋转振荡器包括允许将振荡器组装在钟表中的支承元件、摆轮、将支承元件与摆轮连接并且能够在摆轮上施加复位力矩的多个柔性带、和与摆轮一体地安装的外轮。多个柔性带包括至少两个柔性带,其包括设置在垂直于振荡器的平面的第一平面中的第一带和设置在垂直于振荡器的平面并且与第一平面正割的第二平面中的第二带。振荡器的几何振荡轴线由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的交点限定,该几何振荡轴向与在它们各自的长度的7/8处与第一带和第二带交叉。从Wittrick自1948年开始对柔性枢转机构的研究得知这种布置结构。SYSMELEC名下的欧洲专利1013949公开了一种由通过柔性结构连接的固定基部和可移动部件形成的枢轴,其中中间元件通过两对柔性臂分别与基部和可移动元件连接。每个臂都在每一端包括由半圆形凹部形成的接头,从而形成柔性区域。该枢轴还包括运动控制回路,其将基部和可移动元件与中间元件连接,使得中间元件的角运动对应于可移动元件的角运动。然而,这些已知方案具有以下缺点:-无法在单次二维蚀刻中蚀刻具有三维交叉带的枢轴,这使制造复杂;-在交叉点焊接有带的二维交叉带枢轴比相当的三维枢轴硬四倍,其容许行程比三维枢轴小四倍,且其不能实现独立于位置和振幅两者的快慢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在简单、经济和因此二维的实施例中探索两种已知的二维和三维几何形状的优点。本专利技术因此涉及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钟表谐振器机构。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包括至少一个这样的谐振器机构的钟表机芯。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包括至少一个这种机芯的表。因此,本专利技术是一种具有不彼此交叉的两个带的二维交叉带枢轴。其包括弯曲的薄部和足够硬以便变形小或不变形的宽部。由于宽部不参与带的挠曲,所以可对此类宽部选择任何形状。附图说明在阅读下文参考附图的详细描述后,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显而易见,在附图中:-图1以框图形式表示机械谐振器的一般原理,在该谐振器中轮副悬挂在设置于不同方向上的两个弹性组件上,以便允许轮副在图面中仅有一个旋转自由度。-图2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机械谐振器的示意性平面图,该谐振器具有悬挂的旋转支承件,并且其中第一弹性组件在虚拟枢转轴线的任一侧包括第一外柔性带和第一内柔性带,这些柔性带通过比它们各者硬的第一中间带彼此接合,共同限定出从在图的竖直轴线上示出的虚拟枢转轴线通过的第一方向,而第二弹性组件由图的水平方向上的带形成,且其从虚拟枢转轴线通过。-图3以与图2相似的方式在柔性枢转机构的平面中表示类似的带的布置结构,但具有完全包围可移动的旋转支承件的第一中间带。-图4以与图2相似的方式表示带的布置结构,其中可移动的旋转支承件位于第一中间带的外部,但其中水平方向上的第二弹性组件在第二中间带的任一侧包括第二外柔性带和第二内柔性带,所述第二中间带比各所述柔性带硬,该第二中间带从虚拟枢转轴线通过。-图5和7各自都表示与图4相似的机械谐振器,但其中第一弹性组件和第二弹性组件的方向在它们之间形成有利于谐振器的等时性的特定角度。-图6是图5的谐振器的透视图,该谐振器具有偏心地安装在可移动旋转支承件上的附接摆轮。-图8表示图5的谐振器的变型,其中第一和第二中间带是镂空/骨架型(skeletal)的以减小它们的惯性并且避免非期望的基本振动模式。-图9是表示具有结合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谐振器的机芯的手表的框图,所述谐振器包括串联设置的若干柔性枢转机构。-图10在平面图中归纳了缺少第一弹性组件中的第一中间带的谐振器的几何形状。-图11与图10相似并且包括任何形状的第一中间带,该第一中间带在柔性枢转机构的平面中完全包围可移动的旋转支承件。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涉及包括枢转摆陀2的钟表谐振器机构1,枢转摆陀2设置成围绕虚拟枢转轴线A可旋转地枢转。该谐振器机构1包括柔性枢转机构10附接在其上的第一固定支承件11和第二固定支承件12。该柔性枢转机构10包括可移动旋转支承件3,该旋转支承件3通过柔性枢转机构10中包括的第一弹性组件21与第一固定支承件11连接并且通过柔性枢转机构10中包括的第二弹性组件22与第二固定支承件12连接。第一弹性组件21和第二弹性组件22共同限定出虚拟枢转轴线A。枢转摆陀2可如图6所示附接在旋转支承件3上,或由旋转支承件3形成。根据本专利技术,柔性枢转机构10是平坦的。这意味着,如果柔性枢转机构10被一平面切割,则该平面切割形成它的每个元件,并且至少在平面投影中将该机构分离成形状和尺寸相同并且特别是等同的两个连续组件。应理解,“平坦机构”指单个层面上的机构,简言之,它是从双向几何结构的挤出获得的三维物体。特别地,该平坦柔性枢转机构10可通过LIGA法或类似方法在单个层面上制造。第一弹性组件21在虚拟枢转轴线A的任一侧包括第一外柔性带31和第一内柔性带41,这些柔性带通过比它们各者硬的第一中间带51彼此接合。第一外柔性带31和第一内柔性带41共同限定出经过虚拟枢转轴线A的第一方向D1。更具体地,第一外柔性带31和第一内柔性带41配置在虚拟枢转轴线A的任一侧。第二弹性组件22包括优选地从虚拟枢转轴线A经过并且限定出与第一方向D1不同的第二方向D2的第二柔性带62,第二方向D2在虚拟枢转轴线A处与第一方向D1交叉并且与其形成角度α。在一优选布置结构中,虚拟枢转轴线A刚好从第二柔性带62的材料中间通过。更具体地,第一外柔性带31和第一内柔性带41不彼此接触。更具体地,第一外柔性带31和第一内柔性带41各自都远离第二柔性带62。更具体地,第一外柔性带31和第一内柔性带41形成第一弹性组件21的最柔韧部分。在一特定变型中,如图1至8所示,第一弹性组件21仅包括第一中间带51、第一外柔性带31和第一内柔性带41。在一特定变型中,第一外柔性带31和第一内柔性带41具有同样的截面。在图2和3中,第一弹性组件21和第二弹性组件22具有不同硬度。为了使它们的硬度和甚至它们的变形对称,例如,第二弹性组件22可被人为地制造成在与第一弹性组件相同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包括枢转摆陀(2)的钟表谐振器机构(1),所述枢转摆陀(2)设置成围绕虚拟枢转轴线(A)可旋转地枢转,所述谐振器机构(1)包括第一固定支承件(11)和第二固定支承件(12),柔性枢转机构(10)附接至所述第一固定支承件(11)和第二固定支承件(12),所述柔性枢转机构包括旋转支承件(3),所述旋转支承件(3)通过第一弹性组件(21)与所述第一固定支承件(11)连接并且通过第二弹性组件(22)与所述第二固定支承件(12)连接,所述第二弹性组件(22)与所述第一弹性组件(21)一起限定出所述虚拟枢转轴线(A),所述枢转摆陀(2)附接至所述旋转支承件(3)或由所述旋转支承件(3)形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枢转机构(10)是平坦的,所述第一弹性组件(21)在所述虚拟枢转轴线(A)的两侧包括第一外柔性带(31)和第一内柔性带(41),所述第一外柔性带和第一内柔性带通过硬度大于比它们中的每一者的第一中间带(51)彼此接合,从而共同限定出经过所述虚拟枢转轴线(A)的第一方向(D1),并且所述第二弹性组件(22)包括第二柔性带(62),所述第二柔性带(62)限定出经过所述虚拟枢转轴线(A)的第二方向(D2),并且,所述第二柔性带(62)在第二外夹持点(72)处被夹持在所述第二固定支承件(12)中并且在第二内夹持点(82)处被夹持在所述旋转支承件(3)中,并且所述第二外夹持点(72)和所述第二内夹持点(82)位于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D1)并经过所述虚拟枢转轴线(A)的直线的两侧。...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1.29 EP 16153274.21.一种包括枢转摆陀(2)的钟表谐振器机构(1),所述枢转摆陀(2)设置成围绕虚拟枢转轴线(A)可旋转地枢转,所述谐振器机构(1)包括第一固定支承件(11)和第二固定支承件(12),柔性枢转机构(10)附接至所述第一固定支承件(11)和第二固定支承件(12),所述柔性枢转机构包括旋转支承件(3),所述旋转支承件(3)通过第一弹性组件(21)与所述第一固定支承件(11)连接并且通过第二弹性组件(22)与所述第二固定支承件(12)连接,所述第二弹性组件(22)与所述第一弹性组件(21)一起限定出所述虚拟枢转轴线(A),所述枢转摆陀(2)附接至所述旋转支承件(3)或由所述旋转支承件(3)形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枢转机构(10)是平坦的,所述第一弹性组件(21)在所述虚拟枢转轴线(A)的两侧包括第一外柔性带(31)和第一内柔性带(41),所述第一外柔性带和第一内柔性带通过硬度大于比它们中的每一者的第一中间带(51)彼此接合,从而共同限定出经过所述虚拟枢转轴线(A)的第一方向(D1),并且所述第二弹性组件(22)包括第二柔性带(62),所述第二柔性带(62)限定出经过所述虚拟枢转轴线(A)的第二方向(D2),并且,所述第二柔性带(62)在第二外夹持点(72)处被夹持在所述第二固定支承件(12)中并且在第二内夹持点(82)处被夹持在所述旋转支承件(3)中,并且所述第二外夹持点(72)和所述第二内夹持点(82)位于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D1)并经过所述虚拟枢转轴线(A)的直线的两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钟表谐振器机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柔性带(31)和所述第一内柔性带(41)设置在所述虚拟枢转轴线(A)的两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钟表谐振器机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外夹持点(72)和所述第二内夹持点(82)位于与由所述第一弹性组件(21)限定出的所述第一方向(D1)平行并经过所述虚拟枢转轴线(A)的直线的两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钟表谐振器机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外夹持点(72)和所述第二内夹持点(82)与所述虚拟枢转轴线(A)对齐。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钟表谐振器机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柔性带(31)和所述第一内柔性带(41)各自都远离所述第二柔性带(62)。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钟表谐振器机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虚拟枢转轴线(A)经过所述第二柔性带(62)的材料。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钟表谐振器机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柔性带(31)和所述第一内柔性带(41)构成所述第一弹性组件(21)的最柔韧部分。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钟表谐振器机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性组件(22)在第二中间带(52)的两侧包括第二外柔性带(32)和第二内柔性带(42),所述第二中间带的硬度大于所述第二外柔性带(32)和第二内柔性带(42)中的每一者并且与所述第二外柔性带(32)和第二内柔性带(42)一起形成所述第二柔性带(62)。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钟表谐振器机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D1)是直的。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钟表谐振器机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方向(D2)是直的。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钟表谐振器机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D1)是直的并且形成至少一个直的弹性带的直线方向,并且,所述第二方向(D2)是直的并且形成至少一个直的弹性带的直线方向。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钟表谐振器机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组件(21)在所述柔性枢转机构(10)的平面中包围所述第二弹性组件(22)。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钟表谐振器机构(1),其特征在于,由所述枢转摆陀(2)和所述旋转支承件(3)形成的组件的惯性中心位于所述虚拟枢转轴线(A)上。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钟表谐振器机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组件(21)和/或所述第二弹性组件(22)的最不柔性部分是镂空的以使其质量最小化并且防止非期望的基本振动模式。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钟表谐振器机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组件(21)和所述第二弹性组件(22)的外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固定支承件(11)和所述第二固定支承件(12)刚性地连接,并且所述第一弹性组件(21)和所述第二弹性组件(22)的内端与所述旋转支承件(3)刚性地连接。16.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钟表谐振器机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方向(D2)是直的,并且所述第一方向(D1)和所述第二方向(D2)彼此形成介于70°与87°之间的角度。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钟表谐振器机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柔性带(31)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JL·黑尔费尔G·迪多梅尼科P·温克勒
申请(专利权)人:ETA瑞士钟表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瑞士,CH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