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二次氧化式垃圾焚烧炉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95332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08 09: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二次氧化式垃圾焚烧炉装置,包括垃圾焚烧炉、二次燃烧炉、喷雾干燥塔和布袋除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垃圾焚烧炉通过第一管路与二次燃烧炉相连,所述的二次燃烧炉通过第二管路与喷雾干燥塔顶部相连,所述的喷雾干燥塔通过塔底的中心管道与布袋除尘器相连,同时也公开了该装置的使用方法。基于上述二次氧化式垃圾焚烧炉结构和使用方法上的改进,该设备投入使用后喷雾干燥塔的能耗明显降低,同时对可燃性工业垃圾、生活垃圾进行了二次利用、无害化处理,属于真正既节能、减排、又环保的好项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二次氧化式垃圾焚烧炉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陶瓷行业的连续化环保生产装置,尤其是一种新型二次氧化式垃圾焚烧炉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各级政府对节能减排的目标更加重视,陶瓷行业作为能源消耗大、污染较严重的传统型行业,面临着更加严格的环保标准。因此,如何实现能源的循环再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是所有陶瓷生产企业必须十分重视的问题。喷雾干燥塔是陶瓷生产工艺中的主要设备,喷雾干燥塔产生的高温废气均带有大量粉尘,且含硫、含氮的有害成分比例较高,如何实现无害化排放,是陶瓷生产企业面临的技术难题。同时,由于垃圾的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也是政府十分关注的,但目前普通的垃圾焚烧方式,不但浪费能源,且会产生二恶英等毒害成分,造成新的污染。因此,陶瓷生产企业通过加大对新生产设备的投入及技术改造,实现对窑炉余热烟气和对各类垃圾的综合利用,就能大大加快企业节能减排的进程,并促进陶瓷行业的可持续增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二次氧化式垃圾焚烧炉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具有能耗低、污染少、安全稳定的特点,推动了陶瓷生产企业的转型升级。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二次氧化式垃圾焚烧炉装置,包括垃圾焚烧炉、二次燃烧炉、喷雾干燥塔和布袋除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垃圾焚烧炉通过第一管路与二次燃烧炉相连,所述的二次燃烧炉通过第二管路与喷雾干燥塔顶部相连,所述的喷雾干燥塔通过塔底的中心管道与布袋除尘器相连。其中,所述的二次燃烧炉为大型燃烧炉,二次燃烧炉为内径4.3米以上、高10.6米以上的圆柱形二次燃烧炉;其中,所述的喷雾干燥塔为大型喷雾干燥塔,喷雾干燥塔的内径10米以上、高度26米以上;其中,所述的布袋除尘器为面积1800平方以上、耐高温高湿、耐酸碱腐蚀的大型布袋除尘器;其中,所述的布袋除尘器排放口的内径4.5米以上、高度30米以上。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的二次燃烧炉下部和/或中部设置有环形助燃风道,环形助燃风道设置有至少3个倾斜设置的斜向送风口,环形助燃风道与二次燃烧炉的助燃风管道相连,助燃风管道上安装有热循环风机。进一步地,所述的助燃风管道通过窑炉送气管与位于窑炉出口处的热交换风机相连,窑炉送气管通过第三管路与二次燃烧炉的炉腔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三管路通过带有控制阀的第四管路与第一管路相连,以实现大型二次燃烧炉更好的混合燃烧效果。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的喷雾干燥塔上设置有若干个喷枪,喷枪通过带有水泵的管路与氨水罐连接,所述的水泵上设置有连接至氨水罐的回流管。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新型二次氧化式垃圾焚烧炉装置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一次燃烧,将可燃性生活垃圾与工业垃圾送入垃圾焚烧炉内进行一次燃烧;2)二次燃烧,将燃烧后的烟气经过炉顶管道进入大型二次燃烧炉内进行二次氧化、充分燃烧、分解,二次燃烧炉的温度高达1200度以上,使有机烟气停留时间达到8秒以上;3)喷雾使用,分解后的“热气”再进入大型喷雾干燥塔顶部;4)布袋除尘,然后再从塔底中心管道排出进入布袋除尘器中,最后从布袋除尘器进入排放口排出。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二次氧化炉温度高、炉体高度足够烟气停留8秒左右,一般有机烟气分解温度要求1150度左右、停留时间3~5秒钟,本专利技术的炉温有1200度、停留时间达到8秒左右,分解以后的“热气”无色、无味,再经过大型喷雾干燥塔、大型布袋除尘器以及30米高的烟囱进行逐步降温、冷却以后,最终出口排放温度只有45度左右。因此,在排放口排出的“热气”在正常晴天里什么都看不到,真正做到无色、无味、无烟、无害排放,在排放口安装的环保在线监控设备显示条项环境指标长期、稳定达标,而且比正常标准低出30%至40%。2、让垃圾干烧后的烟气,通过二次燃烧炉实现烟气二次氧化、充分燃烧与分解,二次燃烧后的烟气再经过喷雾干燥塔后进入布袋除尘器收集烟尘,实现无害排放,干烧垃圾技术的应用,一方面大大降低了可燃性工业废料的处理成本,另一方面变废为宝,实现了可燃性工业废料与生活垃圾的二次利用,达到既环保又节能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设备连接示意图。图中,1-垃圾焚烧炉,2-第一管路,3-二次燃烧炉,4-第二管路,5-喷雾干燥塔,6-中心管路,7-布袋除尘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新型二次氧化式垃圾焚烧炉装置,包括垃圾焚烧炉(1)、二次燃烧炉(3)、喷雾干燥塔(5)和布袋除尘器(7),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垃圾焚烧炉(1)通过第一管路(2)与二次燃烧炉(3)相连,所述的二次燃烧炉(3)通过第二管路(4)与喷雾干燥塔(5)顶部相连,所述的喷雾干燥塔(5)通过从塔底的中心管道(6)与布袋除尘器(7)相连。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二次燃烧炉(3)为大型燃烧炉,二次燃烧炉(3)为内径4.3米、高10.6米的圆柱形二次燃烧炉(3);所述的喷雾干燥塔(5)为大型喷雾干燥塔(5),喷雾干燥塔(5)的内径10米、高度26米;所述的布袋除尘器(7)为面积1800平方、耐高温高湿、耐酸碱腐蚀的大型布袋除尘器(7);所述的布袋除尘器(7)排放口的内径4.5米、高度30米。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新型二次氧化式垃圾焚烧炉装置的使用方法,是将可燃性生活垃圾与工业垃圾送入垃圾焚烧炉(1)内进行一次燃烧,燃烧后的烟气经过炉顶管道进入内径4.3米、高10.6米、温度高达1200度以上的圆柱形二次燃烧炉(3)内进行二次氧化、充分燃烧、分解,分解后的“热气”再进入内径10米、高度26米的喷雾干燥塔(5)顶部,然后再从塔底中心管道(6)排出进入面积1800平方、耐高温高湿、耐酸碱腐蚀的大型布袋除尘器(7)中,最后从布袋除尘器(7)进入内径4.5米、高度30米的排放口排出。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的二次燃烧炉(3)下部和/或中部设置有环形助燃风道,环形助燃风道设置有至少3个倾斜设置的斜向送风口,环形助燃风道与二次燃烧炉(3)的助燃风管道相连,助燃风管道上安装有热循环风机;所述的助燃风管道通过窑炉送气管与位于窑炉出口处的热交换风机相连,窑炉送气管通过第三管路与二次燃烧炉(3)的炉腔连接;所述的第三管路通过第四管路与第一管路(2)相连,以确保大型二次燃烧炉(3)更好的混合燃烧。本专利技术通过采用大型化的二次燃烧炉(3),还实现了助燃风、窑炉气体、垃圾焚烧烟气的快速混合并促进水煤浆的充分燃烧。具体来说,位于炉腔下部与中部的环形助燃风道的斜向送风口,将较冷的助燃空气送入炉腔中,自炉腔中部与第三管路的连接部送入温度略高的窑炉气体,同时将第一管路(2)与炉腔的连接部设置在燃烧室的下方,自炉腔底部的第一管路(2)还将送入温度更高的垃圾焚烧烟气。由于该二次燃烧炉(3)特色的炉腔结构,使助燃空气带动窑炉热气、窑炉余热烟气的旋转向下流动,并和垃圾焚烧烟气充分混合燃烧,从而提高了二次燃烧炉(3)的工作效率。具体地,在依次布置于垃圾焚烧炉(1)、二次燃烧炉(3)和陶瓷窑炉的各个管路中,还设置有控制阀以及温度感应头、压力感应头、流量感应头,从而能对气体输送主要参数进行动态调控,并通过设置自动配风机构和自动排气机构,实现了管路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步方案,所述的喷雾干燥塔(5)上还设置有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二次氧化式垃圾焚烧炉装置,包括垃圾焚烧炉、二次燃烧炉、喷雾干燥塔和布袋除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垃圾焚烧炉通过第一管路与二次燃烧炉相连,所述的二次燃烧炉通过第二管路与喷雾干燥塔顶部相连,所述的喷雾干燥塔通过塔底的中心管道与布袋除尘器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二次氧化式垃圾焚烧炉装置,包括垃圾焚烧炉、二次燃烧炉、喷雾干燥塔和布袋除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垃圾焚烧炉通过第一管路与二次燃烧炉相连,所述的二次燃烧炉通过第二管路与喷雾干燥塔顶部相连,所述的喷雾干燥塔通过塔底的中心管道与布袋除尘器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陶瓷环保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次燃烧炉为内径4.3米以上、高10.6米以上的圆柱形二次燃烧炉。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陶瓷环保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喷雾干燥塔的内径10米以上、高度26米以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陶瓷环保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布袋除尘器为面积1800平方以上、耐高温高湿、耐酸碱腐蚀的大型布袋除尘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陶瓷环保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布袋除尘器设置有内径4.5米以上、高度30米以上的排放口。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陶瓷环保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次燃烧炉下部和/或中部设置有环形助燃风道,环形助燃风道设置有至少3个倾斜设置的斜向送风口,环形助燃风道与二次燃烧炉的助燃风管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岳荣霍振辉张绪锦覃拥军
申请(专利权)人:肇庆乐华陶瓷洁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