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钩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952728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08 09: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挂钩结构,包括:座体,在所述座体上形成挂钩;固定部,呈回折结构,所述回折结构的一端为固定端,所述固定端固定设置在所述座体的底部,另一端为自由端,在所述自由端上形成有卡接凹槽;移动板,设置在所述座体顶部,所述移动板与所述座体转动连接,在所述移动板上形成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的宽度大于等于所述自由端与所述固定端之间的宽度;并且在所述座体上具有开口,露出所述固定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挂钩结构不需要打螺钉,安装和拆卸便捷,固定牢靠,同时造型美观,不外露螺钉。

Hook structur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hook structure, which comprises a seat body, forming a hook on the seat body; the fixed part, a back folding structure, one end of the back folding structure of the fixed end and the fixed end is fixed at the bottom of the seat body, the other end is a free end, a card the grooves are formed on the free end; and a moving plate arranged on the seat body at the top of the mobile plate and the seat body is rotatably connected, the supporting part is formed on the movable plate, the support is greater than or equal to the width between the free end and the fixed end of the width; and has an opening on the seat body, with the fixed part. The hook structure of the invention does not need to screw, the installation and disassembly are convenient, the fixing is firm, the appearance is beautiful, and the screw is not expos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挂钩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挂钩结构。
技术介绍
挂钩是一种常见的结构,其应用的范围很广,一般的安装方式均采用螺钉或者粘接等方式进行固定。随着汽车业的发展,人们对汽车内饰的实用性、舒适性、美观性等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挂钩也成为汽车内饰的一部分,方便乘客物品的挂取。因为车辆行驶时会发生颠簸等状况,粘接的方式存在固定部牢靠的问题,且不易于拆卸,而螺钉连接又会存在螺钉外露,影响美观,并且随着颠簸螺纹连接可能松动脱扣,影响安装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挂钩结构,其方便装卸,又能牢固固定。本专利技术的挂钩结构,包括:座体,在所述座体上形成挂钩;固定部,呈回折结构,所述回折结构的一端为固定端,所述固定端固定设置在所述座体的底部,另一端为自由端,在所述自由端上形成有卡接凹槽;移动板,设置在所述座体顶部,所述移动板与所述座体转动连接,在所述移动板上形成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的宽度大于等于所述自由端与所述固定端之间的宽度;并且在所述座体上具有开口,露出所述固定部。如上所述的挂钩结构,其中,所述移动板与所述座体为一体结构,并且所述移动板与所述座体的结合处进行减薄处理。如上所述的挂钩结构,其中,所述移动板上还形成有卡脚,在所述座体上形成有与卡脚配合的卡槽。如上所述的挂钩结构,其中,所述支撑部至少具有两个,且每个所述支撑部之间彼此间隔设置。如上所述的挂钩结构,其中,所述自由端顶部形成拨片。如上所述的挂钩结构,其中,所述固定部为弹性钣金件。如上所述的挂钩结构,其中,在所述支撑部与所述移动板之间设置有加强筋。如上所述的挂钩结构,其中,在所述固定端与所述座体之间形成卡合加强结构;所述卡合加强结构向外凸起,且靠近所述座体的一端凸起的高度比远离所述座体的一端凸起的高度大。如上所述的挂钩结构,其中,所述挂钩呈环形结构,所述移动板位于所述环形结构之间。本专利技术的挂钩结构不需要打螺钉,安装和拆卸便捷,固定牢靠,同时造型美观,不外露螺钉。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挂钩结构未安装状态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挂钩结构安装状态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挂钩结构的俯视图;图4为图3中A-A向剖视图示意图;图5为图3中B-B向剖视图示意图;图6为图3中C-C向剖视图示意图。附图标记:1-座体;11-挂钩;2-固定部;21-卡接凹槽;22-拨片;23-卡合加强结构;3-移动板;31-支撑部;32-卡脚;33-加强筋;5-需要固定的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解释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挂钩结构,参见图1到图3,包括:座体1、固定部2和移动板3,座体1上形成挂钩11,是整个挂钩结构的提供使用的部分,在安装后,该部分是外露的。固定部2呈回折结构,回折结构的一端为固定端,固定端固定设置在所述座体1的底部,另一端为自由端,在所述自由端上形成有卡接凹槽21。参见图5和图6,该回折结构可以具有多种形式,例如呈“U”,一端与座体1固定,另一端可以自由活动。在固定时,在需要固定的面5上设置安装孔,将回折部伸入该安装孔内,自由端的卡接凹槽21卡接到安装孔的边缘。移动板3设置在所述座体1顶部述移动板3与所述座体1转动连接,在所述移动板3上形成支撑部31,支撑部31的宽度大于等于所述自由端与所述固定端之间的宽度。继续参见图4到图6,结合上述固定部2卡接到安装孔内,此时,将移动板3扣合,使支撑部31伸入自由端和固定端之间,以使自由端保持固定位置,以保证卡接凹槽21牢靠卡合到安装孔的边缘,不会松动。当然,在座体1上具有开口,露出所述固定部2,这也保证移动板3的支撑部31可以通过该开口伸入自由端和固定端之间。同时在固定后,移动板3没有形成支撑部31的一面覆盖开口。优选的,挂钩11呈环形结构,移动板3位于所述环形结构之间,保证了其移动的流畅性。参见图1,其示出了未安装状态的挂钩结构,图2为安装状态下的挂钩结构。图5示出了B-B截面图,以方便示出移动板3的工作方式。上述移动板3显然是可以移动的,其移动方式至少包括将支撑部31伸入自由端和固定端之间。其移动方式可以有多种形式,例如移动板3通过转轴与座体1连接,围绕其转轴实现上述的移动。移动板3还可以以其他方式移动,例如移动板3与座体1为一体结构,并且移动板3与固定部2的结合处进行减薄处理。可以理解,减薄处理即移动板3与固定部2的结合处的厚度比移动板3其他位置的厚度要薄,以方便其转动。为了方便理解,图5中标注S处即结合处,可以看出减薄处理的图式。当然,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实现其转动,例如移动板3还可以与座体1为分体结构,通过绳索、链等方式连接,甚至,不需要连接,在使用时直接扣合到指定位置即可。优选的,移动板3上还形成有卡脚32,在所述座体1上形成有与卡脚32配合的卡槽,以实现移动板3紧固的卡合,保证支撑部31固定的支撑在自由端和固定端之间。支撑部31至少具有两个,且每个支撑部31之间彼此间隔设置,以保证自由端和固定端之间的支撑平衡,保证固定的稳定性。优选的,自由端顶部形成拨片22(参见图5),在需要拆卸时,打开移动板3,使支撑部31从固定端和自由端之间移出,从座体1的开口内拨动拨片22,使卡接凹槽21与安装孔的边缘分离,取出固定部2,即实现了整个挂钩结构的拆卸。优选的,固定部2为弹性钣金件,以实现自由端的弹性移动。该弹性移动使其在没有支撑部31支撑下,也可以依靠自身的弹性卡合到安装孔的边缘,同时保证拆卸时可以通过拨动拨片变形,从而拆卸。在所述支撑部31与所述移动板3之间设置有加强筋33,提高支撑部31的强度。在固定端与所述座体1之间形成卡合加强结构23;卡合加强结构23向外凸起,且靠近所述座体1的一端凸起的高度比远离所述座体1的一端凸起的高度大。该卡合加强结构23一方面可以提高固定端与座体1之间的连接强度,另一方面可以在固定部2插入安装孔时起到导向作用,并实现在安装孔内的支撑,进一步提高固定强度。以上依据图式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专利技术的构造、特征及作用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但本专利技术不以图面所示限定实施范围,凡是依照本专利技术的构想所作的改变,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仍未超出说明书与图示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挂钩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座体(1),在所述座体(1)上形成挂钩(11);固定部(2),呈回折结构,所述回折结构的一端为固定端,所述固定端固定设置在所述座体(1)的底部,另一端为自由端,在所述自由端上形成有卡接凹槽(21);移动板(3),设置在所述座体(1)顶部,所述移动板(3)与所述座体(1)转动连接,在所述移动板(3)上形成支撑部(31),所述支撑部(31)的宽度大于等于所述自由端与所述固定端之间的宽度;并且在所述座体(1)上具有开口,露出所述固定部(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挂钩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座体(1),在所述座体(1)上形成挂钩(11);固定部(2),呈回折结构,所述回折结构的一端为固定端,所述固定端固定设置在所述座体(1)的底部,另一端为自由端,在所述自由端上形成有卡接凹槽(21);移动板(3),设置在所述座体(1)顶部,所述移动板(3)与所述座体(1)转动连接,在所述移动板(3)上形成支撑部(31),所述支撑部(31)的宽度大于等于所述自由端与所述固定端之间的宽度;并且在所述座体(1)上具有开口,露出所述固定部(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板(3)与所述座体(1)为一体结构,并且所述移动板(3)与所述座体(1)的结合处进行减薄处理。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板(3)上还形成有卡脚(32),在所述座体(1)上形成有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洪磊唐程光李永曹维福颜杰王莎贾磊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