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轿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95249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08 09: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梯轿架,包括:上梁组件、下梁组件、立梁、及反绳轮组件;反绳轮组件通过转轴与上梁组件或下梁组件转动连接,且反绳轮组件相对于与其连接的上梁组件或下梁组件的转动角度范围为0°~30°;还包括与反绳轮组件连接并用于限定其转动角度的限位装置及用于固定反绳轮组件的固定装置;反绳轮组件通过转轴与上梁组件连接时,限位装置及固定装置均与上梁组件连接;反绳轮组件通过转轴与下梁组件连接时,限位装置及固定装置均与下梁组件连接。该电梯轿架既能将反绳轮组件安装在上梁组件的底部,也能安装在下梁组件的底部,可适用不同情况下的井道,通用性较强。

Elevator car fram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elevator car frame, including: upper and lower beam assembly component and a vertical beam and pulley assembly; pulley assembly is connected through the rotating shaft to rotate with the upper beam component or beam components, and the pulley assembly relative to the range of the rotation angle is connected with the upper beam component or components 0 degrees to 30 degrees; also includes limiting device and pulley assembly is connected and used to limit the rotation angle and for fixed pulley fixed device assembly; pulley components connected through the rotating shaft and the upper beam component, limiting device and a fixing device are connected with the upper beam assembly pulley; the component through the rotating shaft and the lower beam component connection, limiting device and a fixing device assembly is connected with the lower beam. The elevator car frame can be reversed sheave assembly is mounted on the bottom of the beam component, can also be installed on the lower beam component at the bottom of the well can be used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strong versati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梯轿架
本技术涉及电梯
,尤其涉及一种电梯轿架。
技术介绍
现有的家用电梯轿架结构中,通常反绳轮组件安装于电梯轿架的底部,因此对井道底坑的深度要求较高。而当电梯井道的底坑较浅时,则无法满足电梯的设计及安装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梯轿架,既能将反绳轮组件安装在上梁组件的底部,也能安装在下梁组件的底部,可适用不同情况下的井道,通用性较强。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梯轿架,包括:上梁组件、下梁组件、立梁、及反绳轮组件;所述反绳轮组件通过转轴与所述上梁组件或所述下梁组件转动连接,且所述反绳轮组件相对于与其连接的所述上梁组件或所述下梁组件的转动角度范围为0°~30°;还包括与所述反绳轮组件连接并用于限定其转动角度的限位装置及用于固定所述反绳轮组件的固定装置;所述反绳轮组件通过所述转轴与所述上梁组件连接时,所述限位装置及所述固定装置均与所述上梁组件连接;所述反绳轮组件通过所述转轴与所述下梁组件连接时,所述限位装置及所述固定装置均与所述下梁组件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反绳轮组件的顶部开设有中心孔、2个相对于所述中心孔的中心对称设置的第一连接孔、及多个相对于所述中心孔的中心对称设置的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的中心与所述中心孔的中心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连接孔的中心与所述中心孔的中心之间的距离;所述转轴穿过所述中心孔设置;所述限位装置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与所述反绳轮组件连接;所述固定装置穿过所述第二连接孔与所述反绳轮组件连接。更进一步地,所述上梁组件的底部连接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底面开设有用于连接所述转轴的第一中心孔;所述转轴依次穿过所述中心孔及所述第一中心孔将所述反绳轮组件与所述第一连接板转动连接。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板上开设有2个相对于所述第一中心孔的中心对称设置的第一弧形孔,且所述第一弧形孔的位置与所述第一连接孔的位置上下对应;所述限位装置依次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及所述第一弧形孔将所述反绳轮组件与所述第一连接板连接。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弧形孔与所述第一中心孔之间设置有多个第二弧形孔,多个所述第二弧形孔相对于所述第一中心孔的中心对称设置,且所述第二弧形孔的位置与所述第二连接孔的位置上下对应;所述固定装置依次穿过所述第二连接孔及所述第二弧形孔将所述反绳轮组件与所述第一连接板连接。更进一步地,所述下梁组件的底部连接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开设有用于连接所述转轴的第二中心孔;所述转轴依次穿过所述中心孔及所述第二中心孔将所述反绳轮组件与所述第二连接板转动连接。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板上开设有2个相对于所述第二中心孔的中心对称设置的第三弧形孔,且所述第三弧形孔的位置与所述第一连接孔的位置上下对应;所述限位装置依次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及所述第三弧形孔将所述反绳轮组件与所述第二连接板连接。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弧形孔与所述第二中心孔之间设置有多个第四弧形孔,多个所述第四弧形孔相对于所述第二中心孔的中心对称设置,且所述第四弧形孔的位置与所述第二连接孔的位置上下对应;所述固定装置依次穿过所述第二连接孔及所述第四弧形孔将所述反绳轮组件与所述第二连接板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电梯轿架,既能将反绳轮组件安装在上梁组件的底部,也能安装在下梁组件的底部,适用各种情况下的井道,通用性较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梯轿架的实施方式之一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梯轿架的实施方式之一的左视图;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梯轿架的实施方式之一的俯视图;图4是图3中的一种电梯轿架的反绳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梯轿架的实施方式之二的主视图;图6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梯轿架的实施方式之二的左视图;图7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梯轿架的实施方式之二的俯视图。图中:1-上梁组件;11-上梁;12-连接板;2-下梁组件;3-立梁;4-反绳轮组件;41-中心孔;42-第二连接孔;43-第一连接孔;5-第一连接板;51-第一弧形孔;52-第二弧形孔;6-转轴;7-固定装置;8-限位装置;9-第二连接板;91-第三弧形孔;92-第四弧形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图1至7所示,一种电梯轿架,包括:上梁组件1、下梁组件2、立梁3、及反绳轮组件4;反绳轮组件4通过转轴6与上梁组件1或下梁组件2转动连接,且反绳轮组件4相对于与其连接的上梁组件1或下梁组件2的转动角度范围为0°~30°;还包括与反绳轮组件4连接并用于限定其转动角度的限位装置8及用于固定反绳轮组件4的固定装置7;反绳轮组件4通过转轴6与上梁组件1连接时,限位装置8及固定装置7均与上梁组件1连接;反绳轮组件4通过转轴6与下梁组件2连接时,限位装置8及固定装置7均与下梁组件2连接。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电梯轿架,既能将反绳轮组件4安装在上梁组件1的底部,也能安装在下梁组件2的底部。当井道的底坑的深度较浅时,将反绳轮组件4连接于上梁组件1的底部,从而降低对井道的底坑的深度的要求。该电梯轿架适用不同情况下的井道,通用性较强,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作为本方案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1至3所示,反绳轮组件4与上梁组件1连接;作为本方案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如图5至7所示,反绳轮组件4与下梁组件2连接。其中,如图4所示,反绳轮组件4的顶部开设有中心孔41、2个相对于中心孔41的中心对称设置的第一连接孔43、及多个相对于中心孔41的中心对称设置的第二连接孔42;第一连接孔43的中心与中心孔41的中心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连接孔42的中心与中心孔41的中心之间的距离;转轴6穿过中心孔41设置;限位装置8穿过第一连接孔43与反绳轮组件4连接;固定装置7穿过第二连接孔42与反绳轮组件4连接。上述电梯轿架中,上梁组件1包括2个对称设置的上梁11,2个上梁11的两端分别通过U形的连接板12固定连接;第一连接板5折弯成U形,设置于2个上梁12之间,第一连接板5的两侧通过紧固件与两侧的上梁12的中间的底部固定连接连接。上梁组件1通过第一连接板5与反绳轮组件4连接。另外,通过第一连接板5提高了上梁组件1的结构强度,提升了电梯的安全性。进一步地,第一连接板5的底面开设有用于连接转轴6的第一中心孔;转轴6依次穿过中心孔41及第一中心孔将反绳轮组件4与第一连接板5转动连接。第一连接板5上开设有2个相对于第一中心孔的中心对称设置的第一弧形孔51,且第一弧形孔51的位置可与第一连接孔43的位置上下对应;限位装置8依次穿过第一连接孔43及第一弧形孔51将反绳轮组件4与第一连接板5连接。第一弧形孔51与第一中心孔之间设置有多个第二弧形孔52,多个第二弧形孔52相对于第一中心孔的中心对称设置,且第二弧形孔52的位置可与第二连接孔42的位置上下对应;固定装置7依次穿过第二连接孔42及第二弧形孔52将反绳轮组件4与第一连接板5连接。将反绳轮组件4安装于上梁组件1的底部时,先通过转轴6依次穿过中心孔41及第一中心孔,使反绳轮组件4与第一连接板5连接,反绳轮组件4绕转轴6相对于第一连接板5及上梁组件1转动;再通过限位装置8依次穿过第一连接孔43及第一弧形孔51,从而限定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梯轿架,包括:上梁组件(1)、下梁组件(2)、立梁(3)、及反绳轮组件(4);其特征在于,所述反绳轮组件(4)通过转轴(6)与所述上梁组件(1)或所述下梁组件(2)转动连接,且所述反绳轮组件(4)相对于与其连接的所述上梁组件(1)或所述下梁组件(2)的转动角度范围为0°~30°;还包括与所述反绳轮组件(4)连接并用于限定其转动角度的限位装置(8)及用于固定所述反绳轮组件(4)的固定装置(7);所述反绳轮组件(4)通过所述转轴(6)与所述上梁组件(1)连接时,所述限位装置(8)及所述固定装置(7)均与所述上梁组件(1)连接;所述反绳轮组件(4)通过所述转轴(6)与所述下梁组件(2)连接时,所述限位装置(8)及所述固定装置(7)均与所述下梁组件(2)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轿架,包括:上梁组件(1)、下梁组件(2)、立梁(3)、及反绳轮组件(4);其特征在于,所述反绳轮组件(4)通过转轴(6)与所述上梁组件(1)或所述下梁组件(2)转动连接,且所述反绳轮组件(4)相对于与其连接的所述上梁组件(1)或所述下梁组件(2)的转动角度范围为0°~30°;还包括与所述反绳轮组件(4)连接并用于限定其转动角度的限位装置(8)及用于固定所述反绳轮组件(4)的固定装置(7);所述反绳轮组件(4)通过所述转轴(6)与所述上梁组件(1)连接时,所述限位装置(8)及所述固定装置(7)均与所述上梁组件(1)连接;所述反绳轮组件(4)通过所述转轴(6)与所述下梁组件(2)连接时,所述限位装置(8)及所述固定装置(7)均与所述下梁组件(2)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轿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反绳轮组件(4)的顶部开设有中心孔(41)、2个相对于所述中心孔(41)的中心对称设置的第一连接孔(43)、及多个相对于所述中心孔(41)的中心对称设置的第二连接孔(42);所述第一连接孔(43)的中心与所述中心孔(41)的中心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连接孔(42)的中心与所述中心孔(41)的中心之间的距离;所述转轴(6)穿过所述中心孔(41)设置;所述限位装置(8)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43)与所述反绳轮组件(4)连接;所述固定装置(7)穿过所述第二连接孔(42)与所述反绳轮组件(4)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梯轿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梁组件(1)的底部连接有第一连接板(5),所述第一连接板(5)的底面开设有用于连接所述转轴(6)的第一中心孔;所述转轴(6)依次穿过所述中心孔(41)及所述第一中心孔将所述反绳轮组件(4)与所述第一连接板(5)转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梯轿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5)上开设有2个相对于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凯凯冯小明金峰李达周成
申请(专利权)人:巨立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